您的位置:首頁>搞笑>正文

玩樂器的怎麼搞定速度與激情

什麼是速度?什麼是激情?

我們經常會被舞臺上、CD中或者視頻中大師的精彩演奏所折服。 在這裡, 大師們的音樂性(激情)肯定是讓我們折服的最重要原因,

但大師們的精彩技藝(速度)也必然是很重要的原因, 畢竟我們是搞音樂的, 聽音樂不知不覺會注意到技術層面、和聲編曲層面上去。

那些看完大師表演, 然後說自己“回家把琴砸了”喪氣話的樂手們, 則必然是指“速度”不如人, 而不會說自己“激情”不如人!

注意我這裡說的速度實際是指全方位的技術, 比如吉他來說, 包含有基本姿勢、運指、掃弦、複合節奏、各種音階、和絃琶音、推揉弦勾擊弦點弦等技巧, 而所有這些能否以更快速度表現出來, 也是很重要的指標。

我這裡所說的激情實際是指整體音樂性, 也必然包含音準、旋律感、節奏感、樂句情緒釋放、即興樂句感覺、整體編配規劃及樂曲掌控能力等。

速度與激情孰輕孰重?

都很重要, 但毫無疑問激情更重要, 因為速度是為激情服務的!

所以任何時候, 都要注意音樂性, 彈琴的時候, 要能讓自己全身心沉浸到音樂中, 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但是光有激情是不夠的, 這在我前面的文章“學琴有捷徑麼?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中也提到過, 光有激情只是原始狀態, 需要經過技術的提高來達到更高水準, 從而更好地表現內心的激情。

如何訓練“激情”

對於“激情”來說, 天分必然是比較重要的, 畢竟音準、旋律感、節奏感等, 這些音樂天分在以後的音樂表現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天才畢竟是極少數, 其它大多數音樂學習者的天分並不會差太多, 差的只是你努力的程度!

好了, 下面就我個人經驗大致來說說如何努力訓練“激情”

1.大量的聽音樂

音樂性是第一位, 所以音樂學習者從開始學習就必須每天聽音樂, 我們聽音樂不能單純的聽, 你必須努力的去感受音樂家的內心想法, 找到能讓你激動的地方在哪、音樂家用的什麼方式表現。

網路時代, 只要你用心, 各種音視頻是很容易找到的, 剩下的就是你每天在音樂海洋中暢遊多久的問題了, 最好每天兩小時以上!

2.大量的模仿

模仿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不要老盯著譜、沒譜就不會彈了, 聽到一段喜歡的、被感動的音樂, 不要先忙著找譜, 而是自己去copy(俗稱扒)下來, 這樣就能模仿出音樂中的激情。

如果才開始, 會覺得無從下手, 其實誰開始都是這樣, 當初我們那幫同學都用的是磁帶機, 反復停、倒、放, 不知道損壞多少機器和磁帶, 最開始幾個音要反復聽好幾次才找出來、一首歌要扒幾小時, 就是這樣慢慢磨練出來並且越來越快了。

現在科技時代, 可以用專門的音訊軟體, 停、放、區域迴圈很輕鬆, 甚至可以變調不變速或者變速不變調,

你可以調慢速度一個音一個音的聽。

注意每次Copy要先聽貝司、寫出和聲, 久而久之你就能很輕鬆聽出和聲進行了

3.大量的唱譜

除了練視唱練耳, 你需要大量的唱譜, 開始可以選自己會唱的歌曲來唱旋律, 哪怕是兒歌, 每週一首, 堅持半年, 相信一般的旋律你一聽就能知道是啥音符組成的, 你想的啥旋律也一下就能唱出來。

同時要注意在練習時唱音高, 把音調准, 你彈音階、句子的同時必須唱出音高, 這樣久而久之就能“人琴合一”了, 你心裡的想法就能得心應手的彈出來了。

4.多練習節奏

現代音樂必然是重視節奏的, 可以這麼說, 演奏時有激情、情緒釋放到位的人, 其節奏感肯定是比較好的。

節奏感好、時值準確、小節感好的人, 彈琴時就可以很放鬆,比較複雜的節奏也能輕鬆掌控,彈Funk等音樂就可以斬釘截鐵,小節感好、節奏感好的人即興時不容易丟,可以更輕鬆的把注意力放到情緒釋放上面,可以通過節奏來體現內心的情緒。

其實節奏問題是國內大多數音樂學習者的短板之一,沒辦法,我們的民族傳統就是注重旋律不太注重節奏,所以我們需要花時間來解決節奏問題。

從基本節奏開始,到重音轉換、各種複合節奏、節拍器反拍、節拍器轉位、音階的複合節奏應用等,每天堅持二十分鐘,幾個月之後你的節奏感、小節感就會有很大提高。

5.多提高綜合素質

不少的學生只愛上專業課,其它課總愛曠課,覺得沒啥用。

實際上,要想在音樂上有所成就,你的綜合素質必定要高,除了視頻練耳、樂理、和聲等音樂基本素質,你的綜合修養也起著很大的作用。

數學影響你的羅輯思維、語文影響你的綜合素養及表達能力特別是以後歌詞寫作、英語影響你學習外文音樂教材及與國外樂手交流....,哲學等就更不用說了。

我始終認為,真正的音樂家必定是內心比較“純淨”的,你的綜合素養、你的人文情懷、對世界對事物的看法、博愛等,必定會影響到你的音樂,同樣玩搖滾、玩爵士等,文化素養高和低必然會有差別

沒有了文化素養,你的“激情”大多只是“無病呻吟”罷了。

6.每天在樂器上練習情緒釋放

每天至少十幾分鐘練習在樂器上做單純的情緒釋放。

這裡“單純的情緒釋放”是指不用考慮和聲甚至節奏,就是怎麼舒服怎麼來、多找讓自己感動的方式,開始會無從下手,但堅持練習,慢慢就會找到一種“內心情感宣洩”的感覺,久而久之,你拿上琴就會有宣洩的想法,你彈任何音樂都會情緒飽滿輕鬆融入感情,即興時樂句感也會輕鬆建立。

如何訓練“速度”

再次重申,本文裡的“速度”是指基本功及演奏技術,並不單純只是演奏的速度。

儘管音樂性是最重要的,但它需要技巧來體現,所以“激情”是需要“速度”來襯托的,當今音樂家幾乎都是有過硬的技術來支援自己的“激情”的,沒有了技術障礙,才能更好的“激情”。

在現代音樂的常見樂器中,除了貝司達到120左右的速度就基本夠用外,其他樂器基本都要求160以上的十六分速度要求,其中鼓的單跳要達到200以上才算合格。

當然,我們可以玩慢的音樂,更多的用“激情”來體現,也許你就是第二個“Mils Daves”。

不過,時代不一樣,一是現在多數人都學過樂器所以聽音樂對各方面包括技術的要求更高;二是社會比較浮躁,能靜下心來聽音樂的比較少;三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生存問題、面對數量龐大的競爭對手,經常不得不彈奏各種風格,有很多時候是需要“速度”的。

切記: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激情”,抽出一段時間練習技術、練習速度,是絕對必要的,過但關即可,然後要集中精力在“激情”上,不要花太多精力在“速度”上,那樣會導致你成為“匠人”而不是“音樂家”。

至於具體如何訓練“速度”,因為各種樂器都不一樣,這裡主要說下吉他。

1.建立正確的手型、姿勢

除非是童子功或者極個別的天才,否則你想基本功過關、技術過關,就必須從最基礎的手型、姿勢、半音運動開始,不要一開始就彈音階、彈曲子。

半音運動同時也包含手指獨立性、穩定性、應激性、跨度、手指擴張、手指配合等。初學者要多注意控制小指,大多數提速困難者都是小指問題導致的。

一般來說,半音運動大概四到五周才可以進入音階學習,半音運動要求左手手指是直立的,也可以理解為古典手型。

2.建立並穩定正確的音階手型

音階手型要放鬆、稍微傾斜、左右手護弦,所以需要一到兩周來穩定,基本以後的演奏都以這種手型為主了。

強烈建議:在音階手型穩定之前,不要彈其它會影響手型的內容,也就是說,從練習半音運動開始到音階手型大概一個半月內儘量不要彈其它的。

3.基礎音階提速

這個是建立基本的速度感,只要前面基本手型訓練過關的,大概需要兩三周就可以提高到150以上的十六分音符。練習時必須唱音高。

4.局部迴圈提速、模進音階提速

局部迴圈是建立更快的速度感。模進音階提速困難比較大,但也是最終目標,只有模進音階才是在以後會經常用到的。原則上來說,大多數的十六分音符模進音階要提高到150以上、六連音要提高到100以上才算基本功初步合格。

5.練習各種技巧、和絃

包括勾擊弦、推弦、揉弦、泛音、搖把、滑棒、和絃琶音等

和絃包括5個三和弦、11個七和絃。

6.多練習節奏掃弦

這個只要右手撥弦過關,前期是必須每天堅持訓練的,包括基本節奏、重音轉換、複合節奏、局部掃弦、節拍器轉位等。

彈琴時就可以很放鬆,比較複雜的節奏也能輕鬆掌控,彈Funk等音樂就可以斬釘截鐵,小節感好、節奏感好的人即興時不容易丟,可以更輕鬆的把注意力放到情緒釋放上面,可以通過節奏來體現內心的情緒。

其實節奏問題是國內大多數音樂學習者的短板之一,沒辦法,我們的民族傳統就是注重旋律不太注重節奏,所以我們需要花時間來解決節奏問題。

從基本節奏開始,到重音轉換、各種複合節奏、節拍器反拍、節拍器轉位、音階的複合節奏應用等,每天堅持二十分鐘,幾個月之後你的節奏感、小節感就會有很大提高。

5.多提高綜合素質

不少的學生只愛上專業課,其它課總愛曠課,覺得沒啥用。

實際上,要想在音樂上有所成就,你的綜合素質必定要高,除了視頻練耳、樂理、和聲等音樂基本素質,你的綜合修養也起著很大的作用。

數學影響你的羅輯思維、語文影響你的綜合素養及表達能力特別是以後歌詞寫作、英語影響你學習外文音樂教材及與國外樂手交流....,哲學等就更不用說了。

我始終認為,真正的音樂家必定是內心比較“純淨”的,你的綜合素養、你的人文情懷、對世界對事物的看法、博愛等,必定會影響到你的音樂,同樣玩搖滾、玩爵士等,文化素養高和低必然會有差別

沒有了文化素養,你的“激情”大多只是“無病呻吟”罷了。

6.每天在樂器上練習情緒釋放

每天至少十幾分鐘練習在樂器上做單純的情緒釋放。

這裡“單純的情緒釋放”是指不用考慮和聲甚至節奏,就是怎麼舒服怎麼來、多找讓自己感動的方式,開始會無從下手,但堅持練習,慢慢就會找到一種“內心情感宣洩”的感覺,久而久之,你拿上琴就會有宣洩的想法,你彈任何音樂都會情緒飽滿輕鬆融入感情,即興時樂句感也會輕鬆建立。

如何訓練“速度”

再次重申,本文裡的“速度”是指基本功及演奏技術,並不單純只是演奏的速度。

儘管音樂性是最重要的,但它需要技巧來體現,所以“激情”是需要“速度”來襯托的,當今音樂家幾乎都是有過硬的技術來支援自己的“激情”的,沒有了技術障礙,才能更好的“激情”。

在現代音樂的常見樂器中,除了貝司達到120左右的速度就基本夠用外,其他樂器基本都要求160以上的十六分速度要求,其中鼓的單跳要達到200以上才算合格。

當然,我們可以玩慢的音樂,更多的用“激情”來體現,也許你就是第二個“Mils Daves”。

不過,時代不一樣,一是現在多數人都學過樂器所以聽音樂對各方面包括技術的要求更高;二是社會比較浮躁,能靜下心來聽音樂的比較少;三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生存問題、面對數量龐大的競爭對手,經常不得不彈奏各種風格,有很多時候是需要“速度”的。

切記: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激情”,抽出一段時間練習技術、練習速度,是絕對必要的,過但關即可,然後要集中精力在“激情”上,不要花太多精力在“速度”上,那樣會導致你成為“匠人”而不是“音樂家”。

至於具體如何訓練“速度”,因為各種樂器都不一樣,這裡主要說下吉他。

1.建立正確的手型、姿勢

除非是童子功或者極個別的天才,否則你想基本功過關、技術過關,就必須從最基礎的手型、姿勢、半音運動開始,不要一開始就彈音階、彈曲子。

半音運動同時也包含手指獨立性、穩定性、應激性、跨度、手指擴張、手指配合等。初學者要多注意控制小指,大多數提速困難者都是小指問題導致的。

一般來說,半音運動大概四到五周才可以進入音階學習,半音運動要求左手手指是直立的,也可以理解為古典手型。

2.建立並穩定正確的音階手型

音階手型要放鬆、稍微傾斜、左右手護弦,所以需要一到兩周來穩定,基本以後的演奏都以這種手型為主了。

強烈建議:在音階手型穩定之前,不要彈其它會影響手型的內容,也就是說,從練習半音運動開始到音階手型大概一個半月內儘量不要彈其它的。

3.基礎音階提速

這個是建立基本的速度感,只要前面基本手型訓練過關的,大概需要兩三周就可以提高到150以上的十六分音符。練習時必須唱音高。

4.局部迴圈提速、模進音階提速

局部迴圈是建立更快的速度感。模進音階提速困難比較大,但也是最終目標,只有模進音階才是在以後會經常用到的。原則上來說,大多數的十六分音符模進音階要提高到150以上、六連音要提高到100以上才算基本功初步合格。

5.練習各種技巧、和絃

包括勾擊弦、推弦、揉弦、泛音、搖把、滑棒、和絃琶音等

和絃包括5個三和弦、11個七和絃。

6.多練習節奏掃弦

這個只要右手撥弦過關,前期是必須每天堅持訓練的,包括基本節奏、重音轉換、複合節奏、局部掃弦、節拍器轉位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