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講段子玩自黑 看華師校長如何翻轉大學思政課堂

文/圖 金羊網記者 王倩 通訊員 楊柳青

“據說華師寒假這麼短, 是因為校長劉鳴以前在大學談戀愛時, 不希望與戀人分開太久, 所以做校長之後決心把寒假縮短;而有的學校寒假很長是因為他們的校長大學時沒有機會談戀愛, 嫉妒其他情侶, 所以成為校長之後就決定讓情侶分開久一點。 ”

華師校長劉鳴在思政課上

這話不是網上的段子, 而是華南師範大學校長劉鳴本人。 校長上課什麼樣?一上來就用校園流傳關於自己的段子玩了把“自黑”, 學生們都驚呆了, 然後, 又樂瘋了。

近日, 華師校長劉鳴現身思政課堂, 為學生們帶來了本學期的思政第一課。 幽默的語言和廣闊的學識引起了教室裡的陣陣掌聲。

廣東是在全國率先推廣書記校長上思政第一課的地區, 這種受學生歡迎的思政課形式已經成為教育部對全國高校的統一要求, 也已成華師的慣例。

近年來, 華師創新大學生思政教育, 運用互聯網等青年喜聞樂見的形式, 讓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近青年學生, 成為人生航燈。

“這幾天看到校長信箱裡的信, 有同學認為校長是開學和畢業的代名詞, 對此我覺得很慚愧。 ”劉鳴略帶幽默的開場便吸引著現場同學們的目光, “但我願意和同學們有盡可能多的交流, 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 ”

在本次課堂中, 劉鳴一改往年“老師講授, 學生聽講”的模式, 而採用了自由的“學生提問, 老師回答”的翻轉課堂方式, 這不僅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 也激發出了師生之間更多的思維碰撞。

專門經費送更多本科生出國

Q:一般大學生選課會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 但是也有不少人受績點影響,

選打分高的。 還有一些課想選人太多選不上只好選自己不怎麼喜歡的。 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劉鳴:學生兩方面的選擇和想法都有道理。 第一, 如果想績點高一點而選打分高的, 我能理解, 但是我不主張。 如果換作我, 我會鍥而不捨地去選擇真正想學的課程。 第二, 有同學抱怨想選自己喜歡的, 但是人太多選不上。 作為校長, 我盡可能多的給大家提供選擇。

優質教育資源偏少是中國普遍存在的問題, 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學擴招以後, 這個問題更加突出。 比如華師的生師比還正在朝著理想的比例調整中, 同學們會經常投訴, 選課選不到, 網路進不去等, 常常會覺得很苦惱。 只有提供更多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 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學校在積極努力, 比如剛剛召開教學工作會議, 提出要加強“互聯網+”教育教學資源建設。 近年來, 學校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培養本土學者, 引進高層次人才等等。

從同學們的角度來說, 我建議:第一, 要充分考慮自己內心的需求、愛好;第二, 要有誠實踏實的態度, 有些同學有一種想法, 覺得自己輕輕鬆松選了課、輕輕鬆松沒上幾節課, 輕輕鬆松賺了績點, 覺得賺了, 這在以後也許要吃虧。 有些課程對於知識結構甚至今後就業, 都有影響的。 第三, 要做好統籌規劃, 從一年級開始就要設想四年的課程應該怎樣安排, 如何選修, 分好輕重緩急。 瞭解自己真正想學什麼, 再盡最大的努力去選課, 這樣才不會後悔。

此外, 要多利用學校的提供的平臺。 比如學校高水準大學建設提供專門經費, 送同學們出國學習的, 但是去年出去的本科生很少。 希望同學們積極爭取這些機會, 走出國門去學習, 也到外面接受優質教育。

華師學生既要“乖”也要“靈巧”

Q:眾所周知, 西方教育與中國教育存在差異, 似乎西方培養出了更多的科學家, 我們是否可以學習借鑒西方的教育模式呢?

劉鳴:要對比、客觀地看待這種問題。 我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學習期間, 一位美國人跟我說, “在基礎教育方面, 我們美國打了場敗仗”, 這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美國的基礎教育過於自由, 沒有約束, 很多孩子不願意學理科, 這讓美國人很焦慮。 中國的教育注重知識的學習, 學生基本功很扎實。但是從人格培養、創新思維、問題意識方面比不上美國。雙方應該各退一步,互相學習。

中國的教育是主張積極應用的,這是順應時代的召喚,但換一個角度看就是缺乏創新。應試教育最大的弊端用教育心理學的話來講就是“過當學習”。中國教育採用集中化學習形式,無論成績好壞,興趣特長或是學習進度,都是在一個教室裡學習,這種模式可以節省資源,集中化培養更多的人才,並且確實培養出了學習尖子,但也讓一些學生厭學。

除了看到體制機制的問題,同學們自身也要有意識地去學習、改進。華師的學生向來是美譽度比較高的,被稱作是“乖孩子”,有“三實”的良好品質:樸實、踏實、務實。但是 “三實”和“乖孩子”是不夠的,要“乖”又“巧”,既要“實”又要“靈動”。創新創業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希望同學們要培養自己的好奇心、廣泛的興趣愛好、與人打交道的能力,要敢於批判、質疑。

先規範自己不要過度依賴制度

Q:上學期我有一個同學會計學缺考,她是錯過了考試,結果卻變成了掛科。我們覺得缺考不等於掛科,但相關部門答覆這是學校規定。我覺得這樣的結果是一種制度上的漏洞,您覺得呢?

劉鳴:首先,我對那位同學還有遇到過類似事情的同學表示歉意。學校制度上肯定會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在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把學生當做是我們的子女一樣,以學生為本,多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問題;但另一個方面,制度總是不完善的,同學們要思考如何參與到制度的完善建設中。學校應該要善制度,使制度更加人性化;學生也不能有過度依賴的意識,要規範自己的行為。

比如,我曾經和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討論學校關於考試舞弊的制度,“只要考試舞弊過就再也不能獲得學位證”這個規定會不會太嚴格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而一錯判終身未免顯得太嚴格了。能不能看這個學生以後的表現,如果以後確實表現很突出,進步很大,能夠給學位嗎?

但是怎樣才是表現突出呢?如果我們對於舞弊這種行為說可以的話,可以的“口”會越來越大,會越來越失去道德規範。所以最終還是沒有變更這個規定。制度總是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我們可以一起來參與進來,學校今後在制度設計上,要廣開言路,收納同學們的意見,更加注重學生的管理、評價與進步。

思政課不能光說教要走近學生

Q:文科生在高中階段已經學習過思政課的相關知識,而理科生是沒有學習過的,但是現在大學思政課卻要對文理科生都要統一考試,這對理科生來說有點不公平。為什麼思政課要作為必修課而不是選修課?

劉鳴:不同國家,不同教育制度的課程設置是不一樣的。按我國的體制和現階段的發展來看,我認為思政課一定要必修。我走過幾十個國家,對他們從大學到中小學的課程都有所瞭解。名目雖然不一樣,大多數國家在涉及國家、民族、歷史、文化等思想意識領域的課程設置上,基本都有必修的要求。比如美國對歷史、文化的課程也是有強制要求的。

如果我們的教材裡沒有歷史的內容,沒有中華民族、炎黃子孫這些教育,大家想一想若干年以後人們還有中國概念嗎,還有中華民族的概念嗎,還有炎黃子孫的概念嗎?中國這樣一個經歷百年滄桑的社會主義國家,現在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假如我們的青年和教育沒有站在國家和民族的立場上,真正地從思想意識上、情感上和哲理上進行引導的話,我們還能不能保持現在的發展的勢頭呢?大家能不能都享受到發展的福利呢?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這個必修課是需要開的。當然,思政課的方式方法可以改進,我們更需要走近同學們,而不僅僅是說教。

文化藝術能培養創新創業能力

Q:我的公選課選了古琴,學了之後覺得古琴有一種現代樂器無法比擬的韻味。我想問,華師應該如何傳播傳統文化呢?

劉鳴:六個字:大力傳承弘揚!對於文化、藝術在校園的傳播,學校是很支持的。自從辦了新年音樂會、美術學院藝術展等活動,我明顯地感受到,我們的校園文化氛圍活躍了很多。文化、藝術對知識的學習、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還有人格的養成有著潛移默化的效果。科學與藝術的關係,也是緊密不可分的。

我們希望讓同學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藝術和文化薰陶。所以,我很讚賞你選擇古琴課,同時也鼓勵其他的同學多參加這些活動。

聽完劉鳴校長的第一課之後,15級經管的趙容說:“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校長,他能站在我們的角度,引領我們自己去思考。”她決定,要為自己的未來好好做打算。任課老師胡國勝說:“這是一種翻轉課堂,也是一種人生課堂,校長用他的經歷、知識為同學們答疑解惑,也讓同學們真正瞭解到學校對於同學們關心的問題的答案。”

學生基本功很扎實。但是從人格培養、創新思維、問題意識方面比不上美國。雙方應該各退一步,互相學習。

中國的教育是主張積極應用的,這是順應時代的召喚,但換一個角度看就是缺乏創新。應試教育最大的弊端用教育心理學的話來講就是“過當學習”。中國教育採用集中化學習形式,無論成績好壞,興趣特長或是學習進度,都是在一個教室裡學習,這種模式可以節省資源,集中化培養更多的人才,並且確實培養出了學習尖子,但也讓一些學生厭學。

除了看到體制機制的問題,同學們自身也要有意識地去學習、改進。華師的學生向來是美譽度比較高的,被稱作是“乖孩子”,有“三實”的良好品質:樸實、踏實、務實。但是 “三實”和“乖孩子”是不夠的,要“乖”又“巧”,既要“實”又要“靈動”。創新創業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希望同學們要培養自己的好奇心、廣泛的興趣愛好、與人打交道的能力,要敢於批判、質疑。

先規範自己不要過度依賴制度

Q:上學期我有一個同學會計學缺考,她是錯過了考試,結果卻變成了掛科。我們覺得缺考不等於掛科,但相關部門答覆這是學校規定。我覺得這樣的結果是一種制度上的漏洞,您覺得呢?

劉鳴:首先,我對那位同學還有遇到過類似事情的同學表示歉意。學校制度上肯定會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在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把學生當做是我們的子女一樣,以學生為本,多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問題;但另一個方面,制度總是不完善的,同學們要思考如何參與到制度的完善建設中。學校應該要善制度,使制度更加人性化;學生也不能有過度依賴的意識,要規範自己的行為。

比如,我曾經和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討論學校關於考試舞弊的制度,“只要考試舞弊過就再也不能獲得學位證”這個規定會不會太嚴格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而一錯判終身未免顯得太嚴格了。能不能看這個學生以後的表現,如果以後確實表現很突出,進步很大,能夠給學位嗎?

但是怎樣才是表現突出呢?如果我們對於舞弊這種行為說可以的話,可以的“口”會越來越大,會越來越失去道德規範。所以最終還是沒有變更這個規定。制度總是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我們可以一起來參與進來,學校今後在制度設計上,要廣開言路,收納同學們的意見,更加注重學生的管理、評價與進步。

思政課不能光說教要走近學生

Q:文科生在高中階段已經學習過思政課的相關知識,而理科生是沒有學習過的,但是現在大學思政課卻要對文理科生都要統一考試,這對理科生來說有點不公平。為什麼思政課要作為必修課而不是選修課?

劉鳴:不同國家,不同教育制度的課程設置是不一樣的。按我國的體制和現階段的發展來看,我認為思政課一定要必修。我走過幾十個國家,對他們從大學到中小學的課程都有所瞭解。名目雖然不一樣,大多數國家在涉及國家、民族、歷史、文化等思想意識領域的課程設置上,基本都有必修的要求。比如美國對歷史、文化的課程也是有強制要求的。

如果我們的教材裡沒有歷史的內容,沒有中華民族、炎黃子孫這些教育,大家想一想若干年以後人們還有中國概念嗎,還有中華民族的概念嗎,還有炎黃子孫的概念嗎?中國這樣一個經歷百年滄桑的社會主義國家,現在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假如我們的青年和教育沒有站在國家和民族的立場上,真正地從思想意識上、情感上和哲理上進行引導的話,我們還能不能保持現在的發展的勢頭呢?大家能不能都享受到發展的福利呢?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這個必修課是需要開的。當然,思政課的方式方法可以改進,我們更需要走近同學們,而不僅僅是說教。

文化藝術能培養創新創業能力

Q:我的公選課選了古琴,學了之後覺得古琴有一種現代樂器無法比擬的韻味。我想問,華師應該如何傳播傳統文化呢?

劉鳴:六個字:大力傳承弘揚!對於文化、藝術在校園的傳播,學校是很支持的。自從辦了新年音樂會、美術學院藝術展等活動,我明顯地感受到,我們的校園文化氛圍活躍了很多。文化、藝術對知識的學習、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還有人格的養成有著潛移默化的效果。科學與藝術的關係,也是緊密不可分的。

我們希望讓同學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藝術和文化薰陶。所以,我很讚賞你選擇古琴課,同時也鼓勵其他的同學多參加這些活動。

聽完劉鳴校長的第一課之後,15級經管的趙容說:“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校長,他能站在我們的角度,引領我們自己去思考。”她決定,要為自己的未來好好做打算。任課老師胡國勝說:“這是一種翻轉課堂,也是一種人生課堂,校長用他的經歷、知識為同學們答疑解惑,也讓同學們真正瞭解到學校對於同學們關心的問題的答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