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高紅十 引吭高聲說法治 生花妙筆鑄文章

□杜萌 法制網記者崔立偉

圖為高紅十和作家謝冕合影。

蓋滿金章銀戳的人生路

紅日、

白雪、

藍天……

乘東風

飛來報春的群雁。

從太陽升起的北京

啟程,

飛翔到寶塔山頭,

落腳在延河兩岸。

……

這是長詩《理想之歌》的片段。

1976年1月25日,《人民日報》用兩個整版篇幅發表了長詩《理想之歌》,在全國青年中激發起誦讀熱潮。 當時電視機並不普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配樂詩朗誦一遍遍地播放,在背景音樂《山丹丹開花紅豔豔》的烘托下,激昂的詩句響遍大江南北。

這首《理想之歌》的作者之一便是高紅十。

圖為高紅十和一位陝北後生合影。

1985年,高紅十正式調入法制日報社,開始了她的法治新聞工作者生涯。 我們有幸成為她的同事。

高紅十說話高聲大嗓,語音高亢,常常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她性格豪爽,樂觀向上,與她同事多年,極少見她臉上飄過“愁雲”;她待人熱情,友好真誠,是那種特好融合的人。

與高紅十同事,最愛聽她聊採訪經歷。 本是樁樁件件艱辛採訪,經她高聲大嗓地講述,便成了一出出情節喜劇。 無論講起採訪路途,還是環境、人物、事端,她無不妙語連珠,繪聲繪色,常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開心之極。 笑談中也可窺見她獨特的採訪技巧和經驗。

紅其拉甫公安邊防檢查站位於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境內,海拔4733米。 那個地方既苦又險,即便是男記者,到那個地方採訪也得先咬咬後槽牙,但高紅十卻毫無畏懼,隻身一人前去採訪。

採訪歸來,高紅十成了同事們眼中的新聞人物,那段時間,大家總愛問她去紅其拉甫口的事情,問的重點不同,得到的版本不同。 後來,高紅十在《在車輪的轍印深深淺淺》一文中記錄下採訪經歷,算是權威版本。

“1987年9月赴新疆紅其拉甫公安邊防檢查站採訪,該站海拔4300米。 我穿一件小花短袖站在自治區公安廳邊防局辦公室詢問交通事宜,幾位參謀將我好生打量。

就你,一人,去紅其拉甫?那句斷得有點狠。

就我一人。 我坦然並得意著。

那上邊缺氧。

我知道,空氣含氧量僅是地面一半。

趕上下雪就下不來了。

趕上才好。

軟硬皆不靈,幾位參謀笑臉璨爛,答應為我聯絡已到喀什的邊檢處長,等我,我乘第二天飛機趕到與他們會合一起上山。

這件衣服不能穿了。 他們指指我的花短袖。

往後兩天路途艱險無比,一輛後開門綠篷布北京吉普是我和六個邊防武警的“坐騎”。 中巴公路開膛破肚正在翻修,車子在戈壁灘上一聳一聳前行,頭頂經常顛撞車頂。 過一個叫“老虎嘴”的地方,半個車軲轆懸空,車輪外是幾十米深、水流湍急的冰河,河水泡著大馬力壓路機殘骸。 小戰士司機笑著說,別睜眼就不怕。 我心說,根本就沒敢睜眼……”

多年以後,高紅十在出版的《月不遠人》一書中這樣寫道:

“1987年,新疆帕米爾高原紅其拉甫。 筆者結束對邊防檢查站採訪,返回喀什夜宿塔什庫爾幹,也就是出古蘭丹姆和不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地方……很欣慰幾十年人生路蓋滿太陽月亮的金章銀戳。 ”

蓋滿太陽月亮的金章銀戳的人生路不是那麼好走的,需要奉獻,需要膽識,更需要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

安徽蕪湖有個瓜子個體戶,人稱“傻子”年廣久。 因鄧小平兩次在高層提及此人而聞名全國,號稱“中國第一商販”。

年廣久是個飽受爭議的人,在改革開放之初的十幾年裡,他的命運三起三落。

1993年3月,高紅十要去採訪年廣久。 她始終認為:採訪和寫作若無創造性激情推動,只能叫完成任務。 如果總是被動地完成任務,那任務完成的品質好壞姑且不說,久而久之,人會變成寫作機器而不再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判斷能力的人。依她判斷,採訪年廣久這麼個人,寫起來一定有“嚼頭”。

開介紹信時,一位領導不無擔心地問她:“你能弄明白怎麼回事麼?”高紅十頓了頓說了六個字,“我試圖弄明白”。

高紅十先奔安徽省會合肥找到省檢察院,繼而再奔蕪湖檢察院問案情,人家沏茶倒水、客客氣氣,沒有半點再談的意思。她轉身尋找曾經支持過“傻子”的工商局幹部、年廣久住地派出所所長,但都告知不在,一時舉步維艱。

若連個說話的人都尋不到,那這趟採訪不就白瞎啦?

恰巧當地公安局局長也是“老三屆”,也插過隊,比高紅十小一歲,兩人有著共同的話題,意外撬開了採訪入門的一道縫兒。於是,派出所片警帶著高紅十找到了年廣久的家人,其後歷經幾多波折,終於面見年廣久本人。

高紅十在心裡掂量著“他還是原本意義的他麼;他還能是原本意義的他麼?我又如何知道他現在所講都是真事都出於真心,如何判斷他所講不是真事不是出於真心?他又憑什麼對素不相識遠方來的一位元陌生記者講真話表露真心?”

採訪結束後,高紅十返回合肥找到採訪過年廣久的記者,得到不少素材,她又找到年廣久一案的公訴人拿到所需要的材料,再去安徽省作協尋找本省作家採訪年廣久的素材筆記,聆聽他們採訪年廣久的回憶。她想著要盡可能多地搜集相關素材。當她把“生末淨旦醜、獅子老虎狗”一堆素材攬進懷裡,困難的是怎麼處理這一堆東西,怎麼構思。

高紅十掂量所有素材,實打實的一手材料有多少,轉抄二手材料有多少,如何判斷二手材料中作者的主觀意識占多少,客觀事實又占多少?如何估量用此素材的社會效果,至少別讓有關當事人找麻煩……終於成稿7000餘字的《眾裡尋他千百度》。報導刊發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最最慶倖的是,至今沒人因此找她的麻煩。

在沒手機沒電腦的年代,記者寫稿用筆用稿紙。高紅十思維快,寫字快,行文句短、出神出彩,每每有她的稿件刊登,同事們都想先睹為快,總有文思立意、結構安排,甚至字句讓人受益,讓人領悟到她仗義豪爽的言行舉止之下,還有著可貴的敏感細膩。

《法制日報》曾開辦《風流人物》專欄。一次,報社點名由高紅十為該欄目撰稿,採訪對象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雷潔瓊,高紅十接受了這項艱巨的采寫任務。

高紅十與報社一位部門領導前往雷老先生住處見到雷老先生的秘書,詳細介紹了欄目定位和採訪要求。

時隔不久,雷老先生的秘書來電通知了具體採訪時間,高紅十準時來到雷老先生家中。她眼裡的88歲雷潔瓊身體硬朗,思維敏捷,聲音洪亮,力道很足。

為了與採訪物件面對面交流,不影響如實記錄講話內容,高紅十拿出答錄機。雷老先生不同意錄音,高紅十只好收起,抬頭問,低頭記,生怕遺漏些什麼。採訪結束時,雷老送高紅十到門口。

高紅十整理採訪記錄,發現雷老先生講述的幾件大事的經歷有梗概無細節。采寫如此重要的人物,只有情節飽滿、細節豐富,寫作才不至陷入捉襟見肘的窘困。於是,高紅十打電話聯繫後,再次得到應允前往雷老先生家補充採訪,她知道有其二不敢有其三,行前審慎地核查了需要補充詢問的所有細節。

一個月後,高紅十用大號字體列印出成稿文字送到雷老先生家,開始了忐忑不安的等待。時隔不久,她接到通知,去雷老先生家聆聽修改意見。雷老先生滿臉笑容,肯定了文稿的寫作,指出兩點小的修改之處。

1993年8月15日,《粵海明珠欣有種》全文刊在《法制日報》上,好評如潮。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網路,甚至家裡也沒有電話,支撐高紅十完成采寫任務的信念是屬於她那一代人的熱情和勇氣。同年9月,雷老先生88歲米壽,高紅十寄去賀卡祝賀,隨後收到雷老先生親筆簽名的回謝卡。

屈指算來,高紅十從《法制日報》退休已有11年,退休後,她參加中國作協活動、出國遊歷、寫作、照顧家中年邁的長輩。

11年間,各忙各的,偶有相見,老同事們發現高紅十一點沒變,她仍舊是那個熱情不改、嗓門洪亮、待人如初的高紅十。

采寫先進比普通人物要難

圖為高紅十和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合影。

記者:父母為女兒起名字常常會選擇有柔美喻意的字,我們有些好奇,您父母為您起名字時是怎麼想的?

高紅十:我出生在1951年11月7日,這天是前蘇聯十月革命的日子(11月7日為俄曆10月25日,故稱十月革命)。因為大的時代背景是中蘇關係“蜜月”期,所以父親順理成章起名“紅十”,意為紅十月出生。

記者:您來法制日報之前有過怎樣的經歷?

高紅十:我屬於“老三屆”,“老三屆”的初中六七屆。第一次赴延安插隊3年多。中間參加工農兵學員招生,成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學員。畢業後再回延安務農三年多,做過大隊黨支部委員、團支部書記、婦女隊長、大隊會計。

1979年4月,我被分配到陝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室。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現名魯迅文學院)與北京大學中文系合作舉辦了第一屆作家班時,我成為該班學員,1988年畢業獲北京大學學士學位。

1983年,我借調到《法制日報》(時為《中國法制報》),1985年正式調入。我在這裡工作二十二三年,其中大部時間做副刊編輯,直至副刊部主任、高級編輯。

記者:您在法制日報做了這麼多年記者和編輯,長期關注哪些報導題材?

高紅十:我長期重點關注的題材有兩方面:一是世界遺產在中國;二是我國禁毒形勢。我曾三次行走昆明到畹町的緝毒重點線,又叫昆畹線,採訪過販毒、吸毒、緝毒者。

第一次去是1989年春天;第二次是1992年春天,1997年時逢公安部開展禁毒專項鬥爭,我有了第三次昆畹線之行。8年3次走訪,我寫過緝毒民警、寫過吸販毒人員。去一次,心情沉重一次。每走一次昆畹線,都有稿件刊登。三走昆畹線皆為一個目的:禁毒宣傳。

記者:采寫緝毒英雄有哪些讓您難忘的人和事?

高紅十:就說第一次吧,我得知陳建軍大名時他已成烈士。只知道他26次化裝偵查,前25次都取得成功。犧牲那時,戰友們趕來,見他滿身是血倒在地上,身下壓著毒品和錢,毒品和成捆的錢被鮮血染紅,當年他才26歲。報紙上英模名單有他,沒有相片,他的名字被框上黑框,沒人知道他犧牲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這次採訪未能成稿,實在遺憾。

1991年年底,公安部評選表彰十大傑出民警,雲南施甸縣公安局緝毒隊隊長陳新民的頭像赫然刊出,雲南電視臺播出專題片。境外毒梟又驚又恨,說原來這個黑大個是中國公安的“水鴨子”,陳新民那顆頭顱的價格頓時飛升。對陳新民而言,為禁毒宣傳兩相權衡取其輕,這也是一種犧牲。1992年春天,我在昆明市採訪過陳新民。

記者:寫了這麼多禁毒內容的報導,有哪些報導對我國禁毒工作產生影響?

高紅十:我採訪過雲南多家戒毒所、看守所裡那些形形色色的毒販,去過德宏邊防支隊公安邊防木康檢查站、保山邊防支隊曼海公安邊防檢查站。記得寫過一份內參,反映戒毒立法問題,反映禁毒宣傳嚴重滯後問題。不久之後,禁毒立法、戒毒立法。當然,並不是我那份內參起到多大作用,同類問題也有其他記者和人大代表反映過。

記者:您說您喜歡出差,利用可能的機會外出採訪有趣的人與事,就採訪法治人物來說,您有哪些感受和經驗?

高紅十:採訪先進人物比採訪普通人要難。如果去採訪,開口讓人家介紹自己做得不錯的一兩件事情,這樣問很蠢。被採訪者很可能客客氣氣地一次次重複以往講過多少次的細節,然後漸次淡化以至淡出,您再去找被採訪者身旁同事,人家出於禮貌,講些大面上的話。您就是死纏爛打、拐彎抹角、軟磨硬泡地問,抓不住相互信任的談話機鋒和共同認可的話題,就闖不進鋪排文字、完成采寫任務的那道門。

寫人物要考慮這個人物會不會得到人們認同,是否讓人們心悅誠服,讓人們感慨讚歎。換句話說,寫的這個人物,要用尋常人的眼光來判斷,其所作所為到底是得大於失,還是失大於得,會不會讓人理解並嚮往著向其學習?寫人物首先得說服自己,寫出的文章才能說服讀者。

記者:讀者個人經歷和心態多不趨同,要記者影響他們的價值判斷,這怎麼解釋?

高紅十:現代社會價值觀很多元。人們跟著時尚走,跟著多數人走,一些人生怕別人得到的好處我沒得到,生怕別人吃的虧我吃上了,生怕這撥漲工資、分房子落下了,生怕值夜班、捐款、支援邊疆趕上了。作為記者,通過貨真價實的採訪,就要證實世上還有這樣一類人,他們不被燈紅酒綠誘惑,不為聲色犬馬動搖。別人以為不值得,別人以為傻,別人以為虧,但我要寫的那個人知道自己做得對,他或她按照個人認定的做事方式堅持不懈做到底,事實上有利於他人,有利於公眾,有利於國家。

記者:從事法治新聞工作這麼多年,您對自己采寫的報導哪些印象深刻?

高紅十:當記者時,比較滿意的選題及作品有:1987年,在新疆紅其拉甫公安邊防檢查站的採訪稿件《紅其拉甫的橄欖林》;1993年,採訪安徽蕪湖傻子瓜子的創使人年廣久的報告文學《眾裡尋他千百度》;1993年,採訪雷潔瓊副委員長,寫作的長篇人物專訪《粵海明珠欣有種》;1998年,在江西九江長江決口段採訪十數天,寫下的報告文學《九江月圓》。

記者:退休這些年來還從事寫作嗎?

高紅十:我是2006年年底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從報社退休。早在1991年我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共出書十幾本,有小說集、散文隨筆集、報告文學集。退休後,我做了三件事。一是承擔照顧父母的家務。上班時父母體諒我工作忙時間少,有事儘量不驚動,退休後父母也到年老體弱生病歲數了,我是長女,這方面事情多做一些。二是寫作。原想退休後時間相對完整,計畫寫作中篇甚至長篇小說。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索性放棄小說寫作,現在寫作以小散文隨筆為主。三是出國旅遊。一共去了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趁還走得動,有興趣走,有閒錢走,趕緊走。出去走就有感覺,有感覺寫下來既整理收穫,陶冶調養文字又活泛腦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這是年過花甲後的人生一悟。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如果總是被動地完成任務,那任務完成的品質好壞姑且不說,久而久之,人會變成寫作機器而不再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判斷能力的人。依她判斷,採訪年廣久這麼個人,寫起來一定有“嚼頭”。

開介紹信時,一位領導不無擔心地問她:“你能弄明白怎麼回事麼?”高紅十頓了頓說了六個字,“我試圖弄明白”。

高紅十先奔安徽省會合肥找到省檢察院,繼而再奔蕪湖檢察院問案情,人家沏茶倒水、客客氣氣,沒有半點再談的意思。她轉身尋找曾經支持過“傻子”的工商局幹部、年廣久住地派出所所長,但都告知不在,一時舉步維艱。

若連個說話的人都尋不到,那這趟採訪不就白瞎啦?

恰巧當地公安局局長也是“老三屆”,也插過隊,比高紅十小一歲,兩人有著共同的話題,意外撬開了採訪入門的一道縫兒。於是,派出所片警帶著高紅十找到了年廣久的家人,其後歷經幾多波折,終於面見年廣久本人。

高紅十在心裡掂量著“他還是原本意義的他麼;他還能是原本意義的他麼?我又如何知道他現在所講都是真事都出於真心,如何判斷他所講不是真事不是出於真心?他又憑什麼對素不相識遠方來的一位元陌生記者講真話表露真心?”

採訪結束後,高紅十返回合肥找到採訪過年廣久的記者,得到不少素材,她又找到年廣久一案的公訴人拿到所需要的材料,再去安徽省作協尋找本省作家採訪年廣久的素材筆記,聆聽他們採訪年廣久的回憶。她想著要盡可能多地搜集相關素材。當她把“生末淨旦醜、獅子老虎狗”一堆素材攬進懷裡,困難的是怎麼處理這一堆東西,怎麼構思。

高紅十掂量所有素材,實打實的一手材料有多少,轉抄二手材料有多少,如何判斷二手材料中作者的主觀意識占多少,客觀事實又占多少?如何估量用此素材的社會效果,至少別讓有關當事人找麻煩……終於成稿7000餘字的《眾裡尋他千百度》。報導刊發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最最慶倖的是,至今沒人因此找她的麻煩。

在沒手機沒電腦的年代,記者寫稿用筆用稿紙。高紅十思維快,寫字快,行文句短、出神出彩,每每有她的稿件刊登,同事們都想先睹為快,總有文思立意、結構安排,甚至字句讓人受益,讓人領悟到她仗義豪爽的言行舉止之下,還有著可貴的敏感細膩。

《法制日報》曾開辦《風流人物》專欄。一次,報社點名由高紅十為該欄目撰稿,採訪對象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雷潔瓊,高紅十接受了這項艱巨的采寫任務。

高紅十與報社一位部門領導前往雷老先生住處見到雷老先生的秘書,詳細介紹了欄目定位和採訪要求。

時隔不久,雷老先生的秘書來電通知了具體採訪時間,高紅十準時來到雷老先生家中。她眼裡的88歲雷潔瓊身體硬朗,思維敏捷,聲音洪亮,力道很足。

為了與採訪物件面對面交流,不影響如實記錄講話內容,高紅十拿出答錄機。雷老先生不同意錄音,高紅十只好收起,抬頭問,低頭記,生怕遺漏些什麼。採訪結束時,雷老送高紅十到門口。

高紅十整理採訪記錄,發現雷老先生講述的幾件大事的經歷有梗概無細節。采寫如此重要的人物,只有情節飽滿、細節豐富,寫作才不至陷入捉襟見肘的窘困。於是,高紅十打電話聯繫後,再次得到應允前往雷老先生家補充採訪,她知道有其二不敢有其三,行前審慎地核查了需要補充詢問的所有細節。

一個月後,高紅十用大號字體列印出成稿文字送到雷老先生家,開始了忐忑不安的等待。時隔不久,她接到通知,去雷老先生家聆聽修改意見。雷老先生滿臉笑容,肯定了文稿的寫作,指出兩點小的修改之處。

1993年8月15日,《粵海明珠欣有種》全文刊在《法制日報》上,好評如潮。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網路,甚至家裡也沒有電話,支撐高紅十完成采寫任務的信念是屬於她那一代人的熱情和勇氣。同年9月,雷老先生88歲米壽,高紅十寄去賀卡祝賀,隨後收到雷老先生親筆簽名的回謝卡。

屈指算來,高紅十從《法制日報》退休已有11年,退休後,她參加中國作協活動、出國遊歷、寫作、照顧家中年邁的長輩。

11年間,各忙各的,偶有相見,老同事們發現高紅十一點沒變,她仍舊是那個熱情不改、嗓門洪亮、待人如初的高紅十。

采寫先進比普通人物要難

圖為高紅十和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合影。

記者:父母為女兒起名字常常會選擇有柔美喻意的字,我們有些好奇,您父母為您起名字時是怎麼想的?

高紅十:我出生在1951年11月7日,這天是前蘇聯十月革命的日子(11月7日為俄曆10月25日,故稱十月革命)。因為大的時代背景是中蘇關係“蜜月”期,所以父親順理成章起名“紅十”,意為紅十月出生。

記者:您來法制日報之前有過怎樣的經歷?

高紅十:我屬於“老三屆”,“老三屆”的初中六七屆。第一次赴延安插隊3年多。中間參加工農兵學員招生,成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學員。畢業後再回延安務農三年多,做過大隊黨支部委員、團支部書記、婦女隊長、大隊會計。

1979年4月,我被分配到陝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室。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現名魯迅文學院)與北京大學中文系合作舉辦了第一屆作家班時,我成為該班學員,1988年畢業獲北京大學學士學位。

1983年,我借調到《法制日報》(時為《中國法制報》),1985年正式調入。我在這裡工作二十二三年,其中大部時間做副刊編輯,直至副刊部主任、高級編輯。

記者:您在法制日報做了這麼多年記者和編輯,長期關注哪些報導題材?

高紅十:我長期重點關注的題材有兩方面:一是世界遺產在中國;二是我國禁毒形勢。我曾三次行走昆明到畹町的緝毒重點線,又叫昆畹線,採訪過販毒、吸毒、緝毒者。

第一次去是1989年春天;第二次是1992年春天,1997年時逢公安部開展禁毒專項鬥爭,我有了第三次昆畹線之行。8年3次走訪,我寫過緝毒民警、寫過吸販毒人員。去一次,心情沉重一次。每走一次昆畹線,都有稿件刊登。三走昆畹線皆為一個目的:禁毒宣傳。

記者:采寫緝毒英雄有哪些讓您難忘的人和事?

高紅十:就說第一次吧,我得知陳建軍大名時他已成烈士。只知道他26次化裝偵查,前25次都取得成功。犧牲那時,戰友們趕來,見他滿身是血倒在地上,身下壓著毒品和錢,毒品和成捆的錢被鮮血染紅,當年他才26歲。報紙上英模名單有他,沒有相片,他的名字被框上黑框,沒人知道他犧牲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這次採訪未能成稿,實在遺憾。

1991年年底,公安部評選表彰十大傑出民警,雲南施甸縣公安局緝毒隊隊長陳新民的頭像赫然刊出,雲南電視臺播出專題片。境外毒梟又驚又恨,說原來這個黑大個是中國公安的“水鴨子”,陳新民那顆頭顱的價格頓時飛升。對陳新民而言,為禁毒宣傳兩相權衡取其輕,這也是一種犧牲。1992年春天,我在昆明市採訪過陳新民。

記者:寫了這麼多禁毒內容的報導,有哪些報導對我國禁毒工作產生影響?

高紅十:我採訪過雲南多家戒毒所、看守所裡那些形形色色的毒販,去過德宏邊防支隊公安邊防木康檢查站、保山邊防支隊曼海公安邊防檢查站。記得寫過一份內參,反映戒毒立法問題,反映禁毒宣傳嚴重滯後問題。不久之後,禁毒立法、戒毒立法。當然,並不是我那份內參起到多大作用,同類問題也有其他記者和人大代表反映過。

記者:您說您喜歡出差,利用可能的機會外出採訪有趣的人與事,就採訪法治人物來說,您有哪些感受和經驗?

高紅十:採訪先進人物比採訪普通人要難。如果去採訪,開口讓人家介紹自己做得不錯的一兩件事情,這樣問很蠢。被採訪者很可能客客氣氣地一次次重複以往講過多少次的細節,然後漸次淡化以至淡出,您再去找被採訪者身旁同事,人家出於禮貌,講些大面上的話。您就是死纏爛打、拐彎抹角、軟磨硬泡地問,抓不住相互信任的談話機鋒和共同認可的話題,就闖不進鋪排文字、完成采寫任務的那道門。

寫人物要考慮這個人物會不會得到人們認同,是否讓人們心悅誠服,讓人們感慨讚歎。換句話說,寫的這個人物,要用尋常人的眼光來判斷,其所作所為到底是得大於失,還是失大於得,會不會讓人理解並嚮往著向其學習?寫人物首先得說服自己,寫出的文章才能說服讀者。

記者:讀者個人經歷和心態多不趨同,要記者影響他們的價值判斷,這怎麼解釋?

高紅十:現代社會價值觀很多元。人們跟著時尚走,跟著多數人走,一些人生怕別人得到的好處我沒得到,生怕別人吃的虧我吃上了,生怕這撥漲工資、分房子落下了,生怕值夜班、捐款、支援邊疆趕上了。作為記者,通過貨真價實的採訪,就要證實世上還有這樣一類人,他們不被燈紅酒綠誘惑,不為聲色犬馬動搖。別人以為不值得,別人以為傻,別人以為虧,但我要寫的那個人知道自己做得對,他或她按照個人認定的做事方式堅持不懈做到底,事實上有利於他人,有利於公眾,有利於國家。

記者:從事法治新聞工作這麼多年,您對自己采寫的報導哪些印象深刻?

高紅十:當記者時,比較滿意的選題及作品有:1987年,在新疆紅其拉甫公安邊防檢查站的採訪稿件《紅其拉甫的橄欖林》;1993年,採訪安徽蕪湖傻子瓜子的創使人年廣久的報告文學《眾裡尋他千百度》;1993年,採訪雷潔瓊副委員長,寫作的長篇人物專訪《粵海明珠欣有種》;1998年,在江西九江長江決口段採訪十數天,寫下的報告文學《九江月圓》。

記者:退休這些年來還從事寫作嗎?

高紅十:我是2006年年底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從報社退休。早在1991年我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共出書十幾本,有小說集、散文隨筆集、報告文學集。退休後,我做了三件事。一是承擔照顧父母的家務。上班時父母體諒我工作忙時間少,有事儘量不驚動,退休後父母也到年老體弱生病歲數了,我是長女,這方面事情多做一些。二是寫作。原想退休後時間相對完整,計畫寫作中篇甚至長篇小說。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索性放棄小說寫作,現在寫作以小散文隨筆為主。三是出國旅遊。一共去了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趁還走得動,有興趣走,有閒錢走,趕緊走。出去走就有感覺,有感覺寫下來既整理收穫,陶冶調養文字又活泛腦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這是年過花甲後的人生一悟。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