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宇宙中的星體都是球形的?這裡告訴你答案

有很多朋友以為是因為星球的轉動, 所以變成了球形的。 其實並非如此, 由於慣性進行的轉動, 並不會顯著地改變它的形狀(如果轉得非常快, 會讓星球變得略扁)。 在我們這個宇宙裡, 決定形狀的是天體的引力大小。

實際上, 早在2000多年之前, 亞里斯多德就想到因為物體的下落總是向中心聚集, 這是地球之所以是圓形的原因。 當然, 亞里斯多德並沒有發現引力, 或者說沒有認識到這種下落是由引力造成的。

在我們這個宇宙裡, 引力的強度雖然是四種基礎作用力最弱的, 但它是一種長程力, 而且不像電磁作用具有正負兩種性質, 所以他在大尺度上佔據了主導——只要品質超過一定的限度的單個天體都會在引力作用下變成球形, 不管它原本是否可能會成為其他的形狀。 (其他三種作用力, 比如電磁作用需要是正負純電荷的累積, 這在自然過程裡也是不容易實現的。

強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 事情發生在原子核的尺度上, 或者發生在極其緻密的恒星上。 )

當然, 天體的形成過程, 如果是像太陽或地球這樣由最初的小塊兒聚集而成, 那麼他就會像亞里斯多德當年所設想的那樣, 向中心聚集, 也就是在徑向方向上累積起來。

如果天體的個頭比較小, 比如像小行星, 引力比較弱, 才會呈現整體上的不規則形狀——小星星總是奇形怪狀的。 小行星的引力會弱到讓你無法在上面站立。

所以在巨大的引力面前, 其他一切形狀都變得微不足道, 會被引力逐漸的“掰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