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農時評|“縣管校聘” 能否讓城鄉教師實現均衡配置?

"聆聽三農, 感悟中國"

點擊上方"三農中國"可以訂閱哦!

近日, 東北師範大學發佈《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7》。 報告顯示, 義務教育階段, 我國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在農村學校上學。 同時報告也指出, 雖然我國鄉村教育水準不斷提高, 但是依然存在差距。

為了縮小城鄉教育發展之間的差距, 教育部於2014年開展了教師“縣管校聘”試點, 希望推動城鄉間教師的流動。 經過多年試點, 最近, 福建省決定在全省範圍內實行教師的“縣管校聘”。

對此, 中國鄉村之聲記者李偉民認為, 教師“縣管校聘”帶來顯著效果的同時, 也需要注意可能產生的新的問題。

《報告》顯示, 2016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1.42億人, 其中農村地區9400多萬人, 農村在校生占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二。 同時, 報告顯示, 截止到2016年年底, 全國仍有1099個縣沒有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督導評估認定。 通過的縣也僅僅是基本均衡, 離“高位均衡”尚有一定距離。

城鄉教師之間進行輪崗等方式的流動, 對於縮小城鄉間的教育水準差距, 特別是縮小教師之間的差距是有積極意義的。 但是, 教師隊伍中“人編分離”現象普遍且長期存在。 也就是編制和實際崗位對不上。 究其原因, 則是教師從一所學校交流到另一所學校, 如果沒有相同的職稱崗位, 就沒法聘用, 就只好把編制和工資留在原單位,

造成人編分離。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教育部提出要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 並於2014年啟動首批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區)管校聘”管理改革示範區建設工作。

幾年以來, 浙江、福建等地紛紛開展了試點。 最近, 福建發佈了《關於深入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

全面落實中小學教師“以縣為主”管理體制, 推進城鄉教師之間的流動, 通過“競聘上崗”的方式, 打破教師崗位固定的傳統, 實現“擇優上崗”。

教師輪換, 通過“縣管校聘”解決了教師在職稱、待遇方面的後顧之憂的同時, 依然面臨著諸多現實的問題。 比如如何保障輪換的教師能夠適應所在的學校, 學生不會出現對新教師的“水土不服”;又比如, 每一名教師的教學思路、風格各不相同, 輪崗教師之間如何順利銜接、保證教學品質和教學思路不中斷;另外, 頻繁的教師變動對於學生學習來說有一定的影響, 如何合理地規劃、設計教師流動的時限, 平衡教師的“動”與“不動”, 這些都需要引起重視和思考。

另外, 城鄉學校水準之間依然存在差異。 競聘上崗, 教師流動起來, 是否會造成“水往低處流”, 到鄉村學校任教的教師是否會消極對待教學, 也需要注意。 這可能需要更加細緻的教師考核、激勵措施。

因此, “縣管校聘”, 對各地教育部門管理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過去由各個學校所分擔的壓力, 如今匯總到了教育部門, 教師資源能否真正做到合理高效分配, 我認為對於各地教育部門也應該有所考核。 一線教師需要擇優競爭, 管理人員也應當如此。

歸根結底, 教師流動起來作為提高鄉村學校的教學品質和教學水準, 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一種手段, 為了保證它的效果, 還需要開展更多、更加細緻的工作。

統稿編輯:李偉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