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豆瓣日記: 雲門山石窟:超塵離夢,雲門仙境

本文作者“陳吉吉CHANJIJI”, 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如果不是冬天大霧, 站在駝山之巔是可以看到雲門山的。 雲門山與駝山隔著瀑水澗遙遙相望。

雲門山主峰曰“大雲頂”, 曾有大雲寺, 有洞如門, 高闊過丈, 南北相通, 遠望如明鏡高懸, 夏秋時節, 雲霧繚繞, 穿洞而過, 如滾滾波濤, 將山頂廟宇托於其上, 若隱若現, 虛無縹緲, 宛若仙境, 蔚為壯觀, 謂之“雲門”, 亦稱“雲門仙境”。

詩人王心鑒《遊雲門山》筆下的雲門山完全契合了“雲門仙境”之描寫:“閑訪雲門山, 悠然踏龜鱗。 移步皆蒼翠, 招手即白雲。 勿擾陳摶夢, 恍聞範公吟。 明月照青州, 仙境蛻俗痕。 ”

雲門山摩崖題刻以山陰處明代大“壽”字為大觀, 其餘唐宋題刻不可勝數。 而穿過雲門洞, 一側之石窟則是我最喜歡的。 雲門山石窟共計5窟。 除去雲門洞上2窟, 我和老白實在沒勇氣爬上去外, 其餘3窟盡收眼底。 偶遇一小夥, 大概是當兵出身, 身手矯捷,

完全不具崖高洞深, 縱身一躍, 便爬進4.5兩窟了。

後經查閱資料及天翔主席賜圖, 可知3至5窟均平頂方形窟, 窟內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組合, 惜頭部均殘。 第5窟窟內還有開元十九年益都縣令唐照明的雲門山功德錄題記一鋪。 以此可知第五窟為開元作品。 根據造像的相似性比較, 3.4二窟也極有可能開鑿於開元十九年前後。

雲門山石窟最值得一看的當屬1.2兩窟。 梁思成在《中國雕塑史》隋代一章專門介紹了雲門山石窟, 全部抄錄如下:

“雲門山與駝山隔溪相對, 相去咫尺, 而其美術之地位, 則極懸殊。 大像數少, 且極殘破, 然其優美, 則不因此而減也。 其年代較之駝山約遲十年。 其雕工至為成熟, 可稱隋代最精作品。 ”“像不在窟中,

乃摩崖作龕供養, 日光陰影, 實助增其美。 ”

“佛龕中一佛, 一菩薩, 一天王脅侍......佛龕本尊, 結跏趺高坐寶座上, 其姿勢不若舊式之呆板, 而呈安適之意。 其狀若似倚龕而坐, 首微前伸, 若有所視者。 其衣褶至為流暢, 雖原來已極流暢之裙下端, 亦有加焉。 其連環式之曲線及波形褶紋依舊, 而其流暢則遠在他像之上。 然此像之長, 不唯在其宏大及生動, 其最大特點乃在其衣裙物體之實在。 其褶紋非徒為有韻律之雕飾, 抑且對於光線之操縱, 使像能表出其雕刻的意義, 實為其最大特點。 其面貌亦能表現其個性, 目張唇展, 甚能表示作者個性, 其技藝純熟有如唐代, 然其形制則純屬初隋, 實開皇中之最精品也。 ”

1號窟造像題記大約有14處, 其中多處出現“大隋開皇十年”、“大隋開皇十年九月”、“開皇十九年”等內容,

根據造像風格斷為隋開皇作品完全合適, 根據題記則可進一步框定在最早不過開皇十年, 至遲不過開皇十九年。

而第2窟, 根據南京藝術學院趙呈呈碩士論文《駝山、雲門山隋代佛教石窟造像研究》引述青州博物館王瑞霞考察結果, 認為從第2窟壁面上存留的人字形排水溝的走向看, 若第2窟的開鑿晚於第1窟, 那麼第2窟排出的水就會落到第1窟的主尊身上, 這是對佛祖極為不敬的, 也對造像的保護造成極大的隱患。 且第2窟菩薩造像圓而高頸, 有北齊造像的風格, 因而推斷第2窟的開鑿時間應在北齊末年。

至於其他媒體所謂第2窟之上的所謂“合觀圖”(密宗雙修)更被吹噓成青州佛像一絕。

其說主要是源自于1984年夏, 日本著名佛學家、東京大學教授鐮田茂雄先生率領日本佛教考察團來到山東青州雲門山考察石窟造像。 回國後不久, 他覆信稱, 雲門山石窟有一絕——在北齊時期第二窟左脅侍菩薩的裙帶上雕刻著一幅密教男女“合歡圖”。 並說這是他以往見過的同時代佛窟中所沒有的。 現場我是仔細辨認了這幅所謂的合歡圖, 感覺鐮田茂雄所謂的合歡之說, 不能信服。

我與老白先遊駝山, 再訪雲門, 在冬日薄霧中登臨大雲頂。 尋覓往昔大雲寺遺跡, 仰觀大雲窟之絕勝, 觸摸山崖間遍佈之題刻, 氣定神閑, 如與仙人共游“雲門仙境”一般, 盡享天上人間之樂。

所謂之合歡圖。

(全文完)

本文作者“陳吉吉CHANJIJI”,現居武漢,目前已發表了105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陳吉吉CHANJIJI”關注Ta。

所謂之合歡圖。

(全文完)

本文作者“陳吉吉CHANJIJI”,現居武漢,目前已發表了105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陳吉吉CHANJIJI”關注T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