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鹽山農民朋友!2017年秋播小麥播種技術系列——冬前苗情特點及管理措施篇(六)

一.全縣整體苗情特點

鹽山縣2017年小麥播種面積50萬畝, 整體分三個階段:一是降雨前9月25日~10月7日, 麥田比例占15%左右;二是10月15~25日收穫玉米後遇到降雨, 雨後及時整地播種, 比例占75%左右;三是10月25日~11月5日, 主要是雨前已造墒未播種的地塊及雨前玉米沒有收穫的地塊, 比例占10%左右。 特別是一些種植大戶, 播期被動推遲。

通過田間調查分析, 全縣一二類苗占到70%左右, 三類苗30%, 整體苗情不如去年,

無旺長麥田, 單株分蘖減少1.4個, 主莖葉齡減少0.8葉。 雨前播種的大多為4葉1心~5葉1心;雨後及時整地播種的多為2葉1心~3葉1心;播種晚的1~2葉, 個別地塊也有苗剛出土甚至種子剛發芽的。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考察, 今年的小麥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苗情總體素質較差,

總莖數、單株分蘖、畝大蘖指標均不如去年, 且個體差異較大;二是部分麥田整地品質較差, 土壤不緊實, 坷拉較多, 跑墒透氣, 缺苗斷壟;有的麥田播種過深, 土壤濕度大、透氣性差, 出現麥苗黃尖、爛根等現象。 三是雜草普遍發生較重。 土壤墒情好, 對小麥生長發育有利, 對麥田雜草生長也有利。 大部分麥田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混合發生, 密度較大。

小麥出現苗黃、枯死情況, 與部分地塊秸稈還田品質差, 沒有充分粉碎、拋撒不均勻有關;部分土壤鬆軟的地塊, 播後沒有鎮壓或鎮壓不實, 種子不能與土壤緊密接觸, 麥苗出土後, 根系跑風漏氣, 也會造成苗弱發黃或麥苗死亡;若播種過深, 麥苗在出苗過程中, 消耗過多養分,

致使麥苗出土後抗凍、抗病、抗蟲能力弱, 亦會發黃或死亡;此外, 氣溫驟降、土壤墒情較差及上茬玉米生長期間除草劑殘留產生藥害, 都會造成麥苗發黃甚至死亡。 其中, 深播弱苗、土壤鬆軟、鎮壓不實的地塊死亡較重。

三.管理措施

1.對於土壤墒情較差、秸稈還田品質差或土壤鬆軟鎮壓不實的地塊, 若有水澆條件在11月下旬要抓緊澆封凍水, 將土壤充分沉實, 恢復小麥生長, 苗弱的地塊澆水前可使用尿素每畝10千克, 以促進麥苗生長、分蘖。

2.沒有水澆條件的地塊, 要鎮壓, 將土壤壓實, 使麥苗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 增強小麥抗凍能力;鎮壓應在越冬期封凍以前11月下旬進行;壓麥時間選擇中午以後進行, 以免早晨有霜凍鎮壓傷苗,

重度鹽鹼地不宜鎮壓;鎮壓器可以選擇普通小型鎮壓器(重量100公斤左右)或者碌【liuzhou】, 通過小麥播種後鎮壓, 壓碎土塊 壓緊耕作層平整土地, 壓後地面呈U型波狀, 波峰處土壤較松, 波谷處則較緊密, 松實並存, 具有良好的保墒作用, 使苗齊苗全苗壯, 安全越冬, 增產豐收抗倒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