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瀋陽森林動物園熊貓館

閱讀福利 >>> 點擊領取支付寶紅包

專案背景/熊貓之所

瀋陽森林動物園始建於2000年, 占地面積217公頃。 項目位於距瀋陽市區17公里的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開發區內。 園內展出世界各地代表性動物80餘種1300多隻, 是瀋陽市唯一一家展出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的綜合性國有動物園, 也是遼寧省瀋陽市青少年科普基地和中國丹頂鶴人工繁育科研基地。

▼瀋陽森林動物園熊貓館概覽(模型)

▼遠觀熊貓館

2016年7月27日, 瀋陽市政府新聞辦宣佈將在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引進四隻大熊貓, 並安家在瀋陽森林動物園。 熊貓新家於2016年10月進場施工, 2017年5月正式竣工, 6月1日正式開館。 而新家的設計由瀋陽建築大學朱玲團隊擔當設計主創。 熊貓閒庭信步, 遊人自在其中。 項目設計之初選擇原竹作為熊貓館的主要建築材料, 以求達到熊貓和遊客的雙重精神昇華。

▼項目以原竹為主要建築材料, 旨在營造契合熊貓生長環境的建築氣氛

熊貓館場地選址位於整個森林動物園南側, 熊貓館位於動物園整體參觀流線的中部, 規劃用地面積約12460平方米。 按功能劃分為大熊貓遊客參觀區、熊貓室內生活區, 室外活動區、餐廳及紀念品區、科研辦公區、科教娛樂區、服務中心等, 總建築面積達8290平方米。 場館及附屬建築依山勢而建, 建築空間和屋頂均順勢形成天際線,

以求上下呼應, 極富吸引力。 這也使得瀋陽成為東北地區第二個擁有熊貓的城市。

▼ 建築群功能分區及遊線分析

理念緣起/穿竹入境

用消隱手法將小建築體量隱匿于山林, 只見竹林不見建築。 整個熊貓館的參觀流線從南到北, 循序漸進, 將大熊貓館作為整個建築序列的高潮, 先讓遊客經過一個個由竹篷支撐的柱子形成的廣場,使遊客產生處於森林中的感受,在廣場的末端將人流引入大熊貓館,使遊客能有種置身於熊貓生活環境中的感受,最大限度地降低人與熊貓之間的觀賞隔閡。

▼室外竹林意境最大限度地降低人與熊貓之間的觀賞隔閡,將遊客吸引入大熊貓館

該專案切入點延續工作室一直以來的設計理念,源自中國傳統美學對意境的追求,自然寫意而生動的感性表達,用景觀的方式詮釋建築,並將大體量建築分割成若干小體量建築,為以後的可持續建設和發展打下伏筆。

▼以景觀的方式打造出的若干小體量建築

功能分區/消隱入景

熊貓主場館共分為室外展示區、室內展示區、室內籠舍、後勤區四個功能區。其中,室外展示區,提供四隻大熊貓各自的獨立活動空間;室內展示區,既保證大熊貓在惡劣天氣時生活嬉戲,又方便遊客全天候觀賞。熊貓館室內外活動場地的設計遵從熊貓的生活習性,模擬自然生活條件,還原天然自然,儘量減少人工干預,打造一個適合熊貓生活的場地。在參觀流線設計中,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對熊貓的影響,做到以熊貓為本。

▼建築單體功能及遊線

以原竹為主要元素打造景觀,使得遊客入目皆為盛景,呼吸樹木花草的清新,與熊貓感同身受。以熊貓館和景觀廣場為核心,竹林圍繞形成微氣候。景觀與建築序列依山勢呈現,高低錯落,隱匿于竹林之中。依山勢而動的建築、與竹林、與天際線形成互動,以人工自然之境描繪天然自然之感。竹之道是自然與文化的融合,天然與人工的融合,建築與環境的融合。採用原竹的熊貓館不僅包含美學,還包含道和文化逸趣,使建築架構擁有更深層次的內涵。

▼與結構體相結合的原竹細部表現

哲學思考/回歸自然

熊貓的生活應以互動為主,更應尊重習性;建築體量應以最大化呈現為主,同時也應回應地形地勢;美學價值應以改造自然為主,還是應以貼合自然為出發點。專案設計團隊試圖以最低程度的影響去開發和建造,兼顧景觀互動諧趣的哲學思考和審美思考。建築、環境、景觀設計從人工自然轉向“天然”自然,以“熊貓為本”,享受竹林之趣。遊人的喜愛與設計師的關懷水乳交融——感受自然,貼近自然,融于自然。

▼熊貓館外部空間模型

專案狀態:已建成, 2017年5月竣工

項目位置:中國瀋陽

主持建築師:朱玲

設計主創:朱玲、劉一達、李博浩

設計團隊:冷雪冬、魏宜、孟航旭、胡振國

團隊名稱:瀋陽建築大學HA+建築方案創意工作室

施工圖配合:瀋陽建築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竹構配合及施工:安吉竹境有限公司

用地面積:12460㎡

建築面積:8290㎡

容積率:0.32

建築密度:34%

綠地率:38%

攝影:王靖

先讓遊客經過一個個由竹篷支撐的柱子形成的廣場,使遊客產生處於森林中的感受,在廣場的末端將人流引入大熊貓館,使遊客能有種置身於熊貓生活環境中的感受,最大限度地降低人與熊貓之間的觀賞隔閡。

▼室外竹林意境最大限度地降低人與熊貓之間的觀賞隔閡,將遊客吸引入大熊貓館

該專案切入點延續工作室一直以來的設計理念,源自中國傳統美學對意境的追求,自然寫意而生動的感性表達,用景觀的方式詮釋建築,並將大體量建築分割成若干小體量建築,為以後的可持續建設和發展打下伏筆。

▼以景觀的方式打造出的若干小體量建築

功能分區/消隱入景

熊貓主場館共分為室外展示區、室內展示區、室內籠舍、後勤區四個功能區。其中,室外展示區,提供四隻大熊貓各自的獨立活動空間;室內展示區,既保證大熊貓在惡劣天氣時生活嬉戲,又方便遊客全天候觀賞。熊貓館室內外活動場地的設計遵從熊貓的生活習性,模擬自然生活條件,還原天然自然,儘量減少人工干預,打造一個適合熊貓生活的場地。在參觀流線設計中,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對熊貓的影響,做到以熊貓為本。

▼建築單體功能及遊線

以原竹為主要元素打造景觀,使得遊客入目皆為盛景,呼吸樹木花草的清新,與熊貓感同身受。以熊貓館和景觀廣場為核心,竹林圍繞形成微氣候。景觀與建築序列依山勢呈現,高低錯落,隱匿于竹林之中。依山勢而動的建築、與竹林、與天際線形成互動,以人工自然之境描繪天然自然之感。竹之道是自然與文化的融合,天然與人工的融合,建築與環境的融合。採用原竹的熊貓館不僅包含美學,還包含道和文化逸趣,使建築架構擁有更深層次的內涵。

▼與結構體相結合的原竹細部表現

哲學思考/回歸自然

熊貓的生活應以互動為主,更應尊重習性;建築體量應以最大化呈現為主,同時也應回應地形地勢;美學價值應以改造自然為主,還是應以貼合自然為出發點。專案設計團隊試圖以最低程度的影響去開發和建造,兼顧景觀互動諧趣的哲學思考和審美思考。建築、環境、景觀設計從人工自然轉向“天然”自然,以“熊貓為本”,享受竹林之趣。遊人的喜愛與設計師的關懷水乳交融——感受自然,貼近自然,融于自然。

▼熊貓館外部空間模型

專案狀態:已建成, 2017年5月竣工

項目位置:中國瀋陽

主持建築師:朱玲

設計主創:朱玲、劉一達、李博浩

設計團隊:冷雪冬、魏宜、孟航旭、胡振國

團隊名稱:瀋陽建築大學HA+建築方案創意工作室

施工圖配合:瀋陽建築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竹構配合及施工:安吉竹境有限公司

用地面積:12460㎡

建築面積:8290㎡

容積率:0.32

建築密度:34%

綠地率:38%

攝影:王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