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公路單盤套件好用嗎?SRAM FORCE 1x11 變速套件

換了單盤套件一段時間了, 總有騎友留言問我, 單盤好用嗎?所以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我的使用感受。

作為一個騎車5年的資深菜鳥,

我也經歷了在裝備上不斷升級的過程, 鋁架到碳架, 小牌到大牌, 套件從入門的105換成當時頂級的9070 Di2電變套件, 生命在於折騰嘛!幾個月前, 機緣巧合, 我決定嘗試一下SRAM推出的單盤套件Force 1, 聽上去好像檔次不夠高, 才Force, 似乎是越用越回去, 但是SRAM的單盤套件最高級別就出到Force, 沒有Red版本, 所以自己也就心安理得了一些。

先來一張套件和把組等的全家福, 套件部分包括, 手變, 後撥, 夾器, 飛輪, 牙盤, 鏈條

另外, 除了圈刹版本的Force 1, 還有碟刹版本的可供碟刹車使用。

此處敲黑板, 是沒有前撥的哦!考慮到平時經常騎香山, 陡的地方要到20%, 我選了一個42的牙盤(另一個44碟片備用)和11-36的飛輪(還有一個11-32備用)。

裝車過程省略一萬字, 此處感謝閃電北京新街口店的技師凱勳。 裝好車看起來還是蠻和諧的, 除了孤零零的前撥掛耳

左手柄看起來有些特別, 因為不再需要變速的功能, 它只負責刹車, 並不是我為了減重拆掉了撥杆。 手變頭也不大, 比較適合我這種手掌小的女生抓握。

牙盤只有一個碟片, 碟片是正負齒的, 就算你用它來公路越野, 也能很大程度上保證不掉鏈。 值得一提的是, 這個單盤是支持QUARQ功率計的, 滿足了很多人需要裝功率計的需求。

36t的飛輪真的看起來非常的大了,但是並沒有用到Force 1最長版本的後撥,只要你不是用42t的飛輪,這個後撥都可以支援,在需要更換飛輪的時候也能省去不少麻煩。

說到如何選擇適合自己齒比的碟片和飛輪,就要因人而異了。Force 1提供了不同規格的碟片和飛輪,碟片從38到54,每隔2齒都有一個型號。飛輪從26t到42t,你沒看錯,真的有能夠爬牆的42t飛輪。如果你腿力強勁,可以選大一點的碟片,我身邊有幾個朋友就在用48和46的單盤。如果像我一樣,就可以選像42和44這種大小的。如果要經常爬山且會有較陡路段的,飛輪可以選擇大一些的,但是如果很少爬山或者只平路通勤的話,28t,30t,32t就能滿足需求了,畢竟變速的範圍越廣,齒比的細膩程度就會越低,使用感受也會相應打折扣。

BikeGearCal這個軟體能夠根據齒比、輪徑和踏頻推算出速度

再說說重量,沒有了前撥再加上少了一個碟片,很多人覺得會輕不少,但是由於變大的飛輪和加長的後撥,這種重量的優勢在我的Force 1上並沒有很好的體現。一對刹把277g,後撥261g,牙盤542g,飛輪36t的366g,鏈條256g,夾器280g,一共 1982g。因為本身它就不是頂級的套件,比頂級的套件就要重不少。如果飛輪換成11-32的Red,還能再輕小200克。我的車裝完6.9kg(包含鎖踏碼表和水壺架等),並不驚喜,但是還是在接受範圍內。

我帶著車去陽澄湖參加了SRAM的冬季媒(fu)體(bai)活動,當天有激烈的平路繞圈賽,在這次騎行中,我的高速能達到40KMH,也並沒有覺得齒比不夠用,事實上,我用到最大的齒比42-11的時候,只要90踏頻就能夠達到43.5 KMH。100踏頻就能到48.4KMH。所以對於平路來說,這款套件完全能滿足我的需求。如果是平時只騎平路的朋友,碟片可以選大一點的型號,這樣可以保證在平路時候能維持較高的速度。

還用這輛車騎了幾次經常去的西山鬼笑石,因為途中有幾處接近20%的坡,用最小齒比42-36我可以完全不搖車坐踩上去,比我原來的套件要輕鬆不少(原來我是35-28,沒錯的,我的橢圓盤小盤就是35t)。但是不能否認,因為我選的飛輪跨度大,尤其是最大的幾片飛輪,在變速的時候會覺得不夠細膩,缺少中間過渡的檔位。

香山的下坡特別陡,我一般下的都比較慢,不存在下坡踩空的情況。因為曾經放坡臉刹過,現在就算是比較好的路況我的下坡均速也就最高50 KMH罷了。所以對於不經常競技和要求成績的普通騎友,下坡的時候不需要拼命蹬踏的人群,我認為下坡時候齒比夠不夠用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因為你並不經常去踩踏,下坡還需要進攻和要求高速的人肯定還是需要個大盤的。

總結一下,單盤的最大優勢是簡單,這個簡單首先體現於變速邏輯上的簡單,中低端套件手感最不好的時候就在於切大盤的時候,我曾經深有體會。用了單盤套件,你不用再去考慮什麼時候該在大小盤之間切換,尤其是新手和女騎友。其次體現在維護調試上的簡單,Sram的單盤系統讓你不用再擔心前撥蹭鏈,而且幾乎很少需要去調變速,還能節省一部分的重量。至於缺點和不足,也是很顯而易見的,想要平路和爬坡兼顧,就必然要犧牲掉變速的細膩程度。如果只顧一頭,保證變速的細膩度,可供使用的齒比範圍就會變小,車輛對路況的局限性就會變大。不過,在未來公路車進入12速的時候,這個所謂的缺點就不會有這麼明顯了。

最後要提醒大家,由於沒有了前撥對鏈條的限制,在拆掉後輪之後,鏈條很容易從牙盤上整個掉下來,所以如果需要拆裝車輛的話,最好用綁繩在牙盤附近固定一下鏈條再放進車包。我希望未來能推出Red版本的單盤套件,因為車比之前略重了,但我還是很喜歡,因為對於我這種水準的人來說,完全夠用了。

36t的飛輪真的看起來非常的大了,但是並沒有用到Force 1最長版本的後撥,只要你不是用42t的飛輪,這個後撥都可以支援,在需要更換飛輪的時候也能省去不少麻煩。

說到如何選擇適合自己齒比的碟片和飛輪,就要因人而異了。Force 1提供了不同規格的碟片和飛輪,碟片從38到54,每隔2齒都有一個型號。飛輪從26t到42t,你沒看錯,真的有能夠爬牆的42t飛輪。如果你腿力強勁,可以選大一點的碟片,我身邊有幾個朋友就在用48和46的單盤。如果像我一樣,就可以選像42和44這種大小的。如果要經常爬山且會有較陡路段的,飛輪可以選擇大一些的,但是如果很少爬山或者只平路通勤的話,28t,30t,32t就能滿足需求了,畢竟變速的範圍越廣,齒比的細膩程度就會越低,使用感受也會相應打折扣。

BikeGearCal這個軟體能夠根據齒比、輪徑和踏頻推算出速度

再說說重量,沒有了前撥再加上少了一個碟片,很多人覺得會輕不少,但是由於變大的飛輪和加長的後撥,這種重量的優勢在我的Force 1上並沒有很好的體現。一對刹把277g,後撥261g,牙盤542g,飛輪36t的366g,鏈條256g,夾器280g,一共 1982g。因為本身它就不是頂級的套件,比頂級的套件就要重不少。如果飛輪換成11-32的Red,還能再輕小200克。我的車裝完6.9kg(包含鎖踏碼表和水壺架等),並不驚喜,但是還是在接受範圍內。

我帶著車去陽澄湖參加了SRAM的冬季媒(fu)體(bai)活動,當天有激烈的平路繞圈賽,在這次騎行中,我的高速能達到40KMH,也並沒有覺得齒比不夠用,事實上,我用到最大的齒比42-11的時候,只要90踏頻就能夠達到43.5 KMH。100踏頻就能到48.4KMH。所以對於平路來說,這款套件完全能滿足我的需求。如果是平時只騎平路的朋友,碟片可以選大一點的型號,這樣可以保證在平路時候能維持較高的速度。

還用這輛車騎了幾次經常去的西山鬼笑石,因為途中有幾處接近20%的坡,用最小齒比42-36我可以完全不搖車坐踩上去,比我原來的套件要輕鬆不少(原來我是35-28,沒錯的,我的橢圓盤小盤就是35t)。但是不能否認,因為我選的飛輪跨度大,尤其是最大的幾片飛輪,在變速的時候會覺得不夠細膩,缺少中間過渡的檔位。

香山的下坡特別陡,我一般下的都比較慢,不存在下坡踩空的情況。因為曾經放坡臉刹過,現在就算是比較好的路況我的下坡均速也就最高50 KMH罷了。所以對於不經常競技和要求成績的普通騎友,下坡的時候不需要拼命蹬踏的人群,我認為下坡時候齒比夠不夠用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因為你並不經常去踩踏,下坡還需要進攻和要求高速的人肯定還是需要個大盤的。

總結一下,單盤的最大優勢是簡單,這個簡單首先體現於變速邏輯上的簡單,中低端套件手感最不好的時候就在於切大盤的時候,我曾經深有體會。用了單盤套件,你不用再去考慮什麼時候該在大小盤之間切換,尤其是新手和女騎友。其次體現在維護調試上的簡單,Sram的單盤系統讓你不用再擔心前撥蹭鏈,而且幾乎很少需要去調變速,還能節省一部分的重量。至於缺點和不足,也是很顯而易見的,想要平路和爬坡兼顧,就必然要犧牲掉變速的細膩程度。如果只顧一頭,保證變速的細膩度,可供使用的齒比範圍就會變小,車輛對路況的局限性就會變大。不過,在未來公路車進入12速的時候,這個所謂的缺點就不會有這麼明顯了。

最後要提醒大家,由於沒有了前撥對鏈條的限制,在拆掉後輪之後,鏈條很容易從牙盤上整個掉下來,所以如果需要拆裝車輛的話,最好用綁繩在牙盤附近固定一下鏈條再放進車包。我希望未來能推出Red版本的單盤套件,因為車比之前略重了,但我還是很喜歡,因為對於我這種水準的人來說,完全夠用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