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紀錄片業需“全產業鏈+互聯網”

從高高的象牙塔回到世俗的民間, 紀錄片業需著力于全產業鏈和互聯網。

文|《中國經濟資訊》記者 姚堯

在2017年11月4日閉幕的四川電視節上,

各項交易達成意向性協定金額達36.58億元, 除了每年電視節的重頭戲電視劇交易外, 紀錄片業正愈來愈受到資本的青睞。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教授李智告訴《中國經濟資訊》記者:“這可能與2017年一部盈利高達5700萬元的電影有關, 它就是《二十二》。 這部投資僅約500萬元的紀錄電影, 卻撬動高達1.7億元票房。 ”據《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7》資料顯示, 2016年全國紀錄片年生產總收入為34.7億元, 總產值超過52億元。 北京三多堂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高曉蒙對《中國經濟資訊》記者說:“這還是保守的, 2017年行業熱度遠不僅如此。 ”一向被人以“高冷”、“空谷幽蘭”看待的紀錄片似乎出世在即。

幽蘭出深谷

過去, 紀錄片人最關心的就是如何真正從行業邁向產業。

但隨著資金的流入, 這顯然已經不再是問題。 在“金熊貓”國際紀錄片傳媒製作人論壇上, 數位國內紀錄片製作人都在展望紀錄片的“錢”景。 到底誰會成為像下一個《二十二》?

有人將紀錄片比喻為影視行業的“總統套房”。 高曉蒙介紹道:“房子貴, 住得起的人自然少。 紀錄片投資量大, 週期回報卻長。 ”但隨著資金的大量湧入, 原本蕭條的紀錄片產業重新活躍了起來。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剛剛閉幕, 作為評委的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副總監馮雪松告訴《中國經濟資訊》記者:“在本界紀錄片節上, 共有來自113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部紀錄片參選, 盛況空前。 可見紀錄片在國內外同樣熱度非常, 且越來越受人青睞。 ”

2015年,

紀錄電影《喜馬拉雅天梯》在影院上映, 拉開了紀錄片行業資金投入大開大合的序幕。 據瞭解, 這部紀錄片投資十分巨大, 預算從最初300萬元漲到了1300萬元。 而如此大規模的投入其實並非絕無僅有, 早在2012年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的高回報一直被業內津津樂道, 其投資也達到約1000萬元, 卻為製作播出方創造了過億收入, 有業內人士統計, 由《舌尖上的中國》所產生的帶動作用, 使得進入紀錄片行業的資金量, 從2009年前的年5億元, 直接增長至2012年的逾20億元, 終結了紀錄片行業長達十年左右的資金荒。 此後, 各大視頻網站、影視公司, 甚至行業外的資金持續湧入這一行業。

自此, 人才開始短缺, 這也是行業開始向上的反映。 紀錄片行業不僅僅缺錢,

最缺的還是人才, 隨著資本的加速湧入, 人才短缺問題開始凸顯。 李智說:“現在除了紀錄片創作領域開始出現了資金充裕的情況, 就連紀錄片研究領域也開始有資金注入。 ”更多老百姓也開始用影像的力量見證歲月並記錄生命。

隨著《我在故宮修文物》、《航拍中國》、《本草中國》等的播出, 都在推動紀錄片的持續升溫。 有資料顯示, 2016年中國紀錄片年生產總投入和總產值的增長同比都超過了10%。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司長高長力曾在公開場合表示, 紀錄片的夏天已經來了。 他說:“綜藝節目和電視劇是從前衛視頻道的黃金時段的常客, 根本沒有紀錄片的身影, 但現在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 最近兩三年, 各大衛視的黃金時段都播放了紀錄片,

而且收視率還不低。 ”

邁向互聯網

回顧近幾年的電影票房資料, 2014年我國全年票房296億元, 2015年猛漲至440.69億元, 2016年微增到457億元。 2017年截至11月底, 全國電影票房勉強突破500億元大關。 上座率也出現了下滑, 僅為13.3%, 遠低於日本45%和北美30%的上座率。 高曉蒙說:“這說明中國觀眾已經走向成熟, 不願再湊熱鬧, 而是更多進行自主選擇。 ”成熟的市場更傾向於紀錄片這種以真實、客觀作為衡量標準的影視作品。 而在市場趨於成熟後, 紀錄片自身也正邁向了跨界與融合, 特別是與互聯網的融合。

2015年, 湖南金鷹紀實頻道正式開播。 其成為繼央視紀錄頻道、北京紀實頻道和上海紀實頻道之後的第四家專業上星紀實頻道, 形成了紀錄片播出平臺四足鼎立的格局。 但隨著新媒體迅速發展,這一格局已產生鬆動跡象。

資料顯示,電視媒體廣告收入一直呈下降趨勢,僅僅依靠廣告的盈利模式對紀錄片專案顯然已經行不通,為此跨界成了紀錄片人必然的出路之一。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張同道表示,近幾年紀錄片與其他產業的跨界案例已經不勝枚舉,汽車、銀行和奢侈品等企業都在與紀錄片業跨界合作。

這是因為紀錄片不僅具有普通娛樂產品的屬性,更是一種高效的傳播載體,紀錄片的商業價值正被逐步挖掘。“近幾年,其他產業與紀錄片的跨界合作也正從簡單的經濟行為向著更深層次邁進,這對紀錄片行業有著超乎想像的推動力。”張同道說。

《第三極》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製片人胡小鹿表示,從《第三極》在立項之初,製片團隊就設定了高標準,要與最優秀的商業品牌合作。《第三極》在與某汽車品牌廠商合作的過程中,不但由汽車品牌提供車輛保障,一系列宣傳推廣也是幾方共同合作。這是節目在播出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重要原因。

高曉蒙說紀錄片人不能光靠情懷,還必須懂市場。未來,網路視頻、新媒體一定是一個方向,所以必須有人能夠瞭解新媒體的製作方式和思路。他認為:“傳統媒體的製作方式與新媒體制作方式的區別,類似於‘鹽少許’和‘鹽兩克’的差別,傳統媒體往往只能做到‘鹽少許’,而新媒體卻能做到‘鹽兩克’,這是有本質差別的。隨著大資料技術發展,當只能做到‘鹽少許’的人面對有‘鹽兩克’需求的受眾時會愈發窘迫。”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紀錄片行業與其他行業相互滲透、融合的機會將逐漸增多,這一趨勢也將促進紀錄片新盈利模式的形成,並為中國紀錄片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

補齊產業鏈

“從高高的象牙塔回到世俗的民間,紀錄片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前SMG總裁黎瑞剛對紀錄片的判斷十分清晰。他一向認為,紀錄片是比較高端的傳媒產品。他說,如果它在圖書裡,就屬於知識類讀物,不是通俗的暢銷書。即使有成功實現商業化的美國Discovery頻道在先,其依然很難與美國獅門影業等通俗電影公司比擬。

從專業角度審視,我國的紀錄片製作水準或許並不算低。黎瑞剛說:“我們做政論型的紀錄片,做文人情結的紀錄片,絕對是世界一流的。如果要說差距,我們在紀錄片的類型化生產、工業化生產和產業運作,以及在商品化、市場化、資本化、品牌化等方面,還有很多要借鑒學習的地方。”

而打造全產業鏈正是紀錄片產業化的重要一環。紀錄片行業要有大發展,不僅僅需要資金的支援和人才的力量,更需要做好流程控制、成本和品質控制,並且掌握產業鏈的各個核心環節。播出環節可能只是其中之一,過去以電視臺為核心的紀錄片生產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受眾的需求。紀錄片行業需要對接國際和國內各種優勢資源,在內容和管道兩方面雙管齊下,大的電影銀幕和小的電視螢屏,包括新媒體移動端,同時擴張,多頭並進。

總之,從市場角度,人們已認清紀錄片的市場潛力;從運營者的角度,平臺和製作公司都在加大投資力度;從政府角度,相關優惠政策也已出臺。紀錄片是一面鏡子,具有向世界真實、立體、全面展示中國的能力。隨著中國紀錄片產業的快速發展,將為提升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添磚加瓦。

但隨著新媒體迅速發展,這一格局已產生鬆動跡象。

資料顯示,電視媒體廣告收入一直呈下降趨勢,僅僅依靠廣告的盈利模式對紀錄片專案顯然已經行不通,為此跨界成了紀錄片人必然的出路之一。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張同道表示,近幾年紀錄片與其他產業的跨界案例已經不勝枚舉,汽車、銀行和奢侈品等企業都在與紀錄片業跨界合作。

這是因為紀錄片不僅具有普通娛樂產品的屬性,更是一種高效的傳播載體,紀錄片的商業價值正被逐步挖掘。“近幾年,其他產業與紀錄片的跨界合作也正從簡單的經濟行為向著更深層次邁進,這對紀錄片行業有著超乎想像的推動力。”張同道說。

《第三極》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製片人胡小鹿表示,從《第三極》在立項之初,製片團隊就設定了高標準,要與最優秀的商業品牌合作。《第三極》在與某汽車品牌廠商合作的過程中,不但由汽車品牌提供車輛保障,一系列宣傳推廣也是幾方共同合作。這是節目在播出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重要原因。

高曉蒙說紀錄片人不能光靠情懷,還必須懂市場。未來,網路視頻、新媒體一定是一個方向,所以必須有人能夠瞭解新媒體的製作方式和思路。他認為:“傳統媒體的製作方式與新媒體制作方式的區別,類似於‘鹽少許’和‘鹽兩克’的差別,傳統媒體往往只能做到‘鹽少許’,而新媒體卻能做到‘鹽兩克’,這是有本質差別的。隨著大資料技術發展,當只能做到‘鹽少許’的人面對有‘鹽兩克’需求的受眾時會愈發窘迫。”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紀錄片行業與其他行業相互滲透、融合的機會將逐漸增多,這一趨勢也將促進紀錄片新盈利模式的形成,並為中國紀錄片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

補齊產業鏈

“從高高的象牙塔回到世俗的民間,紀錄片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前SMG總裁黎瑞剛對紀錄片的判斷十分清晰。他一向認為,紀錄片是比較高端的傳媒產品。他說,如果它在圖書裡,就屬於知識類讀物,不是通俗的暢銷書。即使有成功實現商業化的美國Discovery頻道在先,其依然很難與美國獅門影業等通俗電影公司比擬。

從專業角度審視,我國的紀錄片製作水準或許並不算低。黎瑞剛說:“我們做政論型的紀錄片,做文人情結的紀錄片,絕對是世界一流的。如果要說差距,我們在紀錄片的類型化生產、工業化生產和產業運作,以及在商品化、市場化、資本化、品牌化等方面,還有很多要借鑒學習的地方。”

而打造全產業鏈正是紀錄片產業化的重要一環。紀錄片行業要有大發展,不僅僅需要資金的支援和人才的力量,更需要做好流程控制、成本和品質控制,並且掌握產業鏈的各個核心環節。播出環節可能只是其中之一,過去以電視臺為核心的紀錄片生產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受眾的需求。紀錄片行業需要對接國際和國內各種優勢資源,在內容和管道兩方面雙管齊下,大的電影銀幕和小的電視螢屏,包括新媒體移動端,同時擴張,多頭並進。

總之,從市場角度,人們已認清紀錄片的市場潛力;從運營者的角度,平臺和製作公司都在加大投資力度;從政府角度,相關優惠政策也已出臺。紀錄片是一面鏡子,具有向世界真實、立體、全面展示中國的能力。隨著中國紀錄片產業的快速發展,將為提升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添磚加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