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心懷俠義,棄高薪勇追夢!“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傑出律師”胡芳軍

近日,

由全總、司法部、全國律協評選的

“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傑出律師”

名單揭曉,

10位律師獲表彰。

作為咱廣東工會律師的傑出代表,

胡芳軍背後有哪些故事呢?

12月的廣州, 已有幾分寒意。 在位於廣州珠江新城一間寫字樓的律所裡, 胡芳軍侃侃而談。 他留著寸頭, 西裝革履, 說話語速不快, 但每一句話都會講到點子上, 在任何場合, 他給人的印象總是灑脫幹練, 一副白領精英范兒。

胡芳軍, 男, 現年40歲, 廣東晟晨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副主任, 廣東工會法律服務團首批成員。 2012年獲評首屆廣東省維護職工權益傑出律師, 獲授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今年12月, 新晉第六屆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傑出律師。

“工會律師不是越窮越好, 如果律師連溫飽都解決不了, 怎麼有底氣去給工人維權?”在胡芳軍的職業信條裡, 為職工維權與體面生活並不衝突, 兩者完全可以實現良性迴圈。


胡芳軍的自信來源於他多年在勞動維權一線的堅守和收穫。 自2009年擔任廣東省總工會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團成員以來, 他已代理職工維權案件逾百起, 援助職工3000余人, 為職工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000多萬元。

省總工會維權工作部部長許平堅盛讚, 胡芳軍在廣東勞動關係矛盾糾紛複雜形勢下, 敢於探索職工維權新思路、新方法, 多年來始終為一線勞動者維權衝鋒陷陣, 是廣東工會律師中的翹楚。

*“我只想為自己的理想冒一次險”

心懷俠義 棄高薪勇追夢

胡芳軍出生在湖南的一個農村家庭, 1997年考上大學時, 念了當時的熱門專業金融學, 畢業後進入人民銀行擔任監管員。 誰也沒想到, 在工作五年後, 胡芳軍卻主動放棄了令人豔羨的“鐵飯碗”,

毅然辭職, 加入到司考大軍中。

“記得當時我工作的肇慶房價每平米只有兩千元, 而我的月薪就已經達到了上萬元。 因此當父母得知我要辭職時非常反對, 說我瞎折騰, 但我只想為自己的理想冒一次險。 ”胡芳軍說, 從小他就嚮往成為一名仗義執言的律師, 在內心深處始終保留著一份俠義情結。

△胡芳軍為職工群眾提供法律援助。

從業之初, 胡芳軍接觸到的第一個求助對象是一名在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的農民工。 胡芳軍耗時兩年, 最終幫助當事人家屬爭取到60多萬元的交通、工傷賠償。 官司贏了後, 當事人千恩萬謝, 工人樸素的感恩心理讓胡芳軍感受到親切感和成就感, 但一路維權的艱辛也讓他清醒地意識到, 工人更需要律師幫忙維權。

2007年, 在廣州白雲區一家皮具廠工作的一名21歲女工在工作中出現心肺衰竭, 住院過程中不幸離世。 女工身世淒慘, 父母雙亡, 姐姐失散多年, 家裡只剩下一個十多歲的弟弟。 其叔伯親戚在維權過程中因與企業在賠償金額方面存在較大分歧,

採取了堵路等過激行為, 使得協商陷入僵局。

由於女工並未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 醫院在醫治過程中也存在過錯, 如果走法律程式維權, 從確認勞動關係、申請工傷認定, 到工傷待遇賠償落實, 可能持續數年時間, 對於這樣一個家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胡芳軍接手這個維權案件後, 在企業和職工家屬間以法、以理、以情溝通斡旋, 解析利弊, 最終達成了各方都能接受的賠償方案。 從介入調解到企業、醫院賠償落實只用了一個月時間。 並且以職工弟弟的名義開設銀行帳戶, 確保賠償金成為孩子的成長基金。

這個案件對胡芳軍的觸動很大, 讓他深切體會到職工比一般的民事主體更需要法律的支援, 如果職工在維權過程中不能合理運用法律手段,他們的維權將舉步維艱。

“職工的情感表達是很淳樸直接的,對於大多數職工來說,基於其文化水準,他們更容易採取過激手段,把事情鬧僵,也實現不了他們的合理訴求。”因此,胡芳軍有意識地向這一領域傾斜,在他代理的案件中,50%以上是職工維權案件。

*“不會拿職工或企業的一分錢”

信任和理解是調解協商的基礎

近年來,受經濟轉型等影響,我省群體性勞資糾紛一直處於高發態勢。作為廣東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團的一員,胡芳軍時常和工會幹部一起奔赴勞資糾紛事件一線前沿積極參與調處,刷出了廣東工會律師的“存在感”。

2015年歲末,東莞某企業因訂單減少,需裁員,但企業卻不願支付職工經濟補償。為逼工人主動辭職,企業將工資由計時制改為計件制,工人們工資由此大幅減少。變相逼辭引發工人強烈不滿,集體停工停產,並做出封堵廠門、衝擊辦公室等過激行為。雙方劍拔弩張,相關職能部門在現場嚴陣以待......

在省總工會勞資糾紛應急處置分隊介入的同時,作為工會律師的胡芳軍也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和工會幹部一起在職工和企業間溝通協商,試圖找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

△胡芳軍向群體性勞資糾紛事件中的工人耐心解釋法律法規。

起初,職工對胡芳軍這個陌生的臉孔並不待見,甚至懷疑他拿企業的錢替企業說話,兩三百名工人轟地將其團團圍住。面對工人的質疑,胡芳軍鎮定自若,當場亮明工會律師的身份,表明為職工爭取合法權益的立場。他拍著胸脯向工人保證,不會拿職工或企業的一分錢,並公開了自己的辦公地址、家庭地址,歡迎工人隨時舉報。

"取得職工和企業的信任和理解是第一步,也是調解協商的基礎。"胡芳軍感慨道。就這樣,他站在工人中間解疑答惑了兩個小時,取得了絕大數工人的理解。在目擊工會和律師的“能量”後,一向強硬的資方也願意坐下來談。最終經過三小時協商,廠方終於作出讓步,同意立即調集資金支付經濟補償。

十天后,近200名工人領到了經濟補償趕回家過年,餘下的100名工人主動留守工廠,直到最後一個工人領完工錢,發著高燒的胡芳軍這才放下心離開。

這是《廣東省企業集體合同條例》出臺後首例成功化解的群體性事件,工會和工會律師的擔當和處置能力受到各方稱讚。而在胡芳軍看來,群體事件的發生很大程度是因為維權過程中缺少溝通管道和專業指導,在為工人維權,避免群體性事件發生,營造和諧社會方面,工會律師大有可為。

*“我吃了,很甜”

幫職工成功維權獲得的快樂無法比擬

近年來,胡芳軍以工會律師身份代理了數起集體維權案件,100人以上的集體維權案件就有12起,如代理某醫院200余名清潔護工集體勞動爭議案件,成功避免矛盾升級發生過激事件;代理某公司1660名職工勞動仲裁案件,經過10餘次開庭審理,最終為職工爭取賠償金額達2220萬元。

面對動輒如山般的案料,胡芳軍笑言為職工維權要 “經得起繁瑣,耐得住寂寞”。不同於一般的民事案件或股權糾紛案件,“對於勞動者來說,幾塊錢都是大事”,有時候通宵加班計算出來的加班費可能才幾百塊錢,若用這精力辦其他案件,回報可能是十倍甚至幾十倍,而胡芳軍樂在其中。

“我喜歡投入到為一線職工維權實踐工作中,因為為職工爭取到的合法權益是實實在在的。” 他甚至認為,幫職工維權成功後所獲得的快樂是其他案件委託人無法比擬的。

胡芳軍向記者回憶起了今年辦結的一個案子。廣州某生產基地一名女工因社保問題到處上訪了十幾年,省總工會接訪後將此棘手難題委託給胡芳軍辦理。最終經過兩年的不懈跟進,女工拿到了30萬賠償金。

該女工事後多次想送禮表示感謝,均被胡芳軍婉拒。後來,女工拿來一兜子自己種的青菜,一定要胡芳軍嘗一嘗。

"這一兜子青菜讓我印象深刻,這是她作為一個勞動者最樸實也是最真摯的感謝。"胡芳軍笑著說,“我吃了,很甜。”

△2017年12月21日,第六屆“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傑出律師”表彰暨服務農民工公益法律服務行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胡芳軍律師獲表彰。

胡芳軍表示,工會這個平臺讓他有了更好施展拳腳的空間,“工會律師把工會政策和律師專業技能結合起來了,維權效果會更好,無論在職工、企業,還是在政府層面,都會獲得更好的支援度。”

如今的胡芳軍依舊在為一線職工奔走,也包括外派海員的維權,他曾成功代理廣州某公司外派海員在境外貨輪猝死案件,並積極探索海員維權制度化。現在他的職工維權團隊已發展到十個小夥伴,他希望未來能帶動更多的律師加入工會律師的行列,為職工維權貢獻力量與資源。

采寫 | 全媒體記者許接英 周禮雄

編輯 | 李冠傑

如果職工在維權過程中不能合理運用法律手段,他們的維權將舉步維艱。

“職工的情感表達是很淳樸直接的,對於大多數職工來說,基於其文化水準,他們更容易採取過激手段,把事情鬧僵,也實現不了他們的合理訴求。”因此,胡芳軍有意識地向這一領域傾斜,在他代理的案件中,50%以上是職工維權案件。

*“不會拿職工或企業的一分錢”

信任和理解是調解協商的基礎

近年來,受經濟轉型等影響,我省群體性勞資糾紛一直處於高發態勢。作為廣東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團的一員,胡芳軍時常和工會幹部一起奔赴勞資糾紛事件一線前沿積極參與調處,刷出了廣東工會律師的“存在感”。

2015年歲末,東莞某企業因訂單減少,需裁員,但企業卻不願支付職工經濟補償。為逼工人主動辭職,企業將工資由計時制改為計件制,工人們工資由此大幅減少。變相逼辭引發工人強烈不滿,集體停工停產,並做出封堵廠門、衝擊辦公室等過激行為。雙方劍拔弩張,相關職能部門在現場嚴陣以待......

在省總工會勞資糾紛應急處置分隊介入的同時,作為工會律師的胡芳軍也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和工會幹部一起在職工和企業間溝通協商,試圖找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

△胡芳軍向群體性勞資糾紛事件中的工人耐心解釋法律法規。

起初,職工對胡芳軍這個陌生的臉孔並不待見,甚至懷疑他拿企業的錢替企業說話,兩三百名工人轟地將其團團圍住。面對工人的質疑,胡芳軍鎮定自若,當場亮明工會律師的身份,表明為職工爭取合法權益的立場。他拍著胸脯向工人保證,不會拿職工或企業的一分錢,並公開了自己的辦公地址、家庭地址,歡迎工人隨時舉報。

"取得職工和企業的信任和理解是第一步,也是調解協商的基礎。"胡芳軍感慨道。就這樣,他站在工人中間解疑答惑了兩個小時,取得了絕大數工人的理解。在目擊工會和律師的“能量”後,一向強硬的資方也願意坐下來談。最終經過三小時協商,廠方終於作出讓步,同意立即調集資金支付經濟補償。

十天后,近200名工人領到了經濟補償趕回家過年,餘下的100名工人主動留守工廠,直到最後一個工人領完工錢,發著高燒的胡芳軍這才放下心離開。

這是《廣東省企業集體合同條例》出臺後首例成功化解的群體性事件,工會和工會律師的擔當和處置能力受到各方稱讚。而在胡芳軍看來,群體事件的發生很大程度是因為維權過程中缺少溝通管道和專業指導,在為工人維權,避免群體性事件發生,營造和諧社會方面,工會律師大有可為。

*“我吃了,很甜”

幫職工成功維權獲得的快樂無法比擬

近年來,胡芳軍以工會律師身份代理了數起集體維權案件,100人以上的集體維權案件就有12起,如代理某醫院200余名清潔護工集體勞動爭議案件,成功避免矛盾升級發生過激事件;代理某公司1660名職工勞動仲裁案件,經過10餘次開庭審理,最終為職工爭取賠償金額達2220萬元。

面對動輒如山般的案料,胡芳軍笑言為職工維權要 “經得起繁瑣,耐得住寂寞”。不同於一般的民事案件或股權糾紛案件,“對於勞動者來說,幾塊錢都是大事”,有時候通宵加班計算出來的加班費可能才幾百塊錢,若用這精力辦其他案件,回報可能是十倍甚至幾十倍,而胡芳軍樂在其中。

“我喜歡投入到為一線職工維權實踐工作中,因為為職工爭取到的合法權益是實實在在的。” 他甚至認為,幫職工維權成功後所獲得的快樂是其他案件委託人無法比擬的。

胡芳軍向記者回憶起了今年辦結的一個案子。廣州某生產基地一名女工因社保問題到處上訪了十幾年,省總工會接訪後將此棘手難題委託給胡芳軍辦理。最終經過兩年的不懈跟進,女工拿到了30萬賠償金。

該女工事後多次想送禮表示感謝,均被胡芳軍婉拒。後來,女工拿來一兜子自己種的青菜,一定要胡芳軍嘗一嘗。

"這一兜子青菜讓我印象深刻,這是她作為一個勞動者最樸實也是最真摯的感謝。"胡芳軍笑著說,“我吃了,很甜。”

△2017年12月21日,第六屆“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傑出律師”表彰暨服務農民工公益法律服務行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胡芳軍律師獲表彰。

胡芳軍表示,工會這個平臺讓他有了更好施展拳腳的空間,“工會律師把工會政策和律師專業技能結合起來了,維權效果會更好,無論在職工、企業,還是在政府層面,都會獲得更好的支援度。”

如今的胡芳軍依舊在為一線職工奔走,也包括外派海員的維權,他曾成功代理廣州某公司外派海員在境外貨輪猝死案件,並積極探索海員維權制度化。現在他的職工維權團隊已發展到十個小夥伴,他希望未來能帶動更多的律師加入工會律師的行列,為職工維權貢獻力量與資源。

采寫 | 全媒體記者許接英 周禮雄

編輯 | 李冠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