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學家:刷朋友圈看劇就是不睡,你不是強迫症,你是孤獨了

壹心理創作者 | Juno

-

01 孤獨像細菌一樣, 無處不在

你在什麼時刻感到最孤獨?

看到知乎上有個網友說, 班裡有一個男生, 每次放學總是慢慢收拾書包最後一個走,

有一天他忍不住問那個男生:“你為什麼每次都收拾得那麼慢?”

那個男生回答說:“因為我墨蹟啊。 ”

但是男生沒有說出口的可能是:“因為沒有人等我啊。 ”

還有一個網友說, 一個人去吃火鍋, 結果鄰桌的可能看他一個人吃太可憐了, 於是好意問他:“要不要一起?”

孤獨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沒有人可以倖免。

一個朋友說, 一個人住下班回家第一個動作就是打開電視機, 隨便調到一個頻道, 然後做別的事。

北漂三年, 連續加班一個多星期淩晨回到家, 發現好幾天前的快遞還沒來得及拆, 一個人坐在沙發上大哭。

同居兩年的戀人, 下班回家各自點好各自的外賣, 一個看遊戲直播, 一個看韓國綜藝, 雖然兩個人共處一室,

但好像生活在平行時空一樣, 沒有任何交集。

假裝在紐約說:剛來到紐約的第一個星期, 需要填一張表格, 上面有一欄Emergency Contact(緊急連絡人), 不知道該填誰........

4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體會到孤獨的痛苦。

根據民政部的資料, 中國單身成年人口數量超過2億, 單身率高居不下。

淘寶資料顯示, 每6個90後, 就有1個空巢青年。

而網易新聞資料顯示, 孤獨是空巢青年的生活主旋律, 他們當中68%的人一周以內感到孤獨;對於空巢男青年來說, 晚上 10 點最孤獨;而空巢女青年的孤獨高峰期則是晚上9點。

服務員好意提醒:第二杯半價。 每次都說:一杯就好, 謝謝;

微信通訊錄好友三千, 卻找不到一個人說晚安;

總是被同事吐槽工作狂, 沒辦法, 回家又沒人等我;

一個人吃自助餐, 取完餐回來發現, 餐具被服務員拿走了;

美團外賣紅包只能發給微信檔案傳輸助手, 然後一個人領;

一個人去醫院打吊針, 憋著尿不敢上廁所, 因為沒人幫忙拿著吊瓶;

聚餐的時候從來不敢多喝, 因為知道, 沒人會送我回去......

02 為什麼這個時代我們更容易感到孤獨?

“微信通訊錄3000多個好友,

卻沒人可以說一句晚安”

社交軟體讓我們的交友膚淺化

前段時間, 朋友因為無聊下載了一個探探, 認識一個男生, 剛開始每天彼此都會說上一兩句話, 結果沒幾天, 就再也沒有聯繫了。

現在加微信好友養成了一個習慣, 在對方微信名後面添加備註, 外賣小哥, 快遞員, 某某公司, 某個朋友的朋友, 至於那些沒有添加備註名的人, 早就忘記了是誰。

記得在社交軟體還沒有普及時, 那時候, 班裡流行交筆友, 我們不知道彼此的長相、性別、年齡, 但是每一封信卻可以寫滿滿3、4頁。

信紙是從小賣部裡精心挑選出來的, 信封上還配了手繪的插畫。

因為不知道對方什麼時候會回信,

所以只能每天都去通信室查看有沒有寄給自己的信。

收到筆友的來信比現在收到快遞還要讓人欣喜, 那時候沒有天天聊, 卻也不孤獨。

決定我們是否孤獨的因素, 在於是否擁有高品質的社交, 而非數量。

社交軟體的出現, 本意是為了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隨著我們交友成本越來越低, 我們增加了朋友的數量, 分配給每個人的時間和心意也被攤薄了。

交友的儀式感被打破,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成了速食, 人們滿足於膚淺的社交:朋友圈毫不吝嗇點贊;收藏很多表情包來代替言語.......

沒有了幾個小時的交心談話, 沒有了專注在彼此身上、感受彼此情緒和真心的對話, 只剩下那句“哈哈哈哈哈”.......

沒了高品質的社交, 100個微信好友抵不上1個摯友。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擁有了更多的“朋友”,卻變得更加孤獨的原因。

“交朋友太費勁,還是宅在家舒服”

宅在家可能會讓我們更孤獨

一周中你會有多少時間宅在家?

隨著淘寶、各種外賣軟體、直播平臺、手機遊戲等的出現,讓很多原本不宅的人開始變宅,讓原本宅的人更加宅。

一個宅人一天的生活:

早上睜開眼,拿起手機看熱搜,流覽一遍微信訂閱號更新的內容,再翻翻朋友圈點個贊。

一看時間,該吃午飯了,打開外賣軟體,點了一份黃燜雞米飯,趁著這段間隙,打開淘寶,看看系統自動推薦的店鋪和寶貝,坐等外賣員投喂。

拿了快遞,不急著吃,先在電腦上選點開正在追的韓劇。

吃完飯,睡個漫長的午覺,醒來又該點晚飯了。

在現代科技的寵溺下,人們被慣壞了,變得越來越宅,吃飯不用再去菜市場和菜販子們討價還價,花一個多小時做飯,外賣就可以一步到位;

買衣服、鞋子、生活用品都可以在淘寶上完成,而不用費勁去商場挑選,貨比三家;

就連孤獨這件事,也似乎有了解決辦法。

直播、彈幕、社交軟體、fm平臺的出現,讓人可以在宅在家就能享受人際交往的樂趣和陪伴的感覺,但這種滿足感虛幻又短暫。

長時間地宅在家裡,導致社交肌肉萎縮,社交能力下滑,慢慢地,對社交這件事情也有點力不從心,總把聊天變成了尬聊.....

最後,社交變成一種讓人焦慮的事情,光是走出門就需要勇氣。

我們開始發明各種爽約的藉口:

“今天天氣預報說要下雨,要不咱們改天再約?“

“沒洗頭臉上還冒逗狀態好差,不然就算了吧?“

“大姨媽來了,不好意思啊,不能陪你做普拉提了“

......

於是演變成為社交焦慮-宅-社交萎縮-孤獨的惡性循環。

宅的人變得更宅,孤獨的人更加孤獨。

“一個人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就會感到孤獨”

缺乏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的能力

每天回到家,好像除了看劇刷手機就無事可幹了。

生活單調枯燥的人,往往尋求可以轉移自己注意力的消遣,以避免面對內心產生的孤獨。

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越是孤單沮喪的人,越是追劇成癮。

但當關掉電視、手機沒電的一瞬間,那種無措空虛感就會侵襲過來。

《羊呆住了》裡有一段話:

草從哪裡來?

羊吃著吃著就呆住了,無法解釋,它想不通。

這個執念摧毀了一切,這就是虛無感,也是心塞的一種。

這件事情反復困擾著許多羊,它們輪番地呆住,放空,又釋然,又呆住。

大多數時候,我們如同埋頭吃草的羊群一樣,只是埋頭在各種現代科技中,假裝生活。

但同樣,有時會像那只羊一樣,呆住,被一種虛無感裹挾住。

因為看電視追劇、看綜藝、刷手機雖然也能帶來快樂,但那是由於感官刺激帶來的“低級”的快樂。

根據《公正》裡面提到的看法是:作為一個人,能運用到更高級的能力所感受到的快樂是更高級的快樂。

類似閱讀、寫作需要人進行思考、有邏輯地闡述的才是更“高級”的快樂。而“高級”的快樂才能帶來意義,而意義感能驅散無聊、孤獨。

03 如何緩解孤獨感?

1)脫敏,訓練社交肌肉

社交能力就像人的肌肉一樣,是可以訓練的,同樣,如果長期不使用,它也會萎縮。

適當取消一些可以讓你宅在家的功能,增加跟人打交道的機會。

點外賣不如自己出門買菜做飯,和大媽談談菜價;

淘寶買衣服不如去商場親手摸摸材質,和朋友聊聊款式;

組織個好友聚會,聊聊八卦和近況,或是一起出去爬爬山.......

這種與真實的人交流碰撞的愉悅感,比看綜藝彈幕要多得多。

其實回頭想想,每一次想要耍賴不去的約會,強迫自己赴約之後,也許感覺也很不錯,最難的就是下定決心踏出門的一刻。

2)自我暴露,進行深層社交

自我暴露是指主動向對方坦誠自己內心更真實、深處的想法,從而引起對方的共鳴和坦誠相待。

兩個人從陌生人、熟人、普通朋友變成好友,其實是自我暴露不斷加廣加深的過程。而自我暴露是深度社交重要的手段之一。

曾經看到一個段子,說拉近兩個女生之間的關係,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訴對方你的秘密。

如果想要進行深層社交,比起挖掘別人更深更多的秘密,不如先坦誠自己,有意識地把話題從淺層次的星座、明星八卦、社會熱點轉移到更深層次、更私密的話題。

3)學會自己和自己玩

一個人獨處要學會自己和自己玩。這是一個去挖掘、練習自己的興趣愛好的機會。

用買來的整張牛皮,使用工具自己裁剪縫製一個錢包;

買桌布、透明玻璃品、幹花、小燈泡裝扮自己的臥室;

挑選一部自己一直想看的電影,把手機調成靜音關掉燈;

試著早起去菜市場挑選最新鮮的蔬菜,給自己做一頓乾淨可口飯菜......

當你投入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中,就會產生心流,一種無比專注、忘我的狀態,甚至覺得時間飛逝而過,並且產生高度的興奮感和滿足感。

此時,心裡滿滿當當的愉悅,哪還有孤獨的容身。

04 孤獨時代如何安身

這是一個群體孤獨的時代。

但也不得不承認,飛速而進步的通訊科技,仍然無法照顧到我們內心裡那個巨大而荒涼的孤獨感。

無論是用看劇來轉移注意力,還是用短暫的淺薄的社交來營造一種不孤獨的錯覺,都無法抵禦孤獨的侵襲。

因為打敗你的不是孤獨,而是害怕孤獨。

如果孤獨再找上門,別再慌張地逃跑。

好好看看它,用高品質的社交把它請出家門,或是和它好好相處,將它安放一旁。

都能讓你,從孤獨中走出,走向飽滿。

- The End -

- 壹心理專欄作者簡介 -

Juno / 心理學愛好者

如果你是異類,那我們是同類

作者公眾號:孤島(ID:gu_dao2015)

想更多的瞭解自己,瞭解心理學

請持續關注「壹心理」頭條號

“世界和我愛著你”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擁有了更多的“朋友”,卻變得更加孤獨的原因。

“交朋友太費勁,還是宅在家舒服”

宅在家可能會讓我們更孤獨

一周中你會有多少時間宅在家?

隨著淘寶、各種外賣軟體、直播平臺、手機遊戲等的出現,讓很多原本不宅的人開始變宅,讓原本宅的人更加宅。

一個宅人一天的生活:

早上睜開眼,拿起手機看熱搜,流覽一遍微信訂閱號更新的內容,再翻翻朋友圈點個贊。

一看時間,該吃午飯了,打開外賣軟體,點了一份黃燜雞米飯,趁著這段間隙,打開淘寶,看看系統自動推薦的店鋪和寶貝,坐等外賣員投喂。

拿了快遞,不急著吃,先在電腦上選點開正在追的韓劇。

吃完飯,睡個漫長的午覺,醒來又該點晚飯了。

在現代科技的寵溺下,人們被慣壞了,變得越來越宅,吃飯不用再去菜市場和菜販子們討價還價,花一個多小時做飯,外賣就可以一步到位;

買衣服、鞋子、生活用品都可以在淘寶上完成,而不用費勁去商場挑選,貨比三家;

就連孤獨這件事,也似乎有了解決辦法。

直播、彈幕、社交軟體、fm平臺的出現,讓人可以在宅在家就能享受人際交往的樂趣和陪伴的感覺,但這種滿足感虛幻又短暫。

長時間地宅在家裡,導致社交肌肉萎縮,社交能力下滑,慢慢地,對社交這件事情也有點力不從心,總把聊天變成了尬聊.....

最後,社交變成一種讓人焦慮的事情,光是走出門就需要勇氣。

我們開始發明各種爽約的藉口:

“今天天氣預報說要下雨,要不咱們改天再約?“

“沒洗頭臉上還冒逗狀態好差,不然就算了吧?“

“大姨媽來了,不好意思啊,不能陪你做普拉提了“

......

於是演變成為社交焦慮-宅-社交萎縮-孤獨的惡性循環。

宅的人變得更宅,孤獨的人更加孤獨。

“一個人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就會感到孤獨”

缺乏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的能力

每天回到家,好像除了看劇刷手機就無事可幹了。

生活單調枯燥的人,往往尋求可以轉移自己注意力的消遣,以避免面對內心產生的孤獨。

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越是孤單沮喪的人,越是追劇成癮。

但當關掉電視、手機沒電的一瞬間,那種無措空虛感就會侵襲過來。

《羊呆住了》裡有一段話:

草從哪裡來?

羊吃著吃著就呆住了,無法解釋,它想不通。

這個執念摧毀了一切,這就是虛無感,也是心塞的一種。

這件事情反復困擾著許多羊,它們輪番地呆住,放空,又釋然,又呆住。

大多數時候,我們如同埋頭吃草的羊群一樣,只是埋頭在各種現代科技中,假裝生活。

但同樣,有時會像那只羊一樣,呆住,被一種虛無感裹挾住。

因為看電視追劇、看綜藝、刷手機雖然也能帶來快樂,但那是由於感官刺激帶來的“低級”的快樂。

根據《公正》裡面提到的看法是:作為一個人,能運用到更高級的能力所感受到的快樂是更高級的快樂。

類似閱讀、寫作需要人進行思考、有邏輯地闡述的才是更“高級”的快樂。而“高級”的快樂才能帶來意義,而意義感能驅散無聊、孤獨。

03 如何緩解孤獨感?

1)脫敏,訓練社交肌肉

社交能力就像人的肌肉一樣,是可以訓練的,同樣,如果長期不使用,它也會萎縮。

適當取消一些可以讓你宅在家的功能,增加跟人打交道的機會。

點外賣不如自己出門買菜做飯,和大媽談談菜價;

淘寶買衣服不如去商場親手摸摸材質,和朋友聊聊款式;

組織個好友聚會,聊聊八卦和近況,或是一起出去爬爬山.......

這種與真實的人交流碰撞的愉悅感,比看綜藝彈幕要多得多。

其實回頭想想,每一次想要耍賴不去的約會,強迫自己赴約之後,也許感覺也很不錯,最難的就是下定決心踏出門的一刻。

2)自我暴露,進行深層社交

自我暴露是指主動向對方坦誠自己內心更真實、深處的想法,從而引起對方的共鳴和坦誠相待。

兩個人從陌生人、熟人、普通朋友變成好友,其實是自我暴露不斷加廣加深的過程。而自我暴露是深度社交重要的手段之一。

曾經看到一個段子,說拉近兩個女生之間的關係,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訴對方你的秘密。

如果想要進行深層社交,比起挖掘別人更深更多的秘密,不如先坦誠自己,有意識地把話題從淺層次的星座、明星八卦、社會熱點轉移到更深層次、更私密的話題。

3)學會自己和自己玩

一個人獨處要學會自己和自己玩。這是一個去挖掘、練習自己的興趣愛好的機會。

用買來的整張牛皮,使用工具自己裁剪縫製一個錢包;

買桌布、透明玻璃品、幹花、小燈泡裝扮自己的臥室;

挑選一部自己一直想看的電影,把手機調成靜音關掉燈;

試著早起去菜市場挑選最新鮮的蔬菜,給自己做一頓乾淨可口飯菜......

當你投入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中,就會產生心流,一種無比專注、忘我的狀態,甚至覺得時間飛逝而過,並且產生高度的興奮感和滿足感。

此時,心裡滿滿當當的愉悅,哪還有孤獨的容身。

04 孤獨時代如何安身

這是一個群體孤獨的時代。

但也不得不承認,飛速而進步的通訊科技,仍然無法照顧到我們內心裡那個巨大而荒涼的孤獨感。

無論是用看劇來轉移注意力,還是用短暫的淺薄的社交來營造一種不孤獨的錯覺,都無法抵禦孤獨的侵襲。

因為打敗你的不是孤獨,而是害怕孤獨。

如果孤獨再找上門,別再慌張地逃跑。

好好看看它,用高品質的社交把它請出家門,或是和它好好相處,將它安放一旁。

都能讓你,從孤獨中走出,走向飽滿。

- The End -

- 壹心理專欄作者簡介 -

Juno / 心理學愛好者

如果你是異類,那我們是同類

作者公眾號:孤島(ID:gu_dao2015)

想更多的瞭解自己,瞭解心理學

請持續關注「壹心理」頭條號

“世界和我愛著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