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報告(完整版)

報 告 摘 要

貸經歷了利用模式和“花樣”吸引用戶的階段後, 互聯網信貸的核心關注點, 開始回歸金融本源。 單純的互聯網金融對運營和利潤要求都非常高, 所以互聯網金融要麼選擇依託某一種已經具備的線上優勢展開金融業務, 要麼選擇將線下業務的某一個環節互聯網化, 以此達到品牌價值的提升。

從艾瑞的角度看, 之所以我們稱目前為互聯網金融最好的時代, 就是看到了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不再互相“敵對”。 開始真正從業務上思考合作可能的未來圖景。

存 自餘額寶之後, 網路理財行業發展比較緩慢,

主要問題在於模式上的創新難以突破想像力的天花板。 並且隨著傳統金融也對優質資產的渴求, 網路金融生態面臨“外來”勢力的侵蝕。 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 為求低價連續的現金流, 選擇將資產向外輸出。 從宏觀大環境上看, 這有利於提高我國金融行業的活性, 促進線上線下融合。 但從網路金融的視角看, 一旦全行業完全依賴于傳統金融機構的資金供給, 有可能進一步抑制網路理財行業的創新能力。

匯 中國協力廠商支付行業內, 移動支付發展勢頭依舊迅猛。 但是伴隨著移動支付向線下的拓展, 支付牌照所涵蓋的七大業務中, 各種業務的定位也隨即開始改變。

隨著政策的變動, 聚合支付公司開始向企業服務平臺轉變,

其“雇傭軍”角色愈加明顯。 而銀行卡收單與移動支付的連接更加緊密, 也給幾乎“瀕死”的業務帶來一線曙光。 除非未來支付寶與財付通一家獨大, 或二者合併, 否則短期內移動支付的發展, 將受到傳統銀行卡收單優勢企業的制約。

一、南屏晚鐘:金融宏觀環境

經濟永遠是金融的根

金融是支撐新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

2016年, 中國經歷短暫的轉型壓力後, GDP實際增速再度提高到10%, 連續四年保持全球領先。 整體上看, 經濟高速穩定的發展有助於中國內各行業的壯大, 但由於中國國內宏觀調控的原因, 各行業受經濟發展紅利促進的程度又有所差別。 在過去幾年中, “結構調整”是中國經濟宏觀調控的主基調,

淘汰落後產能, 鼓勵推進轉型與創新。 因此, 中國國內, 利用技術手段提升傳統行業效率、降低傳統行業運營成本的新興產業將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而新產業的發展, 必然離不開中國金融行業的支援, 因此未來中國金融依舊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

珍貴的“原始資本”

人口結構將深刻影響未來中國所有產業

2016年, 中國人口達到13.8億人, 同比增長沖高到0.59%, 在二胎政策開放後, 預計未來人口增速會維持在0.57%左右, 中國將迎來新一輪人口紅利。 人口基數大是中國在全球如此獨特的重要原因, 也同樣是因為這個原因, 中國各新興產業的發展和演變, 都遵循“圍繞用戶需求”這一核心原則。 跟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軟硬體基礎設施將得到更多的國家資源投入, 包含:政策傾向、稅收減免和投資傾向等等。

在人口加速上升的環境下, 短期內嬰幼兒產業將受到持續的促進。 2016年後中國新一代兒童的家庭環境與之前大為不同, 這批新一代嬰兒的父母大部分處於當下中國的中流砥柱群體,

整體具有“高學歷, 高收入”的特性, 並且非常適應互聯網生活。 這種“雙高”群體的增多, 使得中國的普通居民, 將具備珍貴的“原始資本”, 更多資金周轉和資本運作將步入尋常百姓家。 生活習慣的變遷會潛移默化的改變中國嬰幼兒群體的認知, 這將給中國未來經濟和金融走向帶來深遠的影響。

戰場將變成發源地

功能化的准一線城市

2016年中國城鎮化率為57.4%,連續5年保持1%以上的增長,預計未來還將保持這一速率。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一部殘忍的使各地資源合理合法向一個點集中的血淚史。中國北上廣深的奇跡,使得全國資源向這四個地區集中,形成了總部北上廣深,全國皆為戰場的獨特商業圖景。

但是隨著地方基礎資本的提升,越來越多二三線城市有了挑戰北上廣深的野心。巧合的是助長這種野心和擴張的,恰恰源自于總部設立於北上廣深的企業巨頭。為了維持自身的競爭優勢,被普遍視為“戰場”的二三線城市陣地,急需要得到資源傾斜和強化。進而“資料中心”“研發中心”“服務中心”等不同企業職的獨立運作,被視作二三線城市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的突破口。在政府政策傾斜的促進下,中國北上廣深四家獨大的城鎮格局將有所動搖。所以未來某些准一線城市將逐步突出自身的功能特點,也會對互金平臺的組織結構產生影響。

金融服務下沉

個人業務勢必受到更多重視

2013年個人信貸餘額占中國整體信貸餘額僅有20%,而到了2016年,這一比例上升到23.9%,個人信貸餘額也一舉突破30萬億。之所以產生這種變化,互聯網金融功不可沒,2013年被視為P2P的問題年,個人網路理財的元年。所以無論是資金端還是資產端,個人金融業務需求瞬間被點燃。作為被壓抑多年的個人信貸需求有所釋放,一方面互聯網金融能提供的資金體量有限,所以勢必有大量互金平臺與傳統金融達成合作,變相促進了中國個人信貸餘額的增長。另一方面感受到互聯網金融的壓力後,傳統金融體系也加大了對個人業務的投入和創新,儘管進展緩慢,但礙于體系龐大,促進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未來個人金融業務的強大,是改善中國孱弱的金融根基的重要任務,這一方面能夠滿足國內不斷擴大的中產群體科學資產配置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夠提高傳統金融的風控精度。

金融的流量

信用卡是傳統金融機構的獲客手段

2016年中國信用卡髮卡規模位元4.7億張,持卡人突破2億達到2.2億人,平均每人持有2張信用卡。中國的信用卡市場始終是一個讓傳統金融機構又愛又恨的市場,先後經歷過學生卡叫停,“暴力”獲客等等不健康的市場事件,場內充斥著一定規模的廢卡。近幾年誕生出的互聯網髮卡模式,讓傳統依靠“佔便宜發禮品”的方式獲取使用者的模式有所改觀,各大銀行從注重規模逐漸向注重品質轉變。

與借記卡不同的是,信用卡是將銀行“存錢罐”的市場定位,向金融機構轉變的核心產品,是個人金融業務深化的流量級產品。目前絕大部分信用卡用戶還沒有意識到,信用卡實質上是金融金字塔頂端個人財富管理業務的平民化產品,使用者圍繞自己信用卡的使用,進行的一系列精打細算的過程,其本源就是個人財富管理的核心。不過這種需求尚需要銀行進行引導和挖掘。通過銀行手機銀行的類互聯網現金貸業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獨特的三級信用體系

用戶不知道自己的信用狀況,卻非常在意信用卡還沒還清

2013-2016年,中國信用卡年度消費總額從不足2萬億,到突破4萬億。信用卡授信使用率增長了8個百分點。信用卡市場的火爆,意外的成就了中國獨特的三級信用體系,第一級是央行的征信中心,其對應的是銀行常規信貸;第二級就是信用卡市場,很多個人用戶從沒有查過自身信用報告,也不打算從銀行辦貸款,但是都非常在意信用卡是否有過逾期;第三級就是廣泛的互聯網金融市場。目前用戶最為重視就是信用卡這第二級的信用體系,而圍繞信用卡,又給許多互聯網金融平臺創造了新業務的機會。一如當年美國Lending Club最原始的業務,就是信用卡代償。如今國內廣泛存在的現金貸和各類以消費貸名義的網貸平臺,甚至絕大部分P2P中,都有非常大的一部分的信貸資金用於償還信用卡。甚至銀行自己也做起了信用卡套現的業務,將用戶尚未使用的信用卡額度,以現金分期的形式轉到用戶同行的借記卡中,進而完成信用卡和個人信貸之間鴻溝一般的轉換。

信貸將成為中國中產階級生活常態

並不是缺錢了,才需要信貸

2016年中國央行征信庫收錄自然人達到9.1億人,收錄實際信貸人數4.2億。連續四年保持信貸人數增速3倍於征信人口,這說明在傳統金融機構的信貸體系中,信貸正逐漸成為居民生活中稀鬆平常的金融服務。以往中國用戶不接受信貸的心理原因,在於他們認為只有缺錢的時候,才需要信貸。然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用戶都在竭力避免將自己生活透支到無以為繼的地步。因此這個心理制約沒有消除,任何一個國家用戶個人信貸需求都不會被釋放。但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正逐步扭轉這個心理制約,使越來越多的中國用戶意識到,信貸是個人財富管理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並不是只有遇到資金緊張的局面,才需要信貸。未來這個理念將被重視財富管理業務的各大金融機構和互金平臺繼續強化,這樣做必然導致信貸將成為中國中產階級的生活常態。

二、靈隱禪蹤:網路金融內生邏輯

這的確是最好的時代

十年醞釀,中國金融才真正開始線上化

信貸是金融的核心,自2007年P2P登陸中國開始,國內的信貸就開始了漫長的線上化進程。但是礙於體制和理念的原因,中國的信貸線上化,始終停留在“電商”層面,以一種網路兜售信貸的方式試水線上信貸。這種初級又低效的方式持續了很久,然而對傳統金融機構的促進卻極其有限。導致2007-2017這十年間,中國的線上信貸始終停留在網路信貸的層面,互聯網金融無論是非功過,至少都在探索信貸線上化的種種可能。2017年,現金貸的興起是中國金融孕育出的“怪胎”,它既保留了傳統金融的運作方法和理念,又融入了許多網路金融的技術元素,更為重要的是,現金貸在網路平臺出現之後,經過歷次改版升級後的電子銀行產品也悄無聲息的融入了現金貸的功能。至此,更加深入的信貸線上化,才算正式拉開帷幕,金融業真正進入了互聯網人常說的“最好的時代”。

信貸業務的全流程存在四個重要的節點,這四個節點有任何一個節點涉及線上,從更加宏觀的視角審視,都應該涵蓋在中國整體信貸線上化的藍圖中。

信貸人口紅利

2017年後,網路信貸使用者增速超網路理財使用者

2016年和2017兩年間,網路理財的發展依舊如火如荼,尤其2017年,銀行間市場的利率走高,導致餘額理財類產品的市場熱度進一步提升,標誌性的產品餘額寶規模創歷史新高,驚豔全球。不過整體上看,網路理財使用者的人口紅利消耗殆盡,癥結在於餘額理財模式之後,網路理財再無有影響力的創新模式出現,導致使用者增速放緩,行業增長節奏與證券行業“靠天吃飯”的模式趨同。

但是網路信貸市場前景十分光明,2016和2017兩年,大批網路信貸平臺上市,在公司業績拉動和現金貸等新模式的推動下,使用者增速有反超網路理財的趨勢。艾瑞預計2020年,網路理財使用者規模將突破3億人。

支付的基礎設施作用依然未減

金融集團發展過程中用戶帳戶最好的依託

人口紅利是近年來互聯網面臨的壓力之一,同樣在支付領域,2018年後用戶增速將下降到10%以下。這意味著一方面行業內用戶爭奪將更加激烈,但好的另一方面是在支付普及程度如此高的情況下,支付帳戶將成為串聯起各大金融集團業務線的天然紐帶。無論是已經成型的金融集團,還是意欲成立新集團的公司,都會將支付帳戶或者獲得事實上的支付能力作為戰略規劃中重要的一步。金融業務中“最高頻”的用戶需求,是增強用戶粘性最好的選擇,因此,未來支付依舊會在中國互聯網金融版圖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業內為了獲得支付能力,也將會產生更多的戰略合作。

銀行帳戶合作是支付行業的延伸

互聯網公司的帳戶建設,將成為銀行繞過面簽紅線的途徑

如果按技術元素劃分產品,那麼理論上銀行卡應該是最早的移動終端。所以從這個思路出發,銀行卡面臨的是各類移動終端,更加寬鬆的監管條件,更豐富的表現形式,更強大的實用功能三者的共同挑戰。所以現在雖然無現金社會的構建,能夠對手機帳戶與銀行卡進行雙向促進,但是長久來看,銀行卡被替代將成為必然趨勢。所以一方面,銀行未來會面臨實體卡向虛擬卡的轉移,另一方面與帳戶體系完備完善的互聯網公司合作,將最快的幫助銀行完成獲客。

融合的開始

優質資產的供給是互聯網金融存在的意義

經歷了利用模式和“花樣”吸引用戶的階段後,互聯網信貸的核心關注點,開始回歸金融本源。單純的互聯網金融對運營和利潤要求都非常高,所以互聯網金融要麼選擇依託某一種已經具備的線上優勢展開金融業務,要麼選擇將線下業務的某一個環節互聯網化,以此達到品牌價值的提升。

從艾瑞的角度看,之所以我們稱目前為互聯網金融最好的時代,就是看到了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不再互相“敵對”。開始真正從業務上思考合作可能的未來圖景。

互聯網信貸進入品牌時代

未來互聯網環境將生成更多資產,平臺背書將更加重要

儘管增速放緩,但即便未來保持平均每年40%左右的信貸餘額增速,在互聯網各行業中也屬於高速成長的行業。因此,未來互聯網環境將繼續承擔“資產工廠”的角色,高速高效的生成新資產。而在這一過程中,坐擁資金的金融機構如何進行篩選將變成核心課題。在沒有合作風控,或者資本關係的前提下,平臺的品牌積澱將成為資金端選擇優質資產的重要考量指標。艾瑞認為,以下三點將成為評價互聯網信貸機構品牌實力的指標:第一:成立時間,越長越好。第二,平臺轉化率,高於同業機構,越高越好。第三,複購率,複購率指用戶再次借貸行為。在沒有深入合作的基礎上,考量以上三個指標,能最大限度的幫助企業鑒別資產品質。

混合信貸的春天

現金貸成為互聯網于傳統金融的紐帶

2017年,P2P借貸餘額依舊佔據最大比重。因為現金貸的出現使網路小貸這一品類占比下降的速度大幅延緩。在花唄、白條等互聯網產品的壯大下,電商消費金融在網貸行業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而且,在趣店等當初明確打出消費分期的企業上市並宣佈轉型電商之後,網路分期這一品類有可能失去分類價值,在運營模式上與電商消費金融極其類似,統計上有可能合併。在未來銀行牌照沒有因為監管而獨攬大權之前,互聯網銀行可能會收到壓制,但其豐富的想像空間,讓我們依然看好。

線上信貸內涵擴大

科技元素在信貸四個環節中的滲透,模糊線上線下的邊界

在“線上獲客,大資料風控,IT系統構建及貸後管理”四個領域中,不同程度引入金融科技元素後的泛線上信貸領域,2017年交易規模超過10萬億,到2020年複合增長率高達57.36%。如此高增速的背後並非網路信貸單方面的努力,而是傳統信貸與金融科技融合達到的效果。換句話說,在互金與傳統金融機構的雙重推動下,金融科技開始向傳統信貸滲透,使得大量傳統信貸的交易規模,被納入到互聯網金融的版圖中。這也是,線上信貸內涵擴大的主要原因。

信貸線上化的倒計時

成本支出連年攀升,意味著全社會剛剛開始構建基礎設施

因為時間的原因,銀行線下網點的成本支出的總規模始終比較固定,每年保持3%左右的增幅,這個數字未來的變化非常不固定,因為一方面線上金融產品的發跡,使得線下網點的作用有所降低;而另一方面線下網點的互聯網改造又可能帶來投入的提升。這兩個互相衝突的元素作用力的大小取決於未來銀行內部角力的結果,如果互聯網部門說服領導,那麼相應的投入就會更多。

反觀網路信貸這一端,成本支出連年提高,而且未來增速依然會保持較高水準。這是互聯網信貸終於產生影響力的標誌,意味著社會逐步注重線上基礎設施的投入。不過這也給全中國的信貸線上化進程加上了時間限制,如果未來線上信貸的規模增速低於成本支出的增速,那麼線上信貸就極有可能胎死腹中。

互聯網的流量特質尚未扭轉

短期難以成熟的風控和萬變不離其宗的獲客

按照“獲客、風控、系統、貸後”四個結構拆分,中國泛線上信貸成本支出的結構如下。2013年甚至於更早的時候,線上信貸幾乎不存在,所以那個時候絕大部分的投入,都集中在從零開始搭建的系統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技術能力超強的延展性,使得系統開支逐漸向系統升級方向轉變。投入占比相應減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核心的風控,和互聯網基礎屬性——流入層面的投入。

商業本質的內生危機

“背靠大樹”依然是網路信貸最經濟的發展方式

在中國整體金融業務開展方式下,傳統金融機構依託網點的經營成本,只占全部個人信貸和中小微企業信貸總規模的1%多一點。而線上信貸開展過程中,投入的成本卻占到了線上信貸總規模的4.5%左右。所以傳統銀行信貸3%左右的利差,足以覆蓋這1%的成本。因此邏輯上,傳統金融的商業本質是成功的,可維繫的。但如果互聯網金融的內涵與金融無異,亦或者是金融科技想服務于金融,在行業視角上看,其至少需要5%的利差,才能將商業本質跑通。這在長期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現在中國市場上,發展較好的網路信貸平臺均採用“背靠大樹”的方式發展。但本文所述的“大樹”並非資本集團,而是在“獲客、風控、系統、貸後”四個方面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存在的固有優勢。這些公司基於這些優勢,搭建起來自己的金融帝國,而這種方式追溯到金融本質,就是通過消除網貸某一環節的投入成本,拉低自己利差的基本要求,進而擴大業務規模。

爭奪的分立

多樣化的資產處理方式,加速傳統金融互聯網進程

自餘額寶之後,網路理財行業發展比較緩慢,主要問題在於模式上的創新難以突破想像力的天花板。並且隨著傳統金融也對優質資產的渴求,網路金融生態面臨“外來”勢力的侵蝕。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為求低價連續的現金流,選擇將資產向外輸出。從宏觀大環境上看,這有利於提高我國金融行業的活性,促進線上線下融合。但從網路金融的視角看,一旦全行業完全依賴于傳統金融機構的資金供給,有可能進一步抑制網路理財行業的創新能力。

普惠性正在減弱的網路理財

當網路資產逐漸普及之後,金融仲介將重新掌握主動權

2017年,中國網路資產規模接近3.5萬億,相比於信貸市場的火爆,網路資管增速有所下滑。部分原因在於,中國互聯網金融在理財這一端的普惠性正在跟著網路資產的普遍性而逐漸減弱。普通使用者享受網路資產帶來的財富增值效應,其管道在過去兩年內均沒有大幅度拓寬。雖然網路理財並不完全局限於網路資產,但是在網路資產相對處於弱勢的情況下,網路理財的資金補充,是支持整個互聯網金融最大的資金源。但是當網路資產逐步普及後,資本的嗜血性和監管要求的雙重作用下,大多有能力生成網路資產的機構,均採取了某種金融仲介的形式。所以在網路理財這一端,過去一年創新並不明顯,導致增速下滑。

國家在有意保護“現金流”

行業結構相對穩定,缺乏創新的古老市場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網路股權投資的前景,因為股權眾籌在中國遇阻,所以傳統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均受到了限制。所謂的“去仲介化”在中國金融穩定的大前提下,顯得勢單力薄。在中國,居民的可投資資產十分珍貴,是維繫經濟運營,維繫傳統金融體制正常運轉的核心資源。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其它投資市場,居民可投資資產都是保證市場流動性的根源。所以,從國家意志的層面,維持金融穩定,與保護“現金流”不分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未來能夠打破現在市場格局的事件依然是創新。

競爭帶來的資產爭搶

“以貸帶存”的發展模式,使得網路資產兩極分化

中國現存的市場來看,在傳統金融機構擅長的領域,相對已經被充分開發,四大行和其它商業銀行的競爭格局比較穩定,很難發生大規模的信貸源轉移。而銀行間為了生存的競爭壓力,無形中向互聯網金融傳導。對於網路商業生態來說,是一片亟待開發的“淨土”,當然陌生的信貸環境勢必會考驗銀行的風險承受能力,但是競爭壓力迫使銀行不得不直面這種壓力,最終達到一種市場均衡。這種奇妙的均衡,讓本來需要網路理財作為行業閉環的資金提供方,產生了兩極分化。一部分優質資產通過傳統金融管道流入社會,剩下的資產在網路上自行消化。在基金和保險等傳統理財產品線上化進程遭遇瓶頸的當下,網路理財生態逐漸形成了,好資產與壞資產的區分。理論上這對於各家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影響並不大,但是對網路理財生態來說是一種侵蝕,優質資產向傳統金融管道的流出,會限制網路理財行業自身的創新力。

內部的變革

支付公司角色變成“銀行”,支付行業內部職能重構

中國協力廠商支付行業內,移動支付發展勢頭依舊迅猛。但是伴隨著移動支付向線下的拓展,支付牌照所涵蓋的七大業務中,各種業務的定位也隨即開始改變。

隨著政策的變動,聚合支付公司開始向企業服務平臺轉變,其“雇傭軍”角色愈加明顯。而銀行卡收單與移動支付的連接更加緊密,也給幾乎“瀕死”的業務帶來一線曙光。除非未來支付寶與財 付通一家獨大,或二者合併,否則短期內移動支付的發展,將受到傳統銀行卡收單優勢企業的制約。

技術脈衝式的促進作用

人口和資本紅利殆盡的支付行業,受到技術推動繼續增長

用戶、資本和技術,是推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三個重要動力。其對行業促進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用戶推動行業爆發式增長,資本推動從業者增多,這兩種元素對行業的推動都遵循邊際遞減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二者的促進將逐漸降低。而技術對行業的促進方式則有所不同,由於無法預估下一輪技術的爆發點,所以技術對行業的促進是“脈衝式”的,某一時刻的促進會將行業增速提高,而後自然衰退。而下一次技術推動會產生和上一輪相似的資料表現。因此行業到了以技術為推動的階段時,增速的變化相對比較跳躍,目前中國協力廠商支付行業就處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中。

貴族的更替

不同支付業務商業職能的變化,促進更多內部合作

移動支付的線下擴張,極大的改變了過去支付行業的商業業態,也幾乎顛覆了全社會的支付習慣。過去銀行卡收單對支付行業交易規模的貢獻始終最高,占比大於50%。而2015年之後,隨著社交支付的興起,銀行卡的使用頻率驟降,這對銀行卡收單行業中的傳統業務產生了巨大打擊,相當於釜底抽薪。但是也隨之為古老的銀行卡收單業務帶來了新的活力,智慧POS和豐富的線下佈局,使得他們天生的成為移動支付線下擴張中的良好助力。

貴族的更替

不同支付業務商業職能的變化,促進更多內部合作

在整條線下支付的商業版圖中,銀行卡收單是在移動互聯網新趨勢下,發揮獨特歷史作用的“古老貴族”。近年來,互聯網商業領袖及互聯網巨頭的戰略,都不約而同的集中線上下實體經濟。但實際上線下商業環境非常複雜,擅長輕資產運營的互聯網公司,在進軍線下的過程中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比如:線下團隊管理、績效、監督、行銷和服務等,每一項都和線上有區別。而互聯網公司的不足,卻是銀行卡收單機構的優勢,這也造就了中國移動支付線下支付獨特的圖景,移動支付公司通過兩條管道完成業務,一條是利用自身資源,聯合聚合支付公司幫助商戶直接轉化;另一條是與銀行卡收單機構合作。而當銀行卡收單機構的智慧POS協助完成了移動支付業務後,這筆業務產生的交易規模既計入移動支付,又計入銀行卡收單。

互聯網金融的終級命題

模式創新是企業生存的根本,但改變世界還是遵循大數原則

2016年,監管機構對互聯網金融政策趨嚴,理論上這對互聯網金融全行業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因為至今為止,並沒有任何一家優質互金平臺因為監管趨嚴而倒閉。業界對中國監管機制的擔憂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本身比較“紅”,而金融本身又是現代全球國家間競爭的主要戰場;另一方面,和傳統金融相比,互金在各類業務運營模式上均比較新,所以任何關於合規方面的政策變動,都會讓業內非常關注和緊張。而這種“驚弓之鳥”式的發展環境,給互金帶來了一種重要變化。

互聯網的商業本質是流量轉化,而互金行業的模式創新,有最大的可能使企業行為轉化為社會事件,進而吸引一大批用戶。之後的用戶經營,就是改變社會認知的過程,所以說模式創新是互金行業生存的根本,但是遵循大數原則的社會認知改變,才是企業品牌價值逐漸積累的過程。互金行業中一系列宏觀環境的變化,使得互金行業進入了“拼品牌”的時代,不同機構間,同樣的業務同時推向市場,品牌優勢最大的機構所形成的流量轉化最大。支付在這個品牌時代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原因在於支付是金融業務中,使用者需求頻率最高的,而使用者日常使用最多,無形之中就積累了自身對這個品牌的忠誠度,“熟悉”是這個時代以至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終極命題。

三、龍井問茶:金融平臺價值評估

傳統估值方法失效

使用者習慣改變商業邏輯

金融是嚴肅而驕傲的古老行業,這種特質源自於資本的聚集效應和謹慎的評價標準。所以基於這些因素,傳統金融行業的商業邏輯是以資本的角度出發構建業務線,然後等待用戶上門。但互聯網公司有所不同,與傳統企業相比,互聯網企業大多處於初創期,為了掌握市場主動,包括互聯網金融在內的互聯網企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商業邏輯。這種商業競爭邏輯是緊跟使用者需求,從用戶的一個簡單需求入手,向其他相關需求延伸,利用靈活的管理機制和輕業務運營的優勢迅速跟進,而且正如所有互聯網公司傳達出的理念一樣,它們的確幫助用戶解決了很多需求,進而迅速擴大使用者規模,在市場上形成用戶壟斷的格局。所以對於傳統金融企業來說,其企業價值體現在資本運作能力和傳統財務指標上。而對於互聯網金融公司來說,使用者規模和使用者的品質,是評判其價值核心要素。

互聯網新估值方法的確立

梅特卡夫定律和用戶價值的延展性

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的核心內容是:在有n個成員的通信網路中,每個成員可以與其他成員建立n-1個關係。所以梅特卡夫認為網路的價值等於網路節點數的平方,網路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基於梅特卡夫定律,也證明互聯網企業的價值與用戶之間的正相關關係。但是艾瑞分析認為,梅特卡夫定律所衡量的是同一性質下網路的價值,而目前互聯網企業業務線都比較豐富,所以在將梅特卡夫定律作為互聯網企業估值原理時,需要按照不同業務線拆分企業,並將所有業務分別估值,然後匯總所有業務線上的用戶價值,即可按照互聯網的商業邏輯評估互聯網公司的價值。

理論上如果不同業務線上的用戶產生交叉,則這種功能複合型用戶的價值要高於該用戶在彼此交叉的若干業務上的價值總和。用數學公式來表達即(A+B)²>A²+B²。這反映在商業上表明,互聯網企業的用戶具有極高的延展價值,這種可延展價值與互聯網商業邏輯具備完美的匹配性。前文說過,互聯網的競爭方式是圍繞使用者需求展開的,通過滿足用戶的某一個需求,逐漸向其他相關性極高的衍生需求拓展。這樣的業務發展路徑,使得互聯網公司不同業務線上的用戶重合度較高的可能性比較大。而相對的估值也有更多想像空間。

用戶價值與時間價值

基於流量價值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流量是基礎價值,多業務線用戶價值可以疊加

互聯網的基礎屬性是媒體,因此無論該互聯網企業是否開展實際業務,只要其網路平臺或者移動平臺上產生流量,該平臺理論上就具備利用廣告將流量變現的可能,所以公司自具備流量價值。這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都的共同特點,理論上傳統企業如果構建了某類互聯網平臺,也具備這個價值。在流量價值的基礎上,按照前文所述梅特卡夫定律與企業估值之間的關係,平臺開展不同業務,每一種業務的實際使用用戶也自然產生價值,同時,如果同一個用戶使用平臺多種業務,該用戶在不同業務線上的價值可以疊加。

根據有效市場假設,我們認為某一行業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的即時市值代表了目前社會普遍認知中,該行業的真實價值。所以在估值過程中,只需要尋找某一時間節點下,上市公司市值剔除流量價值之後的餘值,與其實際用戶之間的比例關係,即可得到該行業單用戶在該時點上的價值。這個方法與傳統估值方法的同源性在於,二者都是尋找一個一般等價物作為估值的尺規,再衡量被估值公司擁有多少該一般等價物,進而得出被估值公司的估值區間。只不過傳統估值方法選擇的一般等價物是“公司每賺1元錢”,而用戶價值法找的一般等價物是“每擁有一個實際用戶”。

品牌底蘊和金融積澱

其它能夠輔助評估互聯網金融平臺價值的指標

一如本報告第三章節所論述的內容,未來在監管、線上線下融合、內部競爭等因素的多重壓力下,劣質的金融平臺將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在這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品牌底蘊和品牌背後所代表的金融積澱將成為愈加謹慎的用戶選擇平臺的重要指標。而對品牌的量化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艾瑞將一些當下互聯網金融行業內比較重視的元素提取出來,選擇與其最為近似的量化指標,輔助社會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估值。

四、三台雲水:未來趨勢前瞻

編概念將受到更多監管層打壓

金融模式創新需要與行銷推廣建立防火牆機制

從歷史的角度看,任何一輪金融危機的爆發,其前夕必定經歷過一輪大範圍的媒體炒作。這些炒作並非源自媒體的惡意,而是市場自由選擇的最終結果,是基於社會熱點做出的集中報導。這種媒體屬性對於互聯網金融來說並不友好,行業內的從業者,擁有正規金融背景的創業者占比並不多,而打著“顛覆”“創新”等旗號“招搖撞騙”又是互聯網行銷手段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加之企業想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流量稀缺的運營環境中脫穎而出,標榜自己獨特的業務開展模式,編造某些新概念,對於互金平臺來說是一種半無奈,半故意的選擇。

在這種業內普遍現象中,由於從業者金融監管意識薄弱,導致其輕視了中國監管層對金融行業的重視程度。一如本報告論述的內容,在核武器對大規模戰爭的抑制作用消失之前,金融是世界各國角力的主要戰場。這就導致任何有關金融的新概念,新模式都會被監管機構嚴格監視。對於建康的、有實質意義的創新模式,監管機構必然會採取扶植支持的態度。但是當概念氾濫之時,一紙政令,將讓互聯網金融行業遭受滅頂之災。因此艾瑞認為,未來各企業的模式創新應該與行銷推廣建立防火牆機制。金融的本質是資金融通,無論線上線下,只要企業從事相關業務,標榜自己的模式在本質上並不會使其真的與“資金融通”這一核心功能有所不同,更無法使其概念達到功能升級的目的。而這反而會招致監管的打壓。

業內將出現“互金最終貸款人”

信貸占GDP的比重上升過快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先兆

在2008年次貸危機後,各國下大力建設金融危機的預防機制,但是宏觀審慎的監管機制和微觀審慎的管理方式之間的衝突很難得到妥善解決。想要量化金融危機,測算其發生可能性是世界難題。不過從國際金融歷史上看,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除了前文所述媒體炒作等外在表現外,在宏觀經濟數字上,確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即,信貸規模占GDP的比重,當這個指標的每年增速大於20%時,就有可能發生大規模的金融危機。

據此標準,中國網路信貸規模/GDP比值的增速遠高於20%的警戒線,不過由於網路信貸不同於中國信貸整體,其影響力尚未到達傳統金融的高度,所以即便發生風險,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也有辦法自行將其危機消化。但長此以往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監管機構也不會坐等為互聯網金融“兜底”。因此艾瑞預計,未來互聯網金融平臺組成的行業聯盟,有可能成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最終貸款人”,將聯盟成員企業中的風險儲備金合併,公開使用。而這種制度設計也將促進互聯網類資產處理公司、互聯網金融保險等相關保障性行業的發展。

戰場將變成發源地

功能化的准一線城市

2016年中國城鎮化率為57.4%,連續5年保持1%以上的增長,預計未來還將保持這一速率。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一部殘忍的使各地資源合理合法向一個點集中的血淚史。中國北上廣深的奇跡,使得全國資源向這四個地區集中,形成了總部北上廣深,全國皆為戰場的獨特商業圖景。

但是隨著地方基礎資本的提升,越來越多二三線城市有了挑戰北上廣深的野心。巧合的是助長這種野心和擴張的,恰恰源自于總部設立於北上廣深的企業巨頭。為了維持自身的競爭優勢,被普遍視為“戰場”的二三線城市陣地,急需要得到資源傾斜和強化。進而“資料中心”“研發中心”“服務中心”等不同企業職的獨立運作,被視作二三線城市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的突破口。在政府政策傾斜的促進下,中國北上廣深四家獨大的城鎮格局將有所動搖。所以未來某些准一線城市將逐步突出自身的功能特點,也會對互金平臺的組織結構產生影響。

金融服務下沉

個人業務勢必受到更多重視

2013年個人信貸餘額占中國整體信貸餘額僅有20%,而到了2016年,這一比例上升到23.9%,個人信貸餘額也一舉突破30萬億。之所以產生這種變化,互聯網金融功不可沒,2013年被視為P2P的問題年,個人網路理財的元年。所以無論是資金端還是資產端,個人金融業務需求瞬間被點燃。作為被壓抑多年的個人信貸需求有所釋放,一方面互聯網金融能提供的資金體量有限,所以勢必有大量互金平臺與傳統金融達成合作,變相促進了中國個人信貸餘額的增長。另一方面感受到互聯網金融的壓力後,傳統金融體系也加大了對個人業務的投入和創新,儘管進展緩慢,但礙于體系龐大,促進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未來個人金融業務的強大,是改善中國孱弱的金融根基的重要任務,這一方面能夠滿足國內不斷擴大的中產群體科學資產配置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夠提高傳統金融的風控精度。

金融的流量

信用卡是傳統金融機構的獲客手段

2016年中國信用卡髮卡規模位元4.7億張,持卡人突破2億達到2.2億人,平均每人持有2張信用卡。中國的信用卡市場始終是一個讓傳統金融機構又愛又恨的市場,先後經歷過學生卡叫停,“暴力”獲客等等不健康的市場事件,場內充斥著一定規模的廢卡。近幾年誕生出的互聯網髮卡模式,讓傳統依靠“佔便宜發禮品”的方式獲取使用者的模式有所改觀,各大銀行從注重規模逐漸向注重品質轉變。

與借記卡不同的是,信用卡是將銀行“存錢罐”的市場定位,向金融機構轉變的核心產品,是個人金融業務深化的流量級產品。目前絕大部分信用卡用戶還沒有意識到,信用卡實質上是金融金字塔頂端個人財富管理業務的平民化產品,使用者圍繞自己信用卡的使用,進行的一系列精打細算的過程,其本源就是個人財富管理的核心。不過這種需求尚需要銀行進行引導和挖掘。通過銀行手機銀行的類互聯網現金貸業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獨特的三級信用體系

用戶不知道自己的信用狀況,卻非常在意信用卡還沒還清

2013-2016年,中國信用卡年度消費總額從不足2萬億,到突破4萬億。信用卡授信使用率增長了8個百分點。信用卡市場的火爆,意外的成就了中國獨特的三級信用體系,第一級是央行的征信中心,其對應的是銀行常規信貸;第二級就是信用卡市場,很多個人用戶從沒有查過自身信用報告,也不打算從銀行辦貸款,但是都非常在意信用卡是否有過逾期;第三級就是廣泛的互聯網金融市場。目前用戶最為重視就是信用卡這第二級的信用體系,而圍繞信用卡,又給許多互聯網金融平臺創造了新業務的機會。一如當年美國Lending Club最原始的業務,就是信用卡代償。如今國內廣泛存在的現金貸和各類以消費貸名義的網貸平臺,甚至絕大部分P2P中,都有非常大的一部分的信貸資金用於償還信用卡。甚至銀行自己也做起了信用卡套現的業務,將用戶尚未使用的信用卡額度,以現金分期的形式轉到用戶同行的借記卡中,進而完成信用卡和個人信貸之間鴻溝一般的轉換。

信貸將成為中國中產階級生活常態

並不是缺錢了,才需要信貸

2016年中國央行征信庫收錄自然人達到9.1億人,收錄實際信貸人數4.2億。連續四年保持信貸人數增速3倍於征信人口,這說明在傳統金融機構的信貸體系中,信貸正逐漸成為居民生活中稀鬆平常的金融服務。以往中國用戶不接受信貸的心理原因,在於他們認為只有缺錢的時候,才需要信貸。然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用戶都在竭力避免將自己生活透支到無以為繼的地步。因此這個心理制約沒有消除,任何一個國家用戶個人信貸需求都不會被釋放。但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正逐步扭轉這個心理制約,使越來越多的中國用戶意識到,信貸是個人財富管理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並不是只有遇到資金緊張的局面,才需要信貸。未來這個理念將被重視財富管理業務的各大金融機構和互金平臺繼續強化,這樣做必然導致信貸將成為中國中產階級的生活常態。

二、靈隱禪蹤:網路金融內生邏輯

這的確是最好的時代

十年醞釀,中國金融才真正開始線上化

信貸是金融的核心,自2007年P2P登陸中國開始,國內的信貸就開始了漫長的線上化進程。但是礙於體制和理念的原因,中國的信貸線上化,始終停留在“電商”層面,以一種網路兜售信貸的方式試水線上信貸。這種初級又低效的方式持續了很久,然而對傳統金融機構的促進卻極其有限。導致2007-2017這十年間,中國的線上信貸始終停留在網路信貸的層面,互聯網金融無論是非功過,至少都在探索信貸線上化的種種可能。2017年,現金貸的興起是中國金融孕育出的“怪胎”,它既保留了傳統金融的運作方法和理念,又融入了許多網路金融的技術元素,更為重要的是,現金貸在網路平臺出現之後,經過歷次改版升級後的電子銀行產品也悄無聲息的融入了現金貸的功能。至此,更加深入的信貸線上化,才算正式拉開帷幕,金融業真正進入了互聯網人常說的“最好的時代”。

信貸業務的全流程存在四個重要的節點,這四個節點有任何一個節點涉及線上,從更加宏觀的視角審視,都應該涵蓋在中國整體信貸線上化的藍圖中。

信貸人口紅利

2017年後,網路信貸使用者增速超網路理財使用者

2016年和2017兩年間,網路理財的發展依舊如火如荼,尤其2017年,銀行間市場的利率走高,導致餘額理財類產品的市場熱度進一步提升,標誌性的產品餘額寶規模創歷史新高,驚豔全球。不過整體上看,網路理財使用者的人口紅利消耗殆盡,癥結在於餘額理財模式之後,網路理財再無有影響力的創新模式出現,導致使用者增速放緩,行業增長節奏與證券行業“靠天吃飯”的模式趨同。

但是網路信貸市場前景十分光明,2016和2017兩年,大批網路信貸平臺上市,在公司業績拉動和現金貸等新模式的推動下,使用者增速有反超網路理財的趨勢。艾瑞預計2020年,網路理財使用者規模將突破3億人。

支付的基礎設施作用依然未減

金融集團發展過程中用戶帳戶最好的依託

人口紅利是近年來互聯網面臨的壓力之一,同樣在支付領域,2018年後用戶增速將下降到10%以下。這意味著一方面行業內用戶爭奪將更加激烈,但好的另一方面是在支付普及程度如此高的情況下,支付帳戶將成為串聯起各大金融集團業務線的天然紐帶。無論是已經成型的金融集團,還是意欲成立新集團的公司,都會將支付帳戶或者獲得事實上的支付能力作為戰略規劃中重要的一步。金融業務中“最高頻”的用戶需求,是增強用戶粘性最好的選擇,因此,未來支付依舊會在中國互聯網金融版圖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業內為了獲得支付能力,也將會產生更多的戰略合作。

銀行帳戶合作是支付行業的延伸

互聯網公司的帳戶建設,將成為銀行繞過面簽紅線的途徑

如果按技術元素劃分產品,那麼理論上銀行卡應該是最早的移動終端。所以從這個思路出發,銀行卡面臨的是各類移動終端,更加寬鬆的監管條件,更豐富的表現形式,更強大的實用功能三者的共同挑戰。所以現在雖然無現金社會的構建,能夠對手機帳戶與銀行卡進行雙向促進,但是長久來看,銀行卡被替代將成為必然趨勢。所以一方面,銀行未來會面臨實體卡向虛擬卡的轉移,另一方面與帳戶體系完備完善的互聯網公司合作,將最快的幫助銀行完成獲客。

融合的開始

優質資產的供給是互聯網金融存在的意義

經歷了利用模式和“花樣”吸引用戶的階段後,互聯網信貸的核心關注點,開始回歸金融本源。單純的互聯網金融對運營和利潤要求都非常高,所以互聯網金融要麼選擇依託某一種已經具備的線上優勢展開金融業務,要麼選擇將線下業務的某一個環節互聯網化,以此達到品牌價值的提升。

從艾瑞的角度看,之所以我們稱目前為互聯網金融最好的時代,就是看到了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不再互相“敵對”。開始真正從業務上思考合作可能的未來圖景。

互聯網信貸進入品牌時代

未來互聯網環境將生成更多資產,平臺背書將更加重要

儘管增速放緩,但即便未來保持平均每年40%左右的信貸餘額增速,在互聯網各行業中也屬於高速成長的行業。因此,未來互聯網環境將繼續承擔“資產工廠”的角色,高速高效的生成新資產。而在這一過程中,坐擁資金的金融機構如何進行篩選將變成核心課題。在沒有合作風控,或者資本關係的前提下,平臺的品牌積澱將成為資金端選擇優質資產的重要考量指標。艾瑞認為,以下三點將成為評價互聯網信貸機構品牌實力的指標:第一:成立時間,越長越好。第二,平臺轉化率,高於同業機構,越高越好。第三,複購率,複購率指用戶再次借貸行為。在沒有深入合作的基礎上,考量以上三個指標,能最大限度的幫助企業鑒別資產品質。

混合信貸的春天

現金貸成為互聯網于傳統金融的紐帶

2017年,P2P借貸餘額依舊佔據最大比重。因為現金貸的出現使網路小貸這一品類占比下降的速度大幅延緩。在花唄、白條等互聯網產品的壯大下,電商消費金融在網貸行業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而且,在趣店等當初明確打出消費分期的企業上市並宣佈轉型電商之後,網路分期這一品類有可能失去分類價值,在運營模式上與電商消費金融極其類似,統計上有可能合併。在未來銀行牌照沒有因為監管而獨攬大權之前,互聯網銀行可能會收到壓制,但其豐富的想像空間,讓我們依然看好。

線上信貸內涵擴大

科技元素在信貸四個環節中的滲透,模糊線上線下的邊界

在“線上獲客,大資料風控,IT系統構建及貸後管理”四個領域中,不同程度引入金融科技元素後的泛線上信貸領域,2017年交易規模超過10萬億,到2020年複合增長率高達57.36%。如此高增速的背後並非網路信貸單方面的努力,而是傳統信貸與金融科技融合達到的效果。換句話說,在互金與傳統金融機構的雙重推動下,金融科技開始向傳統信貸滲透,使得大量傳統信貸的交易規模,被納入到互聯網金融的版圖中。這也是,線上信貸內涵擴大的主要原因。

信貸線上化的倒計時

成本支出連年攀升,意味著全社會剛剛開始構建基礎設施

因為時間的原因,銀行線下網點的成本支出的總規模始終比較固定,每年保持3%左右的增幅,這個數字未來的變化非常不固定,因為一方面線上金融產品的發跡,使得線下網點的作用有所降低;而另一方面線下網點的互聯網改造又可能帶來投入的提升。這兩個互相衝突的元素作用力的大小取決於未來銀行內部角力的結果,如果互聯網部門說服領導,那麼相應的投入就會更多。

反觀網路信貸這一端,成本支出連年提高,而且未來增速依然會保持較高水準。這是互聯網信貸終於產生影響力的標誌,意味著社會逐步注重線上基礎設施的投入。不過這也給全中國的信貸線上化進程加上了時間限制,如果未來線上信貸的規模增速低於成本支出的增速,那麼線上信貸就極有可能胎死腹中。

互聯網的流量特質尚未扭轉

短期難以成熟的風控和萬變不離其宗的獲客

按照“獲客、風控、系統、貸後”四個結構拆分,中國泛線上信貸成本支出的結構如下。2013年甚至於更早的時候,線上信貸幾乎不存在,所以那個時候絕大部分的投入,都集中在從零開始搭建的系統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技術能力超強的延展性,使得系統開支逐漸向系統升級方向轉變。投入占比相應減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核心的風控,和互聯網基礎屬性——流入層面的投入。

商業本質的內生危機

“背靠大樹”依然是網路信貸最經濟的發展方式

在中國整體金融業務開展方式下,傳統金融機構依託網點的經營成本,只占全部個人信貸和中小微企業信貸總規模的1%多一點。而線上信貸開展過程中,投入的成本卻占到了線上信貸總規模的4.5%左右。所以傳統銀行信貸3%左右的利差,足以覆蓋這1%的成本。因此邏輯上,傳統金融的商業本質是成功的,可維繫的。但如果互聯網金融的內涵與金融無異,亦或者是金融科技想服務于金融,在行業視角上看,其至少需要5%的利差,才能將商業本質跑通。這在長期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現在中國市場上,發展較好的網路信貸平臺均採用“背靠大樹”的方式發展。但本文所述的“大樹”並非資本集團,而是在“獲客、風控、系統、貸後”四個方面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存在的固有優勢。這些公司基於這些優勢,搭建起來自己的金融帝國,而這種方式追溯到金融本質,就是通過消除網貸某一環節的投入成本,拉低自己利差的基本要求,進而擴大業務規模。

爭奪的分立

多樣化的資產處理方式,加速傳統金融互聯網進程

自餘額寶之後,網路理財行業發展比較緩慢,主要問題在於模式上的創新難以突破想像力的天花板。並且隨著傳統金融也對優質資產的渴求,網路金融生態面臨“外來”勢力的侵蝕。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為求低價連續的現金流,選擇將資產向外輸出。從宏觀大環境上看,這有利於提高我國金融行業的活性,促進線上線下融合。但從網路金融的視角看,一旦全行業完全依賴于傳統金融機構的資金供給,有可能進一步抑制網路理財行業的創新能力。

普惠性正在減弱的網路理財

當網路資產逐漸普及之後,金融仲介將重新掌握主動權

2017年,中國網路資產規模接近3.5萬億,相比於信貸市場的火爆,網路資管增速有所下滑。部分原因在於,中國互聯網金融在理財這一端的普惠性正在跟著網路資產的普遍性而逐漸減弱。普通使用者享受網路資產帶來的財富增值效應,其管道在過去兩年內均沒有大幅度拓寬。雖然網路理財並不完全局限於網路資產,但是在網路資產相對處於弱勢的情況下,網路理財的資金補充,是支持整個互聯網金融最大的資金源。但是當網路資產逐步普及後,資本的嗜血性和監管要求的雙重作用下,大多有能力生成網路資產的機構,均採取了某種金融仲介的形式。所以在網路理財這一端,過去一年創新並不明顯,導致增速下滑。

國家在有意保護“現金流”

行業結構相對穩定,缺乏創新的古老市場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網路股權投資的前景,因為股權眾籌在中國遇阻,所以傳統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均受到了限制。所謂的“去仲介化”在中國金融穩定的大前提下,顯得勢單力薄。在中國,居民的可投資資產十分珍貴,是維繫經濟運營,維繫傳統金融體制正常運轉的核心資源。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其它投資市場,居民可投資資產都是保證市場流動性的根源。所以,從國家意志的層面,維持金融穩定,與保護“現金流”不分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未來能夠打破現在市場格局的事件依然是創新。

競爭帶來的資產爭搶

“以貸帶存”的發展模式,使得網路資產兩極分化

中國現存的市場來看,在傳統金融機構擅長的領域,相對已經被充分開發,四大行和其它商業銀行的競爭格局比較穩定,很難發生大規模的信貸源轉移。而銀行間為了生存的競爭壓力,無形中向互聯網金融傳導。對於網路商業生態來說,是一片亟待開發的“淨土”,當然陌生的信貸環境勢必會考驗銀行的風險承受能力,但是競爭壓力迫使銀行不得不直面這種壓力,最終達到一種市場均衡。這種奇妙的均衡,讓本來需要網路理財作為行業閉環的資金提供方,產生了兩極分化。一部分優質資產通過傳統金融管道流入社會,剩下的資產在網路上自行消化。在基金和保險等傳統理財產品線上化進程遭遇瓶頸的當下,網路理財生態逐漸形成了,好資產與壞資產的區分。理論上這對於各家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影響並不大,但是對網路理財生態來說是一種侵蝕,優質資產向傳統金融管道的流出,會限制網路理財行業自身的創新力。

內部的變革

支付公司角色變成“銀行”,支付行業內部職能重構

中國協力廠商支付行業內,移動支付發展勢頭依舊迅猛。但是伴隨著移動支付向線下的拓展,支付牌照所涵蓋的七大業務中,各種業務的定位也隨即開始改變。

隨著政策的變動,聚合支付公司開始向企業服務平臺轉變,其“雇傭軍”角色愈加明顯。而銀行卡收單與移動支付的連接更加緊密,也給幾乎“瀕死”的業務帶來一線曙光。除非未來支付寶與財 付通一家獨大,或二者合併,否則短期內移動支付的發展,將受到傳統銀行卡收單優勢企業的制約。

技術脈衝式的促進作用

人口和資本紅利殆盡的支付行業,受到技術推動繼續增長

用戶、資本和技術,是推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三個重要動力。其對行業促進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用戶推動行業爆發式增長,資本推動從業者增多,這兩種元素對行業的推動都遵循邊際遞減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二者的促進將逐漸降低。而技術對行業的促進方式則有所不同,由於無法預估下一輪技術的爆發點,所以技術對行業的促進是“脈衝式”的,某一時刻的促進會將行業增速提高,而後自然衰退。而下一次技術推動會產生和上一輪相似的資料表現。因此行業到了以技術為推動的階段時,增速的變化相對比較跳躍,目前中國協力廠商支付行業就處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中。

貴族的更替

不同支付業務商業職能的變化,促進更多內部合作

移動支付的線下擴張,極大的改變了過去支付行業的商業業態,也幾乎顛覆了全社會的支付習慣。過去銀行卡收單對支付行業交易規模的貢獻始終最高,占比大於50%。而2015年之後,隨著社交支付的興起,銀行卡的使用頻率驟降,這對銀行卡收單行業中的傳統業務產生了巨大打擊,相當於釜底抽薪。但是也隨之為古老的銀行卡收單業務帶來了新的活力,智慧POS和豐富的線下佈局,使得他們天生的成為移動支付線下擴張中的良好助力。

貴族的更替

不同支付業務商業職能的變化,促進更多內部合作

在整條線下支付的商業版圖中,銀行卡收單是在移動互聯網新趨勢下,發揮獨特歷史作用的“古老貴族”。近年來,互聯網商業領袖及互聯網巨頭的戰略,都不約而同的集中線上下實體經濟。但實際上線下商業環境非常複雜,擅長輕資產運營的互聯網公司,在進軍線下的過程中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比如:線下團隊管理、績效、監督、行銷和服務等,每一項都和線上有區別。而互聯網公司的不足,卻是銀行卡收單機構的優勢,這也造就了中國移動支付線下支付獨特的圖景,移動支付公司通過兩條管道完成業務,一條是利用自身資源,聯合聚合支付公司幫助商戶直接轉化;另一條是與銀行卡收單機構合作。而當銀行卡收單機構的智慧POS協助完成了移動支付業務後,這筆業務產生的交易規模既計入移動支付,又計入銀行卡收單。

互聯網金融的終級命題

模式創新是企業生存的根本,但改變世界還是遵循大數原則

2016年,監管機構對互聯網金融政策趨嚴,理論上這對互聯網金融全行業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因為至今為止,並沒有任何一家優質互金平臺因為監管趨嚴而倒閉。業界對中國監管機制的擔憂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本身比較“紅”,而金融本身又是現代全球國家間競爭的主要戰場;另一方面,和傳統金融相比,互金在各類業務運營模式上均比較新,所以任何關於合規方面的政策變動,都會讓業內非常關注和緊張。而這種“驚弓之鳥”式的發展環境,給互金帶來了一種重要變化。

互聯網的商業本質是流量轉化,而互金行業的模式創新,有最大的可能使企業行為轉化為社會事件,進而吸引一大批用戶。之後的用戶經營,就是改變社會認知的過程,所以說模式創新是互金行業生存的根本,但是遵循大數原則的社會認知改變,才是企業品牌價值逐漸積累的過程。互金行業中一系列宏觀環境的變化,使得互金行業進入了“拼品牌”的時代,不同機構間,同樣的業務同時推向市場,品牌優勢最大的機構所形成的流量轉化最大。支付在這個品牌時代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原因在於支付是金融業務中,使用者需求頻率最高的,而使用者日常使用最多,無形之中就積累了自身對這個品牌的忠誠度,“熟悉”是這個時代以至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終極命題。

三、龍井問茶:金融平臺價值評估

傳統估值方法失效

使用者習慣改變商業邏輯

金融是嚴肅而驕傲的古老行業,這種特質源自於資本的聚集效應和謹慎的評價標準。所以基於這些因素,傳統金融行業的商業邏輯是以資本的角度出發構建業務線,然後等待用戶上門。但互聯網公司有所不同,與傳統企業相比,互聯網企業大多處於初創期,為了掌握市場主動,包括互聯網金融在內的互聯網企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商業邏輯。這種商業競爭邏輯是緊跟使用者需求,從用戶的一個簡單需求入手,向其他相關需求延伸,利用靈活的管理機制和輕業務運營的優勢迅速跟進,而且正如所有互聯網公司傳達出的理念一樣,它們的確幫助用戶解決了很多需求,進而迅速擴大使用者規模,在市場上形成用戶壟斷的格局。所以對於傳統金融企業來說,其企業價值體現在資本運作能力和傳統財務指標上。而對於互聯網金融公司來說,使用者規模和使用者的品質,是評判其價值核心要素。

互聯網新估值方法的確立

梅特卡夫定律和用戶價值的延展性

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的核心內容是:在有n個成員的通信網路中,每個成員可以與其他成員建立n-1個關係。所以梅特卡夫認為網路的價值等於網路節點數的平方,網路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基於梅特卡夫定律,也證明互聯網企業的價值與用戶之間的正相關關係。但是艾瑞分析認為,梅特卡夫定律所衡量的是同一性質下網路的價值,而目前互聯網企業業務線都比較豐富,所以在將梅特卡夫定律作為互聯網企業估值原理時,需要按照不同業務線拆分企業,並將所有業務分別估值,然後匯總所有業務線上的用戶價值,即可按照互聯網的商業邏輯評估互聯網公司的價值。

理論上如果不同業務線上的用戶產生交叉,則這種功能複合型用戶的價值要高於該用戶在彼此交叉的若干業務上的價值總和。用數學公式來表達即(A+B)²>A²+B²。這反映在商業上表明,互聯網企業的用戶具有極高的延展價值,這種可延展價值與互聯網商業邏輯具備完美的匹配性。前文說過,互聯網的競爭方式是圍繞使用者需求展開的,通過滿足用戶的某一個需求,逐漸向其他相關性極高的衍生需求拓展。這樣的業務發展路徑,使得互聯網公司不同業務線上的用戶重合度較高的可能性比較大。而相對的估值也有更多想像空間。

用戶價值與時間價值

基於流量價值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流量是基礎價值,多業務線用戶價值可以疊加

互聯網的基礎屬性是媒體,因此無論該互聯網企業是否開展實際業務,只要其網路平臺或者移動平臺上產生流量,該平臺理論上就具備利用廣告將流量變現的可能,所以公司自具備流量價值。這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都的共同特點,理論上傳統企業如果構建了某類互聯網平臺,也具備這個價值。在流量價值的基礎上,按照前文所述梅特卡夫定律與企業估值之間的關係,平臺開展不同業務,每一種業務的實際使用用戶也自然產生價值,同時,如果同一個用戶使用平臺多種業務,該用戶在不同業務線上的價值可以疊加。

根據有效市場假設,我們認為某一行業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的即時市值代表了目前社會普遍認知中,該行業的真實價值。所以在估值過程中,只需要尋找某一時間節點下,上市公司市值剔除流量價值之後的餘值,與其實際用戶之間的比例關係,即可得到該行業單用戶在該時點上的價值。這個方法與傳統估值方法的同源性在於,二者都是尋找一個一般等價物作為估值的尺規,再衡量被估值公司擁有多少該一般等價物,進而得出被估值公司的估值區間。只不過傳統估值方法選擇的一般等價物是“公司每賺1元錢”,而用戶價值法找的一般等價物是“每擁有一個實際用戶”。

品牌底蘊和金融積澱

其它能夠輔助評估互聯網金融平臺價值的指標

一如本報告第三章節所論述的內容,未來在監管、線上線下融合、內部競爭等因素的多重壓力下,劣質的金融平臺將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在這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品牌底蘊和品牌背後所代表的金融積澱將成為愈加謹慎的用戶選擇平臺的重要指標。而對品牌的量化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艾瑞將一些當下互聯網金融行業內比較重視的元素提取出來,選擇與其最為近似的量化指標,輔助社會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估值。

四、三台雲水:未來趨勢前瞻

編概念將受到更多監管層打壓

金融模式創新需要與行銷推廣建立防火牆機制

從歷史的角度看,任何一輪金融危機的爆發,其前夕必定經歷過一輪大範圍的媒體炒作。這些炒作並非源自媒體的惡意,而是市場自由選擇的最終結果,是基於社會熱點做出的集中報導。這種媒體屬性對於互聯網金融來說並不友好,行業內的從業者,擁有正規金融背景的創業者占比並不多,而打著“顛覆”“創新”等旗號“招搖撞騙”又是互聯網行銷手段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加之企業想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流量稀缺的運營環境中脫穎而出,標榜自己獨特的業務開展模式,編造某些新概念,對於互金平臺來說是一種半無奈,半故意的選擇。

在這種業內普遍現象中,由於從業者金融監管意識薄弱,導致其輕視了中國監管層對金融行業的重視程度。一如本報告論述的內容,在核武器對大規模戰爭的抑制作用消失之前,金融是世界各國角力的主要戰場。這就導致任何有關金融的新概念,新模式都會被監管機構嚴格監視。對於建康的、有實質意義的創新模式,監管機構必然會採取扶植支持的態度。但是當概念氾濫之時,一紙政令,將讓互聯網金融行業遭受滅頂之災。因此艾瑞認為,未來各企業的模式創新應該與行銷推廣建立防火牆機制。金融的本質是資金融通,無論線上線下,只要企業從事相關業務,標榜自己的模式在本質上並不會使其真的與“資金融通”這一核心功能有所不同,更無法使其概念達到功能升級的目的。而這反而會招致監管的打壓。

業內將出現“互金最終貸款人”

信貸占GDP的比重上升過快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先兆

在2008年次貸危機後,各國下大力建設金融危機的預防機制,但是宏觀審慎的監管機制和微觀審慎的管理方式之間的衝突很難得到妥善解決。想要量化金融危機,測算其發生可能性是世界難題。不過從國際金融歷史上看,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除了前文所述媒體炒作等外在表現外,在宏觀經濟數字上,確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即,信貸規模占GDP的比重,當這個指標的每年增速大於20%時,就有可能發生大規模的金融危機。

據此標準,中國網路信貸規模/GDP比值的增速遠高於20%的警戒線,不過由於網路信貸不同於中國信貸整體,其影響力尚未到達傳統金融的高度,所以即便發生風險,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也有辦法自行將其危機消化。但長此以往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監管機構也不會坐等為互聯網金融“兜底”。因此艾瑞預計,未來互聯網金融平臺組成的行業聯盟,有可能成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最終貸款人”,將聯盟成員企業中的風險儲備金合併,公開使用。而這種制度設計也將促進互聯網類資產處理公司、互聯網金融保險等相關保障性行業的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