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貫徹十九大」關於新時代的四個問題

新時代的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本質內涵作了高度凝練和科學概括:“這個新時代, 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 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 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 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 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這一科學概括, 從幾個維度上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本質內涵:“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講的是新時代的歷史脈絡;“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講的是新時代的實踐主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講的是新時代的人民性;“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講的是新時代的民族性;“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講的是新時代的世界性。

簡言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本質上就是中華民族實現強起來的時代。

我們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 分兩步走, 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新時代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闡述了“三個意味著”:“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 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這“三個意味著”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意義、政治意義、世界意義。

新時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這一重大政治論斷, 是報告的一大亮點, 貫穿報告全篇。

新時代是從黨的十八大開啟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 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5年, 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歷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歷史性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

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 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奮鬥目標。 黨的十九大回望歷史, 從治國理政新變化、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性變革以及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等方面得出一個重大結論:從黨的十八大起, 我國社會發展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新時代的歷史依據

作出這一重大政治判斷, 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 是我國社會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 是世情國情黨情變化的必然結果, 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創光明未來的必然要求。

這“四個必然”表明, 我們黨作出的這一重大政治判斷是有著充分的理論、實踐和歷史依據的。 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二是党的理論創新實現了新飛躍, 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具有開創性意義和鮮明時代特色, 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 三是從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 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從第一個百年邁向第二個百年。 四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經濟建設依然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但要更加注重抓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經濟建設依然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但要更加注重抓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