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國電信醫療影像雲服務全面開啟“智慧醫療”新時代

如今, “互聯網+”已經成為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全新業態。 在知識型社會創新驅動力的推動下, 這一熱潮已經席捲全國, 通過互聯網資訊技術與傳統產業的充分結合, 重構了整體經濟運作模式及產業升級。 在如此大背景下, 中國電信順勢推出醫療影像雲服務, 通過將互聯網與醫療行業的深度融合, 為醫療行業及廣大受眾提供具備前瞻思維的醫療解決方案。

結合宏觀政策 迎合時代發展

2015年, 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該《意見》主要圍繞“互聯網+”進行詳細闡述, 如何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 進一步促進社會發展。

在此檔精神的指引下, 國務院又分別於2016年6月及7月印發《關於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資料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綱要》, 兩份檔分別就推動政府健康醫療資訊系統和公眾健康醫療資料互聯、共用,

以及推進智慧健康醫療服務進行指導, 這三份檔足以證明醫療行業已全面邁入“智慧化醫療”的2.0時代。

先進科技 展現強大技術儲備

目前, 國內整體醫療服務體系仍舊偏向于傳統化的操作模式, 現有的相關服務也因缺乏資料整合能力, 進而出現難共用、難維護、難管理等諸多層面難以調和的局面。 而針對影像管理領域, 因為上傳影像清晰度要求高、上傳下載網路要求高、跨系統操作難度高等問題, 更是鮮有企業涉足。 但中國電信推出的“醫療影像雲”服務, 卻以此為切入口, 通過強大的技術儲備、技術優化, 全面解決了以上所有難題, 打造出真正能夠進行普及且極力惠民的智慧化醫療服務。

“醫療影像雲”服務具備雲歸檔、雲PACS、遠端診斷、移動影像、智慧診斷、資料監管、集中診斷等一系列業內頂尖的相關服務。 “影像雲”平臺擁有極為廣泛的設備接入性, 能夠無縫接入各品牌、各類型的放射科影像設備, 並支援病理、超聲、內鏡等影像資料的接入。

通過強大的通信行業背書, “影像雲”能夠在各一線工作站高峰作業系統時達到秒級等待, 通過有線、無線局域網、ADSL互聯網、4G網路和衛星等網路環境, 讓任何一台電腦方便快速訪問相關影像資訊, 即便數百、上千使用者同時線上訪問影像, 也不會出現堵塞現象。

與此同時, 為滿足資料的存儲量及穩定性, “醫療雲”服務運用大資料處理和雲計算技術, 並採用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相結合的存儲模式,

這將意味即使影像資料達到數百TB甚至數千TB情況, 依然可以保障使用者隨時進行高效的即時影像檢索及資料流覽, 同時系統仍能夠保持穩定運行, 平穩無宕機。

實例應用 惠及醫民

目前, 中國電信“醫療影像雲”服務已成功在上海市同濟醫院、上海市東方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等二三級醫院及上海市松江區衛計委正式上線。 從院方層面, 這項雲服務可用於多科室多院區之間共用患者影像資料, 即時交流, 同時協同進行醫學圖像資料分析, 討論分享診斷結果及進行治療規劃。 此外還可用于遠端培訓, 在分析高保真醫學影像的同時, 所有與會人員均可看到主持人的即時操作。

另一方面, “醫療影像雲”應用基於HTML5技術, 面向全終端平臺(iOS、Android、Windows), 將院內患者檢查影像資料轉化為先進的臨床診斷、治療及評估資料, 讓醫生能夠隨時隨地調取、查閱影像和報告, 給予患者準確的診治方案。 同時通過將影像資料直觀地展現給患者, 讓患者直觀的瞭解檢查內容及結果, 降低了患者的就醫成本, 更免去了保留影像成片的煩惱。

中國電信“醫療影像雲”服務的推出, 在順應國家號召的同時, 通過全新的設計思路、強大且豐富的技術儲備, 將互聯網、雲服務、雲存儲、智慧化等理念進行有機結合, 並以此為思路, 使便捷、高效的使用體驗深入到該項服務的每一個細節當中。 在未來, 相信通過更加廣泛的覆蓋, “醫療影像雲”將為醫生、患者帶來更加精准、安全、智慧的互聯網+醫療服務體驗, 並逐步證明其蘊含的巨大“升值”潛力。

並逐步證明其蘊含的巨大“升值”潛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