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招遠:“惠民紅包”促教育均衡發展

膠東線上12月26日訊(通訊員 李公傑) 把“辦好每一所學校、開好每一門課程、造就每一個學生、成就每一位元教師”作為追求目標, 把“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到最優質的教育”的承諾落到實處, 讓每一個適齡孩子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均等的教育條件和均衡的教育成果, 今年以來, 招遠市大力改善辦學條件, 經過不懈努力, 顯著提升了該市教育發展水準。

投資1.68億“全面改薄”惠及15所學校

金嶺鎮中村完小4層在建教學樓已初具規模, 工地上一派繁忙的景象, 原址重建的現代化高標準校舍一掃老舊校面貌, 煥然一新。

“我們是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項目的直接受益者!”金嶺鎮中心校校長段洪說, “新校就是政府投入1823萬元改薄資金建設,

明年8月份師生們就可以搬進新學校了, 學校規劃建設25個教學班, 錄播室、微電腦室、科學教室等功能室配備齊全, 農村的孩子也能和城裡孩子一樣, 享受現代多媒體教學帶來的便利。 ”

中村完小的老教師對於學校以前的狀況記憶猶新:原來的教學樓是1996年修建的磚混結構, 由於年代久遠, 樓頂、教室地面及承重牆出現多處裂縫, “以前每到雨季, 教室裡就漏雨, 學生不得以調整課桌位置避開漏雨點, 這樣的教學樓很不安全。 ”同時, 因功能室不足, 合用現象較嚴重, 已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嚴重制約了學校全面發展, 現在全面提升改造, 校舍佈局更加科學合理, 配套設施完善。 “學校的硬體建設可以說, 打了一個徹底翻身仗,

為我們學校整個教育品質的提升奠定了一個堅實的物質基礎。 ”老教師們欣喜地說。

金嶺鎮中村完小是招遠市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工作中的一個縮影。 2017年, 招遠市“全面改薄”工作完成投資8938萬元, 惠及中村完小、羅山初中、辛莊初中3所學校。

近年來, 招遠市規劃總投資1.68億元專項資金用於薄弱學校改造, 涉及中村完小、羅山初中、辛莊初中等15所學校。 其中, 校舍建設規劃投資1.43億元, 校舍規劃建設面積7.69萬平方米, 目前全市校舍建設已開工面積9.96萬平方米, 完成規劃的129%。 設備購置規劃投資0.25億元, 目前已完成投資0.25億元, 完成規劃的100%。

“教室亮堂了, 師生心裡更敞亮了, 即使在最偏遠的鄉鎮, 也建起了標準化校舍, 目前,

我市中小學在校舍、教學儀器設備、功能教室、圖書配備等方面都有了相當大的改善, 辦學辦公條件與以前有了顯著改善。 ”招遠市教體局負責人說。

增加7200個學位緩解中小學大班額問題

在河東路以東、?掌路以北, 一座占地70畝, 擁有36個教學班、容納1700名學生的九年一貫制的新學校呈現在眼前。 2棟教學樓、1棟綜合樓、1棟餐廳已經竣工, 明年3月份新學期開始後, 衛東學校的師生們將在這嶄新的教室裡開始新的學習生涯。

“沒想到短短幾個月, 4座新樓房就建設完工了, 春季開學新校就能投入使用, 孩子們就不用再擠在一起上課了。 ”學校教師激動地說, “老校最多容納600名學生, 現在增加了1000多個學位, 學生們再也不會覺得擁擠了。 ”

教室裡滿滿當當, 擠著60個學生,桌子之間的距離非常小,僅容一人通過,老師站在講臺上講課,需要帶著麥克風。這曾是招遠市不少學校的真實寫照,就在2015年之前,大班額現象在招遠市還較為普遍。

小學班額超過45人,初中、普通高中班額超過50人即為大班額,超過66人則為超大班額。“班額超標一方面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存在著安全隱患,影響教育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造成了城鎮基礎教育資源緊張,出現了‘入學難’,影響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推進。”招遠市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說。

城區學校是解決大班額問題工作焦點和難點。近年來,招遠市新建龍馨學校,又將魁星路中學和魁星路小學進行改建、擴建,增加城區學校學位數。今年,招遠市已完成投資9000萬元新建橫掌學校和文三線以南學校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有效緩解了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

解決學生衣食住行惠及萬名師生

“校車是政府給咱辦的一件大善事。我是做生意的,顧不上接送孩子,原來只能讓孩子自己騎自行車上學。現在有了校車,孩子再也不用風裡來雨裡去,還不用擔心安全問題,讓我省了不少心。”說起校車,夏甸鎮一位初三學生家長不斷地誇讚。

目前,招遠全市有校車136輛,每天接送學生11623人次,每天行駛1萬多公里,每天272名教師跟車護導學生,為學生交通安全築牢了一道堅實的堡壘。

像這樣的實事,教育上每年都有,政府每年都辦,件件溫暖著師生與家長的心。

木耳肉片、番茄蛋湯、炸面魚……12月13日中午,在英里完小學校餐廳裡,幾十張桌子排得整整齊齊,近300名學生正在就餐。“學校的飯菜比家裡的好吃!”學生李春輝一邊吃,一邊笑眯眯地說。“學校將所有外包學校食堂的經營權全部收回,改由學校自主經營,嚴格成本核算,豐富花色品種,讓學生花得最少吃得更好。”學校老師說。

目前,招遠市擁有新建標準伙房餐廳28處,創建“煙臺市三星級學校食堂”25處,做到了農村學校伙房餐廳全覆蓋,學校就餐環境極大改善,全市義務教育段午餐確保“兩菜一湯”。

現在,走到學校,看見的是師生、家長的喜悅。“這幾年學校變化很大,新蓋了教學樓,上下學乘坐校車,作業本、校服都免費,政府對教育既重視又見效,實事做在了咱老百姓的心坎上!”

擠著60個學生,桌子之間的距離非常小,僅容一人通過,老師站在講臺上講課,需要帶著麥克風。這曾是招遠市不少學校的真實寫照,就在2015年之前,大班額現象在招遠市還較為普遍。

小學班額超過45人,初中、普通高中班額超過50人即為大班額,超過66人則為超大班額。“班額超標一方面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存在著安全隱患,影響教育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造成了城鎮基礎教育資源緊張,出現了‘入學難’,影響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推進。”招遠市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說。

城區學校是解決大班額問題工作焦點和難點。近年來,招遠市新建龍馨學校,又將魁星路中學和魁星路小學進行改建、擴建,增加城區學校學位數。今年,招遠市已完成投資9000萬元新建橫掌學校和文三線以南學校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有效緩解了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

解決學生衣食住行惠及萬名師生

“校車是政府給咱辦的一件大善事。我是做生意的,顧不上接送孩子,原來只能讓孩子自己騎自行車上學。現在有了校車,孩子再也不用風裡來雨裡去,還不用擔心安全問題,讓我省了不少心。”說起校車,夏甸鎮一位初三學生家長不斷地誇讚。

目前,招遠全市有校車136輛,每天接送學生11623人次,每天行駛1萬多公里,每天272名教師跟車護導學生,為學生交通安全築牢了一道堅實的堡壘。

像這樣的實事,教育上每年都有,政府每年都辦,件件溫暖著師生與家長的心。

木耳肉片、番茄蛋湯、炸面魚……12月13日中午,在英里完小學校餐廳裡,幾十張桌子排得整整齊齊,近300名學生正在就餐。“學校的飯菜比家裡的好吃!”學生李春輝一邊吃,一邊笑眯眯地說。“學校將所有外包學校食堂的經營權全部收回,改由學校自主經營,嚴格成本核算,豐富花色品種,讓學生花得最少吃得更好。”學校老師說。

目前,招遠市擁有新建標準伙房餐廳28處,創建“煙臺市三星級學校食堂”25處,做到了農村學校伙房餐廳全覆蓋,學校就餐環境極大改善,全市義務教育段午餐確保“兩菜一湯”。

現在,走到學校,看見的是師生、家長的喜悅。“這幾年學校變化很大,新蓋了教學樓,上下學乘坐校車,作業本、校服都免費,政府對教育既重視又見效,實事做在了咱老百姓的心坎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