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也如秋葉靜美殤——追憶文學友人余芬

——追憶文學友人余芬

作者:何有德

在冬至的第二日, 在寒風凜冽的季節, 在西方人的洋節平安夜, 忽聞古藺文化局扶貧幹部余芬因車禍,

殉職於去扶貧村的山道上, 其丈夫與余芬同行且身負重傷還在搶救中。 。 。 聞此訊, 我頓感一股肅殺的涼氣從後背心升起, 驚得半天未言語。

我在網上搜尋著有關餘芬的資訊, 流覽著古藺文朋詩友在第一時間草就的有關悼念餘芬辭世的文字, 我的雙眼有些模糊, 與余芬因文學而交往的生活片段紛至遝來。 。 。

還記得, 十多年前, 古藺縣作家協會換屆選舉, 身為縣文體廣電局文化股長、兼職縣作協副秘書長的余芬找到我這個候任待選的縣作協主席, 徵詢選舉會籌開的規模和會議議程, 那次是我初識餘芬, 給了我此印象:黑髮披肩, 眉目清秀, 談吐熱情, 精明幹練。 說真的, 作為資深文學愛好者的我, 雖說在單位也當了許多年的領導,

但對於即將擔負的縣文學組織工作, 我也感陌生且有幾分茫然, 對於眼前這位突然出現且恭敬有佳的文化女性, 我僅是例行客氣的敷衍了兩句, 沒想到就這簡單的客套意見, 餘芬都出奇地落實得很好。 會場選在中城中學的階梯教室, 參加會議的作協會員和文學愛好者有三四百人, 出席會議的領導還有縣委組織部長和宣傳部長。 會議開得既氣氛熱烈有文學的味道, 也開得莊重嚴肅選舉議程一項不拉。 此次會後, 從此我對熱情幹練的餘芬刮目相看。

自那次縣作協換屆後, 因為文學的工作關係我和餘芬交往了近六年時間, 工作中餘芬果然表現不僅熱情, 而且細緻周到。 在餘芬任職縣作協工作的時間裡,

每年我們都召開了兩次《古藺文藝》編讀座談會和作協總結及會員作品講評會, 適時聽取文藝編輯和作者的意見, 以此挖掘發現業餘文學創作人才, 擴大《古藺文藝》刊物在縣內外的影響。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 這六年內凡有餘芬參加的有關《古藺文藝》的編審會, 縣文體廣電局的一把手都到了會, 並且都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在餘芬擔任縣作協副秘書長期間, 由餘芬協調斡旋, 我縣舉辦了兩次赤水河流域古藺、敘永、合江三縣作家協會文學創作采風交流聯誼會, 諸如會議的接待、下鄉采風車輛調用等一應工作及費用, 都落實得周到細緻。 餘芬是一個對工作一絲不苟的人, 為了把縣刊《古藺文藝》辦出名氣, 可謂嘔心瀝血。
每次《古藺文藝》組稿, 餘芬都會認真初審作者來稿, 並細心分類, 貼出初審意見而後將稿件再分發給編輯審看。 經餘芬組稿, 從未出現過小說、散文等體裁分辯不清的竄稿現象, 這源于餘芬扎實的文學功底。 在餘芬任職期間, 《古藺文藝》出刊了數十期, 為了把刊物辦出名氣, 每次《古藺文藝》的封面設計, 她都要游走于古藺美術編輯和文字主編之間反復徵求意見。 出刊付印, 餘芬都要去瀘州待上幾天, 做校稿報批刊號等工作, 如此不辭辛勞, 每當出刊後收到印刷精美的《古藺文藝》刊物, 餘芬都要第一時間通知我, 瞧著她忙忙碌碌, 笑臉如花的身影, 不由不對她的敬業精神肅然起敬。

餘芬是一個集豪爽重情於一身的女性,

在她任職期間, 每逢年節, 她都要籌辦紀念品, 與我們一道代表縣作協主動登門去縣內老作家的住處慰問, 當遇到文學老前輩辭世, 她都會第一時間備好花圈等祭品趕到現場去弔唁, 還記得我縣老作家何世紅辭世, 她舉著雨傘掌著花圈站在雨地裡的凝重神情。 余芬是個文化幹部, 首選還是個文學愛好者, 因俗務纏身, 餘芬存世的文學作品雖然不多, 但經她手創作的文學作品都具有文學感染力。 令我讀後感慨不已的餘芬散文作品《豆芽情深》描繪了她作為貧困家庭的農村青年, 其母親為了供她讀書上學, 每日起早貪黑生出豆芽去鄉場上售賣, 如此湊足每學期15元學費的情景。 還有其母每月背上30斤大米, 4.5元生活費, 走幾十裡山路送到她就讀的鄉鎮中學的細節至今讀來仍令人唏噓,有此情結餘芬幾十年生活的菜籃裡竟時常有豆芽菜品,據她在文章中說,不為別的,瞧著豆芽,就想到了逝去多年的母親。生活中的餘芬熱情大方,喜聚會,善交談,縣作協居住在縣城的文友,每年有幾次聚會,自費聚餐交流創作心得,都是她提議建立起來的俗成例會,有她在的聚會場合,總是充滿了笑聲。

在我的記憶中餘芬還是個性情中人,做事認真,心直口快,有段時間,她所從事的文化工作換了直接領導,新領導由於初從行政單位調來,急於打開工作局面,在一些具體的工作方法上與餘芬意見相左產生了齟齬,為此令餘芬苦惱,多次開玩笑說她患了抑鬱症,文友聚會時爽性的她竟推杯謝客,話也漸少。在餘芬的要求下,餘芬離開了她曾鍾愛的文學崗位。在離開文化股長職位的那天,她把一位年輕的女大學畢業生帶到我的辦公室,介紹說是她的繼承人,在詳細介紹了女孩的履歷和優點後,她笑著說:何主席,你請放心,小陳性格好,有文化,人勤奮,今後的工作會比我幹得還出色,我雖說離開了這個崗位,但我仍然是作協會員,我熱愛文學的初心永遠都不會變。在崗位交接的那些時日,有一天她還將她精心保存的幾大本《古藺文藝》合訂本贈與我,她有些不舍的說:這是我和你近些年為編輯出版《古藺文藝》所付出的心血,留給您比我更有價值…

餘芬不僅是個文化女性,還是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溫婉女性,我去過她的家裡做個客,在中醫院家屬房,三居室的住家被她收拾得纖塵不染,其廚藝也可口合味。在她的調理下,其家庭溫馨和諧,其丈夫事業有成,是古藺縣內聞名的外科一把刀,其愛子是當年省內理科高考狀元七子之一,現今仍在北京大學就讀。

就是這樣一位溫婉可敬家庭事業頗有建樹的女性,天不假年,如今卻長眠於扶貧路上。聞此噩耗,我在想,都說好人一生平安,又說好人有好報,這種人生不測事件咋就偏偏落在了餘芬頭上,記得兩月前,我回了一趟古藺,正與家人漫步于保安橋上,忽聽有人招呼我,回頭一瞧,竟是餘芬,一番熱情的寒暄後,她說:何主席,久沒有見面,好想請你吃頓飯,可惜我現在有事要下鄉。我笑說;你有事儘管去忙,以後還有機會。如此一別,沒想到與余芬竟成永訣。。。

自我離開家鄉後,因感于文學寫作需付出的情感太多怕因此傷神,退休之後把愛好逐步轉移到別處,日常生活中已很少去碰文字,如此也有意淡出家鄉文壇,與古藺的文朋詩友聯繫也少,近幾年偶遇多年文學前輩和摯友辭世,由此不得不落坐於電腦前敲出令我無限傷感的蒼涼文字。余芬尚處英年,為她寫篇祭文,這是令我百思都未想到的。此時此刻追憶餘芬,忽然記起來泰戈爾的一句詩: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餘芬是倒在去扶貧的鄉村山道上的,故鄉的山道印滿了余芬的人生印記,餘芬是山的女兒,其生於斯眠於斯,她的離世也如秋葉之靜美,在夕陽西照的映襯下,好如金燦燦的秋葉,曼妙飄飛去天國,作為愛的天使,給文友、給扶貧村寨的鄉親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影像…

餘芬好走!

2017年12月26日于成都急草

相關連結:

餘芬簡介:余芬同志,女,中共黨員,2017年12月24日前往太平鎮走馬壩村開展扶貧工作,于當日17時30分發生車禍,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終年47歲。

余芬同志,1990年敘永師範畢業後,分配到丹桂岩灣小學任教1992年考調到文化系統,先後在丹桂區公所、古藺文化館、文體廣電局從事文化工作,擔任文化幹事、文化市場執法隊隊員、文化股股長、婦女主任等,並參與《古藺文藝》編輯工作。

余芬同志的一生工作勤勤懇懇,光明磊落,正直無私,不畏困難;為人樸實真誠,感情真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家庭、對子女、對親人盡職盡責,是一位難得的好同志,好幹部。

走幾十裡山路送到她就讀的鄉鎮中學的細節至今讀來仍令人唏噓,有此情結餘芬幾十年生活的菜籃裡竟時常有豆芽菜品,據她在文章中說,不為別的,瞧著豆芽,就想到了逝去多年的母親。生活中的餘芬熱情大方,喜聚會,善交談,縣作協居住在縣城的文友,每年有幾次聚會,自費聚餐交流創作心得,都是她提議建立起來的俗成例會,有她在的聚會場合,總是充滿了笑聲。

在我的記憶中餘芬還是個性情中人,做事認真,心直口快,有段時間,她所從事的文化工作換了直接領導,新領導由於初從行政單位調來,急於打開工作局面,在一些具體的工作方法上與餘芬意見相左產生了齟齬,為此令餘芬苦惱,多次開玩笑說她患了抑鬱症,文友聚會時爽性的她竟推杯謝客,話也漸少。在餘芬的要求下,餘芬離開了她曾鍾愛的文學崗位。在離開文化股長職位的那天,她把一位年輕的女大學畢業生帶到我的辦公室,介紹說是她的繼承人,在詳細介紹了女孩的履歷和優點後,她笑著說:何主席,你請放心,小陳性格好,有文化,人勤奮,今後的工作會比我幹得還出色,我雖說離開了這個崗位,但我仍然是作協會員,我熱愛文學的初心永遠都不會變。在崗位交接的那些時日,有一天她還將她精心保存的幾大本《古藺文藝》合訂本贈與我,她有些不舍的說:這是我和你近些年為編輯出版《古藺文藝》所付出的心血,留給您比我更有價值…

餘芬不僅是個文化女性,還是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溫婉女性,我去過她的家裡做個客,在中醫院家屬房,三居室的住家被她收拾得纖塵不染,其廚藝也可口合味。在她的調理下,其家庭溫馨和諧,其丈夫事業有成,是古藺縣內聞名的外科一把刀,其愛子是當年省內理科高考狀元七子之一,現今仍在北京大學就讀。

就是這樣一位溫婉可敬家庭事業頗有建樹的女性,天不假年,如今卻長眠於扶貧路上。聞此噩耗,我在想,都說好人一生平安,又說好人有好報,這種人生不測事件咋就偏偏落在了餘芬頭上,記得兩月前,我回了一趟古藺,正與家人漫步于保安橋上,忽聽有人招呼我,回頭一瞧,竟是餘芬,一番熱情的寒暄後,她說:何主席,久沒有見面,好想請你吃頓飯,可惜我現在有事要下鄉。我笑說;你有事儘管去忙,以後還有機會。如此一別,沒想到與余芬竟成永訣。。。

自我離開家鄉後,因感于文學寫作需付出的情感太多怕因此傷神,退休之後把愛好逐步轉移到別處,日常生活中已很少去碰文字,如此也有意淡出家鄉文壇,與古藺的文朋詩友聯繫也少,近幾年偶遇多年文學前輩和摯友辭世,由此不得不落坐於電腦前敲出令我無限傷感的蒼涼文字。余芬尚處英年,為她寫篇祭文,這是令我百思都未想到的。此時此刻追憶餘芬,忽然記起來泰戈爾的一句詩: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餘芬是倒在去扶貧的鄉村山道上的,故鄉的山道印滿了余芬的人生印記,餘芬是山的女兒,其生於斯眠於斯,她的離世也如秋葉之靜美,在夕陽西照的映襯下,好如金燦燦的秋葉,曼妙飄飛去天國,作為愛的天使,給文友、給扶貧村寨的鄉親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影像…

餘芬好走!

2017年12月26日于成都急草

相關連結:

餘芬簡介:余芬同志,女,中共黨員,2017年12月24日前往太平鎮走馬壩村開展扶貧工作,于當日17時30分發生車禍,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終年47歲。

余芬同志,1990年敘永師範畢業後,分配到丹桂岩灣小學任教1992年考調到文化系統,先後在丹桂區公所、古藺文化館、文體廣電局從事文化工作,擔任文化幹事、文化市場執法隊隊員、文化股股長、婦女主任等,並參與《古藺文藝》編輯工作。

余芬同志的一生工作勤勤懇懇,光明磊落,正直無私,不畏困難;為人樸實真誠,感情真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家庭、對子女、對親人盡職盡責,是一位難得的好同志,好幹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