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風水>正文

潮汕地區旅遊文化

作為土生土長的潮汕人, 說到旅遊文化, 自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故鄉, 況且作為海濱鄒魯, 著名僑鄉的潮汕地區, 旅遊資源的豐富簡直無法用筆墨形容。 無論在飲食, 建築, 民俗方面, 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 讓人不得不感慨這是塊風水寶地。

一. 地理環境

潮汕地區位於粵東沿海的潮汕平原, 地處歐亞大陸東南沿海, 太平洋西岸中段, 包括古城潮州、經濟特區汕頭以及揭陽, 素有“海濱鄒魯”之美譽。 海洋無比巨大的天然“空調器”的作用, 給潮汕地區創造了四季如春、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也給人們呈現了波瀾壯闊、風光旖旎的海邊景觀。

潮汕地區有山有水, 西、北、東邊境多山地, 屬蓮花山系, 峰巒迭翠, 南部有韓江、榕江、練江、鳳江, 綿延逶迤, 構成一幅引人入勝的山水畫卷。

二. 特色美食

既然是潮汕地區, 絕對少不了潮菜, 自成一體的菜系, 以清淡鮮美為主要特點, 讓人食指大動。 而更讓人欲罷不能的, 當屬潮汕特色小吃, 種類繁多, 做工考究, 極富傳統特色, 不能一一舉例, 只選取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介紹一下。

1.汕頭牛肉丸:

汕頭牛肉丸作為著名的潮汕美食,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作為潮汕的地方拳頭食品, 汕頭牛肉丸和牛筋丸秉承了潮菜的精髓, 以其講究的製作方法和獨具的口感特色, 成為潮汕源遠流長的傳統飲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代表,

廣受青睞。 傳統手打制法, 讓牛肉丸肉質細嫩, 口感鬆脆, 而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進嫩筋, 使之味道更香, 彈性更強, 口感爽脆、柔嫩。 西元2003年汕頭牛肉丸被評為“中華名小食”。 是來到汕頭不可不試的佳餚。

2.潮州春捲

潮州春捲, 是潮州小吃的佳品。 呈長方形, 金黃美觀, 外酥裡嫩, 味濃香郁, 為人稱道。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胡榮泉食店的春捲。 制潮州春捲, 先用麵粉製成薄餅皮, 綠豆碾畔, 去殼蒸熟, 再與蒜白、魚露、味精攪拌調勻, 蝦米切片、香菇切絲、豬肉切成細條, 然後用一點五張薄餅皮包上豆餡, 逐條加入豬肉、蝦片、香菇絲, 卷成長方形餅, 加蓋紅印, 再油炸便成。 胡榮泉春捲由於選料考究, 製作精工, 就是綠豆畔還每每放到甘美的韓江水中漂洗,

配料新鮮, 色澤均勻, 故聞名遐邇。 春捲的皮酥脆, 餡鹹香, 一口咬下去, 只覺口齒留香, 食欲大增, 是一款不僅讓潮州人四季都愛吃而且是來潮的客人不可不品嘗的著名小吃。

3.潮汕雜鹹

潮汕人每天早餐, 都喜歡吃粥, 佐粥之物, 當然可以是肉類, 但是更受歡迎的, 卻是一些鹹料, 潮人稱之為“雜鹹”或是“雜菜”。

在雜鹹中, 以“鹹菜”和“菜脯”(咸蘿蔔乾)居最主要地位。 鹹菜”即是鹽醃的潮州大芥菜。 把割下的芥菜, 削為對半或是一開四, 洗淨後讓陽光略曬, 然後把它逐層鋪進木桶或大缸中, 由人們登上桶面缸面用腳踏實菜瓣, 再從每層芥菜間定量加鹽。 芥菜經過陽光的照曬已呈柔軟, 再經腳踏鹽醃, 便十分貼實。 這一程式完畢,

即用大石壓在菜面上, 再將木桶或大缸封固, 大約經過一個半月後, 顏色逐漸變為金黃。 這時取食最為理想。

有講究的食法, 認為鹹菜最好用手撕, 不要用刀切, 因為手撕, 可以避免刀鏽和砧板氣味。 普通人家用鹹菜佐膳, 只要略為沖洗, 即可進食, 但有些比較考究, 則要加一點南薑末以及麻油。 一棵鹹菜以靠近菜心處的嫩瓣最為可口, 它的優點是嫩、脆、沒有纖維根。 鹹菜最出名的是產於揭東地都的地都鹹菜。

4.潮汕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是富有地方特色的茶藝。 潮汕人飲茶成風, 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 茶在傳統潮汕人生活佔有和“米”一樣重要的地位, 一日不可無茶。 從茶具、茶葉、用水、沖泡到品嘗都十分講究。 茶具用宜興茶壺或蓋甌及小瓷杯,

茶葉用烏龍茶, 其中鳳凰單樅茶是潮州獨有的名貴茶種。 沖泡有包括納茶、候湯、沖泡、刮沫、淋蓋、燙杯、洗杯、篩點等步驟, 高沖低篩, 操作嚴謹。 品嘗還重在慢飲細酌。 就不一一贅述了。

三. 潮汕民居

潮汕特色民居, 是來潮旅遊觀光的主要景點之一。 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特色, 讓潮汕民居別具一格。 主要有一下幾個特點。

1.豪華氣派 類於皇宮

潮州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將傳統的建築文化與潮州特有的傳統工藝美術如金漆木雕、工藝石雕、嵌瓷藝術、金屬工藝以及書法、繪畫藝術等最大限度的整合。 民居建築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韻味, 具有濃郁的文化底蘊和豪華氣派, 無論在建築序列格局還是裝飾工藝等方面都可以與皇宮相媲美, 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宮起”、“京華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說。

2.規模龐大 宏偉壯麗

潮汕民居保留著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傳統,形成了大規模的村寨等建築群體,再加上地方經濟發達、人文鼎盛,所以建築規模經常非常宏偉壯麗。

3.輕巧通透。

所謂“輕巧”,一是單體體量較小,普遍不及中原地區和江南地區民居建築的巨集敞高大;二是外表視覺效果不及中原地區之威嚴,也不及江南地區之俊逸。所謂“通透”,是指建築從整體上注意透風,既有利於建築材料上去潮防朽、延長壽命,更著眼在潮州長夏無冬的自然氣候條件下,居住活動舒適涼快。

4.注重裝飾

潮州民居從外到內極重裝飾,這使得潮汕的民居建築外觀十分富麗壯觀,廳堂更是金碧輝煌。屋脊之裝飾,屋頂之龍風及仙人走獸的嵌瓷,精美絕倫之木雕、石雕工藝等,都是潮汕民居之特色。

5. 追求與自然的和諧

大戶人家的廬室中多設有花園,種上芳草嘉木,營造疊石理水,普通家庭的庭院中和屋前屋後常常種有各種花草樹木,使民居處在一個幽美的近乎自然的環境之中,以獲得寧靜和諧的生活氛圍。潮汕園林更與蘇州園林等並稱中國四大園林。這些都是追求與自然和諧體現。

6.講究風水

潮汕建築非常講究風水,比如屋外側頂部山牆塑脊飾甚為講究,常根據所處地理位置的五行屬性等做成金、木、水、火、土五星灰塑,而建築選址、朝向、格局、植被等就有更多的講究了,比如門前要有水、天井要有適當的過白、廳房要恰當穿插、前種榕後種竹等等。

潮汕農村傳統民居的樣式很多,且都用生動形象的名稱來命名,如“四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爬獅”等等。

“四點金”是潮俗獨特的村居,舊時只有殷富顯達的家庭才能建造。“四點金”建築格局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週邊一般有圍牆,圍牆內打陽埕,鑿水井;大門左右兩側有“壁肚”;一進門就是前廳,兩邊的房間叫前房;進而是空曠的天井,兩邊各有一房間,一間作為廚房,稱為“八尺房”;另一間作為柴草房,一般稱為“厝手房”;天井後邊為大廳,兩邊各有一個大房。“四點金”的構築還有多種:只有前後四個正房,沒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廳齊向天井的,稱“四廳會”;前後房都帶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則變八房為十室的稱為“四噴水”。如果在“四點金”週邊建一圈房屋,則謂之“四點金加厝包”。

“下山虎”房屋的建築在潮汕農村中較為普遍。建築格局比“四點金”簡單,少了兩個前房,其餘基本一樣。“下山虎”因為門路出入不同,因此有開正門和邊門的區別。通常中間不開門而只開兩邊的稱為“龍虎門”,也有既開正門又開兩邊門的。

“四馬拖車”也稱“三落二火巷一後包”,是“四點金”的複雜化。更為瑰麗堂皇。現存較完整的“四馬拖車”,可在澄海縣隆都鎮的“陳慈黌故居”看到。

四.特色民俗

1. 雙咬鵝舞

“雙咬鵝舞”是潮汕頗具特色的民間舞蹈。潮汕地區地處韓江中下游平原地璉,水草茂盛,故此盛產家禽,幾乎是家家戶戶都畜養,其中尤以澄海獅頭鵝最為著名。“雙咬鵝舞”便是在此生活素材中提煉出來的。

2. 潮州音樂

潮州音樂是中國民間音樂的瑰寶,以其古樸渾厚、典雅秀麗的風韻在國內諸多樂種中獨樹一幟,被稱為南國奇葩,成為潮汕文化的象徵。潮州音樂的音律是七律,它是在隋唐古樂的五聲音階的五度相生律制的基礎上,發展成七聲音階。潮州音樂的樂器,過過主要是二弦、椰胡、揚琴、琵琶、小三弦、古箏、月琴、秦琴、洞簫、小笛等,後來又加上了二胡、中胡、大三弦等。作品主要有潮州弦詩著名的十大套《昭君怨》、《寒鴉戲水》、《月兒高》、《黃鸝詞》、《小桃花》、《鳳求凰》、《大八板》、《玉連環》、《平沙落雁》、《錦上添花》。

3. 潮繡

潮繡產生于唐代,明代形成獨特的風格。潮繡與我國的四大名繡蘇繡、湘繡、蜀繡、粵繡齊名,並以其技藝精湛、構圖多姿多彩而名聞遐邇,蜚聲海內外。

潮繡以龍鳳、花卉、飛禽走獸為題材。有日常用品、祭祀用品、欣賞用品、戲服裝飾品等四大類。按工藝分,有絨繡、線繡、金銀線繡、金絨混合繡等四大類。繡法有繡、墊、貼、拼、綴五種。針法有二百餘種,如六角三疊踏針錦、墊棉過金針、雙丁鱗、墊繡菊花畔鱗……等獨特針法。作品形象生動,金碧輝煌,雍容華貴,富有立體感。《九龍屏風》是潮繡的代表作,它運用五大技法,尤其是獨有的釘金墊浮繡法,使龍栩栩如生,繡面充滿生氣,給人們以美的享受,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一樣山水獨特文化。在潮汕旅遊,比當地地形、風景更重要的是潮汕文化,這是因為潮汕文化雖然是漢民族一部分,但很多地方非常具特色並自成一派,這些文化特質包括他們有區別性特徵語言、好學重商的民族特性。此外,一些獨特的民俗事像,也成為潮汕代言,如潮州戲、潮州菜、工夫茶,成為人們願意承認,也樂於接受的文化特質。

去潮汕旅遊,一定要感受一下當地最有代表的特色,看潮州戲,聽潮州音樂,喝工夫茶,並且喝很稠的白粥……去感受潮汕地區特色的風俗習慣和濃厚的文化底蘊。

潮汕歡迎你!

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宮起”、“京華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說。

2.規模龐大 宏偉壯麗

潮汕民居保留著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傳統,形成了大規模的村寨等建築群體,再加上地方經濟發達、人文鼎盛,所以建築規模經常非常宏偉壯麗。

3.輕巧通透。

所謂“輕巧”,一是單體體量較小,普遍不及中原地區和江南地區民居建築的巨集敞高大;二是外表視覺效果不及中原地區之威嚴,也不及江南地區之俊逸。所謂“通透”,是指建築從整體上注意透風,既有利於建築材料上去潮防朽、延長壽命,更著眼在潮州長夏無冬的自然氣候條件下,居住活動舒適涼快。

4.注重裝飾

潮州民居從外到內極重裝飾,這使得潮汕的民居建築外觀十分富麗壯觀,廳堂更是金碧輝煌。屋脊之裝飾,屋頂之龍風及仙人走獸的嵌瓷,精美絕倫之木雕、石雕工藝等,都是潮汕民居之特色。

5. 追求與自然的和諧

大戶人家的廬室中多設有花園,種上芳草嘉木,營造疊石理水,普通家庭的庭院中和屋前屋後常常種有各種花草樹木,使民居處在一個幽美的近乎自然的環境之中,以獲得寧靜和諧的生活氛圍。潮汕園林更與蘇州園林等並稱中國四大園林。這些都是追求與自然和諧體現。

6.講究風水

潮汕建築非常講究風水,比如屋外側頂部山牆塑脊飾甚為講究,常根據所處地理位置的五行屬性等做成金、木、水、火、土五星灰塑,而建築選址、朝向、格局、植被等就有更多的講究了,比如門前要有水、天井要有適當的過白、廳房要恰當穿插、前種榕後種竹等等。

潮汕農村傳統民居的樣式很多,且都用生動形象的名稱來命名,如“四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爬獅”等等。

“四點金”是潮俗獨特的村居,舊時只有殷富顯達的家庭才能建造。“四點金”建築格局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週邊一般有圍牆,圍牆內打陽埕,鑿水井;大門左右兩側有“壁肚”;一進門就是前廳,兩邊的房間叫前房;進而是空曠的天井,兩邊各有一房間,一間作為廚房,稱為“八尺房”;另一間作為柴草房,一般稱為“厝手房”;天井後邊為大廳,兩邊各有一個大房。“四點金”的構築還有多種:只有前後四個正房,沒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廳齊向天井的,稱“四廳會”;前後房都帶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則變八房為十室的稱為“四噴水”。如果在“四點金”週邊建一圈房屋,則謂之“四點金加厝包”。

“下山虎”房屋的建築在潮汕農村中較為普遍。建築格局比“四點金”簡單,少了兩個前房,其餘基本一樣。“下山虎”因為門路出入不同,因此有開正門和邊門的區別。通常中間不開門而只開兩邊的稱為“龍虎門”,也有既開正門又開兩邊門的。

“四馬拖車”也稱“三落二火巷一後包”,是“四點金”的複雜化。更為瑰麗堂皇。現存較完整的“四馬拖車”,可在澄海縣隆都鎮的“陳慈黌故居”看到。

四.特色民俗

1. 雙咬鵝舞

“雙咬鵝舞”是潮汕頗具特色的民間舞蹈。潮汕地區地處韓江中下游平原地璉,水草茂盛,故此盛產家禽,幾乎是家家戶戶都畜養,其中尤以澄海獅頭鵝最為著名。“雙咬鵝舞”便是在此生活素材中提煉出來的。

2. 潮州音樂

潮州音樂是中國民間音樂的瑰寶,以其古樸渾厚、典雅秀麗的風韻在國內諸多樂種中獨樹一幟,被稱為南國奇葩,成為潮汕文化的象徵。潮州音樂的音律是七律,它是在隋唐古樂的五聲音階的五度相生律制的基礎上,發展成七聲音階。潮州音樂的樂器,過過主要是二弦、椰胡、揚琴、琵琶、小三弦、古箏、月琴、秦琴、洞簫、小笛等,後來又加上了二胡、中胡、大三弦等。作品主要有潮州弦詩著名的十大套《昭君怨》、《寒鴉戲水》、《月兒高》、《黃鸝詞》、《小桃花》、《鳳求凰》、《大八板》、《玉連環》、《平沙落雁》、《錦上添花》。

3. 潮繡

潮繡產生于唐代,明代形成獨特的風格。潮繡與我國的四大名繡蘇繡、湘繡、蜀繡、粵繡齊名,並以其技藝精湛、構圖多姿多彩而名聞遐邇,蜚聲海內外。

潮繡以龍鳳、花卉、飛禽走獸為題材。有日常用品、祭祀用品、欣賞用品、戲服裝飾品等四大類。按工藝分,有絨繡、線繡、金銀線繡、金絨混合繡等四大類。繡法有繡、墊、貼、拼、綴五種。針法有二百餘種,如六角三疊踏針錦、墊棉過金針、雙丁鱗、墊繡菊花畔鱗……等獨特針法。作品形象生動,金碧輝煌,雍容華貴,富有立體感。《九龍屏風》是潮繡的代表作,它運用五大技法,尤其是獨有的釘金墊浮繡法,使龍栩栩如生,繡面充滿生氣,給人們以美的享受,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一樣山水獨特文化。在潮汕旅遊,比當地地形、風景更重要的是潮汕文化,這是因為潮汕文化雖然是漢民族一部分,但很多地方非常具特色並自成一派,這些文化特質包括他們有區別性特徵語言、好學重商的民族特性。此外,一些獨特的民俗事像,也成為潮汕代言,如潮州戲、潮州菜、工夫茶,成為人們願意承認,也樂於接受的文化特質。

去潮汕旅遊,一定要感受一下當地最有代表的特色,看潮州戲,聽潮州音樂,喝工夫茶,並且喝很稠的白粥……去感受潮汕地區特色的風俗習慣和濃厚的文化底蘊。

潮汕歡迎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