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4種媽媽“最可怕”,你在其中嗎?

中國有句老話, 叫“有其父必有其子, 有其母必有其女”說的就是這種父母認同心理, 暴虐的父親必然有個暴虐的兒子, 暴躁的母親必然會培養出強悍的女兒, 我們總是這樣在不經意之間充當兒女的榜樣, 塑造著兒女的性格, 並影響著兒女的心理成長。

優秀的性格當然值得推崇, 相對的, 拙劣的性格也需要及時改正, 比如以下這四類媽媽的性格就很“可怕”!

01

冷漠嚴酷型媽媽:容易養出孤獨型孩子

媽媽表現:有些單親媽媽, 在情感上表現的非常冷漠。 她們可能本來就沒想要孩子, 或許潛意識中把孩子看作自己不幸的根源。 這種媽媽很少抱孩子, 對孩子非常嚴厲, 親子之間通常缺乏良好的情感疏通管道, 對孩子的反應也是冷漠相待。

孩子心態: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 很容易被塑造成孤獨兒童。 孤獨兒童往往懼怕親密接觸, 因為依戀媽媽的渴望經常落空,

並由此認為:我不需要愛。 孤獨兒童的內心裡, 可能隱藏著一個不真實的自我, 看起來獨立, 實際上卻有著一個否定自我的人格。

孤獨兒童通常性格冷漠甚至冷酷, 缺乏對生活的熱情和追求。 他們通常在事業上很成功, 物質需求淡薄, 獨立並富於忍耐。 然而, 他們的婚姻生活通常充滿曲折。 經常被配偶抱怨成冷血動物、冷酷無情的人, 多半是孤獨型人格。

02

控制型媽媽:容易養出回避型孩子

媽媽表現:有些媽媽出於愛護孩子的本能, 或者出於難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而產生的怕遭到遺棄的恐懼, 以及對孩子的過度依戀, 這類媽媽內心渴望完全掌控孩子的行為, 而難以忍受與孩子的片刻分離。

孩子心態:這樣的情況特別容易產生距離兒童。 他們不害怕親近, 但總是小心保持自己與他人的距離;他們允許媽媽抱, 但同時總是把臉扭到一邊, 不讓媽媽親。 因為他們害怕過於親近會使自己無法從媽媽的控制中逃脫。

距離兒童成人後, 容易形成回避型人格。 他們下意識地通過各種方法來回避家庭生活,

他們會長時間的忙於工作, 或總是埋頭看書、看報、看電視。 他們渴望擁有自己的空間, 最喜歡那種來去自由的關係, 當配偶企圖保待一種親密狀態, 或有進一步需求時, 他們便會立即退縮, 甚至生氣:“你怎麼沒完沒了?你要求得太多了。 ”

03

忽視型媽媽:容易養出追求型孩子

媽媽表現:有些媽媽因為工作忙, 或許是性格使然, 經常表現出缺乏耐心的一面, 她們總想快點從教育孩子的負擔中解脫出來, 所以, 鼓勵甚至強迫孩子過早地開始探索和獨立。

孩子心態:幼兒獨立嘗試對世界的探索時, 如果得不到來自父母的情感支持, 就容易造成他對獨立的恐懼。 他們知道如何通過討好媽媽做出好孩子的樣子, 或找出各種藉口來贏得媽媽的關注。 但是他們缺乏必要的安全感, 害怕離開媽媽, 需要不斷反復地確認是否有人隨時都在關心自己。

這樣的孩子, 成年後通常表現出追求型人格。 他們害怕被拋棄, 為了保持與配偶的親密關係, 總是力圖取悅對方, 為對方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成為“賢妻良母”或“五好丈夫”。但這種關係卻可能使對方感到窒息,而自己也常常吃力不討好,暗自傷心,感歎“活得太累”。

04

矛盾多變型媽媽:容易養出依戀型孩子

媽媽表現:這類媽媽一般經濟壓力大、情緒起伏變化較大。對孩子依戀的需要,有時能滿足,有時則會表現出很反感的樣子;加之重壓下的媽媽,自己情緒也難以穩定,有時不免冷淡煩躁,有時對孩子又呵護有加。媽媽頻繁的情緒變化,會直接影響到孩子。

孩子心態:這樣的環境很難幫助孩子建立起穩定的安全感。在孩子的潛意識裡,他會認為,只有不斷哭鬧,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愛和關注。受母親喜怒無常情緒的影響,孩子也經常會出現愉快、滿足和憤怒、傷心等情緒交替出現的情況,不由地對媽媽形成愛恨並存的矛盾情感。

這些孩子成人後,一旦進入親密關係,依戀傾向就會明顯表現出來:他們對親密接觸的要求似乎永無止境,往往要求對方時時刻刻關注自己,難以容忍絲毫的忽視和冷遇。他們習慣性地使用生氣、吵鬧和威脅等手段,迫使異性關心自己,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強烈的不安全感使他們心生嫉妒和猜疑,無論對方如何表白,他們都無法真正地信任對方。

一個豁達開朗的母親與一個小氣自私的母親,一個勤奮知性的母親和一個懶惰而淺薄的母親,一個尊長愛幼的母親和一個以我為大的母親,一個優雅自重的母親和一個猥瑣淺薄的母親,一個胸中有家國情懷和一個滿腹小肚雞腸的母親,一個知道什麼是正義和公理的母親與一個是非不分的母親……所引領和教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樣的。

為對方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成為“賢妻良母”或“五好丈夫”。但這種關係卻可能使對方感到窒息,而自己也常常吃力不討好,暗自傷心,感歎“活得太累”。

04

矛盾多變型媽媽:容易養出依戀型孩子

媽媽表現:這類媽媽一般經濟壓力大、情緒起伏變化較大。對孩子依戀的需要,有時能滿足,有時則會表現出很反感的樣子;加之重壓下的媽媽,自己情緒也難以穩定,有時不免冷淡煩躁,有時對孩子又呵護有加。媽媽頻繁的情緒變化,會直接影響到孩子。

孩子心態:這樣的環境很難幫助孩子建立起穩定的安全感。在孩子的潛意識裡,他會認為,只有不斷哭鬧,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愛和關注。受母親喜怒無常情緒的影響,孩子也經常會出現愉快、滿足和憤怒、傷心等情緒交替出現的情況,不由地對媽媽形成愛恨並存的矛盾情感。

這些孩子成人後,一旦進入親密關係,依戀傾向就會明顯表現出來:他們對親密接觸的要求似乎永無止境,往往要求對方時時刻刻關注自己,難以容忍絲毫的忽視和冷遇。他們習慣性地使用生氣、吵鬧和威脅等手段,迫使異性關心自己,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強烈的不安全感使他們心生嫉妒和猜疑,無論對方如何表白,他們都無法真正地信任對方。

一個豁達開朗的母親與一個小氣自私的母親,一個勤奮知性的母親和一個懶惰而淺薄的母親,一個尊長愛幼的母親和一個以我為大的母親,一個優雅自重的母親和一個猥瑣淺薄的母親,一個胸中有家國情懷和一個滿腹小肚雞腸的母親,一個知道什麼是正義和公理的母親與一個是非不分的母親……所引領和教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