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流感高發季,防治知識需掌握

流感的病原體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流感的病原是流感病毒, 根據其核蛋白的不同, 可將流感病毒分為甲(A)、乙(B)、丙(C)3型。 其中最常見導致人類流感的為甲型流感病毒。

根據其外膜上植物血凝素(hemagglutinin, H)和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 N)的不同, 甲型流感病毒又可進一步分為不同的亞型, 如今年香港的流感疫情主要為H3N2, 既往曾導致疫情的亞型還包括H1N1、H5N1等。

流感病毒最大的特點是快速變異, 常見於甲型。 每年導致流感流行的病毒亞型可能不同。 也正因為如此, 每年的流感疫苗需要隨之變化, 所針對的病毒亞型為經過世界衛生組織推測最可能導致疾病流行的亞型。
流感潛伏期多長?

流感潛伏期一般為1~3 d, 可短至數小時, 長至7 d。 因此, 在臨床診治可疑流感患者時, 需要瞭解其發病前1周內的接觸史。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臨床表現有何不同?

普通感冒多以呼吸道局部表現為主, 比如咽痛、噴嚏、流涕、咳嗽等, 較少出現高熱、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狀。 典型流感則以全身症狀為主, 呼吸道表現相對較輕, 主要表現為突發高熱、頭痛、全身不適、肌肉關節酸痛、疲乏無力, 而僅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表現。 病原學檢測是唯一可靠的方法。

多數流感患者預後較好, 病情在1周內獲得緩解, 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併發症而病死。 這部分患者主要為老年人、幼兒、妊娠婦女和患有慢性基礎病者。

上述高危人群免疫力較差, 容易合併基礎的心肺疾病, 所以感染流感病毒後病情往往較重, 出現流感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心肌炎等併發症, 因而病死率相對高。

如何診斷流感?

具有流行病學史(在流感流行期間, 在流感潛伏期內有流感疫區居住或旅遊史, 有流感患者接觸史), 並具有典型臨床表現(呼吸道症狀輕而全身症狀重)的患者, 結合發病季節應考慮流感的可能。 確診主要靠病原學檢測, 比如流感抗原的快速檢測、流感病毒核酸檢測。

如何治療流感?有哪些注意事項?

流感的治療強調早期應用抗病毒藥物。 首選藥物為神經氨酸酶抑制劑, 如奧司他韋(成人常用劑量為75 mg/次, 2次/d, 療程5~7 d)和紮那米韋(成人常用劑量為5 mg/次,

2次/d, 經鼻吸入, 療程5~7 d)。 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的耐藥概率大, 不推薦應用。

應盡可能在發病48 h內給藥, 在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回報前即可開始抗病毒治療。 對於就診時病情嚴重、病情進行性加重的病例, 即使發病已超過48 h, 也可使用。

治療過程中注意監測併發症的情況, 尤其是妊娠婦女、老年人、幼兒、慢性病患者。

另外, 治療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的是, 兒童患者不宜用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熱藥, 以免誘發Reye綜合征。

如何預防流感?

管理傳染源

流感的傳染源是流感患者及隱性感染者, 起病2~3 d時傳染性強。

作為患者, 應主動居家隔離, 儘量少去公共場所, 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住口鼻, 其後應徹底洗手, 用過的紙巾及時丟棄。

醫療機構及時診治患者, 早期(48 h內)給予抗病毒治療, 如奧司他韋。

切斷傳播途徑

流感主要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播, 在人群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傳播速度最快。

在流感流行期間, 應儘量避免前往人多擁擠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 高危人群在這些地方逗留時可考慮佩戴外科口罩。 接觸污染的玩具或用具也可傳染, 因此要格外注意勤洗手, 特別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 或觸摸玩具、扶手、門把等公共用品和設施後。

保護易感人群

人群對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因此應該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接種2周後一般可產生保護性抗體, 產生抗體後即可有效抵抗相應病毒感染。

作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暨肝病中心 徐京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