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交通治理重在養成文明規則意識

文 | 劉鳳敏

在人行橫道前, 機動車與行人是否爭道, 考量著一個城市的交通文明素養的高低。 據滄州發佈報導:3月12日上午, 河北滄州交警利用“電子員警”設備抓拍, 開展“斑馬線前機動車不禮讓行人”專項治理。 民警發現, 很少有機動車禮讓行人。 這些車輛有的鳴笛、有的加速、有的見縫就鑽。 行人只能被擠在車輛中間, 被迫走走停停, 無奈或進或退。

一直以來, 行人闖紅燈、橫穿馬路、翻越欄杆、騎車佔用機動車道現象明顯, 機動車司機酒駕、超速、爭道、闖紅燈、逆向行駛、車窗拋物、違規變道、不禮讓行人、故意遮擋號牌、亂停放車輛、亂使用遠光燈現象嚴重, 甚至還有路怒族、開鬥氣車等各種交通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這些都嚴重的影響了城市交通秩序, 也成為文明城市創建中的沉屙頑疾, 不容小覷。

交通是展現城市文明的視窗, 也是市民素質、城市文明程度最重要、最直觀的體現,

而交通行為的文明程度來自于每位元市民行為方式的疊加, 交通是否安全通暢、是否文明有序, 關係著整個城市文明水準的高低。 然而, 美中不足的是, 很多地方交通亂象成為當地文明城市創建的重點和難點, 一些多年來形成的交通陋習, 並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 治理這些交通亂象, 重在教育引導廣大市民養成文明規則意識, 時刻繃緊文明交通這根弦, 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真正讓文明交通成為市民的一種自覺行為。

當然, 交通治理僅僅寄希望於一場運動式的治理並不現實, 人人都有可能“闖紅燈”, 但執法力量不可能達到對每個行人、每個車輛“嚴防死守”的地步。 很多時候, 開展集中式交通治理, 都會取得一定的短期治理效果, 但執法一旦出現鬆懈, 交通亂象就很容易反彈。 不得不說, 一些不文明交通行為的發生, 除了與市民素質相關之外, 某種程度也源於交通執法的問題, 失之於寬、失之於松、失之於軟。 這就容易導致一些人在思想上形成一種誤區,

認為闖紅燈抓到是倒楣, 沒抓到是僥倖, 認為闖紅燈是“正常”的, 而等紅燈卻是“異類”, 這是值得我們深刻反思的。

“越軌者, 規必懲之;逾矩者, 矩必匡之。 ”治理交通亂象, 在大力度的宣傳、耐心的勸導的同時, 還必須加大對不文明交通行為的處罰, 以其嚴格的約束力, 促使人們樹立起規則意識。 比如, 有的地方對行人闖紅燈等不文明行為處以10元、20元不等的罰款, 雖然數量不多, 但罰款本身是對不文明交通行為的一種否定, 久而久之就能夠讓人們在內心中形成一種規則意識。 只有每名市民都能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少一些爭搶, 多一份禮讓;少一些粗俗, 多一份文明, “文明交通”才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值得注意的是, 交通治理的根本之道, 並不在於處罰的強度, 罰了多少錢, 扣了多少分, 而在於交通執法的密度和持久度。 從某種程度上說, 處罰的持久性較之嚴厲性更為重要, 一旦執法鬆懈, 就容易讓人產生逃避交通法規處罰的僥倖心理, 使其文明規則意識很難形成。 規則意識,是我們每個人必須要有的,而交通規則也是我們每個人必須要遵守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持續發力,讓文明規則意識真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文明城市創建,沒有旁觀者,但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卻說一套做一套,一邊痛斥不文明交通陋習,一邊卻在“隨波逐流”。說到底,還是心無敬畏,缺乏規則意識。在文明城市創建中,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成為文明交通典範,但每個人必須要有文明規則意識,走文明路、開文明車、做文明人,著力營造一種文明禮讓的交通風尚,讓出一分安全,讓出一分秩序,更讓出一分文明,充分展示出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讓我們的城市更加文明、更加美好。

規則意識,是我們每個人必須要有的,而交通規則也是我們每個人必須要遵守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持續發力,讓文明規則意識真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文明城市創建,沒有旁觀者,但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卻說一套做一套,一邊痛斥不文明交通陋習,一邊卻在“隨波逐流”。說到底,還是心無敬畏,缺乏規則意識。在文明城市創建中,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成為文明交通典範,但每個人必須要有文明規則意識,走文明路、開文明車、做文明人,著力營造一種文明禮讓的交通風尚,讓出一分安全,讓出一分秩序,更讓出一分文明,充分展示出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讓我們的城市更加文明、更加美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