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東營VS濱州:相愛相殺的城市CP

惠民地區地圖

東營和濱州是山東北部的兩個地級市, 一個在黃河南岸, 一個在黃河北岸。 歷史上的惠民地區曾涵蓋了東營、濱州的大部分地區,

和曾經生活在魯北平原這片土地上的兵聖孫武一道成為聯結兩地的歷史臍帶。 東營與濱州, 地理區位、人文風俗、自然條件、經濟產業等方面都十分接近, 人口往來密切, 兩地人之間自然會比較親近。 但城市之間並非只有合作, 更多的還有競爭, 如地方文化話語權的爭奪, 相近產業之間的角力, 區域經濟中心及交通樞紐的搶佔......如同撞衫的兩個女明星難免會撕逼一樣, 兩個城市太過相似必然會有很多方面需要被宣誓主權, 如兩市的城市定位皆是“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 皆自封為“孫武故里”。

濱州中海公園

東營、濱州都有承接首都經濟圈產業轉移的地理優勢, 但也都屬於高等教育資源外流的城市, 都要面臨兩大直轄市和省會濟南的虹吸效應, 都有城區人口數量偏低的劣勢, 都長期面臨鐵路交通建設滯後的困境, 可謂是同病相憐的難兄俺弟。

2009年, 網上出現過一篇名為《最新山東省區劃方案》的神秘文章。 文章中提及東營市區劃調整——“撤銷濱州市建制, 鄒平縣劃入濟南市, 改設為縣級鄒平市, 濟南市代管。 博興縣劃入淄博市, 其餘縣市區併入東營市, 新的東營市改名為渤海市。 ”文章最後還寫到“據傳, 此決議將會在2010年前審批”。 被天真無邪和善良純潔限制了想像力, 那時候還在上學的小編差點就信了。

今天回看文章, 只剩“呵呵”以對, 但這些年來關於東濱合併的傳言卻始終沒有停止過。

東營濱州合二為一有利有弊, 今天就不做討論了, 但兩市融合發展卻是大勢所趨, 尤其在一個各大城市邁向城市群的時代, 通過強強聯合, 增強區域勢力成為城市發展的明智選擇。

東營和濱州都位於黃河三角洲, 同為魯北城市, 地理區位、人文風俗、自然條件等方面都十分接近, 尤其兩市中心城市的直線距離只有三十多公里, 具有發展城市群的良好條件。

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圖

2017初山東省政府批復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 規劃了“兩圈四區、網路發展”的城市總體格局。 “兩圈四區”即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和煙威、東濱、濟棗菏、臨日四個都市區。 東營、濱州兩市似乎迎來了大融合、大發展的新契機。

東營、濱州城區衛星地圖

東營濱州的直線距離只有三十多公里,然而相繼建市之後這麼多年,兩城之間卻沒有一條直接通達的高級公路,來往東濱之間的車輛必須要北繞利津縣城或南繞博興。東營和濱州如同背靠著背的兩個人,就這樣近在咫尺卻不能面面相視。孤單的兩個城,是時候該轉身了,只要面對面往前一走,就能牽手成功,相互融合,實現雙贏。

當然球在東營手上,因為東濱兩城之間拉一線,這條線絕大部分位於東營境內。歷史似乎從未像今天這樣眷顧這片土地,今天的東營似乎一直做的都是大事。2018年東營南二路西延工程將動工,並向西跨越黃河,打通與濱州之間公路交通的任督二脈。這條公路命中註定會是一條繁忙的客貨運線路,拉動濱州城區西部的發展。

寬闊的東營南二路(銀杏大道)

作為土生土長的東營人,小編主要想說的還是趨於融合發展對於東營的長遠意義。

東營的城市腹地,主要就是東營三區兩縣。在中國,兩百萬人口的腹地支撐不起一個真正的大都市。但是城市腹地的大小除了受限於行政區劃外,還受到城市發展水準的影響。城市的現代化程度,對外交通是否發達,決定了城市與區域相互作用的深度和廣度,影響到城市作用力大小和可達的腹地範圍。舉個例子,南京是江蘇省的省會,但南京的文化影響力、資源配置能力、對人口的吸附力等都深刻輻射安徽大片地區,以至於很多人把南京戲稱為徽京。東營要做真正的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必須要把濱州納入到經濟腹地中來,在消費水準、服務業水準、城市生活軟實力等各方面全面影響濱州大片地區,打破行政區劃的阻隔,發揮區域中心城市對資源的配置作用。

打通兩地交通是必由之路,同時還要實現兩地之間客車公交化運行,打造東濱城市群一小時生活圈。東營的優勢在於房價較低,濱州的優勢在於物價較低。東營雖然不是一個發達的消費城市,但相較濱州,東營至少還有優衣庫和星巴克。所以當前看來,兩個城市生活具有一定互補性。

東營濟南路-西四路商圈

吸引年輕人的城市是有未來的城市。引入高校、發展高等教育是吸納周邊地區年輕人的重要途徑。而且建設高等院校,濱州一定會成為重要的生源地,畢業後也可能會成為東營重要的人力資源。

香港的塗鴉街

投資建設旅遊項目是吸引一小時生活圈人口進入的重要途徑,旅遊項目未必非要建設大型的遊樂場、或開發風景區,更多的可能是一條街道、一個巷弄,比如香港的塗鴉街就是很多年輕人到訪香港必去的景點,這可能比遊樂場、風景區更能吸引年輕人。另外東營海洋觀光資源未來也是東營更有吸引力的地方,希望廣利港的開發能加快腳步,成為東營的一張名片。

東營、濱州城區衛星地圖

東營濱州的直線距離只有三十多公里,然而相繼建市之後這麼多年,兩城之間卻沒有一條直接通達的高級公路,來往東濱之間的車輛必須要北繞利津縣城或南繞博興。東營和濱州如同背靠著背的兩個人,就這樣近在咫尺卻不能面面相視。孤單的兩個城,是時候該轉身了,只要面對面往前一走,就能牽手成功,相互融合,實現雙贏。

當然球在東營手上,因為東濱兩城之間拉一線,這條線絕大部分位於東營境內。歷史似乎從未像今天這樣眷顧這片土地,今天的東營似乎一直做的都是大事。2018年東營南二路西延工程將動工,並向西跨越黃河,打通與濱州之間公路交通的任督二脈。這條公路命中註定會是一條繁忙的客貨運線路,拉動濱州城區西部的發展。

寬闊的東營南二路(銀杏大道)

作為土生土長的東營人,小編主要想說的還是趨於融合發展對於東營的長遠意義。

東營的城市腹地,主要就是東營三區兩縣。在中國,兩百萬人口的腹地支撐不起一個真正的大都市。但是城市腹地的大小除了受限於行政區劃外,還受到城市發展水準的影響。城市的現代化程度,對外交通是否發達,決定了城市與區域相互作用的深度和廣度,影響到城市作用力大小和可達的腹地範圍。舉個例子,南京是江蘇省的省會,但南京的文化影響力、資源配置能力、對人口的吸附力等都深刻輻射安徽大片地區,以至於很多人把南京戲稱為徽京。東營要做真正的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必須要把濱州納入到經濟腹地中來,在消費水準、服務業水準、城市生活軟實力等各方面全面影響濱州大片地區,打破行政區劃的阻隔,發揮區域中心城市對資源的配置作用。

打通兩地交通是必由之路,同時還要實現兩地之間客車公交化運行,打造東濱城市群一小時生活圈。東營的優勢在於房價較低,濱州的優勢在於物價較低。東營雖然不是一個發達的消費城市,但相較濱州,東營至少還有優衣庫和星巴克。所以當前看來,兩個城市生活具有一定互補性。

東營濟南路-西四路商圈

吸引年輕人的城市是有未來的城市。引入高校、發展高等教育是吸納周邊地區年輕人的重要途徑。而且建設高等院校,濱州一定會成為重要的生源地,畢業後也可能會成為東營重要的人力資源。

香港的塗鴉街

投資建設旅遊項目是吸引一小時生活圈人口進入的重要途徑,旅遊項目未必非要建設大型的遊樂場、或開發風景區,更多的可能是一條街道、一個巷弄,比如香港的塗鴉街就是很多年輕人到訪香港必去的景點,這可能比遊樂場、風景區更能吸引年輕人。另外東營海洋觀光資源未來也是東營更有吸引力的地方,希望廣利港的開發能加快腳步,成為東營的一張名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