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晉域|圍城之城

這是一座“佛系”古城。 你來, 或者不來, 它就在那裡, 寵辱不驚。 這裡被美國《紐約時報》評為全球最值得旅遊的41個地方, 被《環球時報》評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

漫步在青石鋪就的街巷上, 百年老宅流露出仙風道骨的大家風範, 票號、鏢局訴說著晉商的輝煌, 掠過每一片青磚灰瓦, 撫摸每一根雕樑畫棟, 歲月的痕跡早已滲透在平遙古城的血液裡。

如果說麗江是一位身姿曼妙、溫柔婉約的少女, 那麼平遙更像是一位歷經風雨、厚重沉穩的老者。 這座已經2700多歲的古城, 誕生于西周宣王時期(西元前827年-西元前782年), 在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重築擴修, 自此便有了平遙古城的雛形。

古老的平遙古城, 雖是抵禦外敵、保護鄉民的“金鐘罩”, 但卻處處體現著先人的智慧和對未來的美好願景。 中國古代有龍、鳳、龜、麟四大靈物, 鳥瞰平遙古城就是一座“烏龜八卦城”, 寓意著固著金湯、長治久安。 “龜城”有六道門, 南、北各一道, 南屬陽, 固為首;東、西各兩道, 好像烏龜伸展的四肢;古城裡的主要街巷呈現出一個“土”字, 好像龜背上的紋路。 “龜城”的四周是護城河, 蜿蜒曲折的河流包圍著方正敦厚的城牆, 象徵天圓地方, 也是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

我願意相信, 古城絕妙的設計, 帶給了平遙世世代代的繁榮富足、吉祥如意。

這裡保存了現今中國最完整的城牆。 古城牆是平遙古城一道宏偉的風景線, 總周長6163米, 牆高12米, 環繞城牆有72座敵樓, 3000個垛口, 據說這兩個數字象徵著孔夫子門下72賢人和3000位弟子。

古城牆上, 甕城、城樓、角樓、點將台、望孔、射孔等攻防設施樣樣齊全。 站在滿目滄桑的青磚城牆上, 遙想當年, 狼煙四起, 炮聲隆隆, 金戈鐵馬, 馳騁沙場。 如今, 清晨時分, 城內炊煙嫋嫋, 時不時聽到公雞的打鳴聲, 整座城籠罩在一片幸福祥和中, 內心也多了幾分安逸。

這裡是迄今漢民族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古城裡有3000多處明清風的建築, 400處傳統的四合院。 這些民居外觀封閉、佈局緊湊, 體現了山西人的謹慎;軸線明確、主次分明, 又體現了山西人的精明。 遊走在古色古香的民宿裡, 精雕細琢的門楣上隱約能看到往日的顏色, 斑駁的磚牆變成了時光的寫字板, 精緻的木窗上貼著紅色的剪紙窗花, 溫柔的陽光像滿天繁星一般灑落在幽靜的小院裡, 紅色的錦鯉在粗糙的黑色大水缸裡緩緩擺著魚尾, 各色小花羞答答的盛開著, 在院落的石凳上曬曬太陽或小憩一會, 聽著屋簷上小鳥成群結隊、嘰喳歡叫, 只感到歲月靜好、年華無傷。

這裡擁有中國最繁華的“華爾街”。古城內有四條大街、八條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街巷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最著名的南大街也叫明清街,是平遙古城的中軸線,清朝時掌控著全國半數以上的金融機構,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走在明清街上,各類老字型大小店鋪林立、遊人如織。走進一看,更是別有洞天,坐在漆黑油亮的實木大方桌前,要一盤平遙牛肉,蘸上香甜綿軟的“山西老陳醋”,再抿上一口“杏花村老窖”,恍若看見晉商富賈坐著馬車隆隆而來,去開闢“縱橫歐亞九千里,稱雄商界五百年”的商業傳奇。

這裡擁有中國第一家票號。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流通量大增,而過去的起標、運銀既浪費人力、財力,還經常被山賊打劫,晉商就想到異地匯兌的辦法,開創了民族銀行業的先河。余秋雨先生曾作一篇《抱愧山西》,文中將“日昇昌”票號譽為中國各式銀行的“鄉下祖父”,它的分號遍佈全國35個城市,業務遠及歐美、東南亞,以“匯通天下”著稱於世,足見晉商的開放精神。“日昇昌”這個名號也大有講究,不論從左往右還是從上往下念,都是“日日升日日”,寓意著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票號裡偶遇身穿長袍、手拿算盤的“掌櫃先生”,頗有當年雷履泰的風采。

這裡擁有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平遙縣衙占地2.66萬平方米,建於北魏,定型於元明清,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進入縣衙,依次為大門、儀門、大堂、宅門、二堂、內宅、大仙樓。平遙縣衙裡楹聯隨處可見,兩行對仗的文字間傳承了古老的中華文明,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這一幅:“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為官之道,個中含義,應當好好琢磨。如若幸運,還可以在縣衙裡看上一場審案的表演,深切感受一次“升堂”“威武”的古代官署文化。

如果說城牆、明清街、票號、鏢局是古城的筋骨,那麼大型實景劇《又見平遙》展現的就是古城的靈魂。穿越在歷史的隧道裡,行走在明清大街、鏢局、大院、街市、南門廣場上,觀眾有時是看客,有時又是親歷者,用心體會著晉商的誠信、互助、情義……。“您貴姓?您從哪裡來?您的祖先是做什麼的?”伴隨山西漢子發自肺腑的詢問,濃濃的鄉愁襲上心頭。只聽那一聲痛徹心扉的期盼:“能再吃一碗家鄉的麵條嗎?”幾十個漢子將麵粉揚在空中,灑落的是面,揉碎的是心,那一碗長長的麵條,是黃河兒女走到天涯海角都忘不了的鄉情。

夕陽西下,晚霞漫上天際。回頭凝望這古城裡敦實厚重的城牆、青亮質樸的街道、幽長靜謐的小巷、亭亭玉立的亭樓,依稀間,仿佛前世就在眼前。

作者:靳然

這裡擁有中國最繁華的“華爾街”。古城內有四條大街、八條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街巷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最著名的南大街也叫明清街,是平遙古城的中軸線,清朝時掌控著全國半數以上的金融機構,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走在明清街上,各類老字型大小店鋪林立、遊人如織。走進一看,更是別有洞天,坐在漆黑油亮的實木大方桌前,要一盤平遙牛肉,蘸上香甜綿軟的“山西老陳醋”,再抿上一口“杏花村老窖”,恍若看見晉商富賈坐著馬車隆隆而來,去開闢“縱橫歐亞九千里,稱雄商界五百年”的商業傳奇。

這裡擁有中國第一家票號。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流通量大增,而過去的起標、運銀既浪費人力、財力,還經常被山賊打劫,晉商就想到異地匯兌的辦法,開創了民族銀行業的先河。余秋雨先生曾作一篇《抱愧山西》,文中將“日昇昌”票號譽為中國各式銀行的“鄉下祖父”,它的分號遍佈全國35個城市,業務遠及歐美、東南亞,以“匯通天下”著稱於世,足見晉商的開放精神。“日昇昌”這個名號也大有講究,不論從左往右還是從上往下念,都是“日日升日日”,寓意著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票號裡偶遇身穿長袍、手拿算盤的“掌櫃先生”,頗有當年雷履泰的風采。

這裡擁有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平遙縣衙占地2.66萬平方米,建於北魏,定型於元明清,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進入縣衙,依次為大門、儀門、大堂、宅門、二堂、內宅、大仙樓。平遙縣衙裡楹聯隨處可見,兩行對仗的文字間傳承了古老的中華文明,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這一幅:“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為官之道,個中含義,應當好好琢磨。如若幸運,還可以在縣衙裡看上一場審案的表演,深切感受一次“升堂”“威武”的古代官署文化。

如果說城牆、明清街、票號、鏢局是古城的筋骨,那麼大型實景劇《又見平遙》展現的就是古城的靈魂。穿越在歷史的隧道裡,行走在明清大街、鏢局、大院、街市、南門廣場上,觀眾有時是看客,有時又是親歷者,用心體會著晉商的誠信、互助、情義……。“您貴姓?您從哪裡來?您的祖先是做什麼的?”伴隨山西漢子發自肺腑的詢問,濃濃的鄉愁襲上心頭。只聽那一聲痛徹心扉的期盼:“能再吃一碗家鄉的麵條嗎?”幾十個漢子將麵粉揚在空中,灑落的是面,揉碎的是心,那一碗長長的麵條,是黃河兒女走到天涯海角都忘不了的鄉情。

夕陽西下,晚霞漫上天際。回頭凝望這古城裡敦實厚重的城牆、青亮質樸的街道、幽長靜謐的小巷、亭亭玉立的亭樓,依稀間,仿佛前世就在眼前。

作者:靳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