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知道這個冬天冰天雪地零下二十幾度的城市為啥被譽為北國春城嗎?

作者|吳若愚

在人們的印象中, 只要提到“春城”, 就會想到雲南昆明, 昆明之所以被譽為春城, 是因其低緯度高海拔, 亞熱帶季風氣候, 形成冬無嚴寒呀無酷暑, 司機溫差小的宜人氣候不, 被明代詩人楊慎贊為“天氣長如二三月, 花枝不斷四時春”。 意思是一年四季不冷不熱, 鮮花盛開, 這樣的天氣和景致, 只有春天才有, 昆明被譽為春城當然是名副其實。

長春人民大街

除了昆明, 還有一個被譽為“春城 ”的城市, 這個城市不在四季常青南國, 而是在四季分明的東北, 它就是集國家衛生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東方底特律等多個榮譽於一身的吉林省省會長春市, 被人們稱為“北國春城”。 如果說地處南國的昆明是因氣候宜人而得“春城”美譽, 地處東北的長春從氣候上與昆明相比, 怎麼也跟春城搭不上邊, 但是長春“北國春城”的美譽卻同樣享譽天下。

那麼, 長春何以被稱為“北國春城”呢?長春被譽為“北國春城”的第一個因素,

與長春這個地名有關, 長春長春, 春天很長嘛!據相關歷史文獻記載, 長春一名的由來有三個, 一個是行政機構的設立, 清初朝廷對東北一直實行封禁政策, 到乾隆朝以後, 大面積土地被開發, 人口劇增, 嘉慶五年(1800)清設置長春廳, 置理事通判, 隸屬吉林將軍, 是長春正式設置之始。 道光五年(1825年), 長治所北移寬城子。 同治四年(1865年)挖城壕, 修築木板城垣。 光緒十四年(1888年), 長春廳升為長春府。

1913年3月, 長春府改稱長春縣, 置縣公署。 1925年設長春市政公所, 1929年9月, 市政公所和長春開埠局合併, 並改稱長春市政籌備處, 籌建長春市。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 翌日長春淪陷。 1932年3月偽滿洲國宣佈定都長春, 改名為“新京”。 8月, 改為“新京特別市”, 隸屬偽滿洲國國務院。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偽滿洲國隨之垮臺。 12月20日, 國民黨中央政府在長春市設置長春市政府, 隸屬吉林省。

第二種說法認為長春之名是以花卉命名, 相關地名學家考證認為,

遠在遼金時期, 長春一帶生著許多柔枝紛披、花團錦簇的長春花, 也就是薔薇科野生月季花。 月季花從古至今一直叫長春花, 是由月月開花而得名的。

第三種說法是來自古代民族語言, 有語言學家認為, 長春一詞來自距今約7000年前古老的肅慎語“茶啊沖”(肅慎乃古代東北少數民族,

是現在滿族的祖先), 這是古代肅慎人祭天時的祈福之語。 因為祈福之地在喜都, 所以後世漸用“茶啊沖”取代喜都(漢譯轉音為“長春”), 成為地名。 如果用中文拼音拼寫“茶阿沖”大致寫為chachong,這種說法也有一定道理。

第四種說法, 是長春在北方與眾不同的氣候學的特點, 長春冬季比同緯度地區氣溫高2—3度, 夏季則比同緯度地區氣溫低3—5度。 無論從哈爾濱南下還是從瀋陽北上, 都會感覺到氣候的細微變化, 冬日無乾冷夏日無酷暑的氣候特點, 與北方地區很多城市相比, 氣候相對柔和, 因此被譽為北國春城。 而形成這種氣候特點的因素卻與長春城市綠化覆蓋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據相關資料介紹, 長春的綠化居於亞洲大城市之冠,市區綠化覆蓋率達接近80%,夏季綠樹成蔭,氣候涼爽,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冬季銀裝素裹,玉樹瓊枝,一派北國風光。著名的淨月潭森林旅遊區總面積478.7平方公里,有亞洲最大的人工森林。

是啊!一個綠化接近80%的城市,如果不是地處東北,而是在南方,一定是四季常綠,綠樹成蔭,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當然會覺得春意盎然了。但對於長春來說,雖然地處東北,他卻有著與其他北方城市的乾冷不同,這便是大自然對長春人的眷顧,即使在銀裝素裹的世界裡,也能感覺到一絲溫潤的氣息,這便是一種春天的感覺。長春被譽為“北國春城”當然也是實至名歸了。

長春的綠化居於亞洲大城市之冠,市區綠化覆蓋率達接近80%,夏季綠樹成蔭,氣候涼爽,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冬季銀裝素裹,玉樹瓊枝,一派北國風光。著名的淨月潭森林旅遊區總面積478.7平方公里,有亞洲最大的人工森林。

是啊!一個綠化接近80%的城市,如果不是地處東北,而是在南方,一定是四季常綠,綠樹成蔭,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當然會覺得春意盎然了。但對於長春來說,雖然地處東北,他卻有著與其他北方城市的乾冷不同,這便是大自然對長春人的眷顧,即使在銀裝素裹的世界裡,也能感覺到一絲溫潤的氣息,這便是一種春天的感覺。長春被譽為“北國春城”當然也是實至名歸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