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問答」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問答專欄(三十七)

如何理解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鼓勵創業帶動就業。 "這是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的重要舉措, 對進一步提高就業品質和人民收入水準,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01

第一, 結構性就業矛盾是現階段就業面臨的突出矛盾。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解決好我國超大規模的就業問題, 始終是黨和政府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 也是實現更高品質和更充分就業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由於產業結構升級、區域經濟格局調整、教育培訓體制改革滯後等因素疊加, 導致現階段結構性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 比如, 勞動力就業市場“招工難”與“就業難”兩難現象並存, 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錯配, “碩士博士滿街跑, 高級技工難尋找”, 結構性失業問題突出等。 總體來看, 結構性就業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一是大學畢業生就業結構性錯配。 近年來, 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加快, 而相應的教育培養結構滯後於經濟社會需求的實際變化, 部分專業的大學生供過於求和緊缺專業人才短缺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隱性失業顯性化。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煤炭、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等, 使部分地區、企業下崗人員增多, 下崗人員的職業技能不適應再就業崗位的需要, 隱性失業情況嚴重, 就業品質下降。 三是傳統行業中低端就業崗位減少。 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通過“機器換人”、“智慧製造”等方式轉型升級, 或者低端產業轉移外遷其他地區, 導致製造業中低端就業崗位大量消失。 四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現象比較嚴重。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資料顯示, 目前技能勞動者數量只占全國就業人員總量的1/5, 高技能人才數量不足6010;同時, 近年來技能勞動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1以上,
高級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達到2:1以上。 我國技能勞動者總量嚴重不足, 技工短缺現象非常突出。 五是就業崗位轉移流失較多。 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 競爭力下降, 一些外資勞動密集型企業從中國轉移到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國家或地區, 就業崗位轉移流失, 企業職工面臨再就業問題

02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