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綠地控股:平安退 張玉良進

綠地集團董事長 張玉良

儘管大股東上海格林蘭久違地進行了一次增持, 這支600606的股票最終還是在12月20日增持那一天, 股價破七,

市值從巔峰時期的3000億跌至不足900億。

據K線君查詢, 截止26日, 綠地控股收盤7.27元, 仍陷低迷狀態, 未見大幅上漲。 大股東增持通常釋放利好信號, 但顯然市場對綠地控股卻仍然有些遲疑。

格林蘭與平安的增減題

12月20日, 綠地控股公告宣佈, 第一大股東上海格林蘭投資企業(即綠地員工持股會)增持綠地控股1673萬股股份(耗資大約在1億人民幣)。 增持前, 格林蘭持有綠地控股3,527,808,604股股份, 占總股本的28.99%;增持完成後, 格林蘭持有綠地控股3,544,538,604股股份, 占總股本的29.13%。

綠地表示, 格林蘭作出增持動作, 是基於對綠地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對綠地內在價值的認可。 在市場看來, 作為對上市公司最瞭解的一方, 大股東增持或許緣於某一利好消息。 其中一些人猜測是因為平安創新的持續性減持基本結束。

2013年, 平安創新參與綠地的增資擴股, 認購價僅5.62元, 增資金額共58億。 2016年6月30日, 綠地一批限售股解禁, 而後平安創新即開始大宗交易, 彼時綠地控股的股價尚為11元左右。

對於平安創新當初5.62的認購價而言, 以10元、8元、6元賣出都是賺, 因此在2016年7月至今, 平安創新一直在減持套現。 隨著平安創新的一路減持, 綠地控股的股價也一直下滑, 直至今日(12月26日)收盤價為7.27元。

具體來看, 自 2016 年7 月12 日至 2016 年9 月 13 日, 平安創新曾通過大宗交易系統共計轉讓綠地控股股份402,000,000 股, 占綠地控股已發行股份的3.30%, 轉讓價格區間為 8.67元至10.55元。 另自2017 年1月23日至2017年3月24日, 平安創新通過大宗交易系統共計轉讓綠地控股股份195,629,400 股, 占已發行股份的1.61%,

轉讓價格區間為 8.18 元8.57 元。

兩次集中減持後, 彼時平安創新擁有的綠地控股股份從9.91%降至4.9999%。 後續綠地控股披露的資訊顯示, 在此之後, 平安創新仍在作持續性減持——2017年6月30日, 平安創新對於綠地控股的持股比例又降至2.80%;2017年9月30日, 平安創新持股比例進一步降至1.80%, 持股數為218,871,243股。 相對應的, 6月30日, 綠地控股收盤價為7.82元;9月29日, 其收盤價為7.52元。

平安創新減持期間, 一些股民曾一度呼籲綠地控股大股東進行增持, 但並未獲回應, 直至12月20日, 大股東格林蘭終於增持。 有業內在接受K線君採訪時就指, 大股東通常在相當安全邊際出手, 此前綠地控股股價的最大壓力就是來自于平安創新, 如果減持壓力沒有了, 很可能作出增持的動作。

有意思的是, 一些市場人士在大宗交易的資訊中找到平安創新有可能減持完畢的蛛絲馬跡。 該人士指, 綠地控股12月1日的大宗交易成交量為1383.12萬股, 此前平安創新減持股數基本為整數, 此次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則有理由相信平安創新已經基本減持完畢(9月30日, 平安創新持股數為21887.12萬)。 當然, 目前這僅只為業內外人士的猜測。

綠地股價的市場擔憂

不管格林蘭增持緣由為何, 從市場的反應來看, 這一利好信號卻似乎不太被接受。 格林蘭增持當日, 綠地控股最低跌至6.97元, 收盤報6.98元;此後, 綠地控股股價有微幅上升, 但最高不過7.33元。

市場的擔憂是, 對於綠地控股股價低迷, 平安創新的減持或僅是外部原因, 內部問題才是根本性因素——淨利潤率低、資產負債率高、土地儲備量小、銷售規模排名退步等。

據K線君的瞭解, 2014年, 綠地曾被稱為“宇宙第一房企”, 彼年其銷售規模2408億, 為房企銷冠;2015年, 綠地銷售金額2301億, 排名第二;2016年, 綠地銷售2550.04億, 排行第四;2017年前三季度, 綠地銷售2033億, 排名第六。

銷售規模倒退的同時, 綠地的淨利潤率、資產負債率, 以及預示未來糧儲的土地規模均與排名於其前後的房企產生了一定的差距。

從市場較為在意的淨利潤率來看, 2017年上半年, 綠地的淨利潤率僅為3.2%, 而保利、中海、龍湖、融創均在10%之上, 中海則高至22.56%;資產負債率方面, 綠地則高至88.85%(於2014年其資產負債率就到87.97%, 2015及2016年均未有下降)。

土儲方面, 綠地中報顯示, 其目前持有待開發土地面積1615.74萬平方米;同期, 保利宣佈其在全國75各城市擁有超過7000 萬平方米的待開發土地資源;融創土儲備共計約9951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約6,842萬平方米;龍湖土地儲備合計5,002萬平方米,權益面積為3,711萬平方米;中海則為5,853萬平方米,實際權益4948萬平方米。

張玉良將此歸咎於此前戰略失誤後的轉型陣痛。他曾坦言,2014年、2015年綠地進行了大量的商業辦公地產儲備,國家政策在2014年前後是中小企業導向,當時辦公樓銷售向好,因此2014年業績較好;而後由於電商衝擊、經濟下滑等因素影響,貨幣政策也導向住宅,綠地業績就上不去,“2016年,綠地進行了調整,週期是兩年左右,2017年將會迎來突破性增長”。

確實,這兩年裡,綠地在加快商辦庫存的去化,同時減少商辦地塊的買入。據K線君查詢,2015年裡,在綠地房地產主業合同銷售金額中,住宅占比50.8%,商辦占比 49.2%;到了2016年,這一資料調整至64%與36%,2017年下半年進一步變為69%與31%。

但業內指,戰略調整後,綠地仍舊要解決平安創新減持、淨利潤率、負債率等問題才有可能得到“突破性的增長”,而低迷的股價之中,或許市場正在等待。

保利宣佈其在全國75各城市擁有超過7000 萬平方米的待開發土地資源;融創土儲備共計約9951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約6,842萬平方米;龍湖土地儲備合計5,002萬平方米,權益面積為3,711萬平方米;中海則為5,853萬平方米,實際權益4948萬平方米。

張玉良將此歸咎於此前戰略失誤後的轉型陣痛。他曾坦言,2014年、2015年綠地進行了大量的商業辦公地產儲備,國家政策在2014年前後是中小企業導向,當時辦公樓銷售向好,因此2014年業績較好;而後由於電商衝擊、經濟下滑等因素影響,貨幣政策也導向住宅,綠地業績就上不去,“2016年,綠地進行了調整,週期是兩年左右,2017年將會迎來突破性增長”。

確實,這兩年裡,綠地在加快商辦庫存的去化,同時減少商辦地塊的買入。據K線君查詢,2015年裡,在綠地房地產主業合同銷售金額中,住宅占比50.8%,商辦占比 49.2%;到了2016年,這一資料調整至64%與36%,2017年下半年進一步變為69%與31%。

但業內指,戰略調整後,綠地仍舊要解決平安創新減持、淨利潤率、負債率等問題才有可能得到“突破性的增長”,而低迷的股價之中,或許市場正在等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