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外星生命的模樣?外星人為什麼非要長著耳、眼、口、鼻呢?

外星生命的模樣

天上的神仙從來沒有出現過, 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已被登月行為證明是子虛烏有。 20世紀,這種幻想已被更進一步的科學幻想所取代。 遙望蒼穹, 無數的科幻作家喋喋不休地訴說著天外來客的故事, 這些故事的情節大都雷同, 令人十分反感, 然而外星生物的相貌卻有著永恆的魅力。

1927年, 威爾士在小說《宇宙戰爭》中把進犯地球的火星人描寫成像章魚一樣的怪物, 極端聰明而且極端殘忍。 此後, 科幻作品中的外星人多不勝數。

天文學家說, 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 可能存在著生命, 於是, 在科幻這個“工廠”裡, 就有許多不假思索的“工人”在信口編織著外星人造訪地球的種種奇聞怪事。 當我們細細地研究外星生物的形象時, 卻發現那不過是將神話中早已存在的類似牛頭馬面的形象掐頭去尾, 再進行身體拼合。 於是, 一大堆四不像八不像的外星生物便被加工出來,

再貼上科幻的名牌標籤, 就可以拿著沿街叫賣了。 像《異形》中那樣的外星生物只能使人產生恐懼感,

這也許是影視藝術一味追求視覺衝擊力的需要吧。 《星河戰隊》中, 那像蜜蜂一樣的蟲子和像螞蟻一樣的聰明蟲, 則說明作者也很聰明。

螞蟻和蜜蜂不就是社會性的昆蟲嗎?在人類社會中, 是人統治人, 在低等動物中, 大概沒有這種必要。

當自詡為文明的歐洲人見到澳大利亞的袋鼠和袋狼時,

不也曾目瞪口呆嗎?大英博物館的生物學專家們初次見到鴨嘴獸的標本時, 竟也被氣得大罵:“是哪個該死的傢伙搞的惡作劇, 怎麼會有這種動物。 ”僅僅一海之隔就會產生這麼大的區別, 那麼在上億光年遠的星球上會有什麼樣的生命呢?

誰都知道人長雙腿和雙臂的重要性, 但在地外星球上也需要如此嗎?那些人模人樣的外星人, 有可以存在的理由嗎?在不一樣的空氣、不一樣的壓力、不一樣的引力條件下, 這怎麼可能呢?

人眼可以看到光波;蝙蝠雖有眼睛,

可沒有多大用處,但它的超聲波系統可探測飛行路線前方的障礙;水母也沒有眼睛,

但它可以探測次聲波;狗的眼睛不錯,可鼻子更為靈敏; 響尾蛇用紅外線探測敵情……這一切不是給我們很多啟發嗎?說不定外星生物也有其中的某項功能。光的波粒二象性被證明以後,人們對波的概念有了更廣泛的認識。

眼睛看到的是光波,耳朵聽到的是聲波,分子的擴散使鼻子聞到了氣味。嘴巴既能吃東西又能說話:吃東西是新陳代謝的需要,說話是為了交流資訊的需要。可以設想一下,這四種器官可否統一起來呢?應該有可能。首先,眼睛和耳朵可以統一起來,因為它們都是用以感受波的,所以,外星人可以只用一種器官來看物體並聽聲音,甚至探測超聲波和次聲波 。至於鼻子就沒有多少存在的價值了。其次,攝取食物也不一定非要用嘴去完成,完全可以由皮膚直接從空氣中攝取;交流資訊也可以用一種類似聲呐的系統來完成,就像心靈感應一樣。如此看來,外星人為什麼非要長著耳、眼、口、鼻呢?

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種外星生物:它是一個堅硬的圓球,這樣就可以有很好的自我保護能力,又能防止水分的散失。在這個圓球內可以像烏龜一樣長有幾條腿和頭,但這些器官並不是用來走路的,而是用來感受周圍環境的。它們可以全波段地感受到電磁波的存在,包括光、聲音、紫外線、紅外線等。當然,以這種形體是不可能去改造客觀世界的,因此,它不是智慧生命。

矽元素的應用已十分廣泛,它的物理化學性質與碳頗為接近,這使人聯想到,是否存在矽基生命。

它不需要攝取食物,也不需要生活在某一特定星球上,從光中就可以吸取能量維持生命——這就是能量人。它們的身體由能量光線組成,物質粒子是它們身體中很少的一部分,必要時可以轉化成能量。它們當然不是由二氧化矽組成的沙子,要說沙子能聚合成生命也太可笑了。

矽的運用產生了電腦,進而產生了電腦病毒,而電腦病毒也具有自我繁殖的能力。這給我們帶來一個重大的難題:電腦病毒算不算生命呢?地球的演化產生了多種生命,繼而產生了人。究其根源,電腦病毒也算是地球演化的結果呀!還有,地球是不是生命呢?我們總是說,蝨子和跳蚤是寄生在動物身上的寄生蟲,那麼我們人類是不是寄生在地球身上的寄生蟲呢?

生命是一種時空中的構象;生命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生命具有新陳代謝;生命是一個系統整體。我們可以給生命下無數個定義,但還是無法描述生命現象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因為我們的思想始終離不開固有的對生命現象的理解。

如果我們把數學中的有理數和無理數看做男人和女人的話,那麼實數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生命,虛數則是另一種生命,是一種類似靈魂的、我們無法理解的生命,它存在於虛無中。這或許太玄了,但我們不妨改變一下固有的時空觀念。不是有人在討論物質是不是第五維的問題嗎?愛因斯坦也研究過四維空間的問題。

時空的維數使這個問題更加複雜化,但我們不妨大膽地聯想一番。虛擬實境技術為我們打開了賽博空間,現實中存在一個你,賽博空間中也存在一個你,這並不矛盾。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在另一個時空裡,也存在著生命,只是我們無法理解那個時空,當然也無法理解他們的行為模式。

氨基酸具有左右對稱的特性,不論怎樣旋轉,兩種異構體是不會重合的。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L氨基酸組成的,D氨基酸只存在於少數動物的特殊組織中。這不能不使人懷疑:這種情況形成的機制是什麼?左手和右手並無本質上的差異,但為什麼我們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L氨基酸組成的呢?在外星球上,是否存在有D氨基酸組成的生命呢?

1990年,德美兩國科學家終於在實驗室裡製成了較純的C 60,

這是除了石墨和金剛石以外,碳元素的第三種穩定存在形式。這個發現使生命科學家好一陣激動:在外星球上,是否存在C 60?是否存在C 60生命體?C 60在光、電、磁方面的特性會使這種生命具有什麼特徵?可是,在科幻作品中,有數不清的克隆人、機器人和外星人,只是還沒出現過生命。

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在我們還不瞭解自身生命系統中的經絡是怎麼回事的時候,電子生命又應運而生。儘管機器人能否有自身意識現在還無法定論,但一種與人的腦神經系統互動的電子裝置將會產生,人機混血的新新人類也會隨之產生,它將能克服肉體的許多局限性。科學家也在電腦中完成了人類紅血球的細胞模型,

雖然還不能完全模擬其行為,但這種不很完善的模型也動搖了生物學的基石。細胞有一種自我複製的結構,科學家正在類比這種自我複製的過程。納米技術專家們正在想辦法製造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納米機器,這種前景並不遙遠。

外星生命到底長啥樣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了,因為未知因素太多。我們首先不知道它們的生活環境。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古細菌給了我們不少啟示,這些細菌的分子組成、物理化學性能、酶特性以及代謝功能等與其他生物均不同。生存環境的最高溫度可達120℃。有些古細菌甚至能在貧營養和放射性環境中生存、繁殖。有的體內含有合成自身的磁性微粒。

NASA曾宣佈,科學家發現了證明火星可能存在古微生物的新的有力證據,那就是從來自火星的隕石中發現了磁晶體,它們呈長鏈狀排列。細菌雖然死亡了,但磁晶體還在。這樣,我們不是看到了地外生命存在的希望了嗎?儘管這種簡單的生命僅能感覺到磁場。當然,外星上還會有其他形式的生命,它們的生命機理必然和所處的環境有關。

用地球人的眼光來看,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是因為它離太陽不遠也不近,所以擁有合適的溫度,還有水和大氣層。這些都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然而,通過對微生物的研究使我們知道,生命對環境的要求遠比我們認為的要寬廣得多。至於水,也不是地球上獨有的,因為從遙遠恒星的光譜分析中也發現了水的存在。宇宙空間中還發現了不少構成生命基礎的多種大分子,從簡單的氫到複雜的乙醇,有100多種,它們在接觸到合適的環境後,就能演化成生命。大氣層提供的壓力和氧氣,對高等動物來說固然重要,但對低等動物就失去了意義。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古細菌,就有呼入氫同時呼出甲烷的相互依存的生存方式。在其他星球上,以這種方式能否進化成高等動物雖然還只是個未知數,但它無疑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胃可以把吃進的纖維素轉化成氨基酸,這是因為酶參與的緣故。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在外星生命體內存在某種酶,它可以把星球內部輻射的紅外線轉化成生物能,這樣在許多陽光不足的星球上,它就能生存。這種情況在古細菌中已有發現,如嗜鹽菌除有特殊的極性酯外,還有一種具有光能轉化作用的紫膜蛋白,可將光能轉化成生物化學能,過程類似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命的適應性是極強的,但人是高等生物,生命各系統對環境的組合要求是很高的。我們無法想像外星低等生物在獨特的環境中能否演化成高等生物。而且他們在感受環境的同時,是否具有探測各種頻段的波的能力?他們的頭腦複雜嗎?他們聰明嗎?他們懂得超弦理論嗎?

關於外星生命的相貌,也涉及生命起源的問題。生命起源是當代自然科學和哲學中最重大的難題,然而對生命起源問題最感興趣的不是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也不是生物學家,卻是看似與之毫不相干的天文學家。粒子水準的高度發展,已使各學科不分彼此。但直到現在,天文學家還沒有辦法知道任何一顆太陽系以外的行星的具體環境特點,當然也就無法說清外星人長什麼樣。但這一切阻止不了我們的幻想,科幻作家的大腦應該是科學家大腦的補充和伸延。讓科幻作家再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吧!

40億年前的地球,是一片海洋,在閃電和陽光的作用下,出現了有機大分子,

它們逐漸發展並具有自我複製等功能。於是,原始生命產生了,生命的產生出現了許多奇跡,尤其是人類的出現,這是無數個偶然之後的必然。現在,人類對生命的研究已進入到分子水準,生命基因圖譜也已經繪製完畢,生物工程成了一種產業,但是人們對於生命問題的瞭解還是過於膚淺,基因圖譜帶來的問題也遠遠多於它帶來的答案。人類不僅改造了客觀世界,也使自身得到了改造,人類的終極發展方向是什麼?有人說人類的大腦會因為極度發達而變大,四肢則會退化;也有人說人類可以拋卻肉體,以靈魂方式進入電腦網路系統中生存,這樣便可以獲得永生。

想像力有窮盡嗎?想像力沒有窮盡,天馬行空式的想像力怎麼會有盡頭呢?但想像力必然會隨著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而發展。外星生命長什麼樣?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實在太複雜了。不管我們如何想像,不管我們的想像多嚴肅、多大膽,也必然會帶著我們這個時代的深深烙印,我們在討論猴子和海豚的智商有多高的時候,還從來沒見過外星生命。外星生命有必要生活在地球這樣的環境中嗎?不,絕不是,他們擁有的多種精巧的器官支持他們在我們認為惡劣的環境中生存,生命體由碳、氫、氧組成的傳統觀念將受到挑戰。

當我們首次見到外星智慧生命的時候,我們只有驚歎,驚歎生命的恢宏與神奇。

可沒有多大用處,但它的超聲波系統可探測飛行路線前方的障礙;水母也沒有眼睛,

但它可以探測次聲波;狗的眼睛不錯,可鼻子更為靈敏; 響尾蛇用紅外線探測敵情……這一切不是給我們很多啟發嗎?說不定外星生物也有其中的某項功能。光的波粒二象性被證明以後,人們對波的概念有了更廣泛的認識。

眼睛看到的是光波,耳朵聽到的是聲波,分子的擴散使鼻子聞到了氣味。嘴巴既能吃東西又能說話:吃東西是新陳代謝的需要,說話是為了交流資訊的需要。可以設想一下,這四種器官可否統一起來呢?應該有可能。首先,眼睛和耳朵可以統一起來,因為它們都是用以感受波的,所以,外星人可以只用一種器官來看物體並聽聲音,甚至探測超聲波和次聲波 。至於鼻子就沒有多少存在的價值了。其次,攝取食物也不一定非要用嘴去完成,完全可以由皮膚直接從空氣中攝取;交流資訊也可以用一種類似聲呐的系統來完成,就像心靈感應一樣。如此看來,外星人為什麼非要長著耳、眼、口、鼻呢?

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種外星生物:它是一個堅硬的圓球,這樣就可以有很好的自我保護能力,又能防止水分的散失。在這個圓球內可以像烏龜一樣長有幾條腿和頭,但這些器官並不是用來走路的,而是用來感受周圍環境的。它們可以全波段地感受到電磁波的存在,包括光、聲音、紫外線、紅外線等。當然,以這種形體是不可能去改造客觀世界的,因此,它不是智慧生命。

矽元素的應用已十分廣泛,它的物理化學性質與碳頗為接近,這使人聯想到,是否存在矽基生命。

它不需要攝取食物,也不需要生活在某一特定星球上,從光中就可以吸取能量維持生命——這就是能量人。它們的身體由能量光線組成,物質粒子是它們身體中很少的一部分,必要時可以轉化成能量。它們當然不是由二氧化矽組成的沙子,要說沙子能聚合成生命也太可笑了。

矽的運用產生了電腦,進而產生了電腦病毒,而電腦病毒也具有自我繁殖的能力。這給我們帶來一個重大的難題:電腦病毒算不算生命呢?地球的演化產生了多種生命,繼而產生了人。究其根源,電腦病毒也算是地球演化的結果呀!還有,地球是不是生命呢?我們總是說,蝨子和跳蚤是寄生在動物身上的寄生蟲,那麼我們人類是不是寄生在地球身上的寄生蟲呢?

生命是一種時空中的構象;生命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生命具有新陳代謝;生命是一個系統整體。我們可以給生命下無數個定義,但還是無法描述生命現象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因為我們的思想始終離不開固有的對生命現象的理解。

如果我們把數學中的有理數和無理數看做男人和女人的話,那麼實數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生命,虛數則是另一種生命,是一種類似靈魂的、我們無法理解的生命,它存在於虛無中。這或許太玄了,但我們不妨改變一下固有的時空觀念。不是有人在討論物質是不是第五維的問題嗎?愛因斯坦也研究過四維空間的問題。

時空的維數使這個問題更加複雜化,但我們不妨大膽地聯想一番。虛擬實境技術為我們打開了賽博空間,現實中存在一個你,賽博空間中也存在一個你,這並不矛盾。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在另一個時空裡,也存在著生命,只是我們無法理解那個時空,當然也無法理解他們的行為模式。

氨基酸具有左右對稱的特性,不論怎樣旋轉,兩種異構體是不會重合的。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L氨基酸組成的,D氨基酸只存在於少數動物的特殊組織中。這不能不使人懷疑:這種情況形成的機制是什麼?左手和右手並無本質上的差異,但為什麼我們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L氨基酸組成的呢?在外星球上,是否存在有D氨基酸組成的生命呢?

1990年,德美兩國科學家終於在實驗室裡製成了較純的C 60,

這是除了石墨和金剛石以外,碳元素的第三種穩定存在形式。這個發現使生命科學家好一陣激動:在外星球上,是否存在C 60?是否存在C 60生命體?C 60在光、電、磁方面的特性會使這種生命具有什麼特徵?可是,在科幻作品中,有數不清的克隆人、機器人和外星人,只是還沒出現過生命。

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在我們還不瞭解自身生命系統中的經絡是怎麼回事的時候,電子生命又應運而生。儘管機器人能否有自身意識現在還無法定論,但一種與人的腦神經系統互動的電子裝置將會產生,人機混血的新新人類也會隨之產生,它將能克服肉體的許多局限性。科學家也在電腦中完成了人類紅血球的細胞模型,

雖然還不能完全模擬其行為,但這種不很完善的模型也動搖了生物學的基石。細胞有一種自我複製的結構,科學家正在類比這種自我複製的過程。納米技術專家們正在想辦法製造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納米機器,這種前景並不遙遠。

外星生命到底長啥樣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了,因為未知因素太多。我們首先不知道它們的生活環境。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古細菌給了我們不少啟示,這些細菌的分子組成、物理化學性能、酶特性以及代謝功能等與其他生物均不同。生存環境的最高溫度可達120℃。有些古細菌甚至能在貧營養和放射性環境中生存、繁殖。有的體內含有合成自身的磁性微粒。

NASA曾宣佈,科學家發現了證明火星可能存在古微生物的新的有力證據,那就是從來自火星的隕石中發現了磁晶體,它們呈長鏈狀排列。細菌雖然死亡了,但磁晶體還在。這樣,我們不是看到了地外生命存在的希望了嗎?儘管這種簡單的生命僅能感覺到磁場。當然,外星上還會有其他形式的生命,它們的生命機理必然和所處的環境有關。

用地球人的眼光來看,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是因為它離太陽不遠也不近,所以擁有合適的溫度,還有水和大氣層。這些都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然而,通過對微生物的研究使我們知道,生命對環境的要求遠比我們認為的要寬廣得多。至於水,也不是地球上獨有的,因為從遙遠恒星的光譜分析中也發現了水的存在。宇宙空間中還發現了不少構成生命基礎的多種大分子,從簡單的氫到複雜的乙醇,有100多種,它們在接觸到合適的環境後,就能演化成生命。大氣層提供的壓力和氧氣,對高等動物來說固然重要,但對低等動物就失去了意義。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古細菌,就有呼入氫同時呼出甲烷的相互依存的生存方式。在其他星球上,以這種方式能否進化成高等動物雖然還只是個未知數,但它無疑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胃可以把吃進的纖維素轉化成氨基酸,這是因為酶參與的緣故。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在外星生命體內存在某種酶,它可以把星球內部輻射的紅外線轉化成生物能,這樣在許多陽光不足的星球上,它就能生存。這種情況在古細菌中已有發現,如嗜鹽菌除有特殊的極性酯外,還有一種具有光能轉化作用的紫膜蛋白,可將光能轉化成生物化學能,過程類似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命的適應性是極強的,但人是高等生物,生命各系統對環境的組合要求是很高的。我們無法想像外星低等生物在獨特的環境中能否演化成高等生物。而且他們在感受環境的同時,是否具有探測各種頻段的波的能力?他們的頭腦複雜嗎?他們聰明嗎?他們懂得超弦理論嗎?

關於外星生命的相貌,也涉及生命起源的問題。生命起源是當代自然科學和哲學中最重大的難題,然而對生命起源問題最感興趣的不是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也不是生物學家,卻是看似與之毫不相干的天文學家。粒子水準的高度發展,已使各學科不分彼此。但直到現在,天文學家還沒有辦法知道任何一顆太陽系以外的行星的具體環境特點,當然也就無法說清外星人長什麼樣。但這一切阻止不了我們的幻想,科幻作家的大腦應該是科學家大腦的補充和伸延。讓科幻作家再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吧!

40億年前的地球,是一片海洋,在閃電和陽光的作用下,出現了有機大分子,

它們逐漸發展並具有自我複製等功能。於是,原始生命產生了,生命的產生出現了許多奇跡,尤其是人類的出現,這是無數個偶然之後的必然。現在,人類對生命的研究已進入到分子水準,生命基因圖譜也已經繪製完畢,生物工程成了一種產業,但是人們對於生命問題的瞭解還是過於膚淺,基因圖譜帶來的問題也遠遠多於它帶來的答案。人類不僅改造了客觀世界,也使自身得到了改造,人類的終極發展方向是什麼?有人說人類的大腦會因為極度發達而變大,四肢則會退化;也有人說人類可以拋卻肉體,以靈魂方式進入電腦網路系統中生存,這樣便可以獲得永生。

想像力有窮盡嗎?想像力沒有窮盡,天馬行空式的想像力怎麼會有盡頭呢?但想像力必然會隨著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而發展。外星生命長什麼樣?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實在太複雜了。不管我們如何想像,不管我們的想像多嚴肅、多大膽,也必然會帶著我們這個時代的深深烙印,我們在討論猴子和海豚的智商有多高的時候,還從來沒見過外星生命。外星生命有必要生活在地球這樣的環境中嗎?不,絕不是,他們擁有的多種精巧的器官支持他們在我們認為惡劣的環境中生存,生命體由碳、氫、氧組成的傳統觀念將受到挑戰。

當我們首次見到外星智慧生命的時候,我們只有驚歎,驚歎生命的恢宏與神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