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創|探天究地構築國際子午圈,漂洋過海共建中巴南美鏈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日地空間, 深邃而又神秘!隨著科技進步, 人類步伐早已涉足, 並遠足深空, 而災害性空間天氣就像一把利劍高懸,

始終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 阻礙人類探索空間前進的步伐。

如何認知日地空間, 預防或減少災害性空間天氣對人類影響, 是人類迫切需要回答的科學問題。 基於中國子午工程, 中國科學家創造性地提出構築東經120度和西經60度環繞地球一周的空間天氣監測子午圈, 聯合子午圈上國家和地區的空間環境監測資源, 開展大尺度的全球空間天氣研究, 瞭解空間天氣區域性和全球變化的規律, 對日地空間立體成像, 打造數位地球, 像天氣預報一樣地預報空間天氣。

地處亞洲的中國與南美洲的巴西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東西和南北半球對稱共軛的優勢, 對空間天氣晨夕監測和對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在巴西共建中國-巴西空間天氣聯合實驗室理所當然成為構築子午圈框架的第一步。

美麗巴西, 狂熱桑巴, 眾神眷顧的天堂背後卻是狂熱病毒和塞卡病毒蔓延, 貧富差距大, 犯罪率居高, 社會治安一片亂象!在這樣社會環境中構築我們的子午圈夢, 除擔心人身和財產安全外, 還要忍受漂洋過海, 遠離親人的思鄉之苦;還需面對體制迥異, 標準不同, 文化不同, 語言障礙等諸多困難;還須摸索出如何解決科研經費安全入境和使用, 如何解決儀器設備進關, 清關和免稅, 如何在海外註冊非營利性科研機構等等問題。

在體制和語言方面,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官方語言為中文;巴西是資本主義國家, 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

在文化方面, 中國人節奏快, 重品質, 求速度;巴西人注細節, 不準時屬正常, “慢”已是一種習慣和文化。 在標準方面, 中國電源單相220V/50Hz, 巴西電源三相220V/60Hz, 電力改造走線, 工具制式, 螺釘螺母等很多不同。 這些都給我們實際工程建設和儀器設備安裝調試帶來很多困難和技術難題。

中國科學家並未被這些困難嚇倒, 而是迎難而上, 甘願寂寞, 不忘初心, 力排萬難, 摸索出一條海外科研機構建設的創新之路, 為我國全面實施“一帶一路“提供支撐服務。 在南美實驗室建設過程中, 有著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湧現了許多優秀人物。 他們就在我們身邊, 那麼真實, 淳樸, 敬業!

雷射雷達系統建設團隊經歷二十四小時航程, 跨越半個地球抵達巴西,

來不及倒時差都開始投入工作。 因為水土不服, 蚊子叮咬, 好幾位同事都感冒發燒, 再加上夜間調試, 大家相繼病倒, 集體輪流到醫院點滴。 南美實驗室秘書負責語言翻譯和工作溝通, 初次接觸空間科學翻譯工作吃力, 她不氣餒, 積極學習, 即便在雷射雷達系統夜間調試期間依然堅守崗位, 甚至無暇顧及家人生活和孩子學習。 大家都被她積極進取的態度和責任心感染!雷射雷達系統設計師在國內剛經歷幾個夜晚調試工作, 為保證南美實驗室雷射雷達系統如期驗收, 又馬不停蹄奔赴巴西, 由於缺乏睡眠, 舟車勞頓, 最後暈倒在雷射雷達系統順利通過技術驗收後集體合影的一瞬間。

在雷射雷達系統1米光學接收望遠鏡安裝調試時,

搬運機械未到位, 又突遇暴雨將至, 為保護光學望遠鏡不受雨水侵蝕, 大家團結一致, 同心協力, 統一指揮, 憑藉幾雙赤手將重達一噸多的光學望遠鏡鏡片移到安全位置。 這次小事件讓巴西人都豎起了大拇指, 表示真正地見識了中國人的毅力, 決心和速度!雷射雷達系統電源適配器在國內根本就不算是問題, 而巴西市場上根本就沒有適合國內電源的產品。 我們和巴西人尋遍了整個地區, 甚至遠至聖保羅等大城市, 多方尋求幫助, 協調大使館, 華人協會, 中資企業等, 幾經周折, 都未能解決。 大家始終不言棄, 功夫不負有心人, 最後在本地一家電器回收修理站發現一套變壓器可改造匹配, 這才使得雷射雷達調試工作的順利進行。看到雷射器發出第一束絢麗的鐳射時,大家都禁不住鼓掌歡呼,巴西人更是讚歎不已,再次豎起大拇指對中國人表示敬佩!

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攻克難關,中國科學家研製的鈉鉀雙波長同時探測雷射雷達系統已在巴西上空綻放異彩,穩定運行超過570小時,獲取到了我國在南美地區自主監測的第一手空間環境監測資料。

圖:雷射雷達系統雷射器發射單元

劉正寬

中國-巴西空間天氣聯合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南美空間天氣實驗室辦公室主任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微信公眾訂閱號(ID:nssc1958)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進入空間 發現科學 公益服務 科學傳播

ID:nssc1958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這才使得雷射雷達調試工作的順利進行。看到雷射器發出第一束絢麗的鐳射時,大家都禁不住鼓掌歡呼,巴西人更是讚歎不已,再次豎起大拇指對中國人表示敬佩!

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攻克難關,中國科學家研製的鈉鉀雙波長同時探測雷射雷達系統已在巴西上空綻放異彩,穩定運行超過570小時,獲取到了我國在南美地區自主監測的第一手空間環境監測資料。

圖:雷射雷達系統雷射器發射單元

劉正寬

中國-巴西空間天氣聯合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南美空間天氣實驗室辦公室主任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微信公眾訂閱號(ID:nssc1958)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進入空間 發現科學 公益服務 科學傳播

ID:nssc1958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