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我在基層做信訪〗這件信訪事項為什麼沒有按照依法分類處理

2017年12月初, 四川籍彝族外來務工人員吉某及其家屬共6人, 連續幾天到青島西海岸新區信訪局接訪中心反映同一訴求。 因語言不通、交流不便, 經過耐心溝通, 好不容易才弄清了事件原委。 吉某於2017年2月進入青島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的外協單位沂南源順達公司, 從事外場打磨工作, 8月份在工作期間右眼受傷。 受傷後, 公司將其送至醫院進行治療並支付了部分治療費用。 但因外協公司停止了支付醫療費用, 信訪人在本地沒有固定住所, 生活沒有保障, 導致無法繼續治療, 要求用工單位給予賠償。

從訴求情況來看, 這是一起很明顯的工傷賠償案件。 依據《山東省信訪條例》及國家信訪局《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工作規則》等法規規定, 應將案件交由人社部門, 按照工傷賠償等相關法律法規辦理。

但是, 信訪人家在四川彝族大山深處, 離鄉外出打工前基本沒有受過文化教育, 對相關政策無法理解和接受, 再加上通過仲裁或訴訟的方式解決時間過長, 時間上不能等待, 引導其走仲裁、訴訟等管道, 對於當前的醫療費、生活費都存在問題, 不利於化解矛盾。

對此, 新區信訪局組織相關單位對這起信訪案件進行了會商, 認為簡單推到人社部門, 按照工傷規定處理, 事件短期內無法得到解決。 同時, 考慮到信訪人系少數民族,

語言溝通存在困難, 在本地又沒有固定住所, 極易誘發民族矛盾, 也容易引發越級集體上訪。

綜合分析後, 新區信訪局主動牽頭, 一是將該案件上報新區工委管委領導, 通過區級領導協調共同開展案件化解工作;二是成立工作組, 協調區人社局、公司企業等部門對案件進行會審, 研究確定化解意見;三是協調在新區的中國石油大學, 提供語言翻譯, 説明信訪人進行溝通交流。 自12月8起, 歷時3天的時間, 通過對信訪人傷情進行會診、與信訪人交流, 做通企業方工作, 最終達成和解協議, 免去了信訪人勞動仲裁程式時間上的等待, 解決了醫療、生活後顧之憂, 使各方皆大歡喜。

(青島西海岸新區信訪局供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