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這座百年的橋,沒用一釘一鐵,被稱為藏區的“歷史橋”

在阿壩州阿壩縣境內, 有20多座保存完整的百年木制老橋——伸臂橋。 該橋除了原木和石塊, 沒有一顆鐵釘和其他材料。 該橋已有上百年歷史,

被稱為藏區的“歷史橋”。

伸臂橋是兩河岸百姓各自就地取材, 根據地形選擇河岸較窄的地方, 用原木和石塊, 兩岸相對各建一個橋墩。

建伸臂橋大多選用直徑20—40釐米原木, 去皮曬乾後選擇架橋位置, 在河兩岸對原木進行橫豎堆碼成橋墩, 各層原木之間採用堅硬石塊進行平放填實, 讓上下層原木有機結合。

為固定原木, 分別在兩端開鑿埠, 用木條對每根原木進行連接, 整座橋墩形成完整一體。

當橋墩堆碼到一定高度, 上翹斜放置數根原木(留數釐米在橋墩外, 俗稱伸臂梁)至橋墩裡, 根據橋樑高度和寬度, 決定伸臂梁的級數, 這些置於橋墩中的原木像手臂一樣逐層向河中遞伸數米。

當兩岸橋墩伸出的原木可以搭建木杆時,

從力學和結構方面出發, 最後在兩個“大手臂”上搭上數根兩面削平的木杆, 就可以通行了。

伸臂橋集古代數學、力學、美學於一體, 它的完整保存對研究藏區修橋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民族藝術價值有著重要作用。

據說過去為了防備土匪和強人的騷擾,村子裡派人把守,白天通行,夜裡就抽掉上面的木杆,這樣可防止村子受騷擾。

此種橋興於元代,盛於清朝、民國、歷史悠久,結構獨特,全橋不用石灰、石條,不用一顆鐵釘,也不用繩索捆紮,而是全部填充石塊加重其橋墩自身重量,確保“大手臂”的支撐力度。

當地政府為了完整保護好這些古老橋樑,在老橋附近,又修建了新式便橋,供當地人通行

據說過去為了防備土匪和強人的騷擾,村子裡派人把守,白天通行,夜裡就抽掉上面的木杆,這樣可防止村子受騷擾。

此種橋興於元代,盛於清朝、民國、歷史悠久,結構獨特,全橋不用石灰、石條,不用一顆鐵釘,也不用繩索捆紮,而是全部填充石塊加重其橋墩自身重量,確保“大手臂”的支撐力度。

當地政府為了完整保護好這些古老橋樑,在老橋附近,又修建了新式便橋,供當地人通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