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大江東:上海營商環境放大招,李強要求當好“店小二”

年底, 要收尾的工作極多, 上海卻高規格插入了一個活動——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大會, 書記、市長雙雙出席, 話也說得很重, 這是在放啥大招呢?據大江東工作室觀察, 茲事體大, 事關上海下一步改革抓手。 在東姐聽來, 李強的話極具新意, “政府公務員要強化服務意識, 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 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各級領導幹部要敢闖敢試、勇於擔當, 帶頭抓改革、促改革, 在提供更好的制度供給上不斷有新的突破。 ”

12月22日上午, 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大會, 市委書記李強發表講話。 陳正寶 攝

和企業“勾肩搭背”不行, “背靠著背”也不行, 李強著力打造親、清政商關係

12月22日的這個會, 特別請來企業代表, 不僅央企、市屬企業, 還有外企和民企, 李強希望大家一起研究, 打造上海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 強力推動上海新一輪的改革開放。

為企業當好“店小二”,

為營商環境放大招, 這是有過浙江、特別是溫州工作經歷的李強, 履新以來時時透露的深謀遠慮。

不妨對照一下, 在上海的會上, 李強說, “上海必須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高水準,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使上海成為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務管理最規範、法制體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 ”

四年前, 時任浙江省省長的李強, 曾在第二屆世界浙商大會上強調, 要不斷深化改革、提高效率, 目標就是讓浙江成為“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好、民間活力最強”的省份。

同樣四個“最”, 思路一以貫之。

李強在浙江的工作思路相當清晰:全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提高政府效能,

優化軟環境。 以此為突破口, 橫向撬動經濟社會改革, 縱向撬動政府自身改革, 努力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為此, 他還給一些地市立了軍令狀。

那時, 李強心心念念于浙商回歸工程, 著力打造“親”、“清”政商關係, 優化營商環境。 其拳拳之心, 為浙商增添了回歸的底氣和信心, 後來浙商回歸連續有著創紀錄表現, 為浙江省發揮了輸出新動能、製造新活力的作用。

那麼, 用什麼撬動上海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呢?鑒往而知新。 東姐注意到, 這個月初, 上海《解放日報》署名“申言”的評論就以《主動“親近”企業》為題, 直接鞭策領導幹部, “習近平總書記用‘親’‘清’二字來描述新型政商關係, ‘親’的前提是‘清’, 而沒有‘親’也談不上‘清’。 經濟要發展、改革要推進,

政府部門、領導幹部就不要怕與企業、包括民營企業打交道。 ”

熟悉上海政情的人都知道, “申言”一直是代決策層立言的, 從中可以觀察上海市主要負責人的執政思路。 “申言”指出:過去有的幹部, 與企業“勾肩搭背”, 結果陷入腐敗, 代價慘痛。 但有的幹部為了“引以為戒”, 不知不覺就走向另一個極端。 他們不跟企業“勾肩搭背”, 就跟企業“背靠著背”, 平時對企業不敢多問、甚至不聞不問, 用敬而遠之來防止“說不清楚”。 這同樣是發展的阻礙。 “今天特別要學會的, 是摸清企業的痛點、堵點和難點”。

有位曾被痛點、堵點折騰得心神不寧的民營企業家, 就向東姐豎過大拇指, “這話簡直說到我們心上了!”

這個會前, 上海市委、市政府領導就在市內廣泛調研優化營商環境,

還走出去向兄弟省市學習取經, 研究出臺了《上海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 從五個方面提出30項改革任務, 總體目標是把企業辦理業務全流程便利作為衡量標準, 查找短板弱項、鞏固提升優勢, 務求顯著提高企業對上海營商環境改革成效感受度。

上海立下了新的“軍令狀”:到2018年, 相關領域的短板弱項明顯改善, 部分領域營商環境指標達到國際公認標準的先進水準。 到2020年, 各領域營商環境便利度全面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形成充滿活力, 富有效率, 更加開放的國際化、法制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會議邀請部分在滬央企、市屬國企、外資企業、民營企業以及行業協會代表參加。 陳正寶 攝

決策層為營商環境放大招,上海各層面八仙過海,各展身手

在營商環境方面,上海原先也有著得天獨厚優勢。曾經有企業家在某地重點投資舉步維艱,後來忍痛將經營重點轉到設在浦東的上海自貿區,用他的話來說,上海人規則意識強,不用非得找熟人才辦得成事。

上海的市場環境、治安環境、人文環境、生態環境等,在國內外都頗有口碑。目前,上海註冊的外資企業總數達83935家,集聚了620家跨國企業的地區總部,435家境外金融機構,422家外資研發中心。2017年,上海財政的非稅收入占比預計為11.7%,連續三年保持全國最低。上海日均新設企業1184家,企業活躍度79.8%。多年來,上海持續清理規範行政性收費,不斷推進降費減負,有效降低企業負擔。2016年和2017年,僅上海地方層面自主出臺實施的降費減負,就累計約189億元。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上海2013年以來已取消和調整了1941項審批事項,全市推動當場辦結、提前服務、當年落地等措施,效果也很明顯。

尤其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先行先試,催生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各領域八仙過海,各展身手。

實施證照分離等改革後,上海工商註冊便利化水準大大提升,激發了市場活力。截至11月底,上海全市共有各類市場主體232.4萬戶,同比增長7.2%,其中企業186.7萬戶,增長7.9%。上海市工商局局長陳學軍說:“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按照國際最高標準,虛心學習兄弟省市好經驗,把人家高在哪裡、好在什麼地方搞清楚弄明白,再把自己擺進去做對照,在學什麼和怎麼學上制定具體的辦法和措施,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路、改革的辦法解決問題、推動工作。”

上海海關在推進跨境貿易營商環境優化過程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貿易便利化,先後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1項、經營性收費8項,減少核批環節74項,大力去繁就簡,減少加工貿易企業70%的操作環節,通關無紙化率達93%。到今年10月,進出口通關時間分別比2016年縮短43%和44% ,提前實現壓縮通關時間三分之一的目標。在洋山港四期全自動碼頭,探索驗放自動化、監控遠端化、通關零等待、物流零干擾的全新即時通關模式。

上海市稅務局從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優化納稅服務、改進稅收執法著手,出臺6個方面共28項具體措施,包括逐步推進“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出口退稅專案深化應用,實現退稅無紙化等。打造集約辦稅體系,減少準備時長。

而浦東新區投資項目審批體現國際領先水準,率先實行“多評合一、多圖連審、區域評估、聯合驗收”,企業投資專案從取得土地到獲得施工許可證的政府審批時間,帶設計方案出讓的不超過15個工作日,不帶設計方案的48個工作日。企業辦事體現一次辦成,市場准入全網通辦實現一鍵辦成,社區事務全區通辦實現一窗辦成,政務服務資訊全域共用實現一網辦成,單窗通辦覆蓋全部市場准入事項。

“上海能有今天的成就,關鍵一條就是抓住改革開放特別是浦東開發開放的重大機遇,著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贏得了發展先機。”李強從全球、國內以及上海自身發展三個層面分析了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指出進入新時代,上海肩負新的使命,也面臨新的競爭,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唯有拿出“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決心和勇氣,才能贏得新優勢、掌握主動權。

企業的痛點、堵點、難點,“店小二”正想方設法紓解,事關“革命性流程再造”

然而,按“店小二”的要求來打量上海,短板猶存。上海被吐槽較多的,就有營商成本高企,政策紅利變小。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在全國範圍被複製與推廣,營商環境有待優化的空間依然很大。在市場准入、企業開辦登記便利度、辦理施工許可等方面,與世界一流水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在會上,李強猛敲黑板,劃下三個重點:一是已有強項要更強更優。上海政策公開透明、辦事規範,法治環境總體水準較好,要看到自身優勢,繼續努力;更要提升標杆,不斷追求卓越,把長板拉得更長。二是短板弱項要提升補齊。要對營商環境方面存在的短板做一次全面梳理,尤其對企業反映強烈的問題,實施革命性流程再造,排出補短板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儘快補齊補好。三是特色亮點要打響品牌。要圍繞效率優先、創新優先等進行積極探索,打造上海營商環境不可替代的新亮點、新標識,真正使特色更特、亮點更亮,形成強大的“引力場”,不斷增強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從會場走出來,幾乎所有領導幹部心頭的緊迫感都油然而生。

眼下,上海官員凡事都被要求“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和最高水準”,營商環境自然更不例外。在應勇市長看來,營商環境好不好,最終要看企業經營成本高不高,企業辦事方便不方便,還要看是否真正形成了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

在上海,企業反應的突出問題之一,仍然是審批難、辦事難。在營商環境大調研中,針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企業意見集中在多、慢、散:審批事項多,環節過多;審批速度過慢,時間過長,如企業施工許可平均需要279天;各部門協調不夠,有些互設條件、互為前提、互為因果,前後口徑不一。

怎麼解決企業的痛點、堵點、難點?應勇表示,核心是要著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努力做到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他給出五條改革路徑:一是要著力發揮上海自貿試驗區示範引領作用,把更多先行先試舉措放在自貿試驗區探索試驗,力爭有更大突破。二是著力深化“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推進“一照通辦、一碼通用、證照分離、照後減證”改革。三是著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針對市場准入、施工許可、跨境貿易等審批辦理,制訂實施十大專項行動計畫,進一步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四是著力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努力做到企業市場准入“全網通辦”、個人社區事務“全市通辦”、政府政務資訊“全域共用”。五是著力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完善監管制度,創新監管方式,更加有效維護市場秩序。

去年,浦東率先對116項許可事項進行了分類改革,取消審批、告知承諾和備案的已占到許可事項的47%;目前上海全市發放的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超過184萬張。浦東新區證照分離改革的經驗,正被要求加快向全市推廣。

“壯士斷腕,刀刃向內。”這句話各區各委辦局的領導幹部耳熟能詳,甚至有些驚心動魄。按市里的要求,區級設置的行政許可事項,原則上應全部取消,市級的基本取消或改成備案和告知承諾;涉及地方性政府法規、規章或規範性檔需要修改的,要求抓緊研究修改。按照行動方案,上海針對市場准入、施工許可、跨境貿易等的審批辦理,正研究十大專項行動計畫,爭取儘快實施、儘快見效。

李強強調:要以抓鐵有痕的力度,抓好優化營商環境各項任務舉措的落實,讓企業有更大獲得感。要推進政府層面的改革創新,提供有效制度供給。在“放管服”改革上,該放的權要放得更徹底、更到位,把經濟管理權放到離市場最近的地方,把社會管理權放到離老百姓最近的地方;該管的要管得更科學、更到位、更高效,以事中事後監管為原則,事前審批為特例;服務要更精准、更貼心。

話說得斬釘截鐵,企業代表們笑了。(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李泓冰 勵漪)

會議邀請部分在滬央企、市屬國企、外資企業、民營企業以及行業協會代表參加。 陳正寶 攝

決策層為營商環境放大招,上海各層面八仙過海,各展身手

在營商環境方面,上海原先也有著得天獨厚優勢。曾經有企業家在某地重點投資舉步維艱,後來忍痛將經營重點轉到設在浦東的上海自貿區,用他的話來說,上海人規則意識強,不用非得找熟人才辦得成事。

上海的市場環境、治安環境、人文環境、生態環境等,在國內外都頗有口碑。目前,上海註冊的外資企業總數達83935家,集聚了620家跨國企業的地區總部,435家境外金融機構,422家外資研發中心。2017年,上海財政的非稅收入占比預計為11.7%,連續三年保持全國最低。上海日均新設企業1184家,企業活躍度79.8%。多年來,上海持續清理規範行政性收費,不斷推進降費減負,有效降低企業負擔。2016年和2017年,僅上海地方層面自主出臺實施的降費減負,就累計約189億元。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上海2013年以來已取消和調整了1941項審批事項,全市推動當場辦結、提前服務、當年落地等措施,效果也很明顯。

尤其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先行先試,催生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各領域八仙過海,各展身手。

實施證照分離等改革後,上海工商註冊便利化水準大大提升,激發了市場活力。截至11月底,上海全市共有各類市場主體232.4萬戶,同比增長7.2%,其中企業186.7萬戶,增長7.9%。上海市工商局局長陳學軍說:“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按照國際最高標準,虛心學習兄弟省市好經驗,把人家高在哪裡、好在什麼地方搞清楚弄明白,再把自己擺進去做對照,在學什麼和怎麼學上制定具體的辦法和措施,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路、改革的辦法解決問題、推動工作。”

上海海關在推進跨境貿易營商環境優化過程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貿易便利化,先後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1項、經營性收費8項,減少核批環節74項,大力去繁就簡,減少加工貿易企業70%的操作環節,通關無紙化率達93%。到今年10月,進出口通關時間分別比2016年縮短43%和44% ,提前實現壓縮通關時間三分之一的目標。在洋山港四期全自動碼頭,探索驗放自動化、監控遠端化、通關零等待、物流零干擾的全新即時通關模式。

上海市稅務局從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優化納稅服務、改進稅收執法著手,出臺6個方面共28項具體措施,包括逐步推進“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出口退稅專案深化應用,實現退稅無紙化等。打造集約辦稅體系,減少準備時長。

而浦東新區投資項目審批體現國際領先水準,率先實行“多評合一、多圖連審、區域評估、聯合驗收”,企業投資專案從取得土地到獲得施工許可證的政府審批時間,帶設計方案出讓的不超過15個工作日,不帶設計方案的48個工作日。企業辦事體現一次辦成,市場准入全網通辦實現一鍵辦成,社區事務全區通辦實現一窗辦成,政務服務資訊全域共用實現一網辦成,單窗通辦覆蓋全部市場准入事項。

“上海能有今天的成就,關鍵一條就是抓住改革開放特別是浦東開發開放的重大機遇,著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贏得了發展先機。”李強從全球、國內以及上海自身發展三個層面分析了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指出進入新時代,上海肩負新的使命,也面臨新的競爭,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唯有拿出“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決心和勇氣,才能贏得新優勢、掌握主動權。

企業的痛點、堵點、難點,“店小二”正想方設法紓解,事關“革命性流程再造”

然而,按“店小二”的要求來打量上海,短板猶存。上海被吐槽較多的,就有營商成本高企,政策紅利變小。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在全國範圍被複製與推廣,營商環境有待優化的空間依然很大。在市場准入、企業開辦登記便利度、辦理施工許可等方面,與世界一流水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在會上,李強猛敲黑板,劃下三個重點:一是已有強項要更強更優。上海政策公開透明、辦事規範,法治環境總體水準較好,要看到自身優勢,繼續努力;更要提升標杆,不斷追求卓越,把長板拉得更長。二是短板弱項要提升補齊。要對營商環境方面存在的短板做一次全面梳理,尤其對企業反映強烈的問題,實施革命性流程再造,排出補短板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儘快補齊補好。三是特色亮點要打響品牌。要圍繞效率優先、創新優先等進行積極探索,打造上海營商環境不可替代的新亮點、新標識,真正使特色更特、亮點更亮,形成強大的“引力場”,不斷增強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從會場走出來,幾乎所有領導幹部心頭的緊迫感都油然而生。

眼下,上海官員凡事都被要求“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和最高水準”,營商環境自然更不例外。在應勇市長看來,營商環境好不好,最終要看企業經營成本高不高,企業辦事方便不方便,還要看是否真正形成了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

在上海,企業反應的突出問題之一,仍然是審批難、辦事難。在營商環境大調研中,針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企業意見集中在多、慢、散:審批事項多,環節過多;審批速度過慢,時間過長,如企業施工許可平均需要279天;各部門協調不夠,有些互設條件、互為前提、互為因果,前後口徑不一。

怎麼解決企業的痛點、堵點、難點?應勇表示,核心是要著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努力做到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他給出五條改革路徑:一是要著力發揮上海自貿試驗區示範引領作用,把更多先行先試舉措放在自貿試驗區探索試驗,力爭有更大突破。二是著力深化“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推進“一照通辦、一碼通用、證照分離、照後減證”改革。三是著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針對市場准入、施工許可、跨境貿易等審批辦理,制訂實施十大專項行動計畫,進一步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四是著力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努力做到企業市場准入“全網通辦”、個人社區事務“全市通辦”、政府政務資訊“全域共用”。五是著力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完善監管制度,創新監管方式,更加有效維護市場秩序。

去年,浦東率先對116項許可事項進行了分類改革,取消審批、告知承諾和備案的已占到許可事項的47%;目前上海全市發放的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超過184萬張。浦東新區證照分離改革的經驗,正被要求加快向全市推廣。

“壯士斷腕,刀刃向內。”這句話各區各委辦局的領導幹部耳熟能詳,甚至有些驚心動魄。按市里的要求,區級設置的行政許可事項,原則上應全部取消,市級的基本取消或改成備案和告知承諾;涉及地方性政府法規、規章或規範性檔需要修改的,要求抓緊研究修改。按照行動方案,上海針對市場准入、施工許可、跨境貿易等的審批辦理,正研究十大專項行動計畫,爭取儘快實施、儘快見效。

李強強調:要以抓鐵有痕的力度,抓好優化營商環境各項任務舉措的落實,讓企業有更大獲得感。要推進政府層面的改革創新,提供有效制度供給。在“放管服”改革上,該放的權要放得更徹底、更到位,把經濟管理權放到離市場最近的地方,把社會管理權放到離老百姓最近的地方;該管的要管得更科學、更到位、更高效,以事中事後監管為原則,事前審批為特例;服務要更精准、更貼心。

話說得斬釘截鐵,企業代表們笑了。(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李泓冰 勵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