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朱雨玲比賽輸贏有啥特點?為你解密勝負三觀

2017年12月18日, 2017年國際乒聯總決賽女單決賽陳夢對朱雨玲, 本是一場伯仲之間的對話, 卻變成了一邊倒, 最終陳夢4-0零封隊友, 我們來細看這場比賽。

本場比賽開始後, 陳夢率先發動她取得4-1的領先。 陳夢5-3領先後連得3分, 將優勢立即擴大到8-3。 陳夢10-5獲得局點, 並以11-6取得這一局的勝利。 第二局陳夢開局後連續得分取得6-1的領先, 11-3將局分擴大為2-0。 第三局朱雨玲以3-2開局, 陳夢的進攻依然犀利, 中局比分來到5平後, 連得3分又取得8-5的領先, 最終以11-6將局分優勢擴大為3-0。 第四局, 當比分來到2-2後朱雨玲連得2分, 取得4-2的領先, 將領先優勢保持到7-4, 陳夢追成8-8, 9平後陳夢發球, 朱雨玲接發球失誤, 陳夢10-9獲得賽點。 陳夢12-10取得這一局的勝利。

朱雨玲乃去年裡約奧運會就拿到P卡的95後選手, 今年獲世乒賽的亞軍、亞洲杯和世界盃的冠軍, 世界排名也曾兩個月排名世界第一。

朱雨玲是去年總決賽的女單亞軍, 陳夢是2015年的女單亞軍, 今天的決賽兩人都志在必得, 此前在國際賽場交手11次, 朱雨玲7勝4負, 今年朱雨玲世乒賽1/4決賽戰勝了陳夢, 中國公開賽和德國公開賽陳夢兩次戰勝朱雨玲。 本場比賽也是兩人今年第四次在國際賽場相遇。 (以上12行摘自網文)

以技術的視角能從朱雨玲比賽勝負看出什麼來?這裡用得上江湖的一句話, 就是:不以勝敗論英雄。

在專業賽場上, 很多球員之間的技術能力真乃伯仲之間, 賽場上的輸贏更多比的是:臨場運動狀態、臨場心理狀態與臨場體力狀態的比拼, 這也是乒乓這種精靈小巧球類運動的特點,

伯仲之間比出個天高地遠的結果比比皆是不足為奇。 筆者前文說過, 要將球性複雜的來球回擊到對方2.089平方米小小方形的桌面上, 必須要有合適的板形(左右上下板形參數)與運動形態(左右上下動向與力度)應對來球的速度、力度、旋轉、落點與弧線諸參數的球性, 可以想像得出來, 對於一個直徑40.00毫米, 重量2.53-2.70克的球體, 完成一個有效而頗具威脅的回球對動作的要求會精細到何等的程度?所以我說細節決定勝負, 絲毫的誤差不當就會使球出界下網。

陳夢對朱雨玲本場決賽資料統計如下:

陳夢:朱雨玲:發球直接得分:3:1; 中路球:2:2; 第三板得分:2:0; 第四板得分:14:6; 近台相持得分:14:3; 中遠台相持得分:12:6; 相持得分:3:0; 扣殺得分:0: 3; 擦邊擦網得分:4:1; 總分:44:25。

可以說進入國家隊的球手不會有大的能力短板與技術瑕疵,主力隊員之間的技術水準的差異也微乎其微,一場比賽的勝負往往在於其臨場運動、心理與體力狀態的差異,時至今日,乒球戰略與戰術上的基本道理專業球手大體都能懂得,從朱陳本場雙方狀態看,陳與朱狀態均屬穩重型,陳比朱興奮狀態稍強一點,從運動比賽規律上看,賽場運動員一般都呈現週期性狀態高低變化,在一場比賽中往往也會呈現第三局或第四局狀態的波動,本場亦是朱在落後三局的情況下第四局一直保持領先,最後達10:10平局狀態,但關鍵分由陳連得2分,終遭敗績。

本場賽事技術資料統計表明,每一個技術項朱都遠落後于陳,應該講本場比賽朱比陳差很多,但從每球的技術過程能看得出整體技術能力並不相差多少,雙方在相持環節中正反手擺速轉換,都能在激烈快速的來回中主動變線攻大角與空擋,甚至可以想像得出,在那關鍵比分的時刻,如果陳沒有那四個擦邊擦網球,或許情況會大不一樣,這種小概率擦邊擦網卻常常導致比賽局面的逆轉。

那麼 從朱雨玲比賽勝負能看出什麼來?

1、發與接發環節中,朱3次接發失誤,這裡有運動員想將球回得精細一些,企圖回球讓對手困難,這導致接球失誤,但這畢竟是一種開局的競爭,超級運動員就得不斷提高對球性的瞬間判斷力,力爭接發之主動。從某種意義上講,今後乒球之競爭發與接發技術是最為重大的關鍵。

2、朱在第三板、第四板和近台相持得分項中分別是0:2、6:14、3:14,即9:30,這是朱本場的主要失分點。一場比賽,除了控制好接發品質外,就是拼相持能力,首先看誰搶先起板進攻,往往先手正在於此,其二就是相持制勝能力,這就要求擊球的力量、旋轉、速度與落點了。其三就是即瞬間反應能力,要做到任何情況下對回球板形的合理控制與把握。要將球回到對方2.089平方米的桌面上,在球拍揮臂動力與軌跡的驅動下,由物理原理決定的對應於拍形左右上下的回球在方向、落點、力度與旋度的變化,在極快速的來回對決中誰精准誰能贏,誰絲毫的失誤則敗之。

3、要做到瞬間拍形合理控制的實施是需要極為敏銳的反應速度與步伐的及時跟隨到位,這就需要體能與肌肉的強大,需要精神狀態的緊張活躍。

專業與業餘只有程度上的異同卻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像筆者這樣觀摩與分析球賽才能高效地提高技術水準,你以為如何呢?

絲雨

可以說進入國家隊的球手不會有大的能力短板與技術瑕疵,主力隊員之間的技術水準的差異也微乎其微,一場比賽的勝負往往在於其臨場運動、心理與體力狀態的差異,時至今日,乒球戰略與戰術上的基本道理專業球手大體都能懂得,從朱陳本場雙方狀態看,陳與朱狀態均屬穩重型,陳比朱興奮狀態稍強一點,從運動比賽規律上看,賽場運動員一般都呈現週期性狀態高低變化,在一場比賽中往往也會呈現第三局或第四局狀態的波動,本場亦是朱在落後三局的情況下第四局一直保持領先,最後達10:10平局狀態,但關鍵分由陳連得2分,終遭敗績。

本場賽事技術資料統計表明,每一個技術項朱都遠落後于陳,應該講本場比賽朱比陳差很多,但從每球的技術過程能看得出整體技術能力並不相差多少,雙方在相持環節中正反手擺速轉換,都能在激烈快速的來回中主動變線攻大角與空擋,甚至可以想像得出,在那關鍵比分的時刻,如果陳沒有那四個擦邊擦網球,或許情況會大不一樣,這種小概率擦邊擦網卻常常導致比賽局面的逆轉。

那麼 從朱雨玲比賽勝負能看出什麼來?

1、發與接發環節中,朱3次接發失誤,這裡有運動員想將球回得精細一些,企圖回球讓對手困難,這導致接球失誤,但這畢竟是一種開局的競爭,超級運動員就得不斷提高對球性的瞬間判斷力,力爭接發之主動。從某種意義上講,今後乒球之競爭發與接發技術是最為重大的關鍵。

2、朱在第三板、第四板和近台相持得分項中分別是0:2、6:14、3:14,即9:30,這是朱本場的主要失分點。一場比賽,除了控制好接發品質外,就是拼相持能力,首先看誰搶先起板進攻,往往先手正在於此,其二就是相持制勝能力,這就要求擊球的力量、旋轉、速度與落點了。其三就是即瞬間反應能力,要做到任何情況下對回球板形的合理控制與把握。要將球回到對方2.089平方米的桌面上,在球拍揮臂動力與軌跡的驅動下,由物理原理決定的對應於拍形左右上下的回球在方向、落點、力度與旋度的變化,在極快速的來回對決中誰精准誰能贏,誰絲毫的失誤則敗之。

3、要做到瞬間拍形合理控制的實施是需要極為敏銳的反應速度與步伐的及時跟隨到位,這就需要體能與肌肉的強大,需要精神狀態的緊張活躍。

專業與業餘只有程度上的異同卻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像筆者這樣觀摩與分析球賽才能高效地提高技術水準,你以為如何呢?

絲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