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小說:愛在綠海碧波裡常青(上)

文/李芳洲

【作者簡介】李芳洲, 四川省作協詩人、作家、中國詩歌學會會員, 高級心理諮詢師。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紫菱發來微信問:“你回來了嗎?說話呀?”

“回來了還不到一個時辰就給你逮住了!”我說。

“哦!那明天陪我去給莊老師燒最後一個七的紙吧……”

我先是一驚, 接著慌忙答應了。 於是, 腦海裡下意識的想起老人古韻悠悠的琴聲、爽朗的笑聲, 還有一手牽著年輕的妻子、一手拉著兒子, 鶴髮童顏、身體倍兒棒的畫面。 沒病沒災, 不吃一顆藥, 就無疾而終了, 不是命運惡搞吧?我想……

接著, 她發來一組組記錄亡夫去世和學生們、朋友們弔唁情景的圖片。

其中有一張圖片加文字:“49天前下午5點45分, 莊老師對我說:‘我想小睡一會兒。 ’ 揮手示意我和兒子不要打擾, 便躺在桂樹下的竹椅上, 抬頭望望傘蓋般的大樹, 自語道:‘今年桂花一定比去年好……’

“六點鐘, 兒子去叫他吃飯,

他已沒了呼吸……”

朋友流了許多淚——老夫少妻, 相親相愛二十年, 忽然丈夫就撒手人寰。 回想起他倆愛的純粹似金、春風拂面、柔滑安寧, 每月靠朋友4000多元的工資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奢侈名牌與這個家庭基本無緣。

莊老師教學生全屬義務, 因此, 他們兒子補習、授課, 也由志願者們完成……

這裡, 善與善攜手, 好與好相擁, 自助、助人、天助結合得天衣無縫。

我心猿意馬地和朋友隔空對話。 腦海裡揮之不去的是:那把竹躺椅咋就空了呢?去年莊老師不是還手把手教我們採摘桂花、一層層鋪糖做桂醬、用桂花和麵、做糕餅的嗎?難道這一切定格了?凝固了?還是消失無影了呢?

今年金桂未香君已去, 深邃、凝重、渾厚的琴聲還在遠遠地飄來。 我的朋友紫菱,

沒了親密愛人, 往後的歲月……

我不敢想下去, 只有一首老歌——大約是劉半農唱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從幽深的時光隧道不期而至地飄來……

夜闌人靜, 關掉手機, 熄了燈, 希望能為自己營造一個好一點的睡眠環境, 安上過濾網, 使心智別被打擾。

不想, 小睡不久, 遙遠的古琴聲, 忽而小溪涓涓, 繼而大江東去, 最後在野渡旁戛然而止。

我急忙開燈坐起, 用三觀搜尋, 其實什麼都沒有……

複又躺下, 半夢半醒。 無數關於紫菱的小舢板, 呼啦啦居然拼成了一艘大船, 航行在無邊的心海裡。 舢板的鏈條輕輕地晃動, 搖出一個個鮮活的影像……

紫菱屬成都女性, 身材勻稱, 不高不矮, 皮膚白皙, 嬌小玲瓏。 圓圓的臉, 鼻樑瘦挺, 一雙會說話的眼睛,

配一對小酒窩, 靈秀、溫雅。 笑起來甜甜的, 聲音悅耳。 她穿著不前衛, 不落伍, 詩書氣十足。 在她身上洋溢著平和潤澤的力量, 不怒自威, 使所有的強勢為之退卻。

有兩件事情使我記憶猶新。 一次是初三, 我被同學誣陷作弊, 向來剛正不阿的我和老師同學鬧到幾乎玩命。 紫菱知道了, 把當時不願站出來正義執言的人通通說服、找來作證, 將一場颱風化作和風、絲絲小雨。

第二件事是高二。 兩個男生同時追我, 遭到其他女生們的妒忌。 她們在學校攔著, 羞辱我、打我, 我也毫不示弱的地跟她們扭打。 當紫菱知道了, 帶領學生幹部假裝是無意間撞上的, 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 同時還暗暗叫人報告了校領導, 讓同學們知道了胡鬧的後果……

超姊妹的信任使我後來知道,

她五歲就死了父親, 母親很有姿色, 嫁給高幹。 可那個家庭不容她, 她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 因此飽讀詩書, 並受到智勇雙全的薰陶。

大學以後, 我們各在一座城市。 她學得是圖書館專業, 我則調配到人類學。 暑假寒假依舊見面, 然而各自忙戀愛、忙實習、忙旅遊……我比她好動,不太安分,因此聚少離多。

當我從南方工作兩年回來,見她比從前漂亮,但卻有些憔悴、消瘦,我感歎,女大十八變,我的閨蜜一下子躍升天鵝群了。長談一夜,知道她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失戀:男生家境好,出國發展,愛上了一位豪門洋妞,五年的愛情便敗給了冷酷的現實。

她當時幾乎頂不住這樣的打擊,別人讓她讀了席慕容的一些詩、張曉峰的散文,讀了一些簡單、質樸卻擲地有聲的現代作家談人生的一些文章,她這才哆哆嗦嗦、顫顫巍巍地出了情感獨木橋,吞咽下傷懷寂寥,劃著獨木舟繞開愛恨的險灘,重返繁花似錦的煙火人間。

七年後的一天,她跟同事們一同游瓦屋山,深夜獨自在觀中秉燭夜遊。月光如水,清冷地輝耀著翠竹蒼松、待眠的花兒……紫菱獨自領略著庭戶無聲的意境,一無掛礙地享受著夜空與觀內的安寧。

忽的一陣古琴聲悠悠飄來,撞擊著的她的心門。這琴聲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來自天際,又依稀咫尺,認真找去,卻難分經緯。那嫋嫋,仿佛比遠處更遠,離近處更近,曲調超脫凡塵,又像是訴說凡塵……

啊!彈者是誰呢?她循聲找去,怕迷路,走了一陣便回到原地,聽了許久,許久……

直到音律結束,她才回到住處。見大家都睡了,唯有她抱著一腔柔情、好奇、愉悅及說不清道不明的憧憬,把想像植入潛意識,午夜夢回地讓琴聲縈繞,期待有一天與有緣的琴師疲憊相依在這所最好的自然公園,彈者、聽者能子期伯牙相遇。

瓦屋山海拔較高、山深林密,流水奇石、道骨仙風的庵觀比比皆是。大家玩了三天,每晚皆住在此觀。

夜夜紫菱都靜聽到琴聲,即使山裡下雨,她也佇立傘下。真所謂耳聞之為悅,目透過光影,恍惚看到正襟危坐,一雙弄琴的老手,一個撫琴的人。

第四天一早,大夥預備下山。她不無遺憾地想:也許緣淺,這次見不到撫琴人了。

滑竿隊伍來了,同事們紛紛挑壯實的漢子抬自己,只有一對青頭無須的少年沒人選。紫菱看他倆那樣小,問:“你們多大了?咋不讀書呢?你們抬得動人嗎?”

二人聲音稚嫩,搶著說:“放心吧姐姐,我倆是表兄弟,我們已經抬過一年多了,力氣有的是!”

“你們還小吧?”紫菱又問,“咋不讀書呢?”

那大一點的說:“我十七了,他快十六。書嘛?讀了一年多初中。他爹死娘嫁人,我嘛……爹病娘跑了,我們就跟著鄉親們來掙這個錢。他媽帶走了妹妹,我還得養爹和弟弟……”

紫菱不忍坐上去讓他倆抬,更不忍看著兄弟倆期待失望的眼神。略一猶豫,就把買的幾本書、十來斤山果、竹筍放上去,揚揚手說:“走吧,我不坐,和你們一道體驗一下用腳丈量山路的感覺!”

兩兄弟閃動著漂亮歡快的大眼睛,小跑著追上前面的隊伍。紫菱想:“多俊的孩子啊!過些年也就彎腰駝背了……”

兩兄弟問:“姐姐,你們那都是又寬又平的柏油路嗎?”

紫菱點點頭,又溫和地看著他們,問:“你們到山外去過嗎?”

“下過山,到附近的鄉鎮走過親戚。” 小一點的說。

就在只能容一個人通過崖石的夾縫間,三人都停了下來。只見一個小道童拿著一卷琴弦晃晃悠悠地過來。

大一點的問:“喂!你這是啥玩意兒?”

道童道:“給我師父買的琴弦。”

紫菱上前一看,問:“這是古琴弦吧?”

兩兄弟也放下滑竿,用手摸了摸。

“這麼粗!我只見過二胡弦!”小表弟說。

“你們師父在哪彈古琴?”表哥問。

“在道觀啊!”

紫菱問:“是太清宮嗎?”

小道童“嗯”了一聲。

“你們師父叫什麼?”紫菱又問。

“清虛上人。”道童說。

“他教弟子彈琴嗎?”紫菱問。

“不教,好像我沒見過。不過他學問可好著呢!”道童說完,朝紫菱看兩眼,大步走了。

紫菱安頓好兩兄弟,快步追上道童,一路聊些閒話。

道童告訴她:“我們師父很特別,每週他和另外兩個師叔還去村小上語文課。我們師父還很愛周濟窮人,教他們用草藥治病……”

回到道觀,道童把弦放入靜室,跟紫菱一同到了大殿。香客不少,只見一位鬚髮斑白的道人正跟遊客們講些道法什麼的。

道童上前行禮,說:“師父,琴弦放到靜室裡了。”

師父合掌笑笑,紫菱趁勢上前行禮,說:“道長古琴彈得好生了得。”

“你、你咋知道的?”道人驚訝地問。

“我這幾夜住在你們太清宮,常在深夜聆聽。”

“哦!我說這琴弦咋就莫名斷了,原來是有佳人竊聽,哈哈!”說笑間眼光炯炯地看了看紫菱,問道:“施主好像心事很重?”

“是啊!但得道長一解!”話音未落,他就被一幫弟子和俗家裹挾而去。

紫菱未作逗留,迅速返回兩兄弟處。他倆已吃好喝好,紫菱又給他們加了些錢,三人快活地趕路。

山路曲折陡峭,流水潺潺,蟬鳴鳥叫,泉水叮咚,卻只聞其聲,不知它們隱身何處。闊葉林、針葉林隨海拔起伏,長滿陰坡、陽坡,大尾巴的松鼠在樹枝上做操,猴子在枝叢間捉迷藏。雲忽在山腰、忽在頭頂,仿佛觸手可及。光線隨雲霧變幻,紫霧、綠霧、黃霧、白霧與光影相映成趣。她想:要是有一雙莫内的眼睛該多好啊!只覺到處都是絕美的風景畫,耳目心腦都被俘虜了,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二十多年前的圖書館是忙碌的,借閱量很大。

紫菱因為從小喜歡讀書,甚至在爺爺的教導下讀了許多線裝書,包括《茶經》、《古代樂器》等書都有所涉獵,以至在俗世的喧囂慌亂、不知東方之既白的當下有一份這個年齡罕有的定力。照著自己的活法與同事、朋友、親人保持著刺蝟般的距離,但對苦心養大她的爺爺奶奶充滿了感恩。他們既是她的親人,也是她的良師益友。凡是史書、哲學有弄不懂的問題,爺爺會請來老朋友們為她講解,用知識夯實了她的精神基石。

五年前,爺爺奶奶身體出問題。他倆膝下沒有兒女,贍養照料的任務全被紫菱一肩挑。無論從傳統或現代的觀點,紫菱都履職到位。五年內,她幾乎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下班後全程陪伴二老,用周到貼心詮釋了現代孝道,直到兩年前二老相繼去世。

隔房親戚以為她勢單力薄、孤立無助,還想來爭奪財產,想通過律師篡改遺囑……這些經歷使她對親情傷透了心。不為財產,只為伸張正義、戰勝邪惡。儘管官司不複雜,但也耗損了她不少的精力,同時也展示了她剛毅的一面。

紫菱回到單位,總有些神情恍惚。尤其是夜深人靜,心裡、夢裡總飄渺著悠悠的琴聲。午夜夢回,會猛然地驚醒坐起。室內除青燈黃卷、熟悉的擺設,什麼都沒有。有幾次,她從鑽入簾縫的月影裡好像看見有一把古琴擱桌案,旁邊立著一位面目模糊的老人。她想:這也許就是交響樂裡的假再現呢,還是三生三世的緣呢?

於是,紫菱決定向領導要求休年假,親往瓦屋山拜師學藝,豐富人生。

二十三年前的仲秋,紫菱望著掛滿堅果、開滿野花、黃綠混雜的枝葉,走在雲遮霧繞的山間,聽著風兒為季節謳歌。她隱沒在眾多的施主群,等候著命運從斷崖後反彈的解惑。

天快黑了,所有善男信女求官、求財、求貴、求子、求平安、求升學的,都依依不捨地散去。青須道長周旋了一天,道童奉上新茶,他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鑠、目光如電。合掌瞅瞅紫菱,示意道童給紫菱也倒一杯茶,再拿上一碟水果,和藹地問:“姑娘,我要是沒有記錯,你半個月以前來過,想要學琴的,是不是?”

“道長真乃好記性!儘管日理萬機,還能記得我,看來我們應該師徒有緣吧!”紫菱邊說邊用濕紙巾擦了手,纖手破星辰,把剝好的供果先奉與道長。道長略微猶豫,便大方地接過來吃了。

“你一天到晚為人排憂解惑,這些人未必都是好人,如此付出,值麼?”紫菱問。

“既然選擇了擺渡,有人想過河,好歹也要為人家搖槳,對吧?不能看著別人掉水裡。”道長手撚鬍鬚說。

“那我也是泅渡者,我已在險灘險峽間掙扎許久,你為啥不肯渡我?人家魯濱遜漂流記困在荒島,還有一個星期五,可我什麼都沒有……”說罷,桃花粉淚濕了紙巾、衣襟。

道長說:“我一看便知施主小小年紀已有曾經滄海,傷痛無數。但只要你能穿過心裡第一保護層,聽從內心直覺的信念,壓下貪嗔癡,埋葬往日的仇怨,生活會靜水流深,滿期繽紛的。”說完拂塵一撣,起身就走。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投稿郵箱:125926681@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然而各自忙戀愛、忙實習、忙旅遊……我比她好動,不太安分,因此聚少離多。

當我從南方工作兩年回來,見她比從前漂亮,但卻有些憔悴、消瘦,我感歎,女大十八變,我的閨蜜一下子躍升天鵝群了。長談一夜,知道她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失戀:男生家境好,出國發展,愛上了一位豪門洋妞,五年的愛情便敗給了冷酷的現實。

她當時幾乎頂不住這樣的打擊,別人讓她讀了席慕容的一些詩、張曉峰的散文,讀了一些簡單、質樸卻擲地有聲的現代作家談人生的一些文章,她這才哆哆嗦嗦、顫顫巍巍地出了情感獨木橋,吞咽下傷懷寂寥,劃著獨木舟繞開愛恨的險灘,重返繁花似錦的煙火人間。

七年後的一天,她跟同事們一同游瓦屋山,深夜獨自在觀中秉燭夜遊。月光如水,清冷地輝耀著翠竹蒼松、待眠的花兒……紫菱獨自領略著庭戶無聲的意境,一無掛礙地享受著夜空與觀內的安寧。

忽的一陣古琴聲悠悠飄來,撞擊著的她的心門。這琴聲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來自天際,又依稀咫尺,認真找去,卻難分經緯。那嫋嫋,仿佛比遠處更遠,離近處更近,曲調超脫凡塵,又像是訴說凡塵……

啊!彈者是誰呢?她循聲找去,怕迷路,走了一陣便回到原地,聽了許久,許久……

直到音律結束,她才回到住處。見大家都睡了,唯有她抱著一腔柔情、好奇、愉悅及說不清道不明的憧憬,把想像植入潛意識,午夜夢回地讓琴聲縈繞,期待有一天與有緣的琴師疲憊相依在這所最好的自然公園,彈者、聽者能子期伯牙相遇。

瓦屋山海拔較高、山深林密,流水奇石、道骨仙風的庵觀比比皆是。大家玩了三天,每晚皆住在此觀。

夜夜紫菱都靜聽到琴聲,即使山裡下雨,她也佇立傘下。真所謂耳聞之為悅,目透過光影,恍惚看到正襟危坐,一雙弄琴的老手,一個撫琴的人。

第四天一早,大夥預備下山。她不無遺憾地想:也許緣淺,這次見不到撫琴人了。

滑竿隊伍來了,同事們紛紛挑壯實的漢子抬自己,只有一對青頭無須的少年沒人選。紫菱看他倆那樣小,問:“你們多大了?咋不讀書呢?你們抬得動人嗎?”

二人聲音稚嫩,搶著說:“放心吧姐姐,我倆是表兄弟,我們已經抬過一年多了,力氣有的是!”

“你們還小吧?”紫菱又問,“咋不讀書呢?”

那大一點的說:“我十七了,他快十六。書嘛?讀了一年多初中。他爹死娘嫁人,我嘛……爹病娘跑了,我們就跟著鄉親們來掙這個錢。他媽帶走了妹妹,我還得養爹和弟弟……”

紫菱不忍坐上去讓他倆抬,更不忍看著兄弟倆期待失望的眼神。略一猶豫,就把買的幾本書、十來斤山果、竹筍放上去,揚揚手說:“走吧,我不坐,和你們一道體驗一下用腳丈量山路的感覺!”

兩兄弟閃動著漂亮歡快的大眼睛,小跑著追上前面的隊伍。紫菱想:“多俊的孩子啊!過些年也就彎腰駝背了……”

兩兄弟問:“姐姐,你們那都是又寬又平的柏油路嗎?”

紫菱點點頭,又溫和地看著他們,問:“你們到山外去過嗎?”

“下過山,到附近的鄉鎮走過親戚。” 小一點的說。

就在只能容一個人通過崖石的夾縫間,三人都停了下來。只見一個小道童拿著一卷琴弦晃晃悠悠地過來。

大一點的問:“喂!你這是啥玩意兒?”

道童道:“給我師父買的琴弦。”

紫菱上前一看,問:“這是古琴弦吧?”

兩兄弟也放下滑竿,用手摸了摸。

“這麼粗!我只見過二胡弦!”小表弟說。

“你們師父在哪彈古琴?”表哥問。

“在道觀啊!”

紫菱問:“是太清宮嗎?”

小道童“嗯”了一聲。

“你們師父叫什麼?”紫菱又問。

“清虛上人。”道童說。

“他教弟子彈琴嗎?”紫菱問。

“不教,好像我沒見過。不過他學問可好著呢!”道童說完,朝紫菱看兩眼,大步走了。

紫菱安頓好兩兄弟,快步追上道童,一路聊些閒話。

道童告訴她:“我們師父很特別,每週他和另外兩個師叔還去村小上語文課。我們師父還很愛周濟窮人,教他們用草藥治病……”

回到道觀,道童把弦放入靜室,跟紫菱一同到了大殿。香客不少,只見一位鬚髮斑白的道人正跟遊客們講些道法什麼的。

道童上前行禮,說:“師父,琴弦放到靜室裡了。”

師父合掌笑笑,紫菱趁勢上前行禮,說:“道長古琴彈得好生了得。”

“你、你咋知道的?”道人驚訝地問。

“我這幾夜住在你們太清宮,常在深夜聆聽。”

“哦!我說這琴弦咋就莫名斷了,原來是有佳人竊聽,哈哈!”說笑間眼光炯炯地看了看紫菱,問道:“施主好像心事很重?”

“是啊!但得道長一解!”話音未落,他就被一幫弟子和俗家裹挾而去。

紫菱未作逗留,迅速返回兩兄弟處。他倆已吃好喝好,紫菱又給他們加了些錢,三人快活地趕路。

山路曲折陡峭,流水潺潺,蟬鳴鳥叫,泉水叮咚,卻只聞其聲,不知它們隱身何處。闊葉林、針葉林隨海拔起伏,長滿陰坡、陽坡,大尾巴的松鼠在樹枝上做操,猴子在枝叢間捉迷藏。雲忽在山腰、忽在頭頂,仿佛觸手可及。光線隨雲霧變幻,紫霧、綠霧、黃霧、白霧與光影相映成趣。她想:要是有一雙莫内的眼睛該多好啊!只覺到處都是絕美的風景畫,耳目心腦都被俘虜了,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二十多年前的圖書館是忙碌的,借閱量很大。

紫菱因為從小喜歡讀書,甚至在爺爺的教導下讀了許多線裝書,包括《茶經》、《古代樂器》等書都有所涉獵,以至在俗世的喧囂慌亂、不知東方之既白的當下有一份這個年齡罕有的定力。照著自己的活法與同事、朋友、親人保持著刺蝟般的距離,但對苦心養大她的爺爺奶奶充滿了感恩。他們既是她的親人,也是她的良師益友。凡是史書、哲學有弄不懂的問題,爺爺會請來老朋友們為她講解,用知識夯實了她的精神基石。

五年前,爺爺奶奶身體出問題。他倆膝下沒有兒女,贍養照料的任務全被紫菱一肩挑。無論從傳統或現代的觀點,紫菱都履職到位。五年內,她幾乎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下班後全程陪伴二老,用周到貼心詮釋了現代孝道,直到兩年前二老相繼去世。

隔房親戚以為她勢單力薄、孤立無助,還想來爭奪財產,想通過律師篡改遺囑……這些經歷使她對親情傷透了心。不為財產,只為伸張正義、戰勝邪惡。儘管官司不複雜,但也耗損了她不少的精力,同時也展示了她剛毅的一面。

紫菱回到單位,總有些神情恍惚。尤其是夜深人靜,心裡、夢裡總飄渺著悠悠的琴聲。午夜夢回,會猛然地驚醒坐起。室內除青燈黃卷、熟悉的擺設,什麼都沒有。有幾次,她從鑽入簾縫的月影裡好像看見有一把古琴擱桌案,旁邊立著一位面目模糊的老人。她想:這也許就是交響樂裡的假再現呢,還是三生三世的緣呢?

於是,紫菱決定向領導要求休年假,親往瓦屋山拜師學藝,豐富人生。

二十三年前的仲秋,紫菱望著掛滿堅果、開滿野花、黃綠混雜的枝葉,走在雲遮霧繞的山間,聽著風兒為季節謳歌。她隱沒在眾多的施主群,等候著命運從斷崖後反彈的解惑。

天快黑了,所有善男信女求官、求財、求貴、求子、求平安、求升學的,都依依不捨地散去。青須道長周旋了一天,道童奉上新茶,他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鑠、目光如電。合掌瞅瞅紫菱,示意道童給紫菱也倒一杯茶,再拿上一碟水果,和藹地問:“姑娘,我要是沒有記錯,你半個月以前來過,想要學琴的,是不是?”

“道長真乃好記性!儘管日理萬機,還能記得我,看來我們應該師徒有緣吧!”紫菱邊說邊用濕紙巾擦了手,纖手破星辰,把剝好的供果先奉與道長。道長略微猶豫,便大方地接過來吃了。

“你一天到晚為人排憂解惑,這些人未必都是好人,如此付出,值麼?”紫菱問。

“既然選擇了擺渡,有人想過河,好歹也要為人家搖槳,對吧?不能看著別人掉水裡。”道長手撚鬍鬚說。

“那我也是泅渡者,我已在險灘險峽間掙扎許久,你為啥不肯渡我?人家魯濱遜漂流記困在荒島,還有一個星期五,可我什麼都沒有……”說罷,桃花粉淚濕了紙巾、衣襟。

道長說:“我一看便知施主小小年紀已有曾經滄海,傷痛無數。但只要你能穿過心裡第一保護層,聽從內心直覺的信念,壓下貪嗔癡,埋葬往日的仇怨,生活會靜水流深,滿期繽紛的。”說完拂塵一撣,起身就走。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投稿郵箱:125926681@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