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民間的神仙體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多朋友喜歡問我, 給我列個中國神仙體系的單子唄。

然而我通常回答:很難, 很難。 因為這個問題極其複雜。

當我們討論神仙鬼怪世界體系時, 首先應該明確, 我們討論的是一個“歷時性”概念。 就好像問“中國有哪些民族”一樣, 這在漢代、唐代和今天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 當我看到網上流傳著如下圖這種高大上的“最全神仙體系”的時候, 一般都會冒冷汗。 然而等遇到有人拿著這種“神仙體系”當五千年不變的常識懟我的時候, 冷汗就瞬間結冰了。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而且, 就算是特定時代的“神仙體系”,

也不是所有人群都共同接受的。 譬如, 漢族、藏族、瑤族各自崇拜的神就不一樣。 不同宗教的神系, 互相也不認。

那麼, 是不是討論漢族文化地區的神仙體系就可以了呢?也不好說, 因為還有許許多多的地域差別。 比如東北供奉狐黃白柳灰五大仙, 玉皇大帝竟然排在這些大仙下面, 甚至我還見過叫“胡大腳丫”“胡二麻子”的, 估計和劉能、謝大腳是一個路數的。

南方另是一套畫風, 福建供奉各種各樣的猴精“大聖”, 這些地方神仙不能出省, 出了省就沒人搭理了。

此外, 文學作品創造的神系, 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體量。 幾乎每一本書都有一套世界觀, 於是就帶來一套神仙體系。 典型的比如“鴻鈞老祖”, 這是《封神演義》為我們貢獻的,

別的地方根本沒有。 上圖中的“混鯤祖師”, 也不知來自哪部玄幻小說, 被很多人當作正宗神仙了。

文學作品神系雖然只停留在紙上, 如果火了, 卻有極大的影響力。 比如十二金仙, 本來是《封神演義》搞出來的體系, 居然被成都青羊宮搞去供在三清的下麵了。 這就是文學作品反過來影響了宗教。

青羊宮慈航真人, “慈航真人變成觀音菩薩”是《封神演義》原創

甘肅高臺縣有座高臺寺, 現在還有遺址。 第一進大殿是天王殿, 這倒沒什麼, 所有的寺廟都是這樣。 搞笑的是據當地老人回憶, 四大天王中間, 供的不是彌勒佛, 而是黃天化!然而我想這是有道理的, 因為黃天化在《封神演義》裡是四大天王的剋星, 是治得住四大天王的, 由他帶著幹活, 比彌勒佛好使多了。

文學作品因為是編出來的, 有時候腦洞很大, 比如《歷代神仙通鑒》, 最高神是玄玄上人, 然後是五老, 四大士是四象, 下麵的神譜竟然是按卦象排的:

所以, 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 真要研究神仙體系, 只能從諸集合中取一個最大公約數才有意義。 但是, 如圖可以看出, 這個交集是極小極小的。

而且, 圈雖然是四個, 這四個圈只是代表圈很多而已, 詳細算起來, 還要算上各路民間宗教:羅教、一貫道、黃天道、大乘教……創造的神系, 比如無生老母、混元老祖, 還要算上各種職業朝拜的祖師爺、保護神如三皇、九皇、魯班……還要算上陰陽家、星命家天天談論的神煞, 如青龍、白虎、吊客、喪門、河魁……

這樣, 範圍基本就鎖定在中原(相對於邊疆)、世俗(相對於宗教的、文學的)、漢文化圈(相對于兄弟民族), 以及有一定的接受度。 這四個條件一個不能少。 超過這個範圍,那就要另立專題討論了。

如果要把這些集合中所有元素列出,將是一個無比龐大的數字!比如下麵的《佛名經》中朝拜的各路佛祖,就有許許多多。

又比如道教的各路小神小仙:

上清靈寶大法

又比如一部民間寶卷《妙法蓮華尊經》裡(注意和《妙法蓮華經》是兩回事!),居然出現了各種真人:

如果有一個算一個,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體量,遠遠超出了你的想像,我們所能討論的,只是它極小極小的一部分交集而已,如果從嚴把握,不過一二百個。從寬的話,也不超過500個(這一點上,《封神演義》365位正神的編制,可謂拿捏得恰到好處,然而就已經有吃空餉的了)。

所以,你好奇的“中國神仙體系”,它的核心部分,可能用另外一個詞代替比較合適:“民間俗神”。

然而遺憾的是,恰恰是俗神最沒有嚴整的體系,它們是逐漸、自發形成的,沒有誰刻意地設計它。就像我家附近的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嘉事堂大藥房、浩沙健身、順豐自提點,以及我從沒進去過的亮著粉色燈的“成功者樂園”,出於什麼統一的設計呢?無非是招商招租,自由選擇。頂多就是工商部門把招牌統一一下而已。

如果說它們真有什麼體系,那就是“應需而生”。

因為俗神之外的神仙,也就是說,在世俗生活之外的神仙,他也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他。

很多人之所以對神仙體系有執念,是因為他們總覺得有一個樹狀的、美觀的框架,可以把所有的神仙一個蘿蔔一個坑地放進去,而且要按法力排名。所以經常會出現為什麼玉皇大帝法力不高還能當上天庭領導的問題。

然而並沒有。

但是,如果反過來,如果我們觀察老百姓都有什麼需求,就會發現,神仙體系完全建立在世俗的各種需求之上。

下面這張神表,是明清以來逐漸定型的,總的來說,這些神分別主管著四個方面:最高秩序、內心力量、自然力量、社會力量。

一、最高神:玉皇大帝。

在民間,最高神只能有一個,是總秩序的代表,對應地上的皇帝,這就是玉帝。玉帝在宋代之後,已經步入俗神的行列(福井康順《道教》第一冊),所以民間到處供奉。(紫微大帝、勾陳大帝、後土是什麼鬼?不認識!)

二、俗化的宗教神:

1、佛教神:釋迦牟尼、觀音、彌勒……

2、道教神:太上老君(靈寶天尊是什麼鬼?不認識!)、西王母、八仙、茅君、四大天師……

元始天尊、燃燈等借助《封神演義》和玄幻小說的賦能,成功地部分世俗化。

三、自然神:

1、外太空:二十八宿、十一曜、真武(即玄武)、鬥姆……

2、大氣層:風雲雷電……

3、地表: 五嶽、四海龍王、山神城隍土地(其中城隍土地還兼有冥神和民事神的作用)……

4、虛擬神:青龍星、白虎星、喪門星、吊客星等神煞。

四、冥神:地藏王菩薩、十殿閻王、牛頭馬面,黑白無常……

五、始祖神:伏羲、女媧、神農……

六、保護神:四大天王、四大元帥、哪吒、二郎神、關公、部分人氣高的雷將、方弼方相、 門神、鍾馗……

這部分來源複雜,來自佛教、道教、歷史人物、民間傳說、文學作品的都有。但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武力高,能打架,能驅鬼、降妖,在神仙體系中充當保安作用。

七、民事神:

1、婚姻生育神:月老、碧霞元君、三霄、張仙……

2、生活神:灶神、火神、瘟神、蝗神、牛神、馬神、藥王、紫姑、福祿壽三星……(多數是從泛靈論的事物之神延續而來,其中火、瘟、牛馬蝗蟲等也可歸入自然神方面)

3、財神:趙公明、比干……當然也有關公。

4、行業神:倉頡、魯班、白眉……

這樣的小神很多很多,就像黃燜雞米飯、沙縣小吃一樣,遍佈民間每個細小的需求中。

不過,仔細觀察這些神(同時也就是這些需求),就會發現,人們拜什麼神,就說明有這方面的要求;沒有什麼神,就說明某方面的需求不明顯。

比如說,對於婦女,只有像織女這樣專門的乞巧神,以及紫姑這樣的心理安慰神,卻沒有專門的維納斯那樣的美神。像高唐神女、洛神等具有美神潛質的神靈,都只存在於中古之前的故事中。

這只說明一點:明清以來,婦女不需要美麗!或者說,男人不需要她們美麗。

又比如,對於男人,只有像文昌帝君這樣的功名之神,祿神這樣的官爵之神,卻沒有專門的智慧之神。唯一一個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薩,還是從印度來的,而且,並沒有充分俗化。

這也說明一點:相對于智慧而言,男人們更喜歡功名利祿。

當然,也有非主流的小神,比如“兔兒神”,這是專門管同性戀的神,名叫胡天保,生前暗戀某位風流倜儻的年輕禦史,被禦史抓起來打死。死後一靈不散,成了同性戀之神。

一部神典,就是一部民生工作報告。

超過這個範圍,那就要另立專題討論了。

如果要把這些集合中所有元素列出,將是一個無比龐大的數字!比如下麵的《佛名經》中朝拜的各路佛祖,就有許許多多。

又比如道教的各路小神小仙:

上清靈寶大法

又比如一部民間寶卷《妙法蓮華尊經》裡(注意和《妙法蓮華經》是兩回事!),居然出現了各種真人:

如果有一個算一個,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體量,遠遠超出了你的想像,我們所能討論的,只是它極小極小的一部分交集而已,如果從嚴把握,不過一二百個。從寬的話,也不超過500個(這一點上,《封神演義》365位正神的編制,可謂拿捏得恰到好處,然而就已經有吃空餉的了)。

所以,你好奇的“中國神仙體系”,它的核心部分,可能用另外一個詞代替比較合適:“民間俗神”。

然而遺憾的是,恰恰是俗神最沒有嚴整的體系,它們是逐漸、自發形成的,沒有誰刻意地設計它。就像我家附近的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嘉事堂大藥房、浩沙健身、順豐自提點,以及我從沒進去過的亮著粉色燈的“成功者樂園”,出於什麼統一的設計呢?無非是招商招租,自由選擇。頂多就是工商部門把招牌統一一下而已。

如果說它們真有什麼體系,那就是“應需而生”。

因為俗神之外的神仙,也就是說,在世俗生活之外的神仙,他也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他。

很多人之所以對神仙體系有執念,是因為他們總覺得有一個樹狀的、美觀的框架,可以把所有的神仙一個蘿蔔一個坑地放進去,而且要按法力排名。所以經常會出現為什麼玉皇大帝法力不高還能當上天庭領導的問題。

然而並沒有。

但是,如果反過來,如果我們觀察老百姓都有什麼需求,就會發現,神仙體系完全建立在世俗的各種需求之上。

下面這張神表,是明清以來逐漸定型的,總的來說,這些神分別主管著四個方面:最高秩序、內心力量、自然力量、社會力量。

一、最高神:玉皇大帝。

在民間,最高神只能有一個,是總秩序的代表,對應地上的皇帝,這就是玉帝。玉帝在宋代之後,已經步入俗神的行列(福井康順《道教》第一冊),所以民間到處供奉。(紫微大帝、勾陳大帝、後土是什麼鬼?不認識!)

二、俗化的宗教神:

1、佛教神:釋迦牟尼、觀音、彌勒……

2、道教神:太上老君(靈寶天尊是什麼鬼?不認識!)、西王母、八仙、茅君、四大天師……

元始天尊、燃燈等借助《封神演義》和玄幻小說的賦能,成功地部分世俗化。

三、自然神:

1、外太空:二十八宿、十一曜、真武(即玄武)、鬥姆……

2、大氣層:風雲雷電……

3、地表: 五嶽、四海龍王、山神城隍土地(其中城隍土地還兼有冥神和民事神的作用)……

4、虛擬神:青龍星、白虎星、喪門星、吊客星等神煞。

四、冥神:地藏王菩薩、十殿閻王、牛頭馬面,黑白無常……

五、始祖神:伏羲、女媧、神農……

六、保護神:四大天王、四大元帥、哪吒、二郎神、關公、部分人氣高的雷將、方弼方相、 門神、鍾馗……

這部分來源複雜,來自佛教、道教、歷史人物、民間傳說、文學作品的都有。但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武力高,能打架,能驅鬼、降妖,在神仙體系中充當保安作用。

七、民事神:

1、婚姻生育神:月老、碧霞元君、三霄、張仙……

2、生活神:灶神、火神、瘟神、蝗神、牛神、馬神、藥王、紫姑、福祿壽三星……(多數是從泛靈論的事物之神延續而來,其中火、瘟、牛馬蝗蟲等也可歸入自然神方面)

3、財神:趙公明、比干……當然也有關公。

4、行業神:倉頡、魯班、白眉……

這樣的小神很多很多,就像黃燜雞米飯、沙縣小吃一樣,遍佈民間每個細小的需求中。

不過,仔細觀察這些神(同時也就是這些需求),就會發現,人們拜什麼神,就說明有這方面的要求;沒有什麼神,就說明某方面的需求不明顯。

比如說,對於婦女,只有像織女這樣專門的乞巧神,以及紫姑這樣的心理安慰神,卻沒有專門的維納斯那樣的美神。像高唐神女、洛神等具有美神潛質的神靈,都只存在於中古之前的故事中。

這只說明一點:明清以來,婦女不需要美麗!或者說,男人不需要她們美麗。

又比如,對於男人,只有像文昌帝君這樣的功名之神,祿神這樣的官爵之神,卻沒有專門的智慧之神。唯一一個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薩,還是從印度來的,而且,並沒有充分俗化。

這也說明一點:相對于智慧而言,男人們更喜歡功名利祿。

當然,也有非主流的小神,比如“兔兒神”,這是專門管同性戀的神,名叫胡天保,生前暗戀某位風流倜儻的年輕禦史,被禦史抓起來打死。死後一靈不散,成了同性戀之神。

一部神典,就是一部民生工作報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