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17盤點:從咕咚再發新品,聊一聊智慧硬體新趨勢

只要給一個物件裝上晶片, 無需做任何改進就能變成“智慧硬體”吸引風投的時代一去不返。

當智能手錶、智能手環、智能水杯的神話已經破滅的時候, 回顧2017年的智慧硬體市場, 似乎稍顯冷清, 不少科技圈人士都表示要為之唱一首“涼涼”。

從某種意義上講, 傳統概念上的競爭者確實沒有多少機會了。 如何賦予智慧硬體新的應用場景和技術解決方案, 是企業必須要面臨的問題。

其次, 物聯網對智慧終端機的需求明顯增長, 預計將在2018出現井噴, 或許將給智慧硬體打一針強心劑。

前不久在互聯網體育頭部品牌咕咚與1MORE、騰訊的新品發佈會上,

相較於具體產品, 有一個細節功能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就是咕咚的智慧引擎CSE。

為什麼說智慧引擎是特殊的存在?這恐怕還要從2018年智慧硬體領域的一些新趨勢說起。

【趨勢一:從數位到場景, 智慧硬體的垂直進化】

此前大家對智慧硬體最常見的質疑就是, 資料是有了, 但是缺乏有效利用。

這樣做有兩個問題:一是造成了大量的資料浪費, 並未解決用戶的真實需求和痛點, 比如智慧手環;二是為了技術而技術, 給使用者帶來了更多的資訊焦慮和操作壓力, 無法形成持續的行為引導。

比如 早期的“蘋果表”, 也就是Apple Watch, 以及其他大大小小品牌智慧手錶, 都有著同樣的窘境, 那就是除了資訊展示和體征資料化以外, 不僅體驗上與手機相比沒有明顯的提升, 而且還帶來額外的操作負擔, 往往新鮮過後就束之高閣。

再舉個例子, 2015年Google Glass問世大家都盛讚其黑科技, 眼神與虛擬螢幕的交互看起來似乎有無限想像空間, 但事實上 “什麼都能幹”也代表著“不知道用來幹什麼”,

除了《破產姐妹》中蘇珊用穀歌眼鏡看片兒顯得非常自然以外, 其他諸如在公共場合給眼鏡發指令的行為都過於中二且容易產生隱私糾紛。

這裡面暗含了一個巨大的問題, 那就是智慧硬體的市場邊界,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具有入口價值的應用場景。 我的觀點是, 創新要堅持重度垂直, 創造使用感強烈的強場景!不信?今年無論蘋果還是穀歌, 發佈的新品都聚焦於更垂直的應用場景, 比如Apple Watch 3在宣傳點上就將運動和健康跟蹤作為殺手級功能;Google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更是定位於企業服務, 只向製造、醫療等企業夥伴提供。

咕咚CEO申波的觀點也類似, 在這次新品發佈會上明確提出, 智慧硬體在AI時代的崛起, 一定要追求場景。

因此可以看到,

咕咚不僅在裝備、耳機等領域打造了智慧產品矩陣, 而且在軟體上打造了咕咚智慧引擎, 作為即時的虛擬運動私人教練, 為使用者提供自動化服務。

整體來看, 咕咚的所有軟硬體產品、技術、內容都圍繞著運動這一場景協同釋放, 這種“形散而神不散”的戰術、垂直細分領域的絕對優勢, 將是一個有效的破局之道。

在求新求奇與如履薄冰並存的智慧硬體市場, 場景專注或許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 並將改寫智慧硬體的未來。

【趨勢二:不懂人工智慧的智慧硬體不是好產品】

如果說上一輪智慧硬體熱潮最大的不當, 就是把用戶期望值抬的過高, 往往引發實際體驗時的吐槽:這也叫智慧設備?智能在哪裡?有什麼卵用?隨著人工智慧的到來,

或許智慧硬體在資料採擷和應用上終於要再上一個臺階了。

首先, 除了展示資料和資訊, 這一屆智慧設備終於可以通過人工智慧來實現更多的“騷操作”。 比如咕咚與騰訊叮噹語音助手的深度合作, 就為使用者與硬體的交互提供了更多可能。 不僅可以直接用語音控制運動節奏,而且能夠在運動過程中通過語音指令實現撥打電話、播放音樂、查詢資料等功能。這意味著智慧硬體能夠更好地與運動場景融為一體。

另外,人工智慧的算力提升,也讓智慧硬體在資料傳輸、儲存之外,逐漸具備了計算和決策的真實能力。咕咚智慧引擎CSE就可以通過內置課程庫和硬體資料的雙重比對,來為用戶進行運動糾偏、建議,讓每次運動都有效、科學。

比起單純告知用戶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載入了咕咚智慧引擎的硬體產品,無疑從資料獲取器向生活方式引導者進化,這背後的想像空間是巨大的。

咕咚為我們展示了人工智慧在運動硬體中產品化的可行性,目測智慧硬體的創業門檻會在2018年大幅提升。未來,技術將是智慧硬體的主戰場,沒有核心競爭力的玩家就別來送人頭了。

【預測三:千萬不要一個人戰鬥!】

“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人工智慧時代,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可以說自己能夠覆蓋全領域,即便龐大如穀歌、BAT,也在大力發展合作夥伴生態,來提升自己的資料池和技術外延。因為今天被你忽視的技術/細節,明天就可能成為壓倒巨頭的“二向箔”。

為了訓練出一個智慧系統,需要有海量的資料支援。

即便只專注於運動領域,“咕咚智慧引擎”的體系已經龐大到令人咋舌了。

為了讓CSE更智慧,咕咚在終端上以產品矩陣的形式搭建了多維度的資料感測器網路,未來還將與協力廠商運動品牌合作,將嵌入式晶片帶入更大的產業生態中。

在交互上,騰訊叮噹語音助手為咕咚提供了一個基礎架構,使其能夠將內容與人機交互連接在一起,基於語音辨識、自然語意理解等技術,打造無縫、流暢的人機交流體驗。

當然,更多的使用者資訊還將來源於龐大的社交網路,咕咚作為擁有億級用戶的運動社交平臺,在用戶行為挖掘上也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未來的新商業文明一定是做生態。尤其是在曲折中進步的智慧硬體廠商,決不能單打獨鬥。

咕咚的態度就極為開放,不僅與1MORE一起做精品智慧耳機,未來還將持續開放平臺體量,和產業鏈上下游的更多夥伴充分合作,將智慧引擎的原力延伸到更多產品層面。

未來,競爭的定義恐怕會越來越模糊。生態體內的緊密合作,多種智慧硬體的無縫交互,製造、技術、資料、服務等跨領域協作。

行業調整期帶來的進步是,這兩年有更多的從業者能夠摒棄互聯網思維的浮躁,認真思考,踏踏實實做有用的產品。咕咚的創新就讓我看到了面對用戶的誠意。

時代不會辜負每一個認真對待它的人,大浪淘沙始見金,2018年,或許是智慧硬體再次騰飛的最佳時機,值得我們一個樂觀的祝福。

不僅可以直接用語音控制運動節奏,而且能夠在運動過程中通過語音指令實現撥打電話、播放音樂、查詢資料等功能。這意味著智慧硬體能夠更好地與運動場景融為一體。

另外,人工智慧的算力提升,也讓智慧硬體在資料傳輸、儲存之外,逐漸具備了計算和決策的真實能力。咕咚智慧引擎CSE就可以通過內置課程庫和硬體資料的雙重比對,來為用戶進行運動糾偏、建議,讓每次運動都有效、科學。

比起單純告知用戶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載入了咕咚智慧引擎的硬體產品,無疑從資料獲取器向生活方式引導者進化,這背後的想像空間是巨大的。

咕咚為我們展示了人工智慧在運動硬體中產品化的可行性,目測智慧硬體的創業門檻會在2018年大幅提升。未來,技術將是智慧硬體的主戰場,沒有核心競爭力的玩家就別來送人頭了。

【預測三:千萬不要一個人戰鬥!】

“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人工智慧時代,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可以說自己能夠覆蓋全領域,即便龐大如穀歌、BAT,也在大力發展合作夥伴生態,來提升自己的資料池和技術外延。因為今天被你忽視的技術/細節,明天就可能成為壓倒巨頭的“二向箔”。

為了訓練出一個智慧系統,需要有海量的資料支援。

即便只專注於運動領域,“咕咚智慧引擎”的體系已經龐大到令人咋舌了。

為了讓CSE更智慧,咕咚在終端上以產品矩陣的形式搭建了多維度的資料感測器網路,未來還將與協力廠商運動品牌合作,將嵌入式晶片帶入更大的產業生態中。

在交互上,騰訊叮噹語音助手為咕咚提供了一個基礎架構,使其能夠將內容與人機交互連接在一起,基於語音辨識、自然語意理解等技術,打造無縫、流暢的人機交流體驗。

當然,更多的使用者資訊還將來源於龐大的社交網路,咕咚作為擁有億級用戶的運動社交平臺,在用戶行為挖掘上也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未來的新商業文明一定是做生態。尤其是在曲折中進步的智慧硬體廠商,決不能單打獨鬥。

咕咚的態度就極為開放,不僅與1MORE一起做精品智慧耳機,未來還將持續開放平臺體量,和產業鏈上下游的更多夥伴充分合作,將智慧引擎的原力延伸到更多產品層面。

未來,競爭的定義恐怕會越來越模糊。生態體內的緊密合作,多種智慧硬體的無縫交互,製造、技術、資料、服務等跨領域協作。

行業調整期帶來的進步是,這兩年有更多的從業者能夠摒棄互聯網思維的浮躁,認真思考,踏踏實實做有用的產品。咕咚的創新就讓我看到了面對用戶的誠意。

時代不會辜負每一個認真對待它的人,大浪淘沙始見金,2018年,或許是智慧硬體再次騰飛的最佳時機,值得我們一個樂觀的祝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