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我國首次發佈綠色發展指數 環境治理指數山東排前5位

26日,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和中央組織部聯合發佈《2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首次公佈了2016年度各省份綠色發展指數和公眾滿意程度。

綠色發展指數和公眾滿意程度不僅展示了當年各省份綠色發展情況,還將納入五年一次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考核結果將成為各省份黨政領導綜合考核評價、幹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

專家認為,這對於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引導各地區各部門樹立正確發展觀和政績觀意義重大。

從2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來看,綠色發展指數排名前5位元的地區分別為北京、福建、浙江、上海、重慶。

公眾滿意程度排名前5位元的地區分別為西藏、貴州、海南、福建、重慶。

從構成綠色發展指數的6項分類指數結果來看,資源利用指數排名前5位元的地區分別為福建、江蘇、吉林、湖北、浙江;環境治理指數排名前5位元的地區分別為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山東;環境品質指數排名前5位元的地區分別為海南、西藏、福建、廣西、雲南;生態保護指數排名前5位元的地區分別為重慶、雲南、四川、西藏、福建;增長品質指數排名前5位元的地區分別為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天津;綠色生活指數排名前5位元的地區分別為北京、上海、江蘇、山西、浙江。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官方公佈一國各地區的綠色發展指數,這在中國是首次,在全世界各國也是領先的。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曉西說,這一指數是實現中國綠色發展戰略的有力措施,為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重點任務,提供了寶貴的依據。

綠色發展指數採用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環境品質、生態保護、增長品質、綠色生活6個方面的55項評價指標計算生成,全面客觀地反映各地區綠色發展成果。

綠色發展指數,不僅是督促和引導各地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指示器”,更是推動未來高品質發展的“風向標”。 “要摒棄‘唯GDP論英雄’的發展觀、政績觀。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說,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 對於需要改進和提高的領域深入總結、分析研究,提出有針對性地解決措施並加以落實,從而補齊綠色發展短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