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党的十九大代表鄧迎香53場宣講組合的“光輝答卷”

福泉、貴定、惠水、長順、息烽、安順、鳳崗、興仁、山東臨沂、江蘇宿遷、福建晉江……從10月27日回到家鄉麻懷村開展第一次宣講至今, 從縣內到州內, 從州內到省內, 從省內到省外, 60天, 行程萬餘公里, 黨的十九大代表、羅甸縣沫陽鎮麻懷村黨支部書記鄧迎香的足跡遍佈祖國大江南北, 她所做的義務宣講被許多地方黨委政府重視, 有些地方對她的宣講全程錄製, 還將視頻燒錄成光碟給部門、鄉鎮、學校、社區播放, 受眾達數萬人!

“12月27日, 還要到桐梓去宣講。 ”宣傳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參加貴州代表團的重要講話精神, 十九大勝利召開後的2個多月裡, 鄧迎香通過53場義務宣講踐行一個共產黨員身上肩負的使命, 向黨交出了一份光輝答卷。

總書記的話兒記心上

“我向總書記介紹了麻懷村的情況, 特別是離大射電僅有7公里的距離, 希望將來總書記到大射電時來麻懷村看看。

總書記回答說‘我會去的’。 ”每次宣講鄧迎香都會用習近平總書記參加貴州代表團討論時與自己的親切交流的內容作為開場白, 她想將總書記對基層群眾的關心和牽掛傳遞給所有人。

13年前, 麻懷村不通公路, 出村需要翻山越嶺。

鄧迎香克服一切困難, 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 她舍小家顧大家, 不等不靠不要, 帶領全村村民憑藉雙手用了13年的時間開山鑿石, 鑿出了一條216米長的隧道, 她被譽為“當代女愚公”, 還先後被評為全國扶貧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 獲得2013年消除貧困感動獎, 2014年她收穫了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年度全國扶貧先進個人等榮譽, 2016年她收穫“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等榮譽, 2017年她入選了“中國好人榜”, 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 並被評為“貴州省年份英雄”。

“吃水不忘挖井人, 要懂得感恩, 我是一個小學一年級都沒有讀滿的學生, 能夠走到今天, 感謝黨對我的培養, 如果沒有党的培養和各級領導的關心, 我今天仍然就是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

”談到過去的榮譽, 鄧迎香坦言。

但這話在宣講的過程中一度被許多地方黨政領導質疑。 “這個自稱一年級都沒有讀滿的村支書, 學歷是不是‘造假’?”面對直機關和不同鄉鎮以及村支兩委的負責人等三百多人, 絲毫沒有壓力, 長達兩個小時, 沒喝一口水, 條理清晰, 通俗易懂, 還能做到了全程脫稿。 顯然這已經遠遠超出一個小學一年級學生給予大家的期待。

“我鄧迎香的所有成長都源於黨組織的幫助。 ”鄧迎香的解釋說, 作為村支書, 自己要管一個村;作為妻子和母親, 自己要管好一個家;作為一個被人稱為“女愚公”、最美基層幹部的“名人”, 要在知識文化方面常常提高多多進步。

“麻懷村的發展需要我當好這個榜樣, 我會盡力服從鎮裡、縣裡的安排, 繼續爭光添彩。 我心裡明白, 這份榮譽不只屬於我個人, 而是關乎整個麻懷村、沫陽鎮、羅甸縣榮辱的大事。 在享有這份榮譽的同時, 我更得肩負起這份責任。 ”鄧迎香說, 為了促進她個人提升, 沫陽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駐村掛幫的“第一書記”一起給她制定的學習計畫,甚至給她買字帖,定期監督她學習文化知識,到現在她已經可以認識3000多個字,其真實文化水準已經遠超“小學”學歷。

十九大精神宣講在路上

“十九大報告68頁紙,3萬多字,裡面提出了確保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民描畫了美好的藍圖……”十九大精神內涵深廣,講什麼?怎麼講?鄧迎香有自己的主意。

“我從村裡來,就多和大家講講‘鄉村振興戰略’。”每開展一次宣講,鄧迎香都會告訴台下的聽眾,要發自內心地感恩黨中央的好、感恩習近平總書記的好。要把這種關愛和囑託化成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精神動力。大家要繼續發揚當年打隧道的精神,不要一個人在溫床上睡懶覺,組織抱團壯大村集體經濟,爭取在2020年實現同步小康。

11月18日,鄧迎香為鳳岡全縣副科級以上幹部和港澳臺僑胞(屬)代表宣講党的十九大精神。鳳岡縣把她的宣講全程錄影,製作50餘個光碟,發到村和社區,要在村委再次組織村幹和村民學習。

在宣講中,鄧迎香結合自身經歷及工作實踐,用非常樸實、感人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每一個受眾傳遞了十九大精神。作為一名基層女幹部,她舍小家、顧大家、顧全大局,不怕困難、敢於擔當,帶領全村人民走上了致富路,成為了脫貧攻堅的一隻“領頭雁”。

鄧迎香告訴記者,十九大召開期間她和其他代表共同接受國內外媒體的採訪,向國內外媒體展現了貴州新形象,傳遞了貴州好聲音。這位來自大山深處的村支書被更多人記住了,從北京返程後的一段時間裡,她常常接待許多從省外打來的電話,內容出奇地一致:都想邀請她去作宣講。

“從那麼遠方發來邀請,我雖然感覺有些意外,但最後還上答應了。”鄧迎香說,目前她已經被邀請到山東臨沂、江蘇宿遷、福建晉江三地進行宣講,三個地方的受眾都對這位來自貴州基層的村支書的豎起了大拇指。

在宣講的路上,除了那一份組織富裕使命感和榮譽感,鄧迎香心裡還藏著對於家人的歉疚之心。

她告訴記者,10月12日,她母親生病被送到醫院後就直接到貴陽和代表團匯合。26日回來,各種事情耽擱一兩點才結束,又來不及去看望;27日上午在村裡給鄉親們宣講完,下午到醫院匆匆交流幾句後又離開了。

“眼睛都望‘大’了。”鄧迎香有多辛苦,丈夫李德隆心裡很清楚,但每一次鄧迎香回到家裡時他還是忍不住抱怨。鄧迎香說,能夠走到今天,全靠家裡有一個支持自己的丈夫。以前,自己不懂文化,丈夫就當自己的“秘書”,走到哪跟到哪寫到哪;由於丈夫聽力不好,自己就給丈夫當耳朵。

如今,自己成了家裡的過客,丈夫每次看到她要離開,就會輕輕地說:“又要走了。”

麻懷振興正當其時

“習總書記提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再延長30年。”11月20日,中央和國家機關選派第一書記示範培訓班(第一期)在福建晉江開班。此次培訓由中組部和國務院扶貧辦共同組辦。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鄧迎香被邀請給中央和國家機關選派到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等7個省區的第一書記,以及北京、天津、福建等3個省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組織部、扶貧辦有關同志進行宣講培訓。

同一個時間點,在麻懷村黨員活動中心,在羅甸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頒發大會上,全村154戶用戶手捧紅燦燦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項改革措施,促使“麻懷村振興計畫”走出了關鍵的一步。

“一碗水只夠一個人喝,一桶水只夠一家人喝,只有一口井才夠一個村喝……”十九大前鄧迎香經常說,自己要把麻懷村的全體黨員、幹部和群眾凝聚起來合力打一口“夠全村人吃”的井,她這樣說,也這樣實踐。十九大後鄧迎香的信心更足了,幹勁更大了,視野更廣了,要將把周邊4個村的群眾也“團攏”來,採取聯合黨組織的方式把基層組織做大,繼續借助“三變改革”吸引更多人入股迎香公司,把村集體經濟做強,重塑美麗富饒和諧幸福的“大麻懷”。

“麻懷村能興旺起來,我的宣講才更有說服力。”匆匆地走在宣講路上,鄧迎香依然牽掛麻懷村的發展,而這個時期的麻懷村在駐村第一書記王淩、村主任鄧鵬、村副主任袁端勝等黨員幹部的帶領下,已經完成了“三變”改革,並組建了迎香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沫陽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駐村掛幫的“第一書記”一起給她制定的學習計畫,甚至給她買字帖,定期監督她學習文化知識,到現在她已經可以認識3000多個字,其真實文化水準已經遠超“小學”學歷。

十九大精神宣講在路上

“十九大報告68頁紙,3萬多字,裡面提出了確保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民描畫了美好的藍圖……”十九大精神內涵深廣,講什麼?怎麼講?鄧迎香有自己的主意。

“我從村裡來,就多和大家講講‘鄉村振興戰略’。”每開展一次宣講,鄧迎香都會告訴台下的聽眾,要發自內心地感恩黨中央的好、感恩習近平總書記的好。要把這種關愛和囑託化成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精神動力。大家要繼續發揚當年打隧道的精神,不要一個人在溫床上睡懶覺,組織抱團壯大村集體經濟,爭取在2020年實現同步小康。

11月18日,鄧迎香為鳳岡全縣副科級以上幹部和港澳臺僑胞(屬)代表宣講党的十九大精神。鳳岡縣把她的宣講全程錄影,製作50餘個光碟,發到村和社區,要在村委再次組織村幹和村民學習。

在宣講中,鄧迎香結合自身經歷及工作實踐,用非常樸實、感人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每一個受眾傳遞了十九大精神。作為一名基層女幹部,她舍小家、顧大家、顧全大局,不怕困難、敢於擔當,帶領全村人民走上了致富路,成為了脫貧攻堅的一隻“領頭雁”。

鄧迎香告訴記者,十九大召開期間她和其他代表共同接受國內外媒體的採訪,向國內外媒體展現了貴州新形象,傳遞了貴州好聲音。這位來自大山深處的村支書被更多人記住了,從北京返程後的一段時間裡,她常常接待許多從省外打來的電話,內容出奇地一致:都想邀請她去作宣講。

“從那麼遠方發來邀請,我雖然感覺有些意外,但最後還上答應了。”鄧迎香說,目前她已經被邀請到山東臨沂、江蘇宿遷、福建晉江三地進行宣講,三個地方的受眾都對這位來自貴州基層的村支書的豎起了大拇指。

在宣講的路上,除了那一份組織富裕使命感和榮譽感,鄧迎香心裡還藏著對於家人的歉疚之心。

她告訴記者,10月12日,她母親生病被送到醫院後就直接到貴陽和代表團匯合。26日回來,各種事情耽擱一兩點才結束,又來不及去看望;27日上午在村裡給鄉親們宣講完,下午到醫院匆匆交流幾句後又離開了。

“眼睛都望‘大’了。”鄧迎香有多辛苦,丈夫李德隆心裡很清楚,但每一次鄧迎香回到家裡時他還是忍不住抱怨。鄧迎香說,能夠走到今天,全靠家裡有一個支持自己的丈夫。以前,自己不懂文化,丈夫就當自己的“秘書”,走到哪跟到哪寫到哪;由於丈夫聽力不好,自己就給丈夫當耳朵。

如今,自己成了家裡的過客,丈夫每次看到她要離開,就會輕輕地說:“又要走了。”

麻懷振興正當其時

“習總書記提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再延長30年。”11月20日,中央和國家機關選派第一書記示範培訓班(第一期)在福建晉江開班。此次培訓由中組部和國務院扶貧辦共同組辦。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鄧迎香被邀請給中央和國家機關選派到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等7個省區的第一書記,以及北京、天津、福建等3個省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組織部、扶貧辦有關同志進行宣講培訓。

同一個時間點,在麻懷村黨員活動中心,在羅甸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頒發大會上,全村154戶用戶手捧紅燦燦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項改革措施,促使“麻懷村振興計畫”走出了關鍵的一步。

“一碗水只夠一個人喝,一桶水只夠一家人喝,只有一口井才夠一個村喝……”十九大前鄧迎香經常說,自己要把麻懷村的全體黨員、幹部和群眾凝聚起來合力打一口“夠全村人吃”的井,她這樣說,也這樣實踐。十九大後鄧迎香的信心更足了,幹勁更大了,視野更廣了,要將把周邊4個村的群眾也“團攏”來,採取聯合黨組織的方式把基層組織做大,繼續借助“三變改革”吸引更多人入股迎香公司,把村集體經濟做強,重塑美麗富饒和諧幸福的“大麻懷”。

“麻懷村能興旺起來,我的宣講才更有說服力。”匆匆地走在宣講路上,鄧迎香依然牽掛麻懷村的發展,而這個時期的麻懷村在駐村第一書記王淩、村主任鄧鵬、村副主任袁端勝等黨員幹部的帶領下,已經完成了“三變”改革,並組建了迎香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