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你不知道的“鍋爐兵”,向他們致敬!

在軍營, 有很多種崗位。 一個崗位有一個崗位的職責與使命。 有的崗位看起來光鮮, 而有的崗位卻顯得那麼不起眼。 在第80集團軍某旅, 就有這麼一個很不起眼的崗位, 有這麼一群不起眼的兵。 他們說, 革命戰士一塊磚, 哪裡需要哪裡搬。 無論在哪個崗位, 幹的工作都是為強軍興軍做貢獻。 他們有一個很接地氣的名字, 他們就是——

燒鍋爐的兵

在山東半島的中部, 一座小城的某個山腳下有一座軍營——第80集團軍某旅。

由於該旅營區分散且距離市區較遠, 冬季供熱無法實現與市區熱力網並軌集中供熱, 只能通過各營區的鍋爐房進行自主供熱。

由此產生了一個新的集體, 鍋爐兵。

每臨冬季, 我們都會看到這樣一些身影在營區活躍:巡管道的路上有他們走過的腳印;挖管道溝的地方有他們流下的汗水;維修暖氣管道現場有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 就是該旅機關軍需營房科從基層連隊抽調到機關保障燒鍋爐的兵。

他們平日裡所幹的工作, 也都是些平凡的小事。 平凡的事多了, 也就變得不平凡了。 開汽車是平凡的, 但雷鋒牢記“我是革命的一顆螺絲釘”, 用奉獻的行動贏得了幾代人的讚譽;燒煤炭是平凡的, 但張思德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用年輕的生命譜寫了忠誠使命的生動樂章。 或許在別的戰友眼中鍋爐兵不用參加訓練, 整天待在鍋房那一畝三分地內, 除了睡覺就是燒鍋爐, 到點了就提著飯盒去炊事班打飯, 那生活別提多愜意了。

鍋爐工的生活很愜意嗎?他們平日裡都幹些什麼?是否真的如別的戰友所說鍋爐兵很舒服呢?帶著疑問, 筆者決定赴距離宿舍不遠的鍋爐房一探究竟。 還未走進鍋爐房, 就已經聽見機器在操作間內隆隆作響。 兩扇銀色的大門虛掩著, 我推門走了進去。 左邊是一個小房子, 房間的門關著。 院子的正中間是一條用磚頭堆砌的小路, 小路通向鍋爐的操作間。 右邊堆滿了供熱用的煤,

佔據了半邊庭院。 在煤堆的西北側, 一個戴著口罩的鍋爐兵正在往小推車內鏟煤, 瘦小的身軀與碩大煤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筆者向其說明了來意, 這個兵對我的來訪表現的很熱情, 並幫我叫來了鍋爐班班長。

一番交談, 我得知這個鍋爐班長叫張振,

剛剛進入第八年。 今年是第二次當鍋爐班班長, 到軍需營房科工作之前是一名有線兵班長。 張振說, 鍋爐班一共有七個人, 剛剛推煤的是藍志實;正在燒爐子的是孔瀚文;還有幾名同志分別是牛帥龍,舒宙,韋德江、田鑫。 當筆者問到他們的人時, 張振用手指了指那個關著門的小房子。 昨天晚上有兩名同志值班, 正在屋內補覺, 還有兩名在收拾內務衛生。 張振說, 鍋爐工實行的是12小時輪流值班制度, 白天除了補覺和擔任值班任務的同志外, 其他的幾名同志都要到各營連進行檢查暖氣管道。 若是室內的管道出現問題還比較好修理, 要是室外的地下管道出現了問題就不那麼容易查找了。 前兩天有個單位反映室內的暖氣不熱, 我們過去查了半天也沒有查到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只能順著管道一直捋下去,最後終於在一個地下管道處發現了管道漏水。張振說,通常巡邏一圈下來需要花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若是發現了問題就不好說了。到了晚上鍋爐需要2個小時燒一次,必須要有專人負責值班。這一晚上值班人員不僅不能休息,而且還要完成:檢查鍋爐壓力錶、溫度錶及水箱水位各項指標運行是否正常等工作,只有到了次日的清晨換班的時候,才能夠交班休息。

說話間,我隨著這個班長走到了操作間。操作間雖然不大,但被鍋爐兵收拾的很利索。鍋爐佔據了大半間屋子,周圍放置了2個醒目的警示標誌牌:注意安全、當心觸電,用來時刻提醒鍋爐工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鍋爐前,一個戴著口罩的鍋爐兵正在往爐內添煤, 打開爐門的瞬間,空氣瞬間變得灼熱起來,爐內的火燒的很旺,不時發出劈裡啪啦的爆裂聲,火把鍋爐工的小臉烤的通紅。鍋爐的左邊是鍋爐工值班室,值班室的牆上懸掛了許多管理規定:鍋爐房安全管理規定、司爐人員崗位職責、鍋爐操作注意事項、鍋爐操作注意事項等職責規定。一側的辦公桌上放置著各類的登記本。張振指著這些登記本告訴筆者,登記本是用來登記鍋爐一天消耗能源的。一天用煤量大約是一噸左右,用電量約為230多度。鍋爐後側的牆角處有一個不大排氣扇,冬日的暖陽透過排氣扇小孔照入,映出一道光柱,光柱中間漂浮著灰塵。這樣的環境待上一會兒就會灰頭土臉,長期在裡面工作可想而知。這時候筆者注意到,鍋爐兵孔瀚文的口罩上、手套上、衣服上都已經蒙上了厚厚的一層爐灰。

當筆者問道,官兵室內的暖氣片熱不熱?張振沒有直接回答筆者的提問。而是將我帶到了他們宿舍,並拿出室內溫度計給我看。溫度計上分為七個格子,分別代表著七種溫度:防凍傷、寒冷、冷、舒適溫度、熱、炎熱,而此刻溫度計的指標正停留在舒適溫度的格子內。我仔細的打量著這間宿舍的環境,相較於連隊的宿舍,這間宿舍顯得有些簡陋,住人的雙人床是最老式的那種架子床,由於配發時間早,很多床上的漆都已經磨掉了,床架上有明顯發黃的鏽跡。環境的簡陋,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的內務標準。他們每個人的內務標準都很高:被子看上去雖不是明顯的“豆腐塊”,但是每床被子都有明顯捏過的痕跡,就連微微發黑的白床單也都被抹的很平,可見他們真的很用心。筆者環顧一周發現,唯一一個可以娛樂的設備是一台海信牌電視機。張振說,電視機是寇里協調的,用來收看新聞聯播和休息時間放鬆娛樂。當筆者問道,你們休息時間還有哪些娛樂活動時。張振擺擺手說,我們就是在休息時間打打夠級(一種6人用4副撲克進行的一種高智慧、強競爭性、特別強調戰鬥隊配合的非常有趣的撲克娛樂活動),娛樂活動談不上。之後他又說了一句,能夠湊齊一桌打打牌的機會很少,我們這裡很忙,說不定什麼時間就會有任務。忙的時候,放下碗筷就要出去幹活,人手忙不開的時候,剛剛下班的同志也要一起去幹活。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藍志實和韋德江剛下夜班躺下,我接到水管爆管的通知帶著他們就去了,到了那裡又是挖管道又是換管道,修理好管道已經是中午了,但是兩名同志沒有叫苦叫累,這點讓我很感動。

“做一個好戰士……”手機鈴音響起,張振接了個電話。只聽見張振在這頭一個是一個是的應承著。掛了電話後,他告訴筆者打電話是軍需營房科張松義助理,張助理說修理二連暖氣又不通了,現在帶人去修修。帶上必要的維修工具後,張振帶著舒宙和牛帥龍就開始往修理二連走。去修理二連的路程不長,張振不時跟身邊的戰叮囑著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到了修理二連,張振一邊用手摸摸氣管道,一邊用錘子敲了敲,在確定故障點後,示意舒宙切割管道。一時間火花屋內四濺,由於暖氣閥門關閉不嚴隨之而來的還有刺骨的冰水,很快房間地面上灌滿了水,噴湧而出的冰水弄濕了他們的衣服和鞋子。在冬天,即使我們穿的很暖和在室外待上一會兒就會有種凍透了的感覺,而張振和他的戰友們就這樣穿著被水打濕的衣服忙碌了近一個小時,才將堵塞的管道修好。那場面著實令筆者感動!暖氣管道漸漸有了溫度,而張振和他戰友們的身上早已經濕透,面部也看不出一點血色。看著修好的暖氣管道,再看看身邊的戰友,三個鍋爐兵臉上都綻放了笑容。

回去途中,我問他們冷嗎?他們說不冷!不冷是假的,任何一個人穿著濕漉漉的衣服都會感覺不舒服,更況是在冬天穿著濕衣服還穿了那麼長時間。我們的工作就是整天與管道打交道。只要戰友們回到室內感覺很暖和,即使我們衣服濕了心裡也是暖暖的。張振告訴筆者,燒爐子看似很輕鬆,實則一點也不輕鬆,除了要能夠掌握燒爐子的方法外,還要有吃苦精神。燒鍋爐是個髒活、累活,現在的戰友大多家庭條件比較好,在家期間大多沒有吃苦的經歷。到了這裡,晚上熬夜加班,白天巡修管道是常態。雖然很苦很累,但是作為鍋爐兵服務保障好全旅官兵就是我們的職責。說這些話的時候,他的目光堅定有神,透露著光芒。

後記

鍋爐兵,一個普普通通的崗位,一群普通的士兵。他們或許不惹人關注,或許不像勤務兵那樣被領導所熟知。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在背後默默的奉獻,我們才能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度過一個又一個漫長寒夜。

致敬,燒鍋爐的兵

燒鍋爐的兵,這個普通的崗位的人都是基層營連臨時抽調組建而成,而他們並沒有因為自己是臨時組建單位而放鬆對自己的管理。他們年齡不大,但他們的吃苦精神令筆者心生欽佩。在採訪過程中,由於他們工作要戴手套,我沒有看清楚他們的手,只看到他們手套黑乎乎的。休息期間,一個鍋爐兵脫下了手套,凍裂的傷口處尚未結痂,本應該是一雙稚嫩的小手,卻變得很粗糙,若不是看軍銜,很難想像這會是一個十幾歲孩子的手。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哪有什麼無憂無慮,只不過是有人已經為你做好了一切。再過幾個月,這些鍋爐兵就會離開鍋爐工的崗位,回歸自己的戰位。無論他們回到哪個崗位,我們都不應該忘記,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有這樣一群兵,為了我們的溫暖在默默的付出。

作者:孫成、田旺

我們過去查了半天也沒有查到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只能順著管道一直捋下去,最後終於在一個地下管道處發現了管道漏水。張振說,通常巡邏一圈下來需要花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若是發現了問題就不好說了。到了晚上鍋爐需要2個小時燒一次,必須要有專人負責值班。這一晚上值班人員不僅不能休息,而且還要完成:檢查鍋爐壓力錶、溫度錶及水箱水位各項指標運行是否正常等工作,只有到了次日的清晨換班的時候,才能夠交班休息。

說話間,我隨著這個班長走到了操作間。操作間雖然不大,但被鍋爐兵收拾的很利索。鍋爐佔據了大半間屋子,周圍放置了2個醒目的警示標誌牌:注意安全、當心觸電,用來時刻提醒鍋爐工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鍋爐前,一個戴著口罩的鍋爐兵正在往爐內添煤, 打開爐門的瞬間,空氣瞬間變得灼熱起來,爐內的火燒的很旺,不時發出劈裡啪啦的爆裂聲,火把鍋爐工的小臉烤的通紅。鍋爐的左邊是鍋爐工值班室,值班室的牆上懸掛了許多管理規定:鍋爐房安全管理規定、司爐人員崗位職責、鍋爐操作注意事項、鍋爐操作注意事項等職責規定。一側的辦公桌上放置著各類的登記本。張振指著這些登記本告訴筆者,登記本是用來登記鍋爐一天消耗能源的。一天用煤量大約是一噸左右,用電量約為230多度。鍋爐後側的牆角處有一個不大排氣扇,冬日的暖陽透過排氣扇小孔照入,映出一道光柱,光柱中間漂浮著灰塵。這樣的環境待上一會兒就會灰頭土臉,長期在裡面工作可想而知。這時候筆者注意到,鍋爐兵孔瀚文的口罩上、手套上、衣服上都已經蒙上了厚厚的一層爐灰。

當筆者問道,官兵室內的暖氣片熱不熱?張振沒有直接回答筆者的提問。而是將我帶到了他們宿舍,並拿出室內溫度計給我看。溫度計上分為七個格子,分別代表著七種溫度:防凍傷、寒冷、冷、舒適溫度、熱、炎熱,而此刻溫度計的指標正停留在舒適溫度的格子內。我仔細的打量著這間宿舍的環境,相較於連隊的宿舍,這間宿舍顯得有些簡陋,住人的雙人床是最老式的那種架子床,由於配發時間早,很多床上的漆都已經磨掉了,床架上有明顯發黃的鏽跡。環境的簡陋,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的內務標準。他們每個人的內務標準都很高:被子看上去雖不是明顯的“豆腐塊”,但是每床被子都有明顯捏過的痕跡,就連微微發黑的白床單也都被抹的很平,可見他們真的很用心。筆者環顧一周發現,唯一一個可以娛樂的設備是一台海信牌電視機。張振說,電視機是寇里協調的,用來收看新聞聯播和休息時間放鬆娛樂。當筆者問道,你們休息時間還有哪些娛樂活動時。張振擺擺手說,我們就是在休息時間打打夠級(一種6人用4副撲克進行的一種高智慧、強競爭性、特別強調戰鬥隊配合的非常有趣的撲克娛樂活動),娛樂活動談不上。之後他又說了一句,能夠湊齊一桌打打牌的機會很少,我們這裡很忙,說不定什麼時間就會有任務。忙的時候,放下碗筷就要出去幹活,人手忙不開的時候,剛剛下班的同志也要一起去幹活。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藍志實和韋德江剛下夜班躺下,我接到水管爆管的通知帶著他們就去了,到了那裡又是挖管道又是換管道,修理好管道已經是中午了,但是兩名同志沒有叫苦叫累,這點讓我很感動。

“做一個好戰士……”手機鈴音響起,張振接了個電話。只聽見張振在這頭一個是一個是的應承著。掛了電話後,他告訴筆者打電話是軍需營房科張松義助理,張助理說修理二連暖氣又不通了,現在帶人去修修。帶上必要的維修工具後,張振帶著舒宙和牛帥龍就開始往修理二連走。去修理二連的路程不長,張振不時跟身邊的戰叮囑著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到了修理二連,張振一邊用手摸摸氣管道,一邊用錘子敲了敲,在確定故障點後,示意舒宙切割管道。一時間火花屋內四濺,由於暖氣閥門關閉不嚴隨之而來的還有刺骨的冰水,很快房間地面上灌滿了水,噴湧而出的冰水弄濕了他們的衣服和鞋子。在冬天,即使我們穿的很暖和在室外待上一會兒就會有種凍透了的感覺,而張振和他的戰友們就這樣穿著被水打濕的衣服忙碌了近一個小時,才將堵塞的管道修好。那場面著實令筆者感動!暖氣管道漸漸有了溫度,而張振和他戰友們的身上早已經濕透,面部也看不出一點血色。看著修好的暖氣管道,再看看身邊的戰友,三個鍋爐兵臉上都綻放了笑容。

回去途中,我問他們冷嗎?他們說不冷!不冷是假的,任何一個人穿著濕漉漉的衣服都會感覺不舒服,更況是在冬天穿著濕衣服還穿了那麼長時間。我們的工作就是整天與管道打交道。只要戰友們回到室內感覺很暖和,即使我們衣服濕了心裡也是暖暖的。張振告訴筆者,燒爐子看似很輕鬆,實則一點也不輕鬆,除了要能夠掌握燒爐子的方法外,還要有吃苦精神。燒鍋爐是個髒活、累活,現在的戰友大多家庭條件比較好,在家期間大多沒有吃苦的經歷。到了這裡,晚上熬夜加班,白天巡修管道是常態。雖然很苦很累,但是作為鍋爐兵服務保障好全旅官兵就是我們的職責。說這些話的時候,他的目光堅定有神,透露著光芒。

後記

鍋爐兵,一個普普通通的崗位,一群普通的士兵。他們或許不惹人關注,或許不像勤務兵那樣被領導所熟知。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在背後默默的奉獻,我們才能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度過一個又一個漫長寒夜。

致敬,燒鍋爐的兵

燒鍋爐的兵,這個普通的崗位的人都是基層營連臨時抽調組建而成,而他們並沒有因為自己是臨時組建單位而放鬆對自己的管理。他們年齡不大,但他們的吃苦精神令筆者心生欽佩。在採訪過程中,由於他們工作要戴手套,我沒有看清楚他們的手,只看到他們手套黑乎乎的。休息期間,一個鍋爐兵脫下了手套,凍裂的傷口處尚未結痂,本應該是一雙稚嫩的小手,卻變得很粗糙,若不是看軍銜,很難想像這會是一個十幾歲孩子的手。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哪有什麼無憂無慮,只不過是有人已經為你做好了一切。再過幾個月,這些鍋爐兵就會離開鍋爐工的崗位,回歸自己的戰位。無論他們回到哪個崗位,我們都不應該忘記,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有這樣一群兵,為了我們的溫暖在默默的付出。

作者:孫成、田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