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為什麼這個小孩 會在家長的眼皮底下被撞飛

這個視頻看完著實讓人心疼, 所有和小朋友有關的車禍都讓人心疼, 因為很多時候她/他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受到了傷害, 這與監護人的監護不當有關, 同時也與司機不具備安全意識有關。

“斑馬線讓行”這個話題, 中有這麼幾個要點:

1、在司機的眼裡, 一定要把斑馬線等同于黃燈。

2、斑馬線也是典型的道路變化, 必須做到“四要原則”。

3、“禮讓斑馬線”現在已經不是一個文明駕駛的範疇了, 而是早已列入交通法規。

4、快到斑馬線時, 一定是需要提前減速, 並且邊點刹降速邊掃內後視鏡的, 這樣能關注後車是否同步降速, 而不是到了斑馬線一腳急刹車, 因為這樣很容易引發追尾事故。

夢飛也反復提到過相關的憂慮, 很多城市“禮讓斑馬線”處在一個半執行狀態, 像我所在的南昌市一樣, 有的路段會扣分罰款, 而有的又不會, 所以有的司機能做到而大部分人卻不行。

這種半執行狀態, 很容易帶來“車頭盲區”事故, 反而給斑馬線的行人帶去危害。 每次我在斑馬線讓行的時候, 旁邊車輛鮮有跟著讓行的, 大部分還是會快速沖過。

這種狀況讓人擔憂, 但短期確實也沒有辦法去解決。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 很多行人過斑馬線的方式也非常值得商榷, 汽車讓行之後, 他們還慢悠悠像逛街一樣走過去, 有的甚至還在看手機。

交通法規規定:斑馬線, 機動車必須讓行, 同時行人必須快速通過。

毫無疑問, 一項法規只有所有的參與者都同時遵守, 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斑馬線的問題就談到這裡, 通過這個案例, 夢飛想和你交流的另外一個事情就是:“不湊熱鬧”。

夢飛經過大量的觀察研究, 發現駕駛時湊熱鬧不是好習慣,

今天夢飛想把這個理念拓展一下, 在市內當你遠遠看到一些容易引發事故交通參與者的時候, 也要採取不湊熱鬧的策略。

比如今天的例子, 我在路上行駛, 只要看到這種疏於監管的小孩, 大人沒牽著或者沒抱著, 我就一定會停下來, 不會輕易向前, 因為這種交通參與者屬於典型的“事故源”。

換句話說, 這類的交通參與體很容易引發事故, 比如這種顫顫巍巍的小朋友, 追逐打鬧的小男孩, 騎車互相推搡的中學生, 騎著自行車晃晃悠悠的老人, 還有一種典型就是車流中暴躁的生手(超速、亂竄)。

這些都屬於不穩定因素, 不穩定就意味著危險概率的大幅度增加, 也就意味著他們是“事故源”!

如果你碰到這些人, 在沒有確認他下一步確切走向之前, 你最好的策略就是不動。 比如今天的這個案例, 如果被我碰上, 我一定會等他們過去之後再前進。

變化是引起事故的根源, 當面對變化的時候, 你的最好策略是不變。

而事故源最容易引發“失控變化”,

遇到他們, 你只能以不變應萬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