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柏拉圖式愛情:愛的終極目的是追尋美本身

今天說的這本書, 名字叫做《會飲篇》, 作者柏拉圖。

本書的主題為論愛情, 朋友們讀本書之前, 需要知道這樣一個背景:古希臘盛行“男同”之風,

他們口中的愛情大多指男男之愛。 不過《會飲篇》中的同性戀與現在的有所不同, 主要差別在於年齡, 古希臘講究老少搭配, 他們相愛的邏輯大致是這樣的:年齡大的人生活閱歷豐富, 比較有智慧, 而這正是年輕人所缺少的, 年輕人由於處於青春期, 本身就有招人憐愛的特性, 所以深受大叔們的喜愛。 大叔愛正太的青春, 正太愛大叔的智慧, 聽起來還挺不錯的。 為了避免誤解, 有一點需要指出, 這裡所說的正太, 年齡不能太小, 一般為十二歲以上。

因為整個故事記錄的是一幫人在酒席中的談話, 所以書名叫做《會飲篇》。 有個叫阿伽松的人獲了獎, 他邀請幾個朋友到家裡做客, 酒過三巡, 菜過五味, 大家就開始扯淡了。 有位叫做尼律克西馬庫的提議說:“扯點正經的, 談談愛情怎麼樣?”大家一致同意。

發言人一共有六位, 前三位的發言都沒多大意思, 可能是抛磚引玉的吧, 第一位發言人名叫斐德羅, 他猛吹愛情的力量。 第二位發言人名叫鮑薩尼亞, 他把愛分為兩種:天上的和地下的,

這哥們把對智慧的愛、對品德的愛稱為天上的, 把對肉體的愛、對財富的愛稱為地下的, 他認為愛情本身無所謂美醜, 愛的方式才有美醜, 一位年輕人, 如果因為道德學問的緣故愛戀一位年長的人, 那這就是美事一樁, 但如果他是因為錢財地位才去對年長的人曲意逢迎, 那這就是醜事一件。 在鮑薩尼亞眼中, 完美的愛情應該是這樣的:年輕人因為跟隨了年長的人, 道德學問有所長進, 所以更應該殷勤侍奉, 年長的人因為年輕人的殷勤侍奉, 更應該在各方面幫助年輕人成長。

第三位發言人名叫尼律克西馬庫, 就是那位提議者, 他是位醫生, 所以他從醫生的角度談愛情, 接著鮑薩尼亞兩種愛的觀點, 他認為愛情應以和諧為美,

天上的愛和地上的愛應該相輔相成, 好比享用美酒佳餚而又不至於生病一樣, 找到兩種愛的完美結合處才是愛情的要義所在。 第四位發言的名叫阿裡斯多潘, 關於愛情, 這哥們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人們常說的“另一半”就是源自於這個故事:

從前的人與現在的人不一樣:從前有三種人……在男人和女人之外, 還有一種不男不女亦男亦女的人, 叫陰陽人……從前人的形體是一個圓團, 腰和背都是圓的, 每人有四隻手、四隻腳, 頭和頸也是圓的, 頭上有兩副面孔, 前後方向相反, 耳朵有兩個, 生殖器有一對, 其他器官的數目都依比例加倍……這種人的體力和精力都非常強壯, 因此自高自大, 乃至於圖謀向諸神造反……宙斯把每個人截成兩半,

這樣他們的力量就削弱了……人被截成兩半之後, 這一半想念那一半……凡由陰陽人截開的, 男人就成為女人的追求者, 凡由原始女人截開的, 女人對於男人就沒有多大興趣, 凡由原始男人截開的, 尋的都是男的……如果一個人碰巧遇到他自己的另一半, 他們就會馬上互相愛慕, 互相親昵, 一刻都不肯分離。 他們終生在一起過共同的生活, 可是彼此想從對方得到什麼好處, 卻說不出。 沒有人會相信, 只是由於共用愛情的樂趣, 就可以使他們這樣熱烈地相親相愛, 他們每個人都會想, 這正是他們許久以來所渴望的事, 就是和愛人熔成一片, 使兩個人合成一個人。

阿裡斯多潘最後總結說:我們本來是完整的, 那種對完整的希冀和追求就是我之所謂愛情。

不得不說,這個故事很精妙,它不但給了同性戀一個合理的解釋,還解釋了為什麼身處愛情的男女會有那種難以割捨的感覺,所以直到現在,人們還用“另一半”來代指自己的妻子或老公。

第五位發言的是阿伽松,他是宴會的主人,扯了一堆沒用的,最後得出結論:愛神是最美、最善的神。最後一位發言人是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是那種典型的挑刺型選手,他認為阿伽松的論證很可疑,於是發起了蘇格拉底式問話:

PS:以下對話非原版。

蘇格拉底:所謂愛,是不是對某人或某物的愛,就好比我們說“父親”指的肯定是個某個兒子的父親,說“哥哥”,那他肯定有個弟弟或妹妹一樣。

阿伽松:是的。

蘇格拉底:愛者是不是盼望他所愛的東西?

阿伽松:是的。

蘇格拉底:一個人盼望一樣東西,是不是必定還沒有那樣東西,所以才盼望?或者說假如一個人有了某樣東西,是不是就必定不會再盼望了?

阿伽松:我得想想。

蘇格拉底:假如有人反駁說:“原本健康的,還想要健康,原本富有的,還想要富有,這不就是原本有的還想再有嗎?”我們不應該認為他們真正的意思不是想要現在有,而是將來有嗎?因為原本已經有了的就必定不會盼望再有。

阿伽松:你說的對。

蘇格拉底:在你的頌詞裡,說愛是追求美、追求善的,對嗎?

阿伽松:是的。

蘇格拉底:如果我們已經同意原本已經有了的就必定不會盼望再有,那麼愛肯定是缺少美、缺少善,所以才追求美、追求善,對嗎?

阿伽松:必然如此。

蘇格拉底:那你為什麼說愛是至美至善的呢?一個既缺少美又缺少善的東西可以稱為至美至善嗎?

阿伽松:我只能說,你已經把我繞暈了。

作為整個故事的壓軸人物,蘇格拉底談了他的愛情觀,其實也就是柏拉圖的愛情觀:人都是可朽的,因而想要不朽,但又沒有人能長生不死,所以只能通過留下孩子這種方式來達到不朽的目的。世俗的人通過世俗的愛情,結婚生子,不光是人,動物也有這種本能,世間任何有生命的東西都有為了後代不惜犧牲性命的本能,因為他們的後代,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他們自己。但結婚生子是屬於肉體的不朽,那些道德接近於神明的人,是不會把不朽的願望寄託於結婚生子上的,他們想要的是靈魂的不朽,如果他們遇到一個既美又高尚又優秀的靈魂時,他們會忍不住地親近他,與他交往,他們之間的感情遠超過夫妻之間的感情,而他們培養出來的東西也遠超過夫妻生下來的肉體凡胎,你去看看荷馬、赫西俄德和其他傑出的詩人就知道了,他們留下來的東西被代代相傳。

蘇格拉底接著說,一個人如果從小接受美的教育,首先他會愛好美的形體,然後他會發現某個形體的美與其他形體的美是貫通一氣的,他就不會再執著於個體的美,而是會把他的熱情推廣到一切,如果他發現一個人的靈魂值得稱讚,那麼即使這個人的相貌比較次,他也會對這個人產生愛慕之情,這樣的愛情會使他更進一步達到知識的美,直到最後認識到美本身。如果一個人能達到認識到美本身的境界,那才是人生真正值得活的階段。

“柏拉圖式愛情”這個詞也是源自本書《會飲篇》:兩個人在一起不是為了肉體的歡愉,而是互相仰慕對方的學識品德,你是我的另一半,我也是你的另一半,你和我通過美(靈魂之美)相互吸引,最終一起認識到美本身,而這愛情,無關乎性別、財富、地位。

那種對完整的希冀和追求就是我之所謂愛情。

不得不說,這個故事很精妙,它不但給了同性戀一個合理的解釋,還解釋了為什麼身處愛情的男女會有那種難以割捨的感覺,所以直到現在,人們還用“另一半”來代指自己的妻子或老公。

第五位發言的是阿伽松,他是宴會的主人,扯了一堆沒用的,最後得出結論:愛神是最美、最善的神。最後一位發言人是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是那種典型的挑刺型選手,他認為阿伽松的論證很可疑,於是發起了蘇格拉底式問話:

PS:以下對話非原版。

蘇格拉底:所謂愛,是不是對某人或某物的愛,就好比我們說“父親”指的肯定是個某個兒子的父親,說“哥哥”,那他肯定有個弟弟或妹妹一樣。

阿伽松:是的。

蘇格拉底:愛者是不是盼望他所愛的東西?

阿伽松:是的。

蘇格拉底:一個人盼望一樣東西,是不是必定還沒有那樣東西,所以才盼望?或者說假如一個人有了某樣東西,是不是就必定不會再盼望了?

阿伽松:我得想想。

蘇格拉底:假如有人反駁說:“原本健康的,還想要健康,原本富有的,還想要富有,這不就是原本有的還想再有嗎?”我們不應該認為他們真正的意思不是想要現在有,而是將來有嗎?因為原本已經有了的就必定不會盼望再有。

阿伽松:你說的對。

蘇格拉底:在你的頌詞裡,說愛是追求美、追求善的,對嗎?

阿伽松:是的。

蘇格拉底:如果我們已經同意原本已經有了的就必定不會盼望再有,那麼愛肯定是缺少美、缺少善,所以才追求美、追求善,對嗎?

阿伽松:必然如此。

蘇格拉底:那你為什麼說愛是至美至善的呢?一個既缺少美又缺少善的東西可以稱為至美至善嗎?

阿伽松:我只能說,你已經把我繞暈了。

作為整個故事的壓軸人物,蘇格拉底談了他的愛情觀,其實也就是柏拉圖的愛情觀:人都是可朽的,因而想要不朽,但又沒有人能長生不死,所以只能通過留下孩子這種方式來達到不朽的目的。世俗的人通過世俗的愛情,結婚生子,不光是人,動物也有這種本能,世間任何有生命的東西都有為了後代不惜犧牲性命的本能,因為他們的後代,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他們自己。但結婚生子是屬於肉體的不朽,那些道德接近於神明的人,是不會把不朽的願望寄託於結婚生子上的,他們想要的是靈魂的不朽,如果他們遇到一個既美又高尚又優秀的靈魂時,他們會忍不住地親近他,與他交往,他們之間的感情遠超過夫妻之間的感情,而他們培養出來的東西也遠超過夫妻生下來的肉體凡胎,你去看看荷馬、赫西俄德和其他傑出的詩人就知道了,他們留下來的東西被代代相傳。

蘇格拉底接著說,一個人如果從小接受美的教育,首先他會愛好美的形體,然後他會發現某個形體的美與其他形體的美是貫通一氣的,他就不會再執著於個體的美,而是會把他的熱情推廣到一切,如果他發現一個人的靈魂值得稱讚,那麼即使這個人的相貌比較次,他也會對這個人產生愛慕之情,這樣的愛情會使他更進一步達到知識的美,直到最後認識到美本身。如果一個人能達到認識到美本身的境界,那才是人生真正值得活的階段。

“柏拉圖式愛情”這個詞也是源自本書《會飲篇》:兩個人在一起不是為了肉體的歡愉,而是互相仰慕對方的學識品德,你是我的另一半,我也是你的另一半,你和我通過美(靈魂之美)相互吸引,最終一起認識到美本身,而這愛情,無關乎性別、財富、地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