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中超:一位普通球迷寫給中國足協的一封信!

尊敬的中國足協領導:

你們好!我是一名球迷, 從兵敗伊爾比德時期就開始看球, 已經進入不惑之年了, 可是看看現在的國足, 依然沒有取得任何成功的跡象, 不知道有生之年還能不能看到國足奪得世界盃, 看看高鐵、航母, 大飛機也是原來中國不擅長的, 現在做的紅紅火火, 日新月異, 真的很著急, 在這裡胡說幾句, 不當之處, 希望斧正!

眾所周知, 聯賽是根本, 沒有聯賽的國家隊是不可想像的, 94年紅山口會議確定了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開幕, 那時, 一直到2000年, 中國足球迎來了一個短暫的春天, 可是隨後的南勇們將聯賽搞成了腐敗的大本營,

聯賽充斥著假賭黑, 好不容易控制了假賭黑, 結果聯賽又被金元足球給控制了, 無論足協還是裁判都表現出了朝令夕改, 錯判枉判的情況!由於足協向金元足球的低頭, 各俱樂部都是拼命壓榨現有球員的剩餘價值, 直接導致青訓體系被無視, 土豪俱樂部以挖人和高薪誘惑來為繼自己的豪強姿態, 中小俱樂部就成了直接或者受害者:青島降級了, 綠城降級了, 即便人才大省遼寧也在金元足球的擠壓下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年年靠賣血度日, 入不敷出, 終於在上賽季轟然倒塌。 本賽季最終的總結會議我也全程關注了, 可是有些話我依然要發出自己的聲音, 希望有助於中國足球的輝煌儘快到來!

一、關於財務制度

足協出臺了很多限制條款, 比如引援封頂制度, 比如青訓調節費用, 比如財務審計制度。 我覺得這些初衷都是好的, 可是有沒有成體系的機制來管理這些制度才是關鍵:引援你可以現金封頂, 我就拿球員進行交換就是了,

鄧漢文換來了劉建和兩千萬, 這不就是應對之策麼, 這裡面甚至還可能有原俱樂部對該球員工資差價進行補貼, 你足協怎麼監管這一塊的費用?直接導致引援調節費成為了空談, 各俱樂部都通過這種模式進行操作, 足協權威何在, 這樣搞下去, 人和還會成為下一個青島中能, 足協還是被攻擊的物件。 所以, 制定制度要有相關的關聯制度捆綁, 不能看到一個問題就出一個方案。 就像這種轉會, 按道理來說, 買賣相關各方自己有默契就行了, 可是這樣做的後果最後大家都喜歡去土豪俱樂部做替補掙大錢也不想留在弱隊打主力。 看看裡皮帶領的國家隊之前的情況吧, 那些拿著千萬年薪的富翁們在球場上表現何等拙劣,
連泰國都能輸個1:5, 所以足協現在應該制定的所有制度應該一次性出臺, 千萬別再幹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補鍋行為了。

我的建議如下:作為足協領導可能管理足球是外行。 完全可以委託國家審計部門給各俱樂部設立一套完整的財務報表形式, 明確年度盈利指標, 統一財務錄入標準, 各俱樂部財務人員培訓後上崗, 實行月度抽檢盤點制度, 發現違規運作, 立即根據金額情況設定不同的處罰條款。 同時配合工資封頂制度, 工資封頂要根據上場比賽時間進行設定, 避免出現合同到期前要脅高額簽字費的行為出現。 榮昊就是個例子, 和兩家俱樂部玩曖昧, 最後無球可踢。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明確了收入和上場時間的關係,

俱樂部想給高薪誘惑, 但是受制於大資料統計也給不了高薪。 當然對於受傷球員, 確保基本工資基礎上各俱樂部可以根據自己當年度財務結餘情況進行補貼, 沒有結餘的收取超額薪資調劑費用, 為了國家隊受傷的球員就從各俱樂部的超額薪資調劑費用中補貼。 這樣做還避免了有些俱樂部動輒一年虧損幾十個億就為了獲得無形資產從銀行騙取信用的行為, 還能避免出現那種突然撤出, 很多球員沒有收入問題, 避免人才的荒廢。

試想一下, 如果恒大, 魯能, 上港這樣的國腳大戶俱樂部一旦託管球隊, 會影響多少國家隊球員的比賽和收入問題。 另外有些媒體肯定會說, 那這樣對有些球員, 尤其是24歲的球員不合理。我對此嗤之以鼻,這些媒體實在可笑,中國足球這些年為什麼上不去,就是老是想面面俱到的照顧到所有人,可能麼?一個規則制定出來,對任何人都公平,你上不了場,那說明你自己荒廢了青春,跟政策什麼關係,既然水準不夠不如不端這個飯碗更有利於中國足球的發展,充實到基層學校擔任培訓人員更能發揮正能量。

這個制度一旦建立,希望足協自己先公佈自己的財務情況,正人先正己。我相信只要完善的財務制度和監管機制一旦形成。違規挖人、高薪負擔、青訓都會有所解決,聯賽人才不斷湧現,各俱樂部之間實力更加均衡,有了擴軍的基礎一切就會好起來。

二、商務活動

聽說各俱樂部服裝又要打包給耐克公司,我對足協真的無語了,一個協會組織,靠開會討論來解決商務活動真的無語。真該向籃協姚明和央視招標學習一下商務開發能力。首先把聯賽的商務活動分成等級,通過央視媒體開一個招標會,想來參與的企業繳納一定額度報名費用,央視負責提供場地和直播,現場開標確定主贊助商、合作夥伴、次級贊助商以及各俱樂部主場部分商務活動。對於轉播權,實行國內國外和新媒體合作方式,為了推廣中超,央視甚至可以少收錢或不收錢,但是一定要參與轉播贊助分成。對於服裝類的贊助,可以各俱樂部向足協或者中超公司提交所需的物料清單以及期待的費用額度,由足協進行審核後確定總體承包的物料清單以及費用標準,確定底標,然後選擇合適的贊助商進行合作,這個需要足協簽訂總合同,各俱樂部簽訂分合同,避免再次出現店大欺客的行為發生。

三,聯賽模式

中國足協在足球的運作上我認為根本就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路子來走,一直盲目探索,在摸索中發現問題。我認為缺乏一套完整的運作思路是中國足球影響力發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中國市場這麼大,如果捧著金飯碗要飯就真的讓人笑掉大牙了,足協必須努力增加聯賽影響力來踐行主席說過的推動足球產業發展的願望,畢竟中國人太多了,依靠現有的產業來養活這麼多人是不可能的,只能增加產業數量和規模,中國才能解決所有人的就業問題。

我的建議如下:

1、 增加聯賽層級和隊伍數量

前幾年中國足球說人口數量少,太多的球隊影響比賽品質。我認為這個有一定道理,但根源還是在於足協沒能夠正確的認識到中國足球產業的巨大市場潛力。沒有進行細緻的開發,如果中國始終保持16-20支超級聯賽隊伍,20-30支甲級、40-50支乙級80-100支丙級、以及足夠多的地區聯賽隊伍中國足球的影響力絕對可以形成更為廣大的商務影響力,這樣中國的足球產業就會形成,推動中國足球的整體發展。具體方案如下:

A、 超級聯賽隊伍:不限定地域和球隊數量,保證各隊有5-6名的國內首發,內外援不限費用和工資,但財務制度必須統一。後兩名和甲級聯賽前兩名打主客場制附加賽,主要目的是確保中國足球全球影響力,增加受眾觀賞性和吸引力。

B、 甲級聯賽:不限定地域和球隊數量,限制外援人數3-4名,限定財務盈餘情況,保證國內球員出場人次,後四名和全國乙級聯賽總決賽前四名打賽會制附加賽,為國家隊儲備人才基數

C、 乙級聯賽。因為全國面積太大,地域氣候條件不一,往返費用很高,實行南北分區賽制,兩區各前四名積分清零,打主客場制升級排位賽,前四名跟甲級隊爭奪升甲名額。後八名和丙級隊確定乙級資格

D、 丙級聯賽。按照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華中、西北分區進行足協杯比賽,各區按照就近原則確定分區對手,每個區選擇四個隊伍進行主客場積分比賽,獲勝的前四名進入下一迴圈,直到決出前八名進行賽會制排位賽,然後選出前八名和乙級隊爭奪乙級資格。可能由於足球人口數量差異,最後有的地區會出現多支乙級球隊情況,但是足協可以根據球隊數量以及地區大小進行南北或者東西分區確定乙級隊劃分原則。

E、 丁級隊就屬於省級比賽資格球隊了,每個省足協制定本區的內部比賽球隊數量和排名規則,最後選出四-八支球隊參加丙級聯賽

F、 地區聯賽屬於純業餘級別比賽,關鍵是培養球迷群體和發現苗子,可以各地市根據自己情況進行安排。選出2-3參加丁級聯賽球隊

以上超級,甲級、乙級、丙級聯賽的商務活動由中國足協負責組織,丁級聯賽由各省足協負責商務活動,但是足協必須根據上一年度財務盈餘情況下撥費用給各省,便於鞏固中國足球的土壤。地區聯賽費用各地市負責,中國足協只負責前三名獎金

對於足協杯,丙級以下球隊按照自願報名,就近選擇乙級隊進行資格挑戰賽原則進行,其他規則按照現有規則進行。

四、經紀人原則。

為杜絕青訓人才被經紀人蠱惑挑戰青訓體系的完整性,經紀人實行准入制度,相關的經紀公司必須在足協備案,同時繳納足夠的保證金方可執行中過足協下轄的各級聯賽交易資格,一旦出現違規,立即取消資格,確保中國足球的完整性不被破壞,對於私下挖人的俱樂部課以足協規定交易價格10倍金額的罰款,30%歸足協用於發展低級別聯賽和青訓,70%補償受損俱樂部。拒不執行,該俱樂部降級。

目前來看,中國足球已經開始走上正軌了,註冊球員數量也開始增加,希望現在的足協能夠吸取前幾屆教訓,擼起袖子加油幹,敢於擔當,把球迷對世界盃的嚮往當成自己的奮鬥目標!千萬別再走彎路了,中國球迷等不起了!

尤其是24歲的球員不合理。我對此嗤之以鼻,這些媒體實在可笑,中國足球這些年為什麼上不去,就是老是想面面俱到的照顧到所有人,可能麼?一個規則制定出來,對任何人都公平,你上不了場,那說明你自己荒廢了青春,跟政策什麼關係,既然水準不夠不如不端這個飯碗更有利於中國足球的發展,充實到基層學校擔任培訓人員更能發揮正能量。

這個制度一旦建立,希望足協自己先公佈自己的財務情況,正人先正己。我相信只要完善的財務制度和監管機制一旦形成。違規挖人、高薪負擔、青訓都會有所解決,聯賽人才不斷湧現,各俱樂部之間實力更加均衡,有了擴軍的基礎一切就會好起來。

二、商務活動

聽說各俱樂部服裝又要打包給耐克公司,我對足協真的無語了,一個協會組織,靠開會討論來解決商務活動真的無語。真該向籃協姚明和央視招標學習一下商務開發能力。首先把聯賽的商務活動分成等級,通過央視媒體開一個招標會,想來參與的企業繳納一定額度報名費用,央視負責提供場地和直播,現場開標確定主贊助商、合作夥伴、次級贊助商以及各俱樂部主場部分商務活動。對於轉播權,實行國內國外和新媒體合作方式,為了推廣中超,央視甚至可以少收錢或不收錢,但是一定要參與轉播贊助分成。對於服裝類的贊助,可以各俱樂部向足協或者中超公司提交所需的物料清單以及期待的費用額度,由足協進行審核後確定總體承包的物料清單以及費用標準,確定底標,然後選擇合適的贊助商進行合作,這個需要足協簽訂總合同,各俱樂部簽訂分合同,避免再次出現店大欺客的行為發生。

三,聯賽模式

中國足協在足球的運作上我認為根本就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路子來走,一直盲目探索,在摸索中發現問題。我認為缺乏一套完整的運作思路是中國足球影響力發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中國市場這麼大,如果捧著金飯碗要飯就真的讓人笑掉大牙了,足協必須努力增加聯賽影響力來踐行主席說過的推動足球產業發展的願望,畢竟中國人太多了,依靠現有的產業來養活這麼多人是不可能的,只能增加產業數量和規模,中國才能解決所有人的就業問題。

我的建議如下:

1、 增加聯賽層級和隊伍數量

前幾年中國足球說人口數量少,太多的球隊影響比賽品質。我認為這個有一定道理,但根源還是在於足協沒能夠正確的認識到中國足球產業的巨大市場潛力。沒有進行細緻的開發,如果中國始終保持16-20支超級聯賽隊伍,20-30支甲級、40-50支乙級80-100支丙級、以及足夠多的地區聯賽隊伍中國足球的影響力絕對可以形成更為廣大的商務影響力,這樣中國的足球產業就會形成,推動中國足球的整體發展。具體方案如下:

A、 超級聯賽隊伍:不限定地域和球隊數量,保證各隊有5-6名的國內首發,內外援不限費用和工資,但財務制度必須統一。後兩名和甲級聯賽前兩名打主客場制附加賽,主要目的是確保中國足球全球影響力,增加受眾觀賞性和吸引力。

B、 甲級聯賽:不限定地域和球隊數量,限制外援人數3-4名,限定財務盈餘情況,保證國內球員出場人次,後四名和全國乙級聯賽總決賽前四名打賽會制附加賽,為國家隊儲備人才基數

C、 乙級聯賽。因為全國面積太大,地域氣候條件不一,往返費用很高,實行南北分區賽制,兩區各前四名積分清零,打主客場制升級排位賽,前四名跟甲級隊爭奪升甲名額。後八名和丙級隊確定乙級資格

D、 丙級聯賽。按照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華中、西北分區進行足協杯比賽,各區按照就近原則確定分區對手,每個區選擇四個隊伍進行主客場積分比賽,獲勝的前四名進入下一迴圈,直到決出前八名進行賽會制排位賽,然後選出前八名和乙級隊爭奪乙級資格。可能由於足球人口數量差異,最後有的地區會出現多支乙級球隊情況,但是足協可以根據球隊數量以及地區大小進行南北或者東西分區確定乙級隊劃分原則。

E、 丁級隊就屬於省級比賽資格球隊了,每個省足協制定本區的內部比賽球隊數量和排名規則,最後選出四-八支球隊參加丙級聯賽

F、 地區聯賽屬於純業餘級別比賽,關鍵是培養球迷群體和發現苗子,可以各地市根據自己情況進行安排。選出2-3參加丁級聯賽球隊

以上超級,甲級、乙級、丙級聯賽的商務活動由中國足協負責組織,丁級聯賽由各省足協負責商務活動,但是足協必須根據上一年度財務盈餘情況下撥費用給各省,便於鞏固中國足球的土壤。地區聯賽費用各地市負責,中國足協只負責前三名獎金

對於足協杯,丙級以下球隊按照自願報名,就近選擇乙級隊進行資格挑戰賽原則進行,其他規則按照現有規則進行。

四、經紀人原則。

為杜絕青訓人才被經紀人蠱惑挑戰青訓體系的完整性,經紀人實行准入制度,相關的經紀公司必須在足協備案,同時繳納足夠的保證金方可執行中過足協下轄的各級聯賽交易資格,一旦出現違規,立即取消資格,確保中國足球的完整性不被破壞,對於私下挖人的俱樂部課以足協規定交易價格10倍金額的罰款,30%歸足協用於發展低級別聯賽和青訓,70%補償受損俱樂部。拒不執行,該俱樂部降級。

目前來看,中國足球已經開始走上正軌了,註冊球員數量也開始增加,希望現在的足協能夠吸取前幾屆教訓,擼起袖子加油幹,敢於擔當,把球迷對世界盃的嚮往當成自己的奮鬥目標!千萬別再走彎路了,中國球迷等不起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