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走近基層深入一線傾聽回應職工心聲

一路走, 一路看, 一路問, 關切地詢問職工工作的環境好不好, 安全生產保障措施落實到不到位……昨天下午, 上海市總工會主席莫負春來到上海老港固廢處置基地, 深入老港綜合填埋場、能源中心中央控制室, 能源運營管理公司中控室、抓斗室等操作一線崗位, 傾聽他們的心聲, 關心他們在企業內的工作情況。 這次調研也正式拉開了上海市總工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勇當新時代排頭兵、先行者”大調研的序幕。

作為亞洲最大的垃圾填埋場, 老港固廢處置基地占地2.2萬畝, 承擔了上海70%以上的生活垃圾,

日均處理量達到13000噸。 市民們將垃圾丟入社區垃圾箱後, 經過層層運輸, 最終在老港固廢處置基地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曾經老港有過垃圾遍地、蚊蠅成片的情況, 但歷經生態修復, 如今重獲新生, 宛若一座郊野公園, 成為了東海邊一道綠色風景。 職工們的工作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這幾年, 老港的變化可大了, 不僅工作環境變好了, 企業也變得越來越‘聰明’了。 ”城投首席技師顧錦昕告訴莫負春, 老港近幾年致力於打造“智慧企業”, 科技進步了, 生產效率大大提升了, 職工也從中解放了生產力。 “垃圾處理是有一個過程的, 從生活垃圾被回收裝入集裝箱後, 需要通過水路集裝箱船運輸到老港。 抵達老港後, 就需要把集裝箱吊起上岸裝到卡車上,

再運送到填埋點。 這其中的橋吊環節就是我的工作。 ”他回憶道, 以前橋吊時, 他都要在12米的高空, 守著一個小小的橋吊間, 長時間保持低頭的動作, 望向前下方的船隻進行操作。 長久以往, 整個車間裡的工友都得了頸椎病。 然而, 隨著企業投入的加大和科技的進步, 這一情況已經有了徹底改變。 現在職工已經不需要窩在小小的橋吊間裡, 而是在百米之外的辦公樓操作間裡, 平視前方的螢幕, 一樣可以實現遠端操控。 看著現場示範, 莫負春連連稱讚:“這樣以職工為本的技術革新太好了!”

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 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卞百平、工會主席徐文分別介紹了城投集團的總體情況和城投工會的工作概況。

在談及職工隊伍狀況時, 上海環境實業有限公司工會主席趙進說了企業當下的最大難題, 那就是:缺技術工人, 尤其是船長和輪機長。 “我們一艘船, 6人一組, 做5天休5天, 工作環境相對其他行業的船隻來說, 肯定是艱苦的, 而工資又沒人家高。 正因為此, 我們企業要招收到合格的人才, 真的是太難了!” 一方面企業說難招人, 而另一方面, 有能力、想幹活的職工卻又面臨著特殊工種到55歲不得不退休的局面。 市勞模劉必勝向莫負春訴說了壓在自己心底好久的心聲:“我從事環衛水運事業35年了, 今年54歲, 明年就到了特殊工種規定的55歲退休年齡。 我從企業瞭解到, 近幾年, 和我一樣的老船長都將陸陸續續退休,
企業面臨著嚴重的人才斷層。 ”劉必勝說, 自己很熱愛現在的這份工作, 家裡人也都支持他幹下去。 “我只希望讓我多幹兩年, 多帶些徒弟出來, 把一身技能傳遞給更多青年, 緩解企業這種缺人的局面!”

聽了劉必勝的一番話, 莫負春當即表示, 劉船長的訴求並非個例, 今後上海工會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反映這一問題。 他強調, 一個城市的發展最關鍵的是城市的功能, 而企業發展最核心的因素是人。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要求, 面臨新挑戰, 他希望, 城投集團工會要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 進一步在加強職工的教育和引領, 激發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廣泛提高勞動者的能力和素質, 推動他們崗位創新;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加強與地區合作,

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進行全新探索, 成為上海國有企業工會工作的領頭羊和排頭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