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美國傳媒業的14個關鍵字|尼曼頂級洞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全媒派

投票廢除了奧巴馬時期的《網路中立法規》。

所謂《網路中立法規》, 就是要求所有互聯網服務提供者給予網路中所有使用者以公平待遇。 在網路中立保護下, 互聯網服務提供者不得阻止、放緩或為特定的網站和服務提供首選的服務。 這些規則旨在保持互聯網對所有人開放, 並給每個人公平的機會。

AT&T, Verizon和Comcast等大型電信公司將從《網路中立法規》的廢除中獲取更多利益。 假設規則如期生效, 他們將可以自由地為自己的網站和特權付費的合作夥伴創建所謂的“快速通道”。 他們也可以阻止用戶從Netflix或YouTube上觀看流媒體視頻, 或是收取額外費用。 在flip網站上, 他們可以迫使 Netflix或YouTube付費, 以確保他們的視頻可以以與其他視頻網站相同的速度和品質傳輸給使用者。

Google、Facebook、Netflix等大型互聯網公司也將從中獲益, 寬頻提供商將為這些互聯網公司提供付費服務,

如資料流視頻、發送使用者資料等, 大型互聯網公司有能力負擔起這些費用, 並將從這些服務中攫取更高額的利益。

普通線民和小型互聯網公司, 將因為網路中立規則的廢除而受到損失。 未來, 寬頻提供商可能會限制用戶在互聯網上的免費內容訪問, 增加付費服務等。 初創公司可能也需要承擔寬頻服務商的收費壓力。

與此同時, 自由派正在呼籲進一步放開媒體交叉所有權管制。 媒體交叉所有權管制, 主要是對報刊業和廣播電視行業的交叉持股現象作出了限制。 若媒體交叉所有權管制放開, 一家公司將可以同時享有對廣播電視類企業和對報刊類企業的股權, 廣播電視業和印刷出版業, 文字產品和音視頻產品,

將進行更加深入的融合。

關鍵字9:傾聽

Podcast(播客)的概念由BBC記者Ben Hammersley于2004首次提出, 是蘋果旗下硬體產品iPod和廣播電視broadcast的合成詞。 相比國內傳統廣播受眾老齡化的趨勢, 播客在海外有著大批忠實的年輕訂閱者, 也享受著媒體巨頭們的資源傾斜。

研究報告The Infinite Dial顯示, 2017年, 全美播客的月活躍聽眾占到其覆蓋聽眾的24%, 達到6700萬人次, 比去年同期的增長14%。 在過去兩年間, 全美播客的月活躍收聽人數增長了40%。 在一項關於收聽播客的原因的調查中, 66%的受訪者表示更喜歡那些能夠在節目中傳遞新鮮資訊和知識的播客。 此外, 也有近半數的受訪者表示, 希望通過收聽播客來獲得放鬆, 或瞭解公共事務。

在這樣的背景下, 《紐約時報》團隊自去年8月以來開始著手組建音訊團隊, 在今年2月, 推出全新新聞播客欄目《每日新聞》, 收聽人次超過360萬。 此外, 其還與《紐約時報雜誌》合作, 推出音訊欄目“The EP”, 制式有點類似於電子音樂專輯, 每個單集都短而精, 節選了音樂批評家們對歌曲的精彩點評等, 形式新穎。

《每日新聞》欄目主持人Michael Barbaro將《每日新聞》欄目形容為《紐約時報》在公共廣播領域的一次成功跨界。 他表示, 聲音能夠更加真實和生動地傳遞故事和情感, 這些是文字和演算法不能替代的。

關鍵字10:Arc

2017年, 《華盛頓郵報》已經開始著手部署下一代內容管理系統和數位平臺系統。 波士頓環球報和Tronc也將在2018年推出Arc, Arc致力於幫助媒體更有效地掌握新的數字機會。 目前在這一領域還沒有其他競爭者, 所以波士頓環球報和Tronc可能將成為行業標準。

後真相時代

有用的白癡&虛假&真相&信任

關鍵字11:有用的白癡

“Useful idiots”一詞被譯為“有用的白癡”, 這一詞彙主要被應用在冷戰時期的蘇聯, 代指那些被西方國家進行思想操縱的人, 形容人的思想立場不堅定, 易受到外界干擾。Ken Doctor認為,那些在2017年被調查出存在“通俄門”行徑的人,即是“有用的白癡”。

今年,Facebook被指在美國大選期間,受到俄羅斯方面的控制,推送具有明顯政治煽動性和分裂性質而的廣告。美國情報機構調查認為,Facebook、Google和Twitter等媒體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干預政治的行為,並且有很大可能是受到俄羅斯方面的影響,以幫助特朗普贏得選舉。目前,這三家媒體的高管已經受到國會的調查。

Facebook首席運營官Sheryl Sandberg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Facebook為沒能建立一個透明、嚴格的廣告過濾系統而向美國民眾表達歉意。她表示,“我們更應該為沒能有效防禦外國干涉而道歉。”

關鍵字12:虛假

2017年,總統特朗普將那些自己不喜歡的新聞統稱為“假新聞”。 Ken Doctor認為,這一舉動在帶有著荒誕意味的同時,也不失為對美國當前新聞專業主義淪喪的一種嘲弄。

當前,“假新聞”不僅僅指代那些憑空捏造的新聞,更多地指的是出於政治目的或商業利益編造的新聞報導。在實踐中,人們還會用“假新聞”指代那些帶偏見的新聞、黨派言論,以及政客們虛假無恥的言論。這些新聞通常在社交媒體或其他平臺傳播,然後被新聞媒體放大。此外,這一術語已成為傳統媒體批評新聞專業主義喪失的武器。

關鍵字13:信任

《今日美國》在聲明中指出,截至11月中旬,特朗普辦公室在任職的298天內發表了1628個誤導性聲明或虛假聲明。根據《華盛頓郵報》事實核查人員的統計, 這相當於每天媒體需要處理5.5個虛假索賠。另外,記者也有可能在新聞報導中犯錯,而且這類錯誤會將很快通過新聞媒體傳播。“假新聞”氾濫下,媒體如何能 夠重新贏回用戶信任?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美國有線電視網等傳統媒體在2017年強勢回歸“新聞專業主義”,深挖事實真相,帶來了一系列重磅報導。《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均創立了專業的事實核查小組Fact Checker,並 於今年加大核查力度,尤其瞄準了新上任的特朗普進行猛追核查。在4月,為了核查特朗普是否“誇誇其談”,《華盛頓郵報》就對其上任後100天所提的主張進 行梳理核查,標記了425條不實言論,並根據數量製成了日曆圖表。在紛雜的媒體環境面前,這些老牌媒體就已經強勢成為了“真相”的代名詞。

與此同時,美國媒體界正在進行一場空前的信任運動,許多商業媒體和非營利組織紛紛加入,致力於重新樹立起美國新聞業的可信賴形象。

關鍵字14:真相

Ken Doctor在預測中寫道:“2017年即將進入尾聲,公眾可能還尚未意識到這一年發生的新聞事件和新聞報導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我們越來越沒有耐心和精力去閱讀一篇富有洞察力和見解的文章或是新聞報導。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距離真相越來越遠。”

當前,羅伯特·穆勒對“通俄門”的調查被視為全美“最接近真相的權威和理智”,公眾渴望通過穆勒的調查來為這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鬧劇畫上最後的句號。Ken Doctor表示,我們需要像羅伯特·穆勒這樣的無黨派人士和權威人士來帶領我們渡過難關。在這樣迷霧重重的局勢下,穆勒是美國司法和秩序的最高約束和最有力表達,我們需要穆勒帶領我們重新回歸自由、民主和公正,幫助我們尋回丟失的“新聞專業主義”。

“美國的媒體存在諸多弱點,但是我們無法否認,在過去一年中,它們為了尋求國家真相而做出的貢獻。這些堅持“新聞專業主義”的記者,是故事的講述者,是真相的捍衛者,也是歷史進程的推動者。

“我們不知道法制與踐踏法制之間的角力誰會獲勝,也不知道美國未來的蹺蹺板會倒向哪一方。我們唯一確定的就是,美國的新聞媒體將繼續為了捍衛社會的民主和法治而不懈奮鬥。”

近期好文薦讀:

經濟學人視頻移情別戀YouTube

投稿、合作郵箱:cmyj2015@126.com 易受到外界干擾。Ken Doctor認為,那些在2017年被調查出存在“通俄門”行徑的人,即是“有用的白癡”。

今年,Facebook被指在美國大選期間,受到俄羅斯方面的控制,推送具有明顯政治煽動性和分裂性質而的廣告。美國情報機構調查認為,Facebook、Google和Twitter等媒體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干預政治的行為,並且有很大可能是受到俄羅斯方面的影響,以幫助特朗普贏得選舉。目前,這三家媒體的高管已經受到國會的調查。

Facebook首席運營官Sheryl Sandberg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Facebook為沒能建立一個透明、嚴格的廣告過濾系統而向美國民眾表達歉意。她表示,“我們更應該為沒能有效防禦外國干涉而道歉。”

關鍵字12:虛假

2017年,總統特朗普將那些自己不喜歡的新聞統稱為“假新聞”。 Ken Doctor認為,這一舉動在帶有著荒誕意味的同時,也不失為對美國當前新聞專業主義淪喪的一種嘲弄。

當前,“假新聞”不僅僅指代那些憑空捏造的新聞,更多地指的是出於政治目的或商業利益編造的新聞報導。在實踐中,人們還會用“假新聞”指代那些帶偏見的新聞、黨派言論,以及政客們虛假無恥的言論。這些新聞通常在社交媒體或其他平臺傳播,然後被新聞媒體放大。此外,這一術語已成為傳統媒體批評新聞專業主義喪失的武器。

關鍵字13:信任

《今日美國》在聲明中指出,截至11月中旬,特朗普辦公室在任職的298天內發表了1628個誤導性聲明或虛假聲明。根據《華盛頓郵報》事實核查人員的統計, 這相當於每天媒體需要處理5.5個虛假索賠。另外,記者也有可能在新聞報導中犯錯,而且這類錯誤會將很快通過新聞媒體傳播。“假新聞”氾濫下,媒體如何能 夠重新贏回用戶信任?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美國有線電視網等傳統媒體在2017年強勢回歸“新聞專業主義”,深挖事實真相,帶來了一系列重磅報導。《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均創立了專業的事實核查小組Fact Checker,並 於今年加大核查力度,尤其瞄準了新上任的特朗普進行猛追核查。在4月,為了核查特朗普是否“誇誇其談”,《華盛頓郵報》就對其上任後100天所提的主張進 行梳理核查,標記了425條不實言論,並根據數量製成了日曆圖表。在紛雜的媒體環境面前,這些老牌媒體就已經強勢成為了“真相”的代名詞。

與此同時,美國媒體界正在進行一場空前的信任運動,許多商業媒體和非營利組織紛紛加入,致力於重新樹立起美國新聞業的可信賴形象。

關鍵字14:真相

Ken Doctor在預測中寫道:“2017年即將進入尾聲,公眾可能還尚未意識到這一年發生的新聞事件和新聞報導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我們越來越沒有耐心和精力去閱讀一篇富有洞察力和見解的文章或是新聞報導。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距離真相越來越遠。”

當前,羅伯特·穆勒對“通俄門”的調查被視為全美“最接近真相的權威和理智”,公眾渴望通過穆勒的調查來為這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鬧劇畫上最後的句號。Ken Doctor表示,我們需要像羅伯特·穆勒這樣的無黨派人士和權威人士來帶領我們渡過難關。在這樣迷霧重重的局勢下,穆勒是美國司法和秩序的最高約束和最有力表達,我們需要穆勒帶領我們重新回歸自由、民主和公正,幫助我們尋回丟失的“新聞專業主義”。

“美國的媒體存在諸多弱點,但是我們無法否認,在過去一年中,它們為了尋求國家真相而做出的貢獻。這些堅持“新聞專業主義”的記者,是故事的講述者,是真相的捍衛者,也是歷史進程的推動者。

“我們不知道法制與踐踏法制之間的角力誰會獲勝,也不知道美國未來的蹺蹺板會倒向哪一方。我們唯一確定的就是,美國的新聞媒體將繼續為了捍衛社會的民主和法治而不懈奮鬥。”

近期好文薦讀:

經濟學人視頻移情別戀YouTube

投稿、合作郵箱:cmyj2015@126.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