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關攝影:冬天裡火鍋的味道,就大概是我們所說的——綜合

在繼續進行《超隱喻與話語流變》解讀前, 覺得還是有必要探討下這個綜合的味道。

常有人問:你喜歡攝影, 為什麼要看那些“亂七八糟”的書呢?或者:攝影這麼簡單的事情, 搞那麼複雜幹什麼?

我想, 我只能用吃來回答。 吃, 其實是個很簡單的事情。

在原始採集社會, 智人為了解決生存的問題, 蟲子、樹根、果子、小動物等什麼都吃, 恰恰就是這種綜合的吃、綜合的攝取, 讓智人的大腦逐漸發育起來, 最終學會了語言溝通, 由此進入了狩獵社會。

(印光輝攝影)

狩獵不如採集, 智人要應對的是強大兇猛的猛獸, 所以需要利用工具獵殺、利用地理環境圍獵。 其實事實還遠非如此, 採集只需要一個人單兵作戰就能完成, 可狩獵卻是團隊協同配合才能完成。 於是, 語言溝通交流就成為了團隊狩獵的首要前提:狩獵前談下哪裡有獵物、商量下怎麼去狩獵、狩獵中怎麼配合、是使用利器還是使用地理環境圍堵等等。

語言交流和溝通, 使得智人迅速站在地球生物鏈的頂端。

解決了溫飽問題, 智人的人口迅速膨脹, 動物也滅絕的差不多, 於是進入到農耕社會。 這個時期, 人類吃的以米麵為主, 主食上的單一, 並不就意味著我們吃的單一。 人類用各種烹飪手法彌補著身體的所需。 中國從商周開始, 膳食文化有了雛形, 至春秋戰國出現膳食差異, 唐宋時期形成南北風格, 清末形成八大菜系。

(印光輝攝影)

吃, 就是個很簡單的事情, 搞那麼複雜幹什麼?吃飽了就行, 吃的“亂七八糟”的也不怕中毒?吃的複雜, 是大腦運作所必需。

自從有了語言, 人類就嘗試著把各種經驗保存下來, 文字成了經驗保存的載體。 隨著歲月的積累, 於是就形成了各類文化現象:藝術的、科學的、人類本身的、社會構成的以及超越現有社會經驗的(哲學)。 經驗的、超驗的思想交織在一起, 共同促進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複雜的社會現象、差異的個體, 都需要思維活動去統一。 事實證明,

誰博覽群書、誰博學多才, 誰就能更犀利的剔除不利因素, 將矛盾內化統一為一體。 所以, 看的多、學的多, 是思維活動所必須。

(印光輝攝影)

直至今日, 冬天火鍋的那種綜合的味道一樣吸引著大眾。 我們的味覺來自我們身體所必需, 身體缺少什麼?就會對那種食材產生強烈的飲食欲望。

我們對知識的探索, 來自於我們的無知, 有什麼不懂的, 也同樣會有百度、看書的欲望。

攝影, 就是一個用圖來書寫的工具。 僅以某個單一的學科來談攝影, 就好比只吃肉食的人。 除非, 有人能證明:我們現在的攝影就是一種終結, 今天如此、明天如此、後天依舊如此。 (作者:印光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