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俄羅斯不賣117S發動機怕中國山寨蘇

【閱讀需要3分鐘, 感謝評論、關注】

中國空軍曾經無比期待的俄羅斯“117S”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是一個國家航空工業實力的最好標準, 無論是客機還是戰機都離不開航空發動機的支持, 因此航空發動機也被譽為是飛機的“心臟”。 如今全球能研製和生產戰機的國家不少, 但是能研製和生產發動機的卻只有聯合國五常。 五常國家基本上都可以實現了發動機的自給自足, 其中技術層面以美俄最先進, 英法兩國則稍微要落後一些, 而中國則處於最後。 在早期研製國產戰機的時候, 發動機基本上都是尋求國外的幫助。

殲轟-7採用的是英國貝斯發動機, 而殲-10A則裝備的俄羅斯AL-31FN發動機。 在同時期國產“太行”發動機因為性能問題遲遲無法裝備部隊, 這也使得中國大部分主力戰機基本上都是安裝俄制AL-31FN發動機。 一方面戰機的採購成本因為進口發動機的原因上漲,

另一方面在特殊情況的時候戰機的使用容易受制於人。 此前中國向俄羅斯進口蘇-35戰機的時候, 很多俄羅斯專家認為中國是沖著117S發動機去的, 表示俄羅斯不會向中國單獨出售這種先進的發動機。

而這款被吹上天的所謂“117S”發動機, 其實是土星公司的AL-41由AL-31F發動機發展而來的一個改進型,

即為AL-31的117S型(AL-41F1A), 被用於蘇-35BM和PAK-FA的早期原型機T-50。 而後期真正的AL-41F具備全新的內核(即AL-41F1), 最初是為米格1.44設計的, 將用於未來俄羅斯五代機蘇-57的繼續測試使用, 而蘇-57完整版卻是需要全新的“產品30”發動機來推動。 而這個被俄羅斯當做“奇珍異寶”不願賣給中國的“117S”據稱推力可以達到F-22的水準(反正誰信土星這麼宣傳)。

直到裝備國產渦扇-10B發動機的殲-20隱形戰機試飛成功後, 俄羅斯突然鬆口表示願意出口400台117S發動機給中國。 顯然俄羅斯明白在中國國產發動機研製成功後, 再不出售的話以後恐怕就沒市場了。 而我國要求採購117S的時機不過是因為當時“太行B”發動機還處於穩定測試階段, 而殲-15和蘇-30MKK等機型卻是因為大強度訓練需要這款當時比較成熟的俄制發動機來保障。 但是俄羅斯卻在這個時候掐了我們一把, 雖然不是像外界猜測是因為怕我國仿製, 可是土星公司不給力的產量確確實實讓我們耽誤了一段時間。 117S設計使用壽命4000小時, 首翻期和二次維修間隔均為1000小時,

這些指標都要明顯高於AL-31F, 後者的最大推力75千牛, 加力推力122.5千牛, 設計使用壽命900小時, 首翻時間為300小時。

烏克蘭D-18T發動機保障運-20順利服役

與俄羅斯在發動機問題上拖拖拉拉不同, 其領國烏克蘭可就要大方的多了。 中國與烏克蘭簽署了發動機和運輸機的合作協定, 烏克蘭最大的發動機公司馬克西奇公司將與中國企業合作, 在中國建立生產廠房和研發中心, 未來該公司的兩大核心發動機D-18T和AI-222發動機將會在中國生產組裝。 D-18T發動機是一種大涵道發動機, 專門裝備安-124和安-225這兩種大型戰略運輸機。

D-18T是三閥芯、高涵道比的渦輪扇發動機。是專為了運輸機提供足夠推力而開發的,能提供超過50,000磅的額定推力,主要使用在安托諾夫An-124、An-225等在蘇聯時代開發出的超大型運輸機上。而我國運-20目前安裝的就是D-18T發動機,雖然運-20原來計畫使用我國自主研製的渦扇-20發動機,但是該發動機研製進度大幅落後於運-20機體的研製進度,所以為了保障運-20的順利服役,不得不採用烏克蘭成熟的D-18T發動機。

D-18T發動機於1980年首次完成試車試驗,1985年完成全部的飛行試驗,不過作為一種重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D-18T裝備的物件很明確,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安124和安225重型戰略運輸機,而後者的最大起飛重量超過了640噸,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戰略運輸機,正是有了D-18T這樣強勁的發動機,使得前蘇聯在重型運輸機發展領域長期獨佔鰲頭,蘇聯解體後,安124和安225以及D-18T發動機等技術和資料,全部成為烏克蘭的獨立資產。

D-18T也是前蘇聯第一種推力超過20000kgf(196千牛)的重型發動機,全長5.4米,寬2.93米,高2.79米,風扇直徑2.33米,淨重4.1噸。D-18T發動機採用7級中壓壓縮機、單級風扇和環形燃燒室設計,最大推力可達23430kgf(229.77千牛),發動機壓力比27.5,涵道比5.7,渦輪前溫度1327°C,推重比約5.7:1,發動機還設計有反推力裝置。

引進D-18T將極大提高我國發動機的製造水準實現跨躍式發展,或同時再自行設計一款雙轉子的20~30噸推力的高涵道比發動機,以完善我國的發動機譜系。就目前所瞭解的情況,乙太行為核心機研發的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將成為我國各種機型的主力發動機(運20、C919、C929),60噸級的C919配備2台,200噸級的運20和C929各配4台。這樣的好處是通用性好、後勤保障便利、效益高;但也有其風險:我國發動機的穩定運行時數還遠不及西方產品,在使用過程中一旦出現某種設計或品質問題,將面臨各種機型全面趴窩的嚴重問題。而D-18T的引進將可改變這種現狀。

D-18T是三閥芯、高涵道比的渦輪扇發動機。是專為了運輸機提供足夠推力而開發的,能提供超過50,000磅的額定推力,主要使用在安托諾夫An-124、An-225等在蘇聯時代開發出的超大型運輸機上。而我國運-20目前安裝的就是D-18T發動機,雖然運-20原來計畫使用我國自主研製的渦扇-20發動機,但是該發動機研製進度大幅落後於運-20機體的研製進度,所以為了保障運-20的順利服役,不得不採用烏克蘭成熟的D-18T發動機。

D-18T發動機於1980年首次完成試車試驗,1985年完成全部的飛行試驗,不過作為一種重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D-18T裝備的物件很明確,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安124和安225重型戰略運輸機,而後者的最大起飛重量超過了640噸,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戰略運輸機,正是有了D-18T這樣強勁的發動機,使得前蘇聯在重型運輸機發展領域長期獨佔鰲頭,蘇聯解體後,安124和安225以及D-18T發動機等技術和資料,全部成為烏克蘭的獨立資產。

D-18T也是前蘇聯第一種推力超過20000kgf(196千牛)的重型發動機,全長5.4米,寬2.93米,高2.79米,風扇直徑2.33米,淨重4.1噸。D-18T發動機採用7級中壓壓縮機、單級風扇和環形燃燒室設計,最大推力可達23430kgf(229.77千牛),發動機壓力比27.5,涵道比5.7,渦輪前溫度1327°C,推重比約5.7:1,發動機還設計有反推力裝置。

引進D-18T將極大提高我國發動機的製造水準實現跨躍式發展,或同時再自行設計一款雙轉子的20~30噸推力的高涵道比發動機,以完善我國的發動機譜系。就目前所瞭解的情況,乙太行為核心機研發的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將成為我國各種機型的主力發動機(運20、C919、C929),60噸級的C919配備2台,200噸級的運20和C929各配4台。這樣的好處是通用性好、後勤保障便利、效益高;但也有其風險:我國發動機的穩定運行時數還遠不及西方產品,在使用過程中一旦出現某種設計或品質問題,將面臨各種機型全面趴窩的嚴重問題。而D-18T的引進將可改變這種現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