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就醫搜|潮濕的環境會誘發風濕熱嗎?風濕熱有哪些症狀?

風濕熱(rheumaticfever, RF)是一種由咽喉部感染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GAS)後反復發作的急性或慢性的全身結締組織炎症, 主要累及關節、心臟、皮膚和皮下組織, 偶可累及中樞神經系統、血管、漿膜及肺、腎等內臟。

為什麼會得風濕熱?

1.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與風濕熱有密切的關係:這種細菌表面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的“標記”(醫學上稱為“抗原”), 與人體某些組織中的細胞表面的“標記”相似。 這導致人體的保護機制識別並攻擊鏈球菌的同時, 也攻擊了自身正常的組織和器官, 如關節滑膜、關節液、軟骨、心肌、心臟瓣膜等, 導致器官損害。

2.自身免疫反應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特殊物質(迴圈免疫複合物)沉積在人體關節滑膜、心瓣膜等部位, 繼而誘發炎性反應;

3.遺傳因素也可能與風濕熱的發病有關;

4.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可產生外毒素等有害物質, 直接對人體器官起著毒性作用。

風濕熱好發于什麼年齡段?

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上風濕熱, 最常見為5~-5歲兒童和青少年。 而3歲以下的嬰幼兒極少患此病。 有研究發現, 本病的發病年齡有逐步增加的趨勢。

風濕熱的症狀有哪些?

前驅症狀在典型症狀出現前1-6周。 常有咽喉炎或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表現,

如發熱、咽痛、頜下淋巴結腫大、咳嗽等症狀。 50%-70%的患者有不規則發熱, 輕、中度發熱較常見, 亦可有高熱。 脈率加快, 大量出汗, 往往與體溫不成比例。

風濕熱有5個主要表現: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心臟炎、皮下結節、環形紅斑、舞蹈病。 這些表現可以單獨出現或合併出現, 並可產生許多臨床亞型。 皮膚和皮下組織的表現不常見, 通常只發生在已有關節炎、舞蹈病或心臟炎的患者中。

①關節炎

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 呈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 以膝、踝、肘、腕、肩等大關節受累為主, 局部可有紅、腫、灼熱、疼痛和壓痛, 有時有滲出, 但無化膿。 關節疼痛很少持續1個月以上, 通常在2周內消退。 關節炎發作之後無變形遺留,

但常反復發作, 可繼氣候變冷或陰雨而出現或加重, 水楊酸製劑對緩解關節症狀療效頗佳。 輕症及不典型病例可呈單關節或寡關節、少關節受累, 或累及一些不常見的關節如髖關節、指關節、下頜關節、胸鎖關節、胸肋間關節, 後者常被誤認為心臟炎症狀。

②心臟炎

典型的心臟炎患者常主訴有心悸、氣短、心前區不適、疼痛等。 風濕性心臟炎是風濕熱最重要的臨床表現, 常發生於關節炎後2周內。 心包常為滲出性炎症, 可有摩擦音和胸痛等症狀;縮窄性心包炎罕見。 心肌常有淋巴細胞浸潤, 並可有局灶性壞死。

③環形紅斑

出現率6%~25%, 皮疹為淡紅色環狀紅斑, 中央蒼白, 多分佈在軀幹或肢體的近端, 時隱時現, 大小變化不一, 癢不明顯, 壓之退色。

④皮下結節

為稍硬、無痛性小結節, 位於關節伸側的皮下組織, 尤其肘、膝、腕、枕或胸腰椎棘突處, 與皮膚無粘連, 表面皮膚無紅腫炎症改變, 常與心臟炎同時出現, 是風濕活動的表現之一, 發生率2%-16%。

⑤舞蹈病

發生在兒童期,4-7歲兒童較多見,成人幾乎不發生,一般出現在初次鏈球菌感染後2個月或以上,由風濕熱炎症侵犯基底核所致。為一種無目的、不自主的軀幹或肢體動作。如面部表現為擠眉目、眨眼、搖頭轉頸、努嘴伸舌;肢體表現為伸直和屈曲、內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後等無節律的交替動作,激動興奮時加重,睡眠時消失,情緒常不穩定是其特徵之一。須與其他神經系統的舞蹈症鑒別。

⑥風濕熱症狀

多汗幾乎見於所有的活動期。鼻出血、瘀斑、腹痛也不少見,後者有時誤診為闌尾炎或急腹症,此可能為腸系膜血管炎所致。有腎損害時。尿中可出現紅細胞及蛋白。至於肺炎、胸膜炎、腦炎近年已少見。

風濕熱都會有發熱嗎?

不一定。50%-70%的患者有發熱,多為輕、中度發熱(很少超過39℃)。部分患者沒有發熱、咽痛等發病前的症狀。發熱也不是風濕熱診斷的必要條件。

風濕熱與環境有關係嗎?

風濕熱與環境有一定關係。風濕熱的發病率與環境、生活水準等方面相關。居室過於擁擠、營養低下、醫藥缺乏等因素有利於鏈球菌的繁殖和傳播,會導致風濕熱的發病率增高。在發展中國家,風濕熱和風濕性心臟病仍較常見而且病情嚴重。我國農村和邊遠地區發病率也很高。但是近年來相對富裕家庭的兒童發病率也在升高,且症狀不典型的風濕熱和發病症狀不明顯(隱匿性發病)的風濕熱越來越多。

潮濕的環境的濕度本身不導致風濕熱,“風濕”這個名稱容易引起誤解。其實,潮濕環境中的病菌和這種生活條件下的保健、醫療水準,才是導致風濕熱未能及時控制的原因。

有哪些實驗室檢查可診斷風濕熱?

1.鏈球菌感染證據

1)咽拭子培養:是從咽部的粘膜上擦下分泌物進行培養,部分患者可培養出鏈球菌,從而支持診斷。

2)抽血化驗:

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鏈球菌感染2周左右後ASO呈陽性,陽性率50%~75%。

抗DNA酶B:陽性率同ASO,可與ASO聯合檢驗。

其他檢查包括:抗鏈球菌激酶(ASK)、抗透明質酸酶(AH)

2.抽血化驗急性炎症反應物:血沉、C反應蛋白可升高。

3.抽血化驗免疫學檢查:IgM、IgG、補體C3可升高。其他特異性的不常見檢查如抗心肌抗體可呈陽性。

如何治療風濕熱?

一般治療

風濕熱活動期必須臥床休息。若明顯心臟受損表現,在病情好轉後,控制活動量直到症狀消失,血沉正常。若有心臟擴大、心包炎、持續性心動過速和明顯心電圖異常者,在症狀消失,血沉正常後仍需臥床休息3~4周。恢復期亦應適當控制活動量3~6個月。病程中宜進食易消化和富有營養的飲食。

抗風濕治療

常用的藥物有水楊酸製劑和糖皮質激素兩類。對無心腦炎的患者不必使用糖皮質激素,水楊酸製劑對急性關節炎療效確切。

抗生素治療

風濕熱一旦確診,即使咽拭子培養陰性應給予一個療程的青黴素治療,以清除溶血性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持續存在或再感染,均可使風濕熱進行性惡化,因此根治鏈球菌感染是治療風濕熱必不可少的措施。一般應用普魯卡因青黴素,每天一次,肌肉注射,共10-14天;或苯唑西林鈉(苯唑青黴素鈉),肌肉注射一次。對青黴素過敏者,可予口服紅黴素。

併發症的治療

在風濕熱治療過程中或風濕性心臟病反復風濕熱活動等患者易患肺部感染,重症可致心功能不全,有時併發心內膜炎、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齡風濕性心臟病患者還會合並冠心病以至急性心肌梗死。這些情況可能與患者機體抵抗力下降或與糖皮質激素和阿司匹林長期治療有關,亦可能與近年風濕熱發病傾向於輕症,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壽命較過去延長而併發各種老年疾病有關。

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激素及非甾體抗炎藥的劑量和療程要適當,以免促使各種併發症的出現和加重。同時在治療中,需警惕各種可能性的出現,及時加以處理,如心功能不全,應予小劑量洋地黃和利尿劑;如感染應針對不同病情,選擇有效抗生素;代謝異常及冠心病的治療亦應及時發現和處理。

如何預防風濕熱?

風濕熱的初級預防和二級預防能夠明顯減少風濕熱和風濕性心臟病的患病率,以及患病的嚴重程度。

初級預防即一級預防:是預防“危險因數”,即加強兒童、青少年的保健和衛生宣教工作,建立迅速而有效的醫療保障系統,通過阻斷GAS感染的傳播,以阻止風濕熱的發生。具體措施包括:

①改善社會經濟狀況;

②改善居住環境,避免人口稠密;

③預防營養不良,開展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④防寒、防潮,積極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徹底治療鏈球菌感染的急慢性病灶;

⑤衛生宣教是初級預防最重要的部分,特別對兒童和青少年鏈球菌性咽喉炎與風濕熱相關性的教育。

預防鏈球菌感染是預防風濕熱的重要環節,在定期進行高發和易感人群鏈球菌感染的普查的同時,應用1種有效的抗鏈球菌疫苗接種是必需的。

二級預防:預防風濕熱復發或繼發性風濕性心臟病

對再發風濕熱或風濕性心臟病的繼發性預防用藥:應視病情每1~3周肌肉注射上述劑量1次,至鏈球菌感染不再反復發作後,可改為每4周肌肉注射1次。對青黴素過敏或耐藥者,可改用紅黴素0.25g,每日4次,或羅紅黴素150mg,每日2次,療程10d。或用林可黴素、頭孢類或喹諾酮類亦可。

近年提出阿奇黴素5d療程方法,16歲以上患者第l天500mg/d,分2次服,第2-5天250mg頓服,經上述足療程治療後,可繼用紅黴素0.5g/d或磺胺嘧啶(或磺胺噻唑)0.5g,每日1次(體質量<27kg者),或1g,每日1次(體質量>27kg者)作長期預防。

要注意多飲水,定期複查血常規,以防白細胞減少。繼發預防期限:應根據患者年齡、鏈球菌易感程度、風濕熱發作次數、有無瓣膜病遺留而定。年幼患者、有易感傾向、反復風濕熱發作,有過心臟炎或遺留瓣膜病者,預防期限應儘量延長,最少10年或至40歲,甚至終生預防。對曾有心臟炎,但無瓣膜病遺留者,預防期限最少10年,兒童患者至成年為止。對單純關節炎,預防期限可稍縮短,兒童患者最少至21歲或持續8年,成人患者最少5年。

本文的圖片來源於網路,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三甲醫院網刪除。

本文編自網路,不代表三甲醫院網觀點,其中若有文字或圖片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三甲醫院網刪除。

想要瞭解更多的看病攻略,歡迎關注“就醫搜”微信公眾號,每天都會有實用的文章推送給您!

⑤舞蹈病

發生在兒童期,4-7歲兒童較多見,成人幾乎不發生,一般出現在初次鏈球菌感染後2個月或以上,由風濕熱炎症侵犯基底核所致。為一種無目的、不自主的軀幹或肢體動作。如面部表現為擠眉目、眨眼、搖頭轉頸、努嘴伸舌;肢體表現為伸直和屈曲、內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後等無節律的交替動作,激動興奮時加重,睡眠時消失,情緒常不穩定是其特徵之一。須與其他神經系統的舞蹈症鑒別。

⑥風濕熱症狀

多汗幾乎見於所有的活動期。鼻出血、瘀斑、腹痛也不少見,後者有時誤診為闌尾炎或急腹症,此可能為腸系膜血管炎所致。有腎損害時。尿中可出現紅細胞及蛋白。至於肺炎、胸膜炎、腦炎近年已少見。

風濕熱都會有發熱嗎?

不一定。50%-70%的患者有發熱,多為輕、中度發熱(很少超過39℃)。部分患者沒有發熱、咽痛等發病前的症狀。發熱也不是風濕熱診斷的必要條件。

風濕熱與環境有關係嗎?

風濕熱與環境有一定關係。風濕熱的發病率與環境、生活水準等方面相關。居室過於擁擠、營養低下、醫藥缺乏等因素有利於鏈球菌的繁殖和傳播,會導致風濕熱的發病率增高。在發展中國家,風濕熱和風濕性心臟病仍較常見而且病情嚴重。我國農村和邊遠地區發病率也很高。但是近年來相對富裕家庭的兒童發病率也在升高,且症狀不典型的風濕熱和發病症狀不明顯(隱匿性發病)的風濕熱越來越多。

潮濕的環境的濕度本身不導致風濕熱,“風濕”這個名稱容易引起誤解。其實,潮濕環境中的病菌和這種生活條件下的保健、醫療水準,才是導致風濕熱未能及時控制的原因。

有哪些實驗室檢查可診斷風濕熱?

1.鏈球菌感染證據

1)咽拭子培養:是從咽部的粘膜上擦下分泌物進行培養,部分患者可培養出鏈球菌,從而支持診斷。

2)抽血化驗:

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鏈球菌感染2周左右後ASO呈陽性,陽性率50%~75%。

抗DNA酶B:陽性率同ASO,可與ASO聯合檢驗。

其他檢查包括:抗鏈球菌激酶(ASK)、抗透明質酸酶(AH)

2.抽血化驗急性炎症反應物:血沉、C反應蛋白可升高。

3.抽血化驗免疫學檢查:IgM、IgG、補體C3可升高。其他特異性的不常見檢查如抗心肌抗體可呈陽性。

如何治療風濕熱?

一般治療

風濕熱活動期必須臥床休息。若明顯心臟受損表現,在病情好轉後,控制活動量直到症狀消失,血沉正常。若有心臟擴大、心包炎、持續性心動過速和明顯心電圖異常者,在症狀消失,血沉正常後仍需臥床休息3~4周。恢復期亦應適當控制活動量3~6個月。病程中宜進食易消化和富有營養的飲食。

抗風濕治療

常用的藥物有水楊酸製劑和糖皮質激素兩類。對無心腦炎的患者不必使用糖皮質激素,水楊酸製劑對急性關節炎療效確切。

抗生素治療

風濕熱一旦確診,即使咽拭子培養陰性應給予一個療程的青黴素治療,以清除溶血性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持續存在或再感染,均可使風濕熱進行性惡化,因此根治鏈球菌感染是治療風濕熱必不可少的措施。一般應用普魯卡因青黴素,每天一次,肌肉注射,共10-14天;或苯唑西林鈉(苯唑青黴素鈉),肌肉注射一次。對青黴素過敏者,可予口服紅黴素。

併發症的治療

在風濕熱治療過程中或風濕性心臟病反復風濕熱活動等患者易患肺部感染,重症可致心功能不全,有時併發心內膜炎、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齡風濕性心臟病患者還會合並冠心病以至急性心肌梗死。這些情況可能與患者機體抵抗力下降或與糖皮質激素和阿司匹林長期治療有關,亦可能與近年風濕熱發病傾向於輕症,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壽命較過去延長而併發各種老年疾病有關。

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激素及非甾體抗炎藥的劑量和療程要適當,以免促使各種併發症的出現和加重。同時在治療中,需警惕各種可能性的出現,及時加以處理,如心功能不全,應予小劑量洋地黃和利尿劑;如感染應針對不同病情,選擇有效抗生素;代謝異常及冠心病的治療亦應及時發現和處理。

如何預防風濕熱?

風濕熱的初級預防和二級預防能夠明顯減少風濕熱和風濕性心臟病的患病率,以及患病的嚴重程度。

初級預防即一級預防:是預防“危險因數”,即加強兒童、青少年的保健和衛生宣教工作,建立迅速而有效的醫療保障系統,通過阻斷GAS感染的傳播,以阻止風濕熱的發生。具體措施包括:

①改善社會經濟狀況;

②改善居住環境,避免人口稠密;

③預防營養不良,開展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④防寒、防潮,積極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徹底治療鏈球菌感染的急慢性病灶;

⑤衛生宣教是初級預防最重要的部分,特別對兒童和青少年鏈球菌性咽喉炎與風濕熱相關性的教育。

預防鏈球菌感染是預防風濕熱的重要環節,在定期進行高發和易感人群鏈球菌感染的普查的同時,應用1種有效的抗鏈球菌疫苗接種是必需的。

二級預防:預防風濕熱復發或繼發性風濕性心臟病

對再發風濕熱或風濕性心臟病的繼發性預防用藥:應視病情每1~3周肌肉注射上述劑量1次,至鏈球菌感染不再反復發作後,可改為每4周肌肉注射1次。對青黴素過敏或耐藥者,可改用紅黴素0.25g,每日4次,或羅紅黴素150mg,每日2次,療程10d。或用林可黴素、頭孢類或喹諾酮類亦可。

近年提出阿奇黴素5d療程方法,16歲以上患者第l天500mg/d,分2次服,第2-5天250mg頓服,經上述足療程治療後,可繼用紅黴素0.5g/d或磺胺嘧啶(或磺胺噻唑)0.5g,每日1次(體質量<27kg者),或1g,每日1次(體質量>27kg者)作長期預防。

要注意多飲水,定期複查血常規,以防白細胞減少。繼發預防期限:應根據患者年齡、鏈球菌易感程度、風濕熱發作次數、有無瓣膜病遺留而定。年幼患者、有易感傾向、反復風濕熱發作,有過心臟炎或遺留瓣膜病者,預防期限應儘量延長,最少10年或至40歲,甚至終生預防。對曾有心臟炎,但無瓣膜病遺留者,預防期限最少10年,兒童患者至成年為止。對單純關節炎,預防期限可稍縮短,兒童患者最少至21歲或持續8年,成人患者最少5年。

本文的圖片來源於網路,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三甲醫院網刪除。

本文編自網路,不代表三甲醫院網觀點,其中若有文字或圖片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三甲醫院網刪除。

想要瞭解更多的看病攻略,歡迎關注“就醫搜”微信公眾號,每天都會有實用的文章推送給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