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濟南實施五庫連通工程進行生態補源 已補水73萬方

濟南市五庫連通延伸工程規劃平面圖

今年入春以來, 受降雨偏少影響, 濟南市地下水位下降明顯。 為保障泉群持續噴湧, 按照水利局統一部署,

自2月22日起, 五庫連通工程實施生態補源, 截止目前, 工程共向興隆、漿水泉、孟家水庫、興濟河和興隆-土屋、漿水泉、龍洞等滲漏帶補水73萬方, 減緩了地下水下降的趨勢, 改善了城區河道生態環境, 工程綜合效益充分彰顯。

五庫連通工程是濟南市南水北調續建配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全市“六橫連八縱, 一環繞泉城”水網規劃的重要內容。 工程利用臥虎山、錦繡川兩座水庫的地表水源以及黃河水、長江水客水資源, 通過改造、新建供水線路, 實現向南郊和分水嶺2座水廠及興隆、漿水泉、孟家3座水庫和興濟河、全福河、洪山溪、大辛河4條河流補水, 同時可向邵而—展村、大澗溝等強滲漏帶補水。 工程主要包括維修加固原有供水線路8.07公里,

新建隧洞6.38公里和管道9.94公里, 改建南康泵站, 興建興隆泵站, 日總供水能力達到15萬立方米。 工程有機連通了臥虎山、錦繡川、興隆、漿水泉、孟家五座水庫, 實現了當地地表水、黃河水、長江水的優化配置和聯合調度;改變了南郊水廠和分水嶺水廠單一當地地表水水源的現狀, 提高了城市供水保證率;強化了水庫水資源調蓄能力, 為工程沿線的8處泉域強滲漏帶和興濟河、全福河、洪山溪、大辛河等4條季節性河流提供了充沛的生態用水供給, 對助力泉群持續噴湧和改善河道生態景觀環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庫連通工程於2014年10月啟動。 工程建設過程中, 濟南市南水北調局組織各參建單位,

以勇於奉獻的精神, 攻堅克難, 強抓安全, 嚴控品質, 通過“百日會戰”和“百日決戰”行動, 促進了工程進度;以敢於擔當的精神, 協同公安、辦事處等部門, 有效破解了阻工難題, 保障了建設環境。 2015年12月, 工程主體全部完工;2016年4月, 順利完成工程階段性試通水, 初步發揮工程滲漏保泉和保障城市生活、生態用水等方面的工程效益。

為進一步發揮五庫連通工程互聯互通、聯合調度的功能, 改善強滲漏帶入滲條件, 強化工程在改善河道生態環境、保持泉水持續噴湧中的作用, 我市水利部門通過現場調研、反復論證, 在“四線劃定”工作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提出了五庫連通延伸工程的規劃意見。 規劃將在現有工程基礎上, 增加關鍵的“點”、延長調水的“線”、擴大覆蓋的“面”,

通過新建水源連通工程和實施河道修復工程, 切實解決了五庫連通工程與沿線涉及的10處強滲漏帶之間“最後一公里”工程建設問題, 實現生態修復和環境改善, 促進了強滲漏帶生態系統的良性運轉, 並為中央商務區綢帶公園提供了充沛的水源條件。 為進一步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廣蓄水、儲客水、保泉水”的新時期治水思路, 形成“河湖連通惠民生, 五水統籌潤泉城”的現代水利發展新格局和我市“打造四個中心, 建設現代泉城”提供重要水源支撐與保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