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叔說菜之冬至大過年

歡迎大家把資訊分享出去, 讓更多喜歡美食的朋友加入我們

搜索關注“大叔的煮夫生活”

陽曆時刻:2017年12月22日 0:27:53

陰曆日期:冬月(大) 初五 星期五

開始時刻:2017年12月22日 00:27

結束時刻:2018年1月5日 17:48

冬至又名‘一陽生’, 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 早在3000多年前, 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 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 定此為土中(中國的中心)。

“土圭測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國的中心)。 這種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 夏至日, 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 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為8尺的標杆, 在夏至日觀測, 中午的日影是1.5尺, 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 “測土深, 正日影, 求地中, 驗四時”。 用這種方法測到的就是“土中”洛陽、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 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據記載, 周代當時以冬十一月為正月, 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

由周到秦, 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 至漢代依然如此, 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 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 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 是大吉之日。 漢朝以冬至為“冬節”,

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 例行放假。 《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 君子安身靜體, 百官絕事, 不聽政, 擇吉辰而後省事。 ”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 軍隊待命, 邊塞閉關, 商旅停業, 親朋各以美食相贈, 相互拜訪, 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漢代飲宴壁畫

唐、宋時期, 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 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 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明、清兩代, 皇帝均有祭天大典, 謂之“冬至郊天”。 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 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

雍正帝祭先農壇圖

這也就是“冬至大過年”的原因。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 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 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 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北方每年農曆冬至這天, 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諺雲:“十月一, 冬至到, 家家戶戶吃水餃。 ”

另外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 早在南宋時, 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 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 後逐漸盛行開來, 漢族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漢族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漢族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除了這些,各地也都有自己的冬至美食東南麻糍、台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江南米飯、蘇州釀酒、嘉興桂圓燒蛋等等。

你們家冬至都吃什麼特色美食呢?對了,我們家每到冬至這天,老媽總是習慣包大包子,說是要“發一發”,為什麼呢?今天我要去問問她。

最後祝各位冬至快樂!

請搜索關注“大叔的煮夫生活”瞭解更多內容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漢族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漢族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除了這些,各地也都有自己的冬至美食東南麻糍、台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江南米飯、蘇州釀酒、嘉興桂圓燒蛋等等。

你們家冬至都吃什麼特色美食呢?對了,我們家每到冬至這天,老媽總是習慣包大包子,說是要“發一發”,為什麼呢?今天我要去問問她。

最後祝各位冬至快樂!

請搜索關注“大叔的煮夫生活”瞭解更多內容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