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貴州黎平:金融活水澆灌“脫貧花”

黎平地處黔湘桂三省交界, 是國家級貧困縣。 近年來, 該縣積極創新金融扶貧模式, 開發扶貧信貸產品, 啟動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 撬動農村特色產業發展, 讓百姓揚起自信的笑臉, 脫貧工作一路繁花盛開。

截至目前, 全縣扶貧(支農)再貸款累計發放15.19億元, 餘額3.6億元, 撬動金融機構扶貧信貸投入7.59億元, 累計受益農戶17307戶, 累計為農戶節約利息支出5800余萬元。

(美麗的生態茶園一角 熊正安攝)

初冬時節, 迎著微微冷風走在黎平縣桂花台茶場, 一陣陣清香茶味撲鼻而來。 放眼望去, 一條條水泥道路和旅遊棧道, 在翠綠的茶園盤旋, 廠房整齊劃一, 環境乾淨整潔……

(人行黎平縣支行行長寧祥勇率隊深入企業瞭解生產經營的困難 楊秀銀攝)

“600多名職工走了只剩32名。 ”談到當初的境況, 桂花台茶場廠長胡紹斌心情沉重。

“增添了新設備, 我們可以擴大生產規模。 多虧金融扶貧, 幫助我們渡過難關!”黎平縣桂花台茶場廠長胡紹斌激動地說。

現在, 桂花台茶場已成為黎平縣境內最大的茶場, 茶園規模達5000畝, 2016年茶場年純利潤達到70多萬。

為了幫助茶場周邊百姓脫貧, 他們通過技術指導, 帶領周邊農戶一起種茶, 2017年又從縣農商行貸出了100萬,

組建天生橋種茶業合作社, 修建茶葉加工廠, 茶青農貿交易市場, 解決農戶茶的銷路難題。

(胡紹斌正在接受媒體採訪 楊秀銀攝)

胡松, 返鄉創業大學生。 在桂花台茶場的影響下, 從縣農商行貸了40萬, 承包了120畝山地種植茶葉。

“種植茶葉,

除了生產收入外, 還能給村裡的貧困人群提供就業崗位, 增加他們的收入來源, 關鍵是讓他們看到種茶帶來的收益, 帶他們一起種。 ”胡松說。

目前, 茶葉種植已成為黎平主推特色產業之一, 全縣種植規模已達38萬畝。 截至2017年10月底, 黎平縣累計發放“兩茶”(茶葉和油茶)貸款4.89億元, 直接帶動全縣19萬群眾增收致富, 支持茶葉加工206家, 帶動9.1萬人就業, 覆蓋貧困戶8100余戶, 促進農民年人均增收6000餘元。

“茶葉種植已成為縣裡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按照‘農文旅’的思路進行發展, 我們將把茶場打造成黎平縣集茶文化、休閒度假、山地自行車運動中心為一體的休閒度假地。 ”談到未來的打算, 胡紹斌自信滿滿。

肇興位於黎平東南部, 是全國最大的侗寨,

素有“侗鄉第一寨”。 自景區以來, 黎平農商行有針對性地開發出又一款信貸產品--“侗家樂——搖錢樹”。 它讓肇興生態農莊、農家客棧、旅遊產品、煥發新活力, 肇興村民也乘著旅遊的快車踏上了脫貧之路。

肇興美迪精品客棧, 是肇興村民陸培成用自家的老房子改造成的一間客棧。 走進客棧, 只見大廳坐滿了遊客, 陸培成正努力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與遊客交流。

陸培成是土生土長的肇興人,家有四口人。開辦客棧前,一家人的都靠陸培成一個人到廣東打工養家糊口,生活十分艱難。

2013年,隨著肇興景區的打造,陸培成看到家鄉旅遊的發展,決定回家。先後從肇興農商行貸了50萬,將自己兩棟破舊的老房子進行修裝、擴建,用一棟搞起了客棧。把另一棟舊房子重新裝修,隨即以10.6萬元/年租給外地商人經營。

“客棧營業收入、收房租等,預計年收入能達30萬。”陸培成笑著說。

在肇興,像陸培成這樣靠“侗家樂”起家致富的還有很多,他們不止自己富起來了,還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肇興侗寨每個月發放就業人員勞務費就達300多萬。

據悉,截至2017年10月末,全縣發放12.87億元支持以肇興景區為中心的“百里侗寨”精品旅遊線路及“美麗鄉村”建設,沿線帶動13萬余人增收致富,覆蓋貧困戶4100余戶。

黎平縣除了引導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結合地方主導產業創新推出扶貧信貸產品,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及流動資金需求外,還因地制宜探索特色產業保險產品,為精准扶貧提供重要保障。

(7月17日,中國人保財險黎平支公司給吳高生送去了14000元的蔬菜保險理賠款 劉波攝)

7月17日,中國人保財險黎平支公司給蔬菜種植大戶吳高生送去了14000元的蔬菜保險理賠款。這是黎平縣實施的首例政策性農業保險。

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事實,讓吳高生更加堅定了發展產業加快脫貧致富的信心,也讓老百姓吃產業發展“定心丸”。

“因洪災,我的蔬菜基地受到損失。政策性蔬菜種植保險真的很好,把我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據瞭解,目前,黎平縣各保險業金融機構已在全縣25個鄉鎮(街道)設立了三農保險服務點,實現了政策性保險服務網路縣、鄉鎮全覆蓋。已先後啟動水稻、中藥、種養、林木等12個保險品種。截至2017年10月,黎平縣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規模已達1290.76萬元,為6萬余農戶提供20.52億元風險保障。2017年來,累計支付農業保險理賠資金800余萬元,受益農戶2000余戶。(楊秀銀)

陸培成是土生土長的肇興人,家有四口人。開辦客棧前,一家人的都靠陸培成一個人到廣東打工養家糊口,生活十分艱難。

2013年,隨著肇興景區的打造,陸培成看到家鄉旅遊的發展,決定回家。先後從肇興農商行貸了50萬,將自己兩棟破舊的老房子進行修裝、擴建,用一棟搞起了客棧。把另一棟舊房子重新裝修,隨即以10.6萬元/年租給外地商人經營。

“客棧營業收入、收房租等,預計年收入能達30萬。”陸培成笑著說。

在肇興,像陸培成這樣靠“侗家樂”起家致富的還有很多,他們不止自己富起來了,還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肇興侗寨每個月發放就業人員勞務費就達300多萬。

據悉,截至2017年10月末,全縣發放12.87億元支持以肇興景區為中心的“百里侗寨”精品旅遊線路及“美麗鄉村”建設,沿線帶動13萬余人增收致富,覆蓋貧困戶4100余戶。

黎平縣除了引導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結合地方主導產業創新推出扶貧信貸產品,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及流動資金需求外,還因地制宜探索特色產業保險產品,為精准扶貧提供重要保障。

(7月17日,中國人保財險黎平支公司給吳高生送去了14000元的蔬菜保險理賠款 劉波攝)

7月17日,中國人保財險黎平支公司給蔬菜種植大戶吳高生送去了14000元的蔬菜保險理賠款。這是黎平縣實施的首例政策性農業保險。

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事實,讓吳高生更加堅定了發展產業加快脫貧致富的信心,也讓老百姓吃產業發展“定心丸”。

“因洪災,我的蔬菜基地受到損失。政策性蔬菜種植保險真的很好,把我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據瞭解,目前,黎平縣各保險業金融機構已在全縣25個鄉鎮(街道)設立了三農保險服務點,實現了政策性保險服務網路縣、鄉鎮全覆蓋。已先後啟動水稻、中藥、種養、林木等12個保險品種。截至2017年10月,黎平縣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規模已達1290.76萬元,為6萬余農戶提供20.52億元風險保障。2017年來,累計支付農業保險理賠資金800余萬元,受益農戶2000余戶。(楊秀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