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林子裡的枯枝爛葉,變成了驚人的財富,他們是這麼幹的!

昨天我們講到蜜蜂把山區裡的野花變成了蜂農手中的財富, 而下麵這事就更絕了。

有人把林子裡修剪枝葉剩下的廢棄枝條, 也變成了財富!

這是花菇, 是香菇的一個種類, 因為表面有獨特的花紋, 所以得名花菇。

山林裡的森林資源豐富, 所以把枝葉修剪後留下的碎木屑, 正好可以二次利用栽培花菇。 而山區地形春秋兩季的氣候, 也很適合花菇花紋的形成。

山區的晝夜溫差較大, 當溫差能達到十幾度的時候, 到了溫度低的時候花菇的表面就形成了裂紋, 白天溫度高的時候, 在裂紋處, 裡面的營養成分開始再次生長, 然後就又變成新的花菇了。

花菇和普通香菇比起來, 可不是僅僅多了點花紋這麼簡單!他們之間的品質和價格, 相差可大了。 一斤花菇可以頂上兩斤多香菇的價格。

因為花菇在晝夜溫差形成的時候, 長的慢, 品質也好, 營養成分也高, 價值自然也高。

但是這個花菇是帶有季節性的產品, 不能全年都賣, 因為適合生長花菇的晝夜溫差只出現在春秋兩季。 夏冬時節因為溫度的緣故都沒辦法生產。

冬天太冷, 夏天太熱, 這東西對季節性的要求很高。 夏冬時候, 別說種花菇了, 就是普通香菇也很難種出來。 算起來, 一年有一多半的時間, 人閑著, 地也閑著。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種植戶開始採用雙層菇棚,兩層的意思就是兩層塑膠布,兩層遮陽網,這樣有利於調節溫度,一年四季可以不停的產花菇了!隨時都可以進棒,每天都能采菇。

普通的菇棚,只能做到冬天保溫,或者夏天遮陰。很難形成晝夜溫差,這樣在最冷和最熱的時候,能長出普通香菇就已經很厲害了,根本種不出花菇。而雙層大棚,冬天升溫升的高,夏天降溫也降的低。通過大棚的開合,就能營造出每個季節合適的晝夜溫差。

為了適合四季出菇,這大棚的遮陽網的顏色上也有講究。最裡面是純黑色的遮陽網,外面是銀灰色的遮陽網。銀色的遮陽網,不僅能遮光,還能反光。因此,遮陰的效果更好了。

不僅遮陽網,棚頂還有其他機關。棚頂有一道黑色管道,用於在夏季將深井水送至棚頂,製造出濕氣的效果。

在每個大棚之間的空地上,鋪上了黑色的地膜。原來這是為了避免地面上雜草叢生,以致影響棚內通風。鋪上之後,就不會再長出雜草了,減少了人力浪費。

通過這些措施後,就能一年四季都出菇了。

香菇木耳這類都可以用這種方式進行一年四季不間斷的生產。

不僅山區裡的廢棄樹枝能變廢為寶,連樹葉也一點不能浪費,因為它能長猴頭菇。

對對,就是超市里賣的老貴的餅乾的原料!

李樹平,就在做這件事。木耳的廢料加上爛樹葉,能種出猴頭菇,你信不信?

樹葉除了松柏樹的樹葉都能用。

李樹平算了一筆賬,如果能把種植香菇木耳的菌包裡的營養補足,就能多次重複利用,進而減少成本。他看到有很多山間的蘑菇能在落葉堆裡生長,那這漫山遍野的落葉,就應該能補足菌類的營養了。

經過多年的嘗試,終於嘗試出來一套可行的方法。

樹葉泡水粉碎之後,再加上香菇木耳的廢料和粉碎的玉米芯,雖然營養不如新鮮的木屑那樣足,但是栽培猴頭菇是足夠了。

而且還不止一茬,一般種植三茬之後,然後可以再種一次羊肚菌,這菌棒就差不多可以丟棄了。

這樣在李樹平手中,一包菌棒,可以種植花菇木耳。

種完之後還可以種猴頭菇。

猴頭菇種完還能再種羊肚菌、靈芝。

可以說他把菌包的營養全都利用到位了。經過這樣一個鏈條,大大提高了原料利用率,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怎麼樣?腦洞大開的你是不是也想試試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種植戶開始採用雙層菇棚,兩層的意思就是兩層塑膠布,兩層遮陽網,這樣有利於調節溫度,一年四季可以不停的產花菇了!隨時都可以進棒,每天都能采菇。

普通的菇棚,只能做到冬天保溫,或者夏天遮陰。很難形成晝夜溫差,這樣在最冷和最熱的時候,能長出普通香菇就已經很厲害了,根本種不出花菇。而雙層大棚,冬天升溫升的高,夏天降溫也降的低。通過大棚的開合,就能營造出每個季節合適的晝夜溫差。

為了適合四季出菇,這大棚的遮陽網的顏色上也有講究。最裡面是純黑色的遮陽網,外面是銀灰色的遮陽網。銀色的遮陽網,不僅能遮光,還能反光。因此,遮陰的效果更好了。

不僅遮陽網,棚頂還有其他機關。棚頂有一道黑色管道,用於在夏季將深井水送至棚頂,製造出濕氣的效果。

在每個大棚之間的空地上,鋪上了黑色的地膜。原來這是為了避免地面上雜草叢生,以致影響棚內通風。鋪上之後,就不會再長出雜草了,減少了人力浪費。

通過這些措施後,就能一年四季都出菇了。

香菇木耳這類都可以用這種方式進行一年四季不間斷的生產。

不僅山區裡的廢棄樹枝能變廢為寶,連樹葉也一點不能浪費,因為它能長猴頭菇。

對對,就是超市里賣的老貴的餅乾的原料!

李樹平,就在做這件事。木耳的廢料加上爛樹葉,能種出猴頭菇,你信不信?

樹葉除了松柏樹的樹葉都能用。

李樹平算了一筆賬,如果能把種植香菇木耳的菌包裡的營養補足,就能多次重複利用,進而減少成本。他看到有很多山間的蘑菇能在落葉堆裡生長,那這漫山遍野的落葉,就應該能補足菌類的營養了。

經過多年的嘗試,終於嘗試出來一套可行的方法。

樹葉泡水粉碎之後,再加上香菇木耳的廢料和粉碎的玉米芯,雖然營養不如新鮮的木屑那樣足,但是栽培猴頭菇是足夠了。

而且還不止一茬,一般種植三茬之後,然後可以再種一次羊肚菌,這菌棒就差不多可以丟棄了。

這樣在李樹平手中,一包菌棒,可以種植花菇木耳。

種完之後還可以種猴頭菇。

猴頭菇種完還能再種羊肚菌、靈芝。

可以說他把菌包的營養全都利用到位了。經過這樣一個鏈條,大大提高了原料利用率,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怎麼樣?腦洞大開的你是不是也想試試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